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長沙1月26日電(記者 李俊傑)中共十八大首次提出了「美麗中國」,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共鳴。在建設「美麗中國」的過程中,湖南有哪些優勢?如何建設「美麗湖南」?
26日,湖南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開幕。湖南省省長徐守盛在作2013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時,描繪了他眼中的「美麗湖南」:天藍、地綠、水淨。
近期來,全國大範圍遭遇霧霾天氣,多日空氣品質達到重度汙染,遏制霧霾加重也成了民生大事。對此,徐守盛提出,湖南將毫不放鬆抓好節能減排工作,堅持節約優先,繼續推進節能減排科技專項行動,推進以電力、煤炭、鋼鐵、有色、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業為重點的節能技術改造,推廣清潔生產合同能源管理;同時,實施綠色建築行動,提高建築節能標準,加快推進以城鎮汙水、垃圾處理,以及重金屬汙染治理為重點的減排工程,全面推進火電、鋼鐵、水泥等行業脫硫脫硝,廣泛開展「萬家企業節能低碳行動」,推行政府綠色採購。
徐守盛指出,要堅持保護優先,繼續搞好植樹造林、封山育林,鞏固退耕還林、退田還湖成果,加大對水系、林地、溼地、風景名勝區及生態脆弱地區的保護和修復力度,維護生態多樣性。嚴控農業面源汙染,擴大農村連片整治範圍。加快主體功能區建設,配套實施差異化的財政、投資、產業、土地、人口、環境等政策,構建科學合理的城市化格局、農業發展格局、生態安全格局。落實最嚴格的節約集約用地制度,加強環境監測、監察和應急能力建設。
在湘江的治理和保護方面,徐守盛要求,要深入推進湘江重金屬汙染治理,啟動重點汙染企業搬遷工作,依法關停淘汰汙染嚴重的企業和生產線,推進重金屬汙染土壤修復治理示範,開展綠色GDP評價,推進兩型標準建設,實施兩型標識認證。
此外,徐守盛指出,湖南將完善並落實節能、節水、環保產品消費政策,繼續深入開展兩型機關、園區、企業、村莊、家庭等創建活動,逐步形成兩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同時,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探索建立生態環境補償機制,健全生態環境保護責任追究制度和環境損害賠償制度。
「我們要確保老百姓喝上乾淨水、呼吸上新鮮空氣、吃上放心食品。」徐守盛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