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虎城78歲侄兒奔波一年多 找到馮白華烈士家屬

2020-12-26 華商網

  楊拯湘老人講述尋找烈士親屬的經過 記者 石俊榮 攝

  本報訊 (記者 石俊榮) 今年78歲、住在天津的楊虎城侄兒楊拯湘,在天津、陝西、江蘇奔波一年多,找到了烈士馮白華的妹妹馮國華老人,9月21日,馮國華一行專程到鹹陽市長武縣亭口鎮黑河橋祭奠了姐姐馮白華,之前他們還祭奠了母親吳碧雲。

  楊拯湘老人講,「西安事變」後,因為特殊時期,楊家就遷往三原縣東裡堡居住,1942年1月他出生在三原縣。他小時候隨伯母——楊虎城夫人張蕙蘭住在西安市藥王洞附近,當時在西安雷神廟(現八一街)小學上學。班裡有個女同學叫馮國華,是早期革命家吳碧雲與早期共產黨人馮潤璋的女兒。吳碧雲前夫是早期革命家、西安中山軍事學校校長兼教務長李林,1928年他們生下了馮白華。李林在閩南革命時犧牲,吳碧雲改嫁給馮潤璋。所以「白華」改姓馮。因為馮國華家也住在藥王洞附近,所以楊拯湘與她相互之間比較熟悉。楊拯湘在西安四中上完學後參軍,在西安服役兩年後,轉到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工作12年,後來調到天津工作,一直幹到退休。

  去年4月,他隨一個攝製組在西安烈士陵園拍攝電視片時,發現紀念碑上有一個「馮白華」的名字,想到同學叫馮國華,他感覺這位烈士可能跟馮國華有關係。他詢問烈士陵園工作人員,工作人員說烈士的名字是民政局提供的,沒有更加詳細的資料。他便到蓮湖區民政局查閱,了解到「馮白華」就是馮國華同母異父的姐姐。

  馮白華烈士是西安醫學院的學生,蘭州會戰的時候去前線協助部隊搶救傷員,1949年9月21日返回途中,坐在拉食鹽的卡車上,卡車經過黑河橋的時候遇到河流突發大水,卡車被衝走,車上兩人犧牲,其中一人便是21歲的馮白華,當時就被追認為烈士。吳碧雲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致死,家裡人也都受到牽連,散落到各地,失去了聯繫,馮白華烈士的「烈士證」兩次更換,民政局工作人員苦於聯繫不到親屬無法發出去。

  楊拯湘老人認真閱讀完史料後,說自己可以找烈士親屬,民政局工作人員說如果找到家屬,馬上給馮白華烈士家屬發放「烈士證」。楊拯湘老人求助公安部門,發現馮國華住在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他趕往玄武區,求助當地民警,在民警陪同下,找到了小學同學馮國華。西安市民政局和南京市民政局聯繫溝通,確認了馮白華烈士的家屬是馮國華。經過辦理一系列手續,馮國華領到了烈士證。70年沒有見到馮白華烈士的遺體,也不知道家裡人的事跡,楊拯湘老人帶著這些問題去長武縣黑河橋附近做了調查,還對李林和吳碧雲的史料進行了整理和調查,給馮國華老人理清了她父母和姐姐的歷史。

  9月21日,馮國華老人一行4人,在楊拯湘老人的陪同下,在西安烈士陵園烈士名錄牆前祭奠了馮白華烈士,又到馮白華在黑河橋遇難的地方祭奠。

來源:西安晚報

編輯:張佳萌

相關焦點

  • 致敬革命烈士 聆聽英雄故事
    聽「紅領巾樹」的故事「紀念英烈,是對歷史的回眸,也是對烈士的告慰。我們會用心用情,以代祭掃的方式緬懷英烈,請烈士家屬和社會各界放心。」西安市長安區退役軍人事務局局長屈保健說。3月31日,長安區退役軍人事務局組織工作人員在楊虎城將軍陵園舉行「致敬·2020清明祭英烈」祭掃活動。「原來『小蘿蔔頭』就是宋振中烈士,他的安葬地離我們並不遠。」
  • 60歲老伯幫400多位烈士找到家人:久而久之,他們都像是我的親人
    烈士親屬鍾明梅手捧一束鮮花早早來到陵園。而這份名單,出自遼寧鞍山市臺安縣的一位志願者——楊寧。在前來祭拜的人群裡,60歲的楊寧頭髮花白,身材精瘦,默默用手機記錄著烈士親屬前來祭拜的一幕幕畫面。13年來,楊寧見證了無數這樣的時刻,他的足跡遍布8個省份大大小小烈士陵園200餘處、村屯184個,為400餘位在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中犧牲的烈士找到了親屬。
  • 一封封「尋親信」 讓400多位烈士魂歸故裡
    歷時13年 給400多位烈士「找到」家人 在遼寧省鞍山市臺安縣,有一位名叫楊寧的志願者,從2007年開始,他義務尋找在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中犧牲的烈士親人和家屬,十三年間在他的幫助下,已經累計有400多位烈士魂歸故裡,找到了親屬。
  • 世界上最小的烈士居然被蔣介石殺害,遇害時年僅8歲
    小蘿蔔頭真實的人物原型叫"宋振中",小蘿蔔頭在剛剛出生八個月的時候,就隨父母被帶進了監獄,由於終年住在陰暗、潮溼的牢房裡,加之營養不良,他在七八歲的時候,卻只有四五歲孩子那麼高,成了一個大頭細身子、面黃肌瘦的孩子,所以獄中的難友們都疼愛地叫他"小蘿蔔頭"。
  • 「大漠女兒」楊拯陸——記楊虎城將軍的女兒
    人們找到她的遺體時,發現她俯臥在一道冰封雪蓋的斜坡上,兩臂前伸,十指深深地插在泥土裡。在她的懷裡,揣著一張新繪的地質圖,上面有她新塗上去的識別地質情況的可靠顏色。  那一年,她才22歲。  拯陸同志是著名愛國將領楊虎城將軍的女兒,犧牲時是新疆石油局地質調查處106地質勘探隊隊長。和拯陸一同遇難的,還有同隊戰友張廣智。
  • 湖北孝昌消防隊員看望慰問汪耀峰烈士家屬
    特約記者 宋俊初 通訊員 駱健《中國紀錄》新媒體記者 周杰 報導2020年4月2日中午,湖北孝昌縣消防救援大隊4名指戰員攜帶大米、食用油、口罩等物資,來到該縣花園鎮高潮村慰問汪耀峰烈士的家人。消防隊員代表給烈士敬獻鮮花並向烈士敬禮。大隊教導員馬國柱詢問烈士家屬的近況,並囑咐兩位老人一定要保重身體,也激勵汪耀峰烈士的弟弟要好好學習,有困難隨時和消防隊聯繫,全體消防指戰員都是他們的親人。16歲的汪顯峰是武漢文華中學初三的學生,他對前來看望全家的消防隊員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 70歲老人歷時6年終於找到兩位烈士叔叔安葬地 跨越73年...
    4月2日,70歲的相幸福興奮地告訴瀋陽晚報、沈報融媒記者,兩位「烈士叔叔」終於找到了,感謝《瀋陽晚報》的一路相伴。瀋陽晚報報導讓他重燃尋親信心2013年,尋找兩位叔叔的相幸福記者與相幸福相識於2013年。
  • 慰問烈士家屬 繼承英雄遺志 湖北孝感消防緬懷致敬汪耀峰烈士
    原標題:慰問烈士家屬 繼承英雄遺志 湖北孝感消防緬懷致敬汪耀峰烈士「叔叔阿姨,我們就是您的親人,生活上遇到困難隨時都可以找我們幫忙......」4月2日,孝感市消防救援支隊的指戰員們帶著大米、食用油、口罩等生活物資來到汪耀峰烈士家中,對其家屬進行看望慰問
  • 烈士弟弟的白布包袱為何要藏半個世紀?78歲老黨員講了他們家的故事
    6個月後,在一次排爆任務中,年僅25歲的向永高光榮犧牲,被追認為烈士。  直到今年11月,向永高烈士的安葬地四川省廣元市烈士陵園管理所設法找到了向永召,這個白布包袱才得以「曝光」。  老二要參軍,全家人開了個家庭會議  78歲的向永召耳朵已不好使,左眼也在一次給村民幫忙時意外失明,腦子還不時犯糊塗,但在跟記者講起兩個兄弟時,他語句通順、目光清明。  「老二的遺物……」老人嘴裡喃喃著,右手伸向衣袋。  衣袋裡有一串鑰匙,他眯著右眼,從中挑出一把,摸索著打開臥室門。屋內有一張老式木床,床架頂上鋪著油布。
  • 慰問烈士汪耀峰家屬 繼承英雄遺志
    4月2日,孝感市消防救援支隊的指戰員們帶著大米、食用油、口罩等生活物資來到汪耀峰烈士家中,對其家屬進行看望慰問,並向汪耀峰烈士悼念致敬。在汪耀峰烈士靈前,消防員們整齊列隊,脫帽致敬,並獻花以表哀思。在孝昌消防救援大隊還舉行了「緬懷先烈,致敬英雄」為主題的網絡祭掃活動,消防指戰員們通過手機網絡表達對汪耀峰烈士的緬懷和敬意,並通過這種方式教育廣大指戰員學習和發揚烈士精神,做好黨和人民的「守夜人」。
  • 對越戰爭中的烈士家屬35年後將女兒帶到墓前,一句話感動眾人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在中國,一直以來都有很多為國爭光,壯烈犧牲的烈士。而近期一位自衛還擊戰的烈士家屬的行為卻感動了眾人。先來說說這位烈士,他的名字叫做陳克元,也許有不少人曾經聽到過,這位烈士在戰況慘烈的自衛還擊戰中犧牲了,他去世時,年紀非常輕才26歲,而且結婚才沒幾年,女兒也才一歲十個月零十天。烈士陳克元的妻子在丈夫犧牲的35年以後的今天,將自己的當初那個一歲多的女兒也帶來了。當初的小女孩已經變成了一個媽媽,也擁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
  • 孝感籍烈士汪耀峰等撲火勇士當選感動中國2019年度人物,烈士家屬...
    四川木裡森林撲火勇士當選感動中國2019年度人物,包含湖北孝感籍烈士汪耀峰。在主持人敬一丹的講述中,新聞畫面回到去年3月的那場森林大火。2019年3月30日,四川涼山木裡縣發生森林火災,四川森林消防總隊涼山支隊西昌大隊組織消防隊員趕赴現場撲救。第二天,消防隊員克服重重困難,徒步8小時,在海拔3700餘米的地方與森林大火展開搏鬥。
  • 小蘿蔔頭的父親「宋綺雲」,楊虎城的秘書,犧牲前遭遇了什麼
    小編雖然一直都知道「小蘿蔔頭」的故事,一直認為他是楊虎城的兒子,可是今天看到一篇報導之後,才發現真相併不是如此。他的父親宋綺雲,也是中國革命烈士。很多人都說,宋綺雲是楊虎城將軍的秘書,可是了解之後,真實情況也不是如此,用戰友來形容兩人的關係更為貼切。
  • 高波:身陷囹圄 堅貞不屈(為了民族復興·英雄烈士譜)
    1935年參加楊虎城第17路軍。西安事變後,前往延安,被分配到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學習,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蘭州監獄的一年多時間裡,敵人用盡了各種手段,打得他遍體鱗傷,威逼利誘最終都沒有能使高波屈服。在獄中,他以詩表明自己的堅貞不屈:本為民除害,哪怕狼與狗!身既陷囹圄,當歌漢蘇武。1948年10月,高波英勇就義於南京雨花臺,時年35歲。如今,高波烈士的一封家書在南京雨花臺烈士陵園展出,字裡行間向人們講述著共產黨人的氣節。
  • 時隔半個多世紀他「找到」小爺爺 「線上」+「線下」模式讓更多...
    「小爺爺,我們來看您了……」昨天,通過一條朋友發來的微信消息,張先生一家得知,當年抗美援朝犧牲的親屬,就在松江烈士陵園。張先生馬上帶著老父親一起,下午就前往松江烈士陵園,祭拜先人。這一刻,他們等了將近半個多世紀。
  • 朱大川烈士魂歸故裡 宿遷侍嶺鎮幹群沉痛迎接英雄歸來
    中國江蘇網11月17日訊 媒體於11月4日以《弟弟歷經68年找到烈士哥哥的安息地》為題,報導了宿遷宿豫區侍嶺鎮佟莊村村民朱大國在上海找尋哥哥朱大川烈士安葬地一事,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11月16日上午,朱大川烈士的安葬儀式及追悼會在侍嶺鎮吳圩烈士陵園舉行,侍嶺鎮上百名幹群懷著無比沉痛的心情迎接烈士英靈「回家」。朱大川烈士安葬地找到後,宿豫區政府及相關部門高度重視,並以區政府的名義為朱大川烈士立墓碑。「朱大川生於1927年8月,1944年參軍,1949年9月在上海小營房戰鬥中光榮犧牲,生前任中國人民解放軍三十軍八十九師二六三團班長。」
  • 著名女烈士江姐葬於國民黨軍統局舊址,給兒子留下「紅色遺書」
    江竹筠是我們中國著名的革命烈士之一,不少人都直接稱呼她為「江姐」。江姐墓,位於重慶市沙坪垻區歌樂山烈士陵園內。在《紅巖》這部小說裡,講述了江姐被捕後堅貞不屈、頑強地與敵鬥爭,直到壯烈犧牲的英雄事跡。2009年9月14日,她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
  • 懷遠介濤為烈士尋親再突破,10名烈士有望尋親成功
    淮海戰役蚌西北阻擊戰中犧牲的烈士尋親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10名烈士有望尋親成功本報曾陸續刊登懷遠縣陳集鎮老人年介濤為在淮海戰役蚌西北阻擊戰中犧牲的烈士尋親的多篇系列報導,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近日,年介濤為烈士尋親的工作再次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預計將為10名烈士找到親屬。
  • 楊虎城餘生十二年是如何度過的?特務形容慘不忍睹,生不如死
    並且衣食無憂的活到了2001年,於101歲壽終正寢。所以說他的結局是非常不錯的。楊虎城那讓我們再看看這個起另一位。楊虎城是另一位當事人。他的結局我們大多數人也知道,他的結局就是被蔣介石殺害了。但是具體被殺害的過程可能就沒有多少人清楚。今天我們所要講述的就是關於他的具體過程。
  • 西安楊虎城將軍陵園,兩個愛他的女人相伴左右,你去過嗎?
    羅佩蘭,楊虎城的初戀及原配夫人,四川廣漢人,幼時被陝西大荔商人張西銘認作義女,一次,在隨張西銘回陝西老家時,時任國民革命軍獨立營長的楊虎城正好駐防在大荔,兩人相識並互相傾心,徵得張西銘同意後於1916年成親,當時,楊虎城23歲,羅佩蘭1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