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變觀念讓文明祭祀成風尚

2020-12-17 今日惠州網

每到清明,人們都會通過祭掃緬懷先人祭祖思親。近年來,有人祭祖以豪華、奢侈祭品表達「孝心」,大講排場、互相攀比,不僅浪費錢財,還造成不良社會影響。此等本末倒置之舉,鋪張浪費,宜戒!

清明節凝聚著民族精神,傳承了中華文明的祭祀文化,抒發人們尊祖敬宗、繼志述事的道德情懷。清明是精神告慰,並非物質賦予,祭祀物品貴重與精神品位不能直接畫等號。近年來有人在清明節花重金為先人焚燒貴重祭品,鋪張浪費之舉不僅有損先人聲德,也大有誤導後人之嫌。此風不剎,必然造成社會資源巨大浪費,伴生傳統文化價值匱乏、精神迷失等「次生災害」,其害絕不可低估。

祭祀重在精神告慰、慎終追遠,不拘於物質和形式。古往今來,祭祀物品和具體形式一直在發生變化,節儉簡約的祭祀方式漸成潮流。如今祭祀方式愈加豐富,微博、微信、網站成為網友寄託哀思的新平臺,簡單便捷的儀式表達著莊嚴與文明。在疫魔尚未全消之際,諸事多有不便,利用網絡寄託哀思也是不錯的選擇。

明者因時而變。新時代需要我們繼續轉變觀念,倡行節儉綠色生活。尤其疫魔未除而清明節將至之際,更須同心戰疫,以節儉務實方式告慰先人,展示我們良好的精神風尚。(凌保康)

相關焦點

  • 【記者調查】文明祭祀成主流 根除「老觀念」仍須努力
    近年來,國家大力提倡「文明祭祀」「低碳祭祀」,那麼,「文明祭祀」理念是否深入人心?傳統祭祀方式是否聲消跡滅? 大蜀山文化陵園鮮花祭祀成主流  市民:新觀念被接納 老傳統未根除  「我打算買點冥幣和黃表,清明節那天凌晨在十字路口焚燒
  • 清明節文明祭祀倡議書
    廣大市民朋友們:2020年清明節即將來臨,在這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關鍵時期,為鞏固疫情防控持續向好形勢,全力做好清明節期間疫情防控工作,積極倡導綠色、環保、低碳、文明的祭掃新風尚,充分發揮傳統節日在傳承歷史文化、弘揚傳統美德、構建和諧社會中的積極作用,特向廣大市民發出倡議:1、倡導文明祭祀新理念。
  • 「告別陋習·文明祭祀」倡議書
    值此緬懷先烈、祭奠逝者、追思故人的傳統節日到來之際,為貫徹落實《張家界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傳樹文明新風,打好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共同度過一個文明、和諧、平安的清明節,張家界市文明辦、張家界市民政局向社會各界及廣大市民發出如下倡議:告別陋習,倡導綠色、節儉的祭祀方式。
  • 呼和浩特:清明節社區遙祭活動成文明祭祀新風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隨著時代的演變,我國各地域之間都形成了帶有濃重地方特色的祭祀方式,代代傳承。但隨著社會文明的快速進步,一些傳統的祭祀儀式已不能很好的適應當下的社會發展及民眾的精神需求。
  • 文明祭祀:「新三件」摒棄陳舊習俗 傳播文明
    近年來,隨著我市「文明祭祀」深入推進,越來越多的市民轉變了陳舊觀念,逐漸接受了低碳環保的祭掃方式。 在市殯儀館服務點記者看到,工作人員提前準備好了鮮花、寄語卡、黃絲帶祭祀「新三件」,開展鞭炮、香燭、紙錢「舊三件」置換服務。
  • 倡議:中元節期間 讓我們共同行動起來文明祭祀
    廣大市民朋友:一年一度的中元節到來,每年的中元節期間,焚紙錢、燒冥物、放鞭炮等方式祭奠先人、緬懷逝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然而,隨意祭祀導致城市環境汙染,消防安全隱患突出。在這慎終追遠、緬懷故人、寄託哀思的時節,為深入倡導文明祭祀,樹立文明新風,確保中元節祭祀安全有序,雲陽縣文明辦向市民發出倡議。一、轉變觀念,摒棄傳統祭奠陋習。
  • 文明祭祀海報丨指尖寄哀思 「雲」上傳思念
    現在正值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關鍵時期,我們倡導綠色、文明、安全、節儉的祭掃新風尚,讓清明更「清明」。文明祭祀,同心戰疫,平安清明,你我同行!文明祭祀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項?趕緊隨小編一起來了解↓↓↓1.安全祭祀不聚集。戰「疫」仍在進行,切勿聚集祭掃。不到殯葬服務機構集中祭掃。
  • 深圳市2020年清明節文明祭祀倡議書
    當前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為鞏固拓展疫情防控持續向好形勢,我市清明節期間暫停實地祭掃,大力倡導綠色、文明、簡約的祭祀新風尚,我們倡議:一、理性追思,不拘於形而重於心。倡導居家追思、誦讀祭文、網絡祭祀,不現場祭祀、不踏青祭祀。祭祀注重精神傳承,以簡約方式緬懷逝者,寄託思念。二、禁燃禁放,文明祭掃表哀思。
  • 【文明祭掃 平安冬至】冬至文明祭祀致市民的一封信
    【文明祭掃 平安冬至】冬至文明祭祀致市民的一封信 2020-12-18 21: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安徽阜陽市紙紮熱銷 市民呼籲文明祭祀風
    安徽阜陽市紙紮熱銷 市民呼籲文明祭祀風 來源:中國廣播網 2010年03月27日14:41   中廣網阜陽3月27日消息(記者蔡薇曹亞偉)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14時37分報導,清明節臨近,這幾天,用於祭祀的各種紙紮
  • 冬至將至|文明祭祀 注意防火安全
    隨著冬至將至,許多群眾開始了傳統的祭祀活動。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隨地燃燒紙錢、焚香、點燭,極易引發火災事故。冬至祭祀勿忘消防安全黃浦消防呼籲廣大居民朋友們:要安全祭祀、文明祭祀安全祭祀不要在小區樓道內、燃氣管道旁、高壓線下、汽車旁、化糞池邊、垃圾桶旁、腳手架幕布及工地工棚附近等易燃易爆場所,進行祭祀活動,以防引起火災,造成重大損失。
  • 城隍文化:潛藏於內心的「不安」向「人定勝天」的觀念轉變
    當時人類唯一的辦法就是群居,而群居慢慢就演變發展成了部落,接著就是簡單的城池出現。可能有的城池地理位置很好,非常適合人類居住,於是聚集的人數越來越多。接著,慢慢地出現了以物換物的交易方式。從而慢慢地發展成聚集型城池類經濟模式。由此,人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再接著,人們開始思考一個問題,城池外面的危險該如何解決呢?
  • 匠人手作絲網花 文明祭祀樹新風
    為傳承歷史文化,倡導移風易俗,樹立文明新風,2020年12月15日,海恆社區婦聯、知行志願服務團隊聯合轄區康利居委會、習友居委會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匠人手作絲網花 文明祭祀樹新風 」宣傳活動。  知行志願服務隊的隊員主要來自海恆社區匠人微課堂手作班的學員們,她們向現場社區居民宣傳焚燒紙錢等舊習存在的諸多弊端,並現場派發她們親手製作的絲網花,提倡以綠色文明的方式取代。
  • @全市姐妹和家庭|朔州市婦聯「文明祭祀,綠色清明」倡議書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祭奠逝者、悼念先人、緬懷英烈、寄託哀思的重要傳統節日,為鞏固疫情防控持續向好形勢,倡導綠色環保文明祭祀新風尚,減少環境汙染,消除森林火災隱患,營造安全、文明、綠色、和諧的祭掃氛圍,朔州市婦聯向全市廣大家庭和婦女姐妹們發出「文明祭祀,綠色清明」倡儀。一、疫情防控,安全祭掃。
  • 冬至將至 南昌向市民發出冬至文明祭祀的一封信
    在這緬懷故人、寄託哀思的時節,為弘揚優良傳統、保護生態環境、培育文明新風,落實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要求,確保冬至祭祀安全有序,現向廣大市民朋友們發出如下倡議:一、倡導健康祭祀。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進入墓區應主動出示健康碼,為不熟悉操作的老年人提前列印好健康碼,自覺服從墓區防疫管理,鞏固大家共同努力獲得的防疫成果,珍惜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二、倡導綠色祭祀。
  • 羅甸:文明祭祖成新風尚
    祭祀一條街 「老闆,幫我包兩束菊花,再要兩個燈籠。」 3月2日,家住龍坪鎮的王大姐,一大早便來到祭祀用品一條街,採買元宵節祭祀用的鮮花和電子燈籠,相比往年,文明祭祖已蔚然成風。 正月十五上墳送燈是羅甸當地傳統的祭祀習俗,按照舊俗,每年的正月十五家人要來到自家的祖墳前,給先輩燒紙錢、放鞭炮、上燭點燈。這樣的舊俗陋習不僅汙染環境而且還隨時有火災的隱患。
  • 小村有座紀念堂 四十三年無土葬(點讚中國·文明祭祀新風尚)
    原標題:小村有座紀念堂 四十三年無土葬(點讚中國·文明祭祀新風尚) 清明前夕,醫生張安基回老家山東高青縣唐坊鎮和店村祭祖。上香、磕頭……簡單的儀式後,一家人來到屋裡,在木架子上找到祖父、祖母的骨灰盒,拂去上面的塵土,追思緬懷先人。和張安基一樣,所有村民都到村東頭紀念堂祭奠,村裡3230畝耕地上不見一個墳頭、不見一塊墓碑。
  • 文明祭祀 我們在行動
    八卦街社區居民參與文明祭祀活動。李浩攝為讓廣大市民在安全有序、文明和諧的氛圍中用文明方式表達對逝者的哀思,瀋陽多家社區、單位開展了多種形式的文明祭祀宣傳活動。和平區八卦街社區八卦街社區黨委書記李芳芳告訴記者,近年來,社區不斷創新文明祭祀形式,採取疊紙鶴寄思念、手寫追思之情等方式表達哀思和懷念。同時,為了讓廣大居民安全有序祭祀,八卦街社區成立了由社區書記及網格員、志願者構成的文明祭祀巡邏隊,並積極利用電子屏幕等平臺,向居民進行文明祭祀的宣傳教育。
  • 冬至祭祀,文明相隨!
    記者從市城管部門了解到,今年從12月中旬開始,我市加大對市民焚燒冥紙的勸阻力度,緊緊圍繞「文明祭祀,平安冬至」的主題,引導市民文明祭祀、鮮花祭掃,自覺抵制封建迷信和喪葬陋習,增強安全意識,努力在全市形成文明祭祀的良好氛圍
  • 平安冬至 文明祭祀
    平安冬至 文明祭祀源稿:東陽新聞網 | 發布時間:2020年12月15日 14:53:20 | 作者:周志偉 | 編輯:厲歡歡  冬至在我市有掃墓祭祖的習俗,為保護生態環境,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安全祭掃相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