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一份雜誌上看到這樣一則報導,讓我思緒萬千……
一位小學生家長很惆悵:正為讀小學的兒子不會寫作文而發愁擔憂!為此,這位學生家長特意去請教了一位教育專家,請他支招解憂。專家拿到小學生的作文本仔細閱讀。第一篇作文是寫《記一件有趣的事》,文章記敘了這位小男孩酷愛足球,他開篇就開門見山認為踢足球是很有趣的事,然後描寫踢足球的愉快,再寫了足球場上的一些精彩細節,還介紹他所崇拜的兩位著名球星。文理通順,層次分明,寫得津津有味,如數家珍。看來小男孩寫這篇作文確實投入了心思,也寫了自己的真實感受。雖然文章的內容和題目有些出入,但總體來說,還是不錯的。從頭看到尾正要叫好時,赫然看到老師用紅筆大大地寫著兩個字「重寫」!
專家感到十分驚訝,這樣的作文還要重寫,便趕緊往下看下去。又看到了一篇題目相同的作文。在旁的家長指著作文告訴專家,這篇是孩子在老師要求建議下重新寫過的作文。題目是《記一件有趣的事》,內容卻變了樣:小男孩踢球時碰傷了同學,他就停止踢球,把同學送去包紮傷口,又把同學送回家,感覺做了一件好事,認為這是一件有趣的事。這篇作文的字數寫得明顯少了,記敘也粗糙,沒有細節上的描寫,反而有很多無病呻吟的「做作」,老師勉強通過。事後,家長告訴專家,後一篇作文是孩子「胡亂編造」的。專家一時之間無言以對……
作為小學語文老師和家長,雙重身份的我內心並不是滋味!仿佛看到有個人拿著錘子狠狠地把一顆晶瑩剔透的珍珠無情敲碎了!
身為一名小學語文老師,對報導中的那位語文老師的做法不敢苟同,教學生寫作文,就只是簡單教他取得分數嗎?我想不是這樣的。教師的天職是教書育人,只教技巧不教做人,是殘缺的教育!我們都知道,文字除了給我們帶來知識和方便以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以文載道。
寫作激情來源於表達的願望,寫真話才清楚自己想表達什麼,才有表達的內容,才能帶來表達的滿足感,沒有人願意為說假話去寫作。如果孩子在寫作中總是不能說真話,總是被要求寫一些虛假的話,表達自己並不存在的「思想感情」,他們的思維就很容易被混亂。這樣的要求會讓孩子們在寫作中不知所措,失去判斷,失去尋找素材和積累素材的能力。於是,不會寫作文便成了眾多孩子的「通病」。
文以載道,文章可以反映一個人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教學生寫作文,既是訓練語言文字的過程,也是一次道德教育的過程,讓學生從小說真話,抒真情,是很有必要的事情。給孩子灌輸「真話真情」這一點,它的意義已經超越了寫作的本身,就如錢理群先生所言:「培養一個人怎樣寫作,另一個意義就是培養一個人怎樣做人。」
最後,我也沒有看到報導中的教育專家給學生和家長什麼高見,但對我來說,就是敲響警鐘,給孩子正確的教育,正能量的東西,是何等重要,刻不容緩!
這是我對小學生習作教學上的一點反思,是以此文,與同行共勉。
文字:長安鎮第一小學 袁向前
編輯:趙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