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好心餵食流浪貓,美國一名79歲的老奶奶卻因此被判刑入了獄。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30日報導,這位79歲的老奶奶名叫南希·塞古拉,來自俄亥俄州的加菲爾德海茨市。在接受CNN採訪時,塞古拉稱,她是從幾年前開始餵流浪貓的。當時她的鄰居在搬家後沒有帶走飼養的貓,作為一個愛貓的人,塞古拉很擔心這些貓,於是開始餵它們。
CNN稱,雖然這件事聽起來沒什麼大不了,但是在加菲爾德海茨市,餵養流浪貓或流浪狗卻是違法的。鄰居們逐漸開始抱怨塞古拉的行為,並打電話給動物管理員。該市法律負責人蒂姆·萊利表示,自2015年起,塞古拉就開始收到關於這一違法行為的傳票,在過去四年裡她已經收到了四次以上的傳票。
萊利稱,塞古拉在2015年第一次接到傳票後曾被定罪,並在2017年被判處兩年緩刑,原因是飼養太多動物,以及沒有處理在鄰居家院子裡經常被發現的垃圾。此外,萊利透露,塞古拉還曾被告知不要再餵流浪貓了,但她忽略了這個要求。
據報導,在5月的一次緩刑聽證會上,塞古拉被判處10天監禁,但該結果將緩期執行,條件是她不再餵食這些流浪動物。然而,在收到更多關於動物的投訴後,塞古拉於近日再次被要求出庭。在法庭上,塞古拉承認餵貓,並因藐視法庭罪被判刑,她將於8月11日入獄。
報導稱,塞古拉的家人在聽說她被判刑後十分震驚和不安。「我相信人們都聽說了市中心監獄裡發生的事情,他們會讓我79歲的母親去那裡嗎?」她的兒子戴夫·帕洛夫斯基說。
塞古拉則認為,這個懲罰結果對於單純幫助動物的人來說過於嚴厲。「對於我正在做的事情來說,判刑有點過了,因為還有那麼多人在做壞事。」她說。
萊利說,這項法律的違法者通常只需支付罰款,而塞古拉的多次違規行為則導致了目前的情況。他說:「我們的部門和整個城市都意識到,很多人對動物和寵物都充滿了熱情。但我們同樣也意識到,還有很多人不那樣想。」
CNN稱,該市的意圖只是「執行城市條例,緩解滋擾情況」。目前,塞古拉餵養的22隻流浪貓已經從她家被送走。地方法院也為塞古拉安排了新的聽證會,以便讓法官聽到更多參考信息。
延伸閱讀:
女子給流浪貓狗買套房入住7狗2貓 鄰居炸了
據趙先生講述,他目前住在柳影家園一期3棟201室。
「我家在柳影家園一期的房子一直沒有人住,直到2019年5月份,我才過來住。之前我聽說樓下101室的鄰居養小動物,但是不了解具體情況。」
趙先生介紹,他的心臟不是很好,原來做過手術,他自從5月份住到柳影家園一期3棟201室後,就經常能聽見貓狗的叫聲。
「剛開始天氣還比較冷,我們單元的樓道裡的氣味兒就已經非常難聞了,因為貓狗總半夜的時候叫,我心臟不好,有些受不了,就敲了樓下101室鄰居的門,但是一直沒有人開門。」
趙先生說,他後來了解到,101室的業主不住在小區裡,平時有時間就會過來遛一遛狗。
趙先生表示,他看見101室有一位四十多歲的女士經常來遛狗,多的時候有七八條狗和兩三隻貓,但是狗都是小型狗,有泰迪、鬥牛串等。
「我也和101室的業主嘮過,她養的好像都是流浪的貓狗,雖然都是小型狗,可是數量很多。因為她們家住在一樓,晚上有居民上樓,狗就會叫,而且還是好幾隻狗一起叫,這樣的日子,我已經過了一個多月了,我內心已經被折磨得崩潰啦!」
一樓沒有人開門
室內有貓狗
7月3日早晨,新文化報·ZAKER吉林記者來到了春市寬城區柳影路柳影家園一期。來到3棟附近,可以看見小區的甬路上有一些狗的糞便,在草坪中還放有一張很大的床墊。
101室的窗戶全部開著,可以看見紗窗。但是因為窗戶太高,看不見屋裡的具體情況。
進入單元門,有股貓狗排洩物的味道,門上一張福字,擋住了貓眼兒的小孔。
記者敲了幾遍101室的門,沒有人回應,室內傳來了一陣犬吠聲,根據聲音,無法判斷室內有幾隻貓狗。
居民:狗經常半夜叫
樓道氣味難聞
小區居民王先生指著草坪裡面的床墊說,這個床墊就是101室的業主放的,給貓狗用的。
他們看見過好幾次101室業主遛狗,最近一次看見有四條小型狗。
「我家住在203室,平時白天狗叫也就叫了,但是這狗不分白天晚上,有時候半夜12點多1點多也叫。晚上一叫就嚇一跳,很影響休息。」
小區居民介紹,在冬天時,這戶業主就開始收養貓狗,有一段時間樓道裡面味道特別大,居民們都受不了。現在夏天到了,溝通過幾次,氣味有所減輕。
「我聽說101室業主買房子就是為了放貓狗,之前她說過,買一樓主要是為了收養動物方便。有愛心是好事,可是已經對我們的生活造成了影響,平時敲門也總沒有人在,我們也是有苦說不出啊。」
屋主回應:收養的狗多為流浪狗
正在陸續送走
7月3日上午,新文化報·ZAKER吉林記者聯繫到了101室的業主鄭女士。據鄭女士介紹,她們家的狗平時根本就不吵。
「我們家的狗陸續的都送走了,現在柳影家園101室就有兩條小狗和兩隻流浪貓。」
鄭女士表示,她都收養狗十多年了,她養的狗有些是流浪狗,還有些是從屠宰場,殺狗點解救回來的狗。
目前有很多狗已經放在她合隆鎮那邊的院子裡養了,也有些貓狗被人收養,她正在陸陸續續的將室內的狗更換地方。
「在冬天時,我養的這些貓狗肯定是會有一些味道,但是現在我家幾乎24小時開窗,我也及時清理了貓狗的糞便,味道已經減少了很多了。我家還有其他房子,我平時不在這住,我晚上遛完狗,餵完狗,狗就睡覺了,幾乎不會叫。」
鄭女士說,現在101室還有兩隻鬥牛,鬥牛犬的性格比較安靜,不愛叫。她也為其收養的流浪狗辦理了犬證,但是因為她沒有在家,犬證不在手裡。
「我家貓狗的數量是不固定的,有時候看見流浪狗可憐就撿回家了,之前有時候有七八條,但是現在就只有兩條鬥牛了。」
鄭女士說,她也會和鄰居好好溝通,解決此事。
阿姨餵養流浪貓不擾鄰獲點讚
2018年10月, 58歲的胡阿姨退休後,沒和老姐妹出過遠門,也少和朋友們聚餐娛樂。但她整天忙得不可開交,因為收留在家裡、餵養在外面的六七十隻流浪貓都等著她去照顧。要準備乾糧、溼糧,自製雞肝外,她還給貓買藥送醫,天冷搭屋建房。每天早晚5點,樓道門口等著吃飯的貓咪排排站,成了小區一景。難能可貴的是,街坊們對胡阿姨都挺支持,還有熱心人不時地在精力和經濟上幫她一把。北京晨報記者跟隨採訪發現,她和貓咪之所以能和鄰裡和睦共處,是因為她自有一套待「鄰」之道。
40平米養8隻流浪貓
只有40平方米的家裡,胡阿姨養了8隻貓。它們年歲不同,長相不一,品性各異,但有一個共同點,曾經都是流浪貓。
她家面積不大,東西不少,光是貓糧和為它們冬天搭窩準備的箱子就佔了不小面積,但整個家裡收拾得乾乾淨淨。沙發上、茶几底下、窗臺邊、床角附近,但凡貓可以躺的地方都擺著軟軟的小棉墊,就連床和牆的角落也墊著厚褥子,「貓愛靠著,墊厚點,涼不著。」胡阿姨笑著解釋,順手又塞了塞褥子。為了防止貓毛粘得到處都是,她家裡的沙發和床在白天都用布罩著,只有睡覺時掀開。
「不能因為這些是撿來的貓就將就,進了門就是我家的一分子,不管它能活多久,我都希望它每天過得舒坦。」胡阿姨說。
不到4點起床備貓食
記者注意到,她家地上擺著一排6個食盒。「它們有的愛吃這個,有的愛吃那個。有的這次要吃幹的,下一頓可能又要吃溼的,得換著來,營養均衡。」家裡的貓餵得「精細」,沒想到胡阿姨餵外面的流浪貓也一點不含糊。為了保證貓咪們能在早晚5點準時用餐,她要忙乎一整天。
早晨不到4點起床,抓緊時間開火,將前一天買的十斤雞肝煮熟,備好出門要帶的貓糧和水,胡阿姨甚至來不及吃口早飯。「5點鐘,貓們準來,它們都餓一晚上,我可不能晚了。」
社區裡有三個餵貓點,有超過40隻貓會準點出現,為了滿足它們的需求,胡阿姨出門時連食物帶水要提20多斤。餵完社區裡的流浪貓,她還得回家再提上些熟雞肝,坐半個小時公交車到單位,「別看我退休了,這還一天不落地去單位呢,不過不是去上班,是去餵貓,那兒還有十幾隻貓等著我。」
記者採訪當天,下午4點剛過,胡阿姨又開始張羅起來。她把貓糧、罐頭、雞肝和水一一打包,還有十幾個塑料飯盒,「這些都是貓的飯碗,我等它們吃飯,拿回來洗乾淨下次還用呢。」
下午5點,記者隨胡阿姨出門,剛走到二樓就聽到了「喵喵」聲,一出單元門,竟有十五六隻貓。「走吧,吃飯去!」胡阿姨一聲招呼,貓咪們溫順地尾隨其後,來到一片空地,胡阿姨掏出食碗,給每隻貓單獨一份晚餐。
「它們口味不一樣,得各吃各的。」一碗不夠吃,胡阿姨就再給添加點別的,「流浪貓壽命短,我儘量給它們吃好點。有時候罐頭不夠,我也是先緊著外面的貓吃。」
一些貓吃飽喝足,蹲下來舔舔爪子順順毛,也有一些意猶未盡,纏著胡阿姨撒嬌蹭腿。近半小時後,這群貓才各自散去,胡阿姨一邊收拾一邊張望,「每次都有幾隻過來晚的,咱再等等。」果不其然,不一會兒又有兩個小身影悄悄靠近。
這一撥兒貓吃完後,胡阿姨拎著晚飯又趕去下一個投餵點,「餵完這些小傢伙,我回家吃飯就得晚上8點以後了。」
每月退休金全部花光
花時間、費精力、有現貨、有自製,到了冬天還要準備褥子箱子搭窩,胡阿姨的退休生活比上班還要忙,也過得更節省。每天10斤雞肝,每周一次採購貓糧和罐頭,一個月的退休金花個精光。
幸好,女兒和愛人都很支持胡阿姨,「他們負責家裡開銷,還會給我點零花錢,老伴兒說了,只要我別累壞身體就行。」說話間,她笑得幸福又滿足。
剛退休時,朋友們還常喊她出去旅遊,但胡阿姨一次都沒去過,「我走了這些貓怎麼辦?它們每天都眼巴巴地等著我呢。」採訪中胡阿姨不止一次說,「都是生命,它們活得不容易。」
擔心流浪貓越來越多
「我們小時候可沒這麼多貓,現在公園裡、小區裡,到處都是流浪貓,還有不少名貴品種,都是有人過了新鮮勁兒就把它們扔了。」看到城市裡流浪貓的數量越來越多,胡阿姨常有擔心。每次打掃貓窩,一看到死去的小貓,她就特別難過,「希望所有養貓的人都負起責任,如果不能養它們一輩子,就乾脆不要動養貓的念頭。」
胡阿姨手機玩不好,也不上網,但她知道有人對待貓並不友好。「咱不能要求別人都和自己一樣喜歡這些小動物,但起碼別傷害它們。我們小區的人都非常好,有幾個鄰居還經常幫我,在家做雞胸肉,冬天搭貓窩。我單位一些同事每個月也會幫我買好幾百元的貓糧。」
記者在隨胡阿姨餵貓後似乎知道了她得到這些幫助的緣由。不同於大部分餵貓人的隨意投喂,胡阿姨會看著每一隻貓吃完,再收拾垃圾、食品袋,甚至不小心撒落在地上的殘渣也要撿起來,地上幾乎看不出一絲痕跡。
路過的鄰裡見到胡阿姨,都熱情地打著招呼,一起邊餵貓邊嘮家常,「這群小東西遇到您真是福氣。」
來源:北晚新視覺綜合 環球網 新文化報 北京晨報
流程編輯:TF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