【紅楓繁殖及栽培】
(1)繁殖:紅楓播種繁殖易發生變異,且生長緩慢。故目前多採用嫁接法。
一般在春秋兩季進行。這裡介紹一種梅雨季節單芽貼皮腹接法。技術要點如下:
①培育壯砧:用青楓(也稱小果槭)
作砧木,它與紅楓親和力強,且青楓種源較多,發芽率高,長勢旺。青楓可冬播和春播育苗。苗期加強肥水管理,經一年多莖幹直徑在8毫米以上時,即可作紅楓砧木。
②注意芽穗的發育程度,適時進行嫁接:於6月中、下旬選當年生向陽健壯枝條上的充實飽滿的芽作接穗。芽穗過小,還未萌動,細胞活性差,嫁接後新芽生長發育緩慢,稍一疏忽,即影響成活率。芽過大,細胞活性強,嫁接後需要營養多,一時供應失調,也影響新芽生長。
③單芽貼皮腹接:
切砧木:在砧木中部背陽面,節間以下5毫米左右處大約15°角斜向下切,切面長1.2釐米左右,下部稍帶些木質部,上部不帶木質部,然後以45°角在第一刀下1釐米處再斜切一刀,與第一刀相連,去掉削皮,留下一個缺口。
單芽貼皮腹接
削接芽:在作接穗的紅執枝條上選作接芽處的葉片先剪去,留1釐米長的葉柄。然後在芽的上方約6毫米處,約20°角用經消毒的利刀斜切一刀,削麵同砧木的削麵等長。再由芽的下方約5毫米處,以45°角再斜切一刀,與第一刀相交,稍帶木質部,即成一個完整的接芽。
插接芽:迅速將削好的接芽插人砧木缺口內。注意使接芽與砧木的切口相吻合。
扎縛:用1釐米寬、20釐米長的塑料帶從下往上纏繞,把芽和葉柄留在外面,.不要縛著。
④加強嫁接後的養護:紅楓皮層較薄,接芽又小,離體後,雖有塑料帶綁紮,但芽和葉柄仍露出,所以當空氣乾燥、相對溼度低時,芽易失水而枯死。因此在接後尚未癒合的10天內要注意噴霧保
⑤適時剪砧促進接芽生長:砧木上枝葉的去除需分3次進行,前後間隔1月左右。不要一次性剪砧,以免苗木枯亡,第一次在嫁接後10天左右,新芽一般萌發到4~5釐米長時,可剪去青楓枝葉的2/3。過半月進行第二次剪砧,剪去剩下的青楓枝葉的1/2。1周後在接口的上方進行最後一次剪砧。
嫁接後的苗木有接痕。家庭盆栽紅楓一般常從市場或商店購買,選購時要注意是否有嫁接痕跡,如果無接痕,往往是實生苗,不易保持其種性而多變異。
(2)栽培管理:家庭土栽或盆栽宜用山泥和園土,與沙子適量拌和,使排水良好,施足基肥,剛栽時注意養護,保持土壤溼潤,盆栽的每隔2年於初春萌芽前進行翻盆換土。春天萌芽生長期每月施1~2次稀薄液肥,夏季控肥,夏末秋初視長勢而決定是否施肥,秋季保持土壤偏幹為好,以免引起秋梢徒長。冬季更要控水,以防爛根。
紅楓葉片增紅的辦法是生長期少施氮肥,多施憐鉀肥,並適當多曬日光,但忌烈日暴曬。這樣能促使其光合作用加強,大量積累碳水化合物,有利於紅色花青素的合成。所以在室內陳設時,要定期移到室外陽臺等處養護,不可長期置於室內。
如果把紅楓製成樹樁盆景,則可做成獨幹、雙幹、懸崖、臥乾等式,小的楓樹苗還可製成叢林式,枝葉要求層次分明。當新梢長到10~13釐米長時,就應摘心,把枝條的頂芽摘除。一些無用的過多的芽,也應及早摘除。如嫌葉片過大不雅,可以在8月份將老葉全部摘去,適當施1次氮肥,於半陰處養護。
適當控制水分,不幹不澆。約半月後,又能萌發出小葉。此法可用於兩頭紅(即春秋葉為紅色,而夏季為綠色)的品種,可使夏季的綠葉也變成紅葉,因為新萌出的小葉為紅色。此時葉形小而色紅,加強整枝造型可得到姿態優美的紅楓盆景。
關注愛木盆景,和愛木一起玩盆景
點個讚,轉發一下,更多盆景知識與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