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令人心動的offer》第二季正式上線,延續第一季的熱度,一開播就受到廣泛的關注。
這是一檔職場類綜藝節目,主要記錄8位實習生進入國內最頂級的紅圈律師事務所「君合」實習,並爭取最終兩個offer名額的過程。
實習生們幾乎都是「高顏值學霸」,來自中國政法大學、美國喬治城大學、美國史丹福大學等名校,校內、實習經驗豐富,每一位的經歷都有「閃光點」。
從第一集大家各種光鮮亮麗的穿著,上班開豪車,住精裝公寓就不難發現,他們大多還擁有優渥的家境。
就讀於國內外知名院校,在學術期刊發布多篇論文,參與國家型項目,在政法部門、頂尖律所實習,這好像就是大家認知中的海歸精英。
但是,背景這麼「優秀」的實習生卻遭到了吐槽,節目裡處處體現著對實力的要求遠遠不如對顏值和家境的要求。
傳達給大眾的不是「奮鬥」,而是來自上層階級的鄙視,徒增了「內卷」的焦慮。
網友也紛紛吐槽,一群不需要實習的「富二代」頂著家境的光環來實習,我們是在看什麼呢?
完全就是社會的縮影,乾脆改名為《令人心動的階層》好了。
為什麼大家會焦慮?
是因為這些人都太優秀了,都是95後不說,而且均是名校畢業。
看節目的時候會產生一種如果不是985、211、海外名牌大學畢業,想要到知名公司工作,是不可能的。
不可否認的是,有小部分留學生回國之後,的確能順利進入頂尖企業工作。
但看看已經回國的留學生們,不難發現大多是投了好多家企業但都收不到offer,當中不乏UCL、帝國理工等名校畢業生。
根據BOSS直聘研究院數據顯示,今年回國尋求職業發展的海外應屆留學規模較去年同期相比暴增72.9%。
面對不斷上升的回國找工作人數比例,相關崗位規模卻沒有相應增長。大企業進不去,小公司也不願錄用,這是應屆留學生面臨的一個尷尬現狀。
碰上今年整個社會大環境不景氣,想要找到一個跟專業對口的工作實在不易。
更別提,能跟那些實習生一樣,能到頂尖企業工作。
同樣是從名校出來,身為「富家子弟」的他們早已在「紅圈」律所實習;而普通人還在擔憂自己是不是應屆生,會不會錯過秋招,四處投遞簡歷只讓能自己快點找到工作。
逐漸趨於」內卷「,無法打破的階級固化,讓大多人的觀後感都一樣:一邊羨慕他們擁有上層階級才有的頂級資源,一邊為自己還沒有拿到offer而焦慮。
我有一個朋友,和爸媽一起看這部綜藝,看完之後問他們的資源這麼好,我的呢?
結果得到的只有母親的白眼和留下一句「我能花錢送你出國念大學就已經很不錯了!」
被史律針對的丁輝就像是普通人的縮影,靠著自己奮力拼搏,對比起其他實習生做事更認真負責。
但僅因為自身背景不夠「好」,所以在工作中處處受到差別對待,甚至很快就被淘汰。
《令人心動的offer》是一部綜藝,不是真實的職場。
在現實裡,褪去了濾鏡,沒有了電視上的那種華麗,也不會有剛實習就能拿到兩萬月薪。
有的只是靠著自己努力向上遊。
這才是當下回國發展的留學生們的現狀,為了能在城市立足而努力。
換個角度看,或許能幫大家減輕一些焦慮和煩躁,畢竟這只是一部跟著劇本走的綜藝,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