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拯湘老人講述尋找烈士親屬的經過 記者 石俊榮 攝
本報訊 (記者 石俊榮) 今年78歲、住在天津的楊虎城侄兒楊拯湘,在天津、陝西、江蘇奔波一年多,找到了烈士馮白華的妹妹馮國華老人,9月21日,馮國華一行專程到鹹陽市長武縣亭口鎮黑河橋祭奠了姐姐馮白華,之前他們還祭奠了母親吳碧雲。
楊拯湘老人講,「西安事變」後,因為特殊時期,楊家就遷往三原縣東裡堡居住,1942年1月他出生在三原縣。他小時候隨伯母——楊虎城夫人張蕙蘭住在西安市藥王洞附近,當時在西安雷神廟(現八一街)小學上學。班裡有個女同學叫馮國華,是早期革命家吳碧雲與早期共產黨人馮潤璋的女兒。吳碧雲前夫是早期革命家、西安中山軍事學校校長兼教務長李林,1928年他們生下了馮白華。李林在閩南革命時犧牲,吳碧雲改嫁給馮潤璋。所以「白華」改姓馮。因為馮國華家也住在藥王洞附近,所以楊拯湘與她相互之間比較熟悉。楊拯湘在西安四中上完學後參軍,在西安服役兩年後,轉到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工作12年,後來調到天津工作,一直幹到退休。
去年4月,他隨一個攝製組在西安烈士陵園拍攝電視片時,發現紀念碑上有一個「馮白華」的名字,想到同學叫馮國華,他感覺這位烈士可能跟馮國華有關係。他詢問烈士陵園工作人員,工作人員說烈士的名字是民政局提供的,沒有更加詳細的資料。他便到蓮湖區民政局查閱,了解到「馮白華」就是馮國華同母異父的姐姐。
馮白華烈士是西安醫學院的學生,蘭州會戰的時候去前線協助部隊搶救傷員,1949年9月21日返回途中,坐在拉食鹽的卡車上,卡車經過黑河橋的時候遇到河流突發大水,卡車被衝走,車上兩人犧牲,其中一人便是21歲的馮白華,當時就被追認為烈士。吳碧雲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致死,家裡人也都受到牽連,散落到各地,失去了聯繫,馮白華烈士的「烈士證」兩次更換,民政局工作人員苦於聯繫不到親屬無法發出去。
楊拯湘老人認真閱讀完史料後,說自己可以找烈士親屬,民政局工作人員說如果找到家屬,馬上給馮白華烈士家屬發放「烈士證」。楊拯湘老人求助公安部門,發現馮國華住在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他趕往玄武區,求助當地民警,在民警陪同下,找到了小學同學馮國華。西安市民政局和南京市民政局聯繫溝通,確認了馮白華烈士的家屬是馮國華。經過辦理一系列手續,馮國華領到了烈士證。70年沒有見到馮白華烈士的遺體,也不知道家裡人的事跡,楊拯湘老人帶著這些問題去長武縣黑河橋附近做了調查,還對李林和吳碧雲的史料進行了整理和調查,給馮國華老人理清了她父母和姐姐的歷史。
9月21日,馮國華老人一行4人,在楊拯湘老人的陪同下,在西安烈士陵園烈士名錄牆前祭奠了馮白華烈士,又到馮白華在黑河橋遇難的地方祭奠。
來源:西安晚報
編輯:張佳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