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抗戰神劇,國產抗日神劇與獵殺《T-34》差在哪?

2020-12-16 太陽映像

12月11日,俄羅斯戰爭電影《獵殺T-34》正式在內地上映了。

憑藉著優秀的視覺效果、激昂的敘事節奏,再加上愛國主義的情懷,《獵殺T-34》在俄羅斯本土上映後,創下21億盧布(約1.88億人民幣)的票房佳績,成為了俄羅斯影史戰爭片票房冠軍。

在這部電影中,俄羅斯電影展現了自己強大的視覺特效水平和獨特的想像力。

三場激燃的坦克大戰從頭到尾貫穿全片,「炮彈時間」將鏡頭語言和視效水平完美結合,帶給觀眾一場暢快的觀影體驗。

內地公映後,觀眾們紛紛用「太爽了」、「爆燃」、「過癮」等詞來表達自己的觀影感受。

當然,作為一部主旋律電影,《獵殺T-34》也有自己的「小私心」。

為了讚頌傳奇坦克T34在二戰時期取得的輝煌戰績,《獵殺T-34》以一輛T34坦克為主角,講述了從1941年莫斯科保衛戰阻擊德軍坦克連後被俘,從德國集中營趁機逃脫,再到最後殺出重圍的故事。

一輛T-34坦克單槍匹馬從德軍嚴密的包圍中逃脫,還能重創一眾德國坦克,顯然誇得有些過了。

所以說《獵殺T-34》是一部抗德神片,是貼切的、合理的。

在提到「抗X神片」的時候,我們的第一印象就是虛假誇張、充斥著各種不合常理的主觀臆想。也正因如此,「抗X神片」往往與「爛片」相掛鈎。

但我卻發現一個有意思的地方,有網友評價《獵殺T-34》時說到:

我們的主旋律多學習學習吧。

同樣是「抗戰神片」,國產的抗日神劇比「抗德神劇」《獵殺T-34》相比,最明顯的差距就在於塑造的反派形象上。

比起塑造出手撕鬼子、自行車飛火車頂、槍林彈雨中毫髮無損等充滿想像力的抗日英雄形象,國產抗日神劇幾乎將「日本軍人」塑造成了窮兇極惡、智商低下的刻板形象。

在《永不消逝的電波》、《地道英雄》中出演日本兵的冢越博隆,在表演初期幾乎是千篇一律的形象,愚蠢、猥瑣、殘暴不仁。

對此冢越卻越來越困惑,在他看來,所飾演的許多角色別想說像日本人,連人都不像。

冢越曾拍攝一場在大冬天裡騎馬行軍的戲,導演要求他在戶外的村口看到女人後立刻跳下來侵犯她。他對此嚮導演溝通:

「導演,這不太可能吧,這麼冷的天,不會有人想幹這種事吧。」

導演對此十分激動,並堅持自己的想法:「當時的日本人就是這樣,見誰就是在那幹這個」。

隆冬時節,他的褲子還沒脫下來,屁股就被凍僵了。

固然歷史上確實發生過不少這樣慘無人道的事件,但在場景中設計一些不合常理的動作,用以偏概全的觀念塑造一個不真實的人物形象,讓劇情衝突變得詭異且不合理。

諸如《抗日奇俠》、《向著炮火前進》、《孤島飛鷹》中,為了凸顯主角的無敵屬性,更是刻意將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日本兵塑造成了無腦、無戰鬥力的弱雞。

這些國產抗日神劇就像網文小說一樣,看著主角手撕鬼子很爽,但在一定程度上是對歷史的歪曲,也是對曾經用獻血捍衛國家的先烈們的不尊重。

反觀同樣是自帶「抗戰神劇」屬性的《獵殺T-34》,之所以讓觀眾感到好看不尷尬,是因為它神化的是坦克而不是人。

在本片中,身處在不同陣營的「伊烏什金」和「耶格爾」在實力上始終是勢均力敵的。

開頭「長坂坡」一役伊烏什金被俘,耶格爾勝。

德國軍營一戰,耶格爾失算讓伊烏什金逃走,後者扳回一局。最後一場在大橋上的生死決戰,兩人用充滿古典氣息的單挑一決高下。

整部電影中,你看不到「伊烏什金」頂著主角光環一路開掛、殺敵無數,他也會寡不敵眾、被敵軍俘獲。

你也沒看到德國軍官「耶格爾」一直都是冷血無情、殘暴無仁,他對被俘的「伊烏什金」也有友好的一面。

歸根結底,這其實是創作理念的不同。

國產抗日神劇在創作時,往往帶著一股強烈的戲謔心態,在影視作品中製造各種慘烈的死亡手法,來臆想出報復的快感。

《獵殺T-34》則塑造一個有實力、尊重戰場的對手來反襯出自身的強大,甚至在最後讓對手有尊嚴的死去,這種做法充滿了氣度。

國產抗日神劇與《獵殺T-34》的真正差距在於,正視歷史的心態。

國產抗日神劇通過誇張的情節製造噱頭,塑造角色的刻板形象,來達到極端的自我滿足,但偏離史實的故事只會讓人沉浸在虛無的臆想中。

而《獵殺T-34》則毫不包庇的道出了一切歷史的真相,哪怕遭遇低谷,都有勇氣和自信走出困境。這種正視歷史、敢於發憤圖強的心態,才是國產主旋律應該學習的心態。

不僅如此,《獵殺T-34》無論是在製作水準、演員表演還是劇本邏輯上,都是許多國產神劇無法企及的。

投入真坦克進行實拍、優秀的特效,讓這部電影在真實感的營造上首先勝人一籌。

其次主演們之間的表演都十分出色,無論是戰友情誼還是兩位高手之間惺惺相惜的對決,細膩豐滿的情感讓觀眾看得十分過癮。

更重要的是,哪怕人家是一部「抗德神片」,仍舊是建立在T-34坦克先進的機械性能上,而不是天馬行空的想像。

而那些令人反感的國產抗日神劇,且不說粗製濫造的五毛特效和道具。還加入各種不符史實的奇怪想像,從而製造博人眼球的噱頭。

循環往復,這些國產抗日神劇破壞了整個抗戰題材影視劇的市場氛圍,也一點點消磨了觀眾的耐心和信心。

但我們仍舊應該看到,諸如像《亮劍》、《偽裝者》、《我的團長我的團》、《生死線》等優秀的抗戰電視劇。它們以正確的價值觀和優秀的製作投入,致敬先輩英雄的光輝事跡。

在國產抗日神劇不停止製造的環境下,我們更需要《獵殺T-34》這樣的作品來洗洗眼。

青石電影 | 冷子墨

本文系青石電影原創內容,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

相關焦點

  • 抗日戰爭研究︱抗日神劇無法推動抗戰敘事,誤導受眾歷史觀
    這些作品的普遍特徵在於罔顧歷史與常理,使抗戰題材影視劇成為披著抗戰外衣的武俠劇、時尚劇、偶像劇乃至魔幻劇。《抗日奇俠》(2010)海報在「抗日神劇」的敘事裡,最常見的是屢建奇功的民間武裝與草莽英雄。同時,為紀念抗戰勝利與新中國成立,各大衛視頻道多在8-10月間集中播出愛國主義或反法西斯題材作品,良莠不齊的抗戰影視劇由此大量登上熒幕。顯然,寬鬆的政策環境無疑正面推動了抗戰劇的興盛,而各類產業資本的介入則是將這一「行業紅利」異化為「抗日神劇」的主要推手。此外,21世紀以來中國國力的上升和中日關係的變化,也使「抗日神劇」有了藉機風靡的機會。
  • 日本集齊21部抗日神劇出版《中國抗日神劇大全》丟臉都丟到了國外去
    匯總了21部抗日神劇的《抗日神劇讀本:出乎意料的反日·愛國喜劇》在日本發售,而且還被當做中文教材據了解這本書的作者是從事信息系統工作的,並不是知名作家,對方稱是一個偶然機會「邂逅」《抗日神劇》,感覺「特別有魅力」,並且靠著這些劇學習中文,中文水平達到「以假亂真」。
  • 《亮劍》真是部抗日神劇,不過此神劇並非彼神劇!
    現代的抗日神劇把日本人描述的太廢了,好像他們是在中國逃亡了八年,更沒有體現出中國人為了抗戰勝利做出的偉大犧牲!小編幾乎看亮劍好多年了,幾乎年年都要重新看一次,可我打心眼裡覺得一點都不厭煩。因為《亮劍》這部片子拍的實在是太經典了,太讓人喜愛了!
  • 《獵殺T34》是神劇?又怎樣,勝利者有這個資本
    《獵殺T-34》被一些人成為「抗德神劇」,總體上看,我覺得還是不錯的。戰鬥民族就是在很「囂張」地戲耍失敗者,而且拍得有趣逗樂、讓人的腎上腺蹭蹭地噴激素。由此,讓我想到了我們的「抗戰神劇」,我們的問題不是「抗戰神劇」能不能拍,而是拍得太多了。
  • 不要在被那些抗日神劇騙了,抗戰老兵告訴你,真實鬼子有多可怕!
    很多人在看抗日神劇的時候感覺特別的有意思,其實這是被那些腦殘的編劇,把當時抗戰時期的艱苦個弱化了,其中就加了一些誇張的東西,結果就造成了那些不倫不類的抗日神劇,簡直是顛覆了人們的三觀!
  • 日本也拍「抗日劇」,裡面的八路軍是什麼形象?和神劇有很大不同
    導語:抗戰題材現在已成為影視劇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總有許多人以抗日劇的名義,拍出各種烏煙瘴氣的神劇。這一神劇不僅曲解了真實的抗日歷史,甚至把英烈們的故事寫成了卿卿我我的愛情偶像劇。這樣做對下一代的愛國教育極為不利,原本我國抗日戰爭付出了巨大代價才取得勝利,無數中國人拋頭顱灑熱血,獻身祖國,而日本人則在神劇中傻乎乎的的,會讓未成年人誤以為抗日是件輕而易舉的事。不可否認,我國的抗日劇也有許多經典代表作品,如我們熟悉的《亮劍》、《我的團長》等。事實上,除了我們國家喜歡拍攝抗日劇外。日本也曾有拍過類似的「抗日劇」。
  • 天雷滾滾的抗日神劇=打了誰的臉?
    為了先烈、歷史和下一代的成長,請拒絕抗日腦殘神劇!抗日神劇又稱抗戰雷劇,屬於抗日題材電視劇的一種特殊類型,其主要特徵是含有過分誇張不實的劇情,其戰爭遊戲化,我軍偶像化,友軍懦夫化,日偽白痴化的一種電視劇。隨著當代影視作品多元化的發展,傳統抗戰片的劇情及其各種元素對年輕觀眾的吸引力有所下降。
  • 21部抗日神劇丟臉到日本了,日本出版中國抗日神劇大全
    今日網友微博網友「大破說了算」發出一組照片,顯示日本出版了一本中國抗日神劇大全,收集羅列了21部抗日神劇,總計678集。書中梳理了這些神劇中的主要劇情、人物關係,以及對各種神劇畫面的評論吐槽,並隨書附贈了抗日中文教學,教日本人如何說一口抗日中文等等!圖片:網友「大破說了算」上傳的這本書的封面。筆者網上搜索了一下,果然有這本書賣!而且是4月10日剛剛上架的。
  • 被「抗日神劇」毀掉的4位演員,前三還能挽救,元芳「中毒太深」
    被「抗日神劇」毀掉的4位演員,前三還能挽救,元芳「中毒太深」我們都知道在國產影視劇裡面有那麼一個奇葩電視劇,沒錯,這些電視劇就是抗日神劇,什麼手撕鬼子、褲襠藏雷,有些時候這些劇都讓我們佩服起了編劇們的腦洞。
  • 別再被抗日神劇騙了,真實的日軍掃蕩是這樣的
    但是現在有一些年輕人,因為對近代時期的歷史不夠熟悉,所以他們就以為在抗日神劇當中了解到的情況,就是真實的情況。但是果真如此嗎?在每部抗日神劇當中,日軍每次進村掃蕩幾乎都沒有成功過。而在抗日神劇當中,日軍的行徑更是十分愚蠢的。那麼真正的鬼子進村又是什麼樣的呢?
  • 盤點年前年後的抗日神劇,其中就有李三槍,另類抗日英雄
    盤點年前年後的抗日神劇,其中就有李三槍,另類抗日英雄。去年和今年抗日神劇播出不少電視劇,其中就有李三槍。該劇講述了在抗戰時期,地下黨員李三槍為了完成組織交代的任務,上任成為武澤縣縣長,與鬼子和漢奸鬥智鬥勇的故事。
  • 抗戰劇《戰神》浙江衛視開播 不是「神劇」是好劇
    抗戰劇《戰神》浙江衛視開播 不是「神劇」是好劇 2014-09-21 14:09浙江衛視官網 介於觀眾對近年來的「抗日神劇」多有質疑,扮演男主角龍大谷的陳思誠發微博稱:《戰神》不是神劇,是部好看的劇。  《戰神》講述了龍大谷經受戰爭洗禮的人生,從太行山上的光杆遊擊隊司令,到龍之隊的司令員、旅長,再到解放戰爭時期擔任兵團司令員,被人稱為「鬼谷子」、「戰神」。
  • 抗日神劇日本特工隊裝備過分精良引日本網民熱議:神劇使我快樂
    作為一定經濟和政治背景下誕生的時代產物,儘管「抗日神劇」而今距離我們的主流視聽媒體早已遠去,但距離壽終正寢那天仍然為時尚早。而有意思的是,雖然現在的抗日神劇在中國大陸本土已經成為了粗製濫造、聲名狼藉的代名詞,但藉助便捷的現代網際網路傳播渠道,抗日神劇中的一些「佼佼者」居然得以漂洋過海,成為了當下不少日本網民茶餘飯後的熱議話題。最近一部高居於日本網民熱議榜的神劇也保持了該類型劇集的一貫畫風,其中尤其讓日本人感到疑惑的,當屬劇中日軍特工隊的著裝和武備。
  • 《奪樽》主演王洪祥:絕不是「抗日神劇」
    《奪樽》主演王洪祥:絕不是「抗日神劇」   由著名演員王洪祥、淳于珊珊、平安、關慧卿領銜主演,王姬、翁家明、李小舟、王彤、範軍等實力演員助陣的抗戰題材動作片《奪樽》,自4月27日在許昌禹州神垕古鎮開機後,劇組轉戰中原影視城拍攝。
  • 6位被「抗日神劇」毀掉的演員,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但是後來拍攝的《大漠槍神》,《飛虎隊》,《獵鷹1949》,《熱血》,《津門飛鷹》等等一系列抗日神劇而被網友詬病,這條神劇之路在他這好像根本停不下來,一部接一部。于震,雖然長得不怎麼樣,但憑著《呂梁英雄傳》、《中國兄弟連》、《五號特工組2》等電視劇,穩打穩紮,贏得不錯的口碑。
  • 抗戰神劇一再被批,卻屢禁不止,究竟是什麼促使它大量產生
    這讓筆者想起了前段時間抗戰神劇《雷霆戰將》遭強制下架的事情。近年來,這類的抗戰神劇層出不窮,可是卻屢禁不止,嚴重侮辱了為國捐軀的抗日英烈們,也很容易讓觀眾特別是青少年產生錯誤認識進而產生錯誤的價值觀。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這種粗製濫造的神劇大肆橫行呢?
  • 抗日神劇現包子雷 盤點雷人毀三觀的抗日神劇
    近日,一段抗日神劇中驚現「包子雷」的視頻引發網友吐槽,這個視頻片段來自2012年的一部抗日主題電視劇《敵後便衣隊傳奇》。在視頻中,不僅包子可以炸,西紅柿、黃瓜、胡蘿蔔、辣椒……全都可以炸,號稱「蔬菜雷」。視頻曝光後,網友紛紛留言吐槽:「褲襠藏雷、手撕鬼子都弱爆了。」「太雷人了,感覺智商受到了侮辱。」
  • 五部被央視點名,最後停播的國產抗日神劇,哪部讓你三觀顛覆?
    近年來,國產的抗日神劇可以說是越來越多,有許多抗日劇更是因為劇情的誇大和各種五毛的特效而被網友們吐槽不斷。有的電視劇甚至是遭到了央視的點名,而今天要介紹的這五部電視劇則是最具代表性的抗日神劇,被央視點名後就淪落到了停播的地步。
  • 抗日神劇頻頻出現,雷人的背後是深深的反思
    現在的生活來之不易,很多導演為了讓我們記住那段艱苦的抗日歲月,拍出了很多抗戰劇,有的看了讓人神情激動,比如新舊版《亮劍》這兩部都是不錯的抗日劇,不僅讓我們體會到了革命戰士保家衛國的勇氣,還看到了寧死不屈的抗日精神。
  • 抗日神劇又來了,劇情比科幻片還厲害,史前巨蟒都出現了!
    抗日神劇又來了,劇情比科幻片還厲害,史前巨蟒都出現了說到抗日戰爭,相信大家都不會感到陌生了,我們如今和諧幸福的生活,都是憑藉當年革命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而換來的,那麼作為後輩的我們,更應該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生活,和銘記歷史,但是在近年來,卻在抗戰片中摻雜了不少的抗日神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