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上市險企一季度保費:原保費同比增一成,壽險態勢轉暖

2020-12-20 藍鯨財經

截至4月16日晚間,A股四大上市險企均已披露一季度保費收入。藍鯨財經統計發現,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新華保險四家上市險企一季度合計原保險保費收入達6564.14億元,較去年同比增長10.20%。此外,從3月單月成績來看,四大上市險企壽險業務逐漸擺脫開年低迷狀態,負增長態勢緩解,逐漸回升;財險業務方面,則延續前兩月上升趨勢,保費收入實現同比18%以上漲幅。

漲勢回暖:一季度四大上市險企原保險保費收入達6564億

具體來看,中國平安累計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2529.62億元,其中平安人壽、平安財險、平安養老、平安健康一季度的原保費收入分別為1823.61億元、632.17億元、65.17億元、8.6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0.39%、17.81%、21.36%、73.25%。整體而言,中國平安在今年一季度實現同比19.88%的漲幅,為四家上市險企中同比漲幅最大的一家。

中國太保一季度原保險保費收入1206.18億元,合計保費收入同比上漲19.20%,其中太保壽險原保費收入893.24億元,同比增長19.23%,太保財險原保費收入312.94億元,同比增速緊跟中國平安,累計同比上漲19.11%。新華保險一季度原保險保費收入394.34億元,同比上漲5.86%。

值得關注的是,四大上市險企中,一季度原保險保費增速「三漲一跌」,中國人壽一季度累計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2434億,同比下跌1.14%。縱向來看前三月數據,中國人壽原保費成績在2月單月下跌至278億之後,3月單月原保險保費收入已顯回升,達到888億。

從上市險企披露的數據來看,今年四家上市險企一季度合計保費6564.15億元,較去年同比增長10.20%。值得注意的是,在平安、太保及新華保費增速均達到19%以上的情況下,新華人壽僅增5.86%,相比前兩月增幅下降了2.05%,而中國人壽保費收入雖較前兩月18.59%的跌幅有較大回升,但仍未擺脫負增長趨勢,一季度保費增速為-1.14%。

針對中國人壽保費持續下滑的原因,中國人壽總裁林岱仁曾在2017業績發布會上專門回應:一是產品期限、領取方式等出現變化,銷售難度增加;二是其他理財產品對理財型保險的銷售形成衝擊。並表示:「但由於結構調整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負增長逐月下降,今年全年保費不會出現負增長」。

業務向好:財險增幅達18% 壽險負增長趨勢有所緩解

從具體業務線來看,數據顯示,一季度四大上市險企財產險保費收入共945.11億元,同比增長18.24%,其中平安產險一季度保費632.17億元,同比增長17.81%,延續了前2月較強增速,與此同時,非機動車輛保險業務增速亮眼,實現原保險合同保費收入111.13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125.70%。太保產險一季度保費312.94億元,同比增長19.11%,相較於前2月17.85%的增速上有小幅上漲。

縱觀整個行業,2018開年以來,財險行業整體表現穩健。1月份,財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達到1251.5億元,同比增長20.79%;前兩月,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1946.32億元,同比增長17.65%。從目前市場情況來看,保險公司財險業務未來或仍將保持穩定,實現穩健增長。

壽險業務方面,不同於1-2月壽險業增速持續走低的頹勢,四大上市險企在一季度實現保費收入同比8.96%的漲幅。其中,中國人壽一季度保費收入雖同比下降了1.14%,但保費達2434億元,3月淨增888億元保費收入,單月同比增長57.73%,仍為已披露上市險企中壽險保保費收入最高的險企。太保壽險同比上漲19.23%,是上述險企中唯一一個壽險增速超財險的險企。平安人壽同比增20.39%,增速繼續領跑行業。新華保險同比上漲5.86%,相較前兩月環比繼續下跌2個百分點。

根據銀保監會公布的保險企業經營情況統計信息,1月壽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5600.41億元,同比下降25.50%;前兩月壽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7757.11億元,同比下降24.31%,較1月負增長幅度有所收窄;一季度,就上述壽險公司來看,原保險保費均有不同幅度上漲,預期未來壽險業情況正在逐步好轉中。

申萬宏源研報表示,在134號文發布實施後,快返型產品受壓,其他理財產品收益率提升,行業開門紅產品吸引力下降,各壽險公司新單保費出現不同程度的負增長,保險公司積極調整、疊加4月份為行業擴員小高峰,預期行業保費數據逐步改善、拐點可期。

此外,銀保監會於4月8日公開表示,一季度保險業結構進一步優化,保障型業務平穩增長,資金運用平穩提升,行業償付能力不斷優化。總體來看,在行業整體嚴監管環境下,保險業業務表現正逐步向好。

未來可期:嚴監管優化市場環境,政策加碼加強企業活力

如今,對於已過去四分之一的2018年,保險業還有哪些領域值得期待?近日,保險業也頻頻傳出利好,相信,強化監管讓行業更為合規的2018年,保險業將迎來發展新機遇。

從監管層面來看,今年以來,保險業監管不斷加強,相比於2017年行業整肅風暴有過之而無不及。銀保監會掛牌後,銀行與保險開始了統一監管的步伐,監管資源得到更好的整合和使用,業內人士預計未來行業嚴監管將持續,相關監管規則將更加清晰。在此過程中,野蠻生長的險企將會退出市場,整體市場環境更加健康,行業合規性增強,有助於行業整體發展。

從業務上來看,相關政策的出臺使商業養老險、健康險等迎來利好。近年來健康險領跑行業發展,從2007年-2017年,其年均複合增長率為27.6%,高於壽險和意外險。銀保監會副主席黃洪在「中國養老與健康保險50人論壇」論壇中表示,要堅持發展商業養老和健康保險。推動商業養老保險在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中發揮更大作用。此外,下月在上海等地試點的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突出的稅收優惠使得個稅遞延政策有望成為個人購買商業養老險的催化劑。

就行業主體來講,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上,新任央行行長易綱在談到金融行業開放的幾大措施裡,有四條提到保險,將保險業對外開放提到了實質進程。可以預見的是,在對外開放帶來的新活力、強競爭下,大量外資險企的湧入會為中國保險市場帶來新的活力,促進中資險企的轉型改進和高質量發展。(藍鯨財經 實習 管麗丹)

相關焦點

  • 四大險企壽險營銷大軍超400萬人 營銷員佣金收入顯著下滑
    本報記者 蘇向杲  隨著上市險企半年報披露完畢,備受行業關注的營銷員情況也隨之出爐。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今年上半年四大上市險企壽險營銷員合計為406.8萬,其中,中國人壽、新華保險較年初出現微降,中國平安(601318,股吧)壽險營銷員微增,中國太保總人力則無年初可對比數據。
  • 2020年保險業規模版圖浮出水面:上市險企迎戰「開門紅」 商業健康...
    12月20日,多名保險業分析師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今年壽險增速趨緩,車險綜改對車險保費的負面影響逐漸顯現,壓力延續;11月上市險企注意力遷徙,普遍聚焦明年開門紅,保費增速放緩;舊重疾產品即將停售,有望帶來健康險高速增長。   11月以來,上市險企已陸續迎戰「開門紅」。
  • 「銀行系」險企高層集中換人迎戰壽險轉型
    2013年6月,章更生接替原董事長王軍出任建信人壽董事長。2013年保費數據顯示,建信人壽實現規模保費111.58億元,在人身險公司中的市場份額是0.8%,在「銀行系」壽險險企中的排名僅次於中郵人壽。2014年,「銀行系」壽險險企保費規模開始快速增長,建信人壽規模保費同比增長60%至178.57億元。
  • 2018保險業成績:10家險企保費超千億 人保、安邦出局
    數據顯示,產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11755.69億元,同比增長11.52%;人身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26260.87億元(不包括中華聯合控股壽險業務),同比增長0.85%。其中,產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10770.08億元,同比增長9.51%;壽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20722.86億元,同比下降3.41%;健康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5448.13億元,同比增長24.12%;意外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1075.55億元,同比增長19.33%。
  • 華夏人壽:中國壽險市場強勢崛起的「新一家」
    2016年度保費1832億元,市場第四;2017年度保費1753億元,市場第五;2018年度保費2306億元,市場第四,華夏人壽的市場份額也一躍升至6.7%。在各大險企2018年年報陸續出爐,2019年「開門紅」戰役進入尾聲之際,華夏人壽的客觀數據再次表明,歷經提質增效、轉型升級後,公司經營呈現出持續、健康、穩健的發展勢頭。
  • 1天上崗新人近1.5萬人 1月壽險淨現金流入3412億
    部分險企認為,開門紅期間增保費與增員同樣重要;數據顯示,今年開門紅期間保費增速較高的幾家險企,此前均積累了大量的個險營銷員  「1月份開門紅正式拉開序幕,營銷無假日,開門更如此,在其它行業享受新年節日祝福的時候,營銷一線的夥伴正在如火如荼地籤保單
  • 上市保險名媛們,保費佔據半壁江山,險企名利場輸家「蝸居」一隅
    可是,數據一攤開,除了譁然一片,還有假名媛被曝光後的尷尬。中小保險公司,你們要走的路還很長,加油!一、前三季度保費收入情況下圖是六大上市保險公司今年前三季度(2020年1月1日—2020年6月30日)的保費收入情況。
  • ...平安;1月保費收入增長6.84%,車險僅增1% | 慧保周報(2020年第12...
    > 天安財險前2月原保費收入25.95億元,同比增0.21% 泛華金控2019年經營利潤4.69億元,同比增10% 恆大人壽總經理梁棟獲批轉任公司董事長 原國元農業董事長張子良擬任長安責任總裁 羅熹卸任太平人壽法人,程永紅接任
  • 主打分紅險 險企激戰2012開門紅
    據業內人士測算,受去年銀保新政及銀行理財產品發行衝擊,近三分之一的險企沒有完成保費收入預定目標。相關數據也顯示,2011年前三季度壽險公司合計規模保費同比僅增長6.58%,比上年同期增速大幅回落26個百分點,尤其新單保費增速降幅明顯。基於此,與去年相比,2012年各家保險公司的開門紅爭奪戰充滿了更大的壓力和更濃烈的火藥味。
  • 前10個月專業經代業務原保費僅佔壽險原保費的2.25% 保險中介公司...
    美國在2009年-2018年,獨立代理人業務佔據了個人壽險市場的一半以上份額;英國在2012年-2016年,壽險市場經紀人渠道貢獻保費年均佔比超過60%;日本在2015年-2018年,保險門店壽險市場份額從4.7%
  • 瑞再:預計今年全球壽險保費同比降6% 非壽險業務基本持平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瑞再:預計今年全球壽險保費同比降6%,非壽險業務基本持平「新冠肺炎疫情所導致的經濟衰退將是自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一次,但也將是短暫的一次。全球壽險保費在2019年增長了2.2%,預計在2020年將收縮6%。」瑞士再保險發布的最新一期sigma報告如此談及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保險業的影響。報告顯示,由於利率長期處於較低水平,儲蓄類產品保費增速將顯著承壓,而壽險保障型產品業務增長將更加穩定。非壽險業務表現相對較好——全球非壽險保費在2019年增長了3.5%,今年預計將基本持平(收縮0.1%)。
  • 上市險企半年報顯示:銀保合作依然很「火」
    近期,上市保險公司發布半年報,召開發布會傳遞上半年經營情況,並對今後如何發展進行規劃。其中,多家險企表示,將重新考慮對銀保渠道的價值進行評估。另外,九家頭部銀行近日公開的中期報告披露,保險成銀行代理業務手續費主力,銀保渠道再次被關注。
  • 萬能險繳保費或有最低限額 繳費靈活成雙面刃
    我們不妨看看,該如何讓萬能險產品充分發揮其普通壽險所不具備的優勢,本期先談談如何發揮萬能險在「保費繳納」方面的優勢。  萬能險:  靈活繳費不受約束  與傳統壽險相同,萬能險也能夠提供死亡保障,保障費用一般與消費型險種相同,採用自然費率,從萬能帳戶中按月扣除。與傳統壽險不同的是,萬能險保費的繳納方式甚至金額都更加靈活。
  • "每億元保費投訴量"排名:利寶中法分居產險壽險榜首
    據本報記者觀察,按照「每億元保費投訴量」排名,無論是財產險公司還是壽險公司,前十名基本為中小型保險公司。  財產險投訴方面,保險公司每億元保費投訴量平均值為1.20件,高於平均值的險企共有21家。其中,億元保費投訴量居前10位的險企包括:利寶保險(7.53)、渤海財險(6.29)、天平車險(5.56)、國泰財險(4.57)、信達財險(3.68)、永安財險(2.96)、永誠財險(2.90)、長安責任(2.62),等。  數據顯示,上半年消費者在財產險方面的投訴為4103個,其中,合同糾紛類投訴3852個,佔比為93.9%,違法、違規類投訴為251個。
  • 中國人壽上半年原保費收入4280億元 同比增長13%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7月15日,中國人壽發布公告稱,2020年前6月累計原保費收入4280億元,同比增13.17%。受疫情影響,中國人壽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大在線銷售和服務力度,加強線上隊伍培訓、增員,產品優化升級等,提高隊伍在特殊時期的非現場銷售能力。國泰君安非銀金融行業研報表示,6月單月保費增速與各家公司半年目標完成情況高度相關,其中中國人壽得益於前期業務完成情況較好,6月主要側重隊伍結構優化,單月保費增速環比下滑。
  • 君龍人壽十年虧損超4億 近三年退保金佔保費收入近四成
    來源:華夏時報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吳敏 北京報導成立至今,已有11年經營歷史的兩岸合資險企君龍人壽仍未走出虧損泥潭。本報記者注意到,君龍人壽銀保渠道佔比一直較高,近兩年一直保持在五成以上。2019年,該公司銀保渠道保費收入為3.27億元,佔保費收入的57.9%;2018年銀保渠道保費收入3.53億元,佔保費收入的57.8%。
  • A股險企前2月保費三升兩降,平安降8%最多;國內代理人平均服務年限...
    前2月保費中國人壽前2月原保費收入約2280億元,同比增20.51%3月12日,中國人壽發布公告稱,公司2020年1-2月累計原保險保費收入2280億元,上年同期為1892億元,同比增20.51%。其中,平安產險原保費收入476.2億元,同比增2.72%;平安壽險原保費收入1365.1億元,同比降12.57%;平安養老原保費收入33.38億元,同比降5.55%;平安健康原保費收入18.64億元,同比增83.1%。
  • 「保險要聞」多家保司公布前4月保費收入;維持友邦保險買入評級
    (央行)4月28家險企26家中介被罰2108萬4月1日至30日,保險業共領134張行政處罰決定書,同比增加59張。罰金共2108.29萬,同比增67%。其中,28家保險公司被罰1199.3萬,26家保險中介被罰444.99萬(不含個人處罰)。
  • 3年來21家外資險企增資超150億元;多家國外險企退出臺灣壽險業
    對於背後成因,監管部門在通報中分析稱主要有三點:一是防範系統入侵技術滯後,二是網絡安全內控管理薄弱,三是消費者缺少法制觀念和風險防範意識,易被不法分子誘導。對此,監管部門喊話各保險機構:面對嚴峻複雜的外部環境,保險機構應進一步強化主體責任,加強預防研判,提高風險甄別和防範能力。
  • 壽險渠道變革:銀保渠道靠不住了
    隨著壽險業改革的深入推進,過去險企十分倚重的銀保渠道已風光不再。如何擺脫對銀行渠道的嚴重依賴,開拓銀行之外各渠道業務成為眾多中小險企的工作重點。   今年前2個月,銀保渠道收入大幅下降,尤其是中小險企銀保前三日新單保費普遍下降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