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突破:想要精進技能,如何重複練習才是有效的?

2020-12-18 獵多多

不知道有沒有人曾經這麼跟你說過:「如果你努力一點,以你的天資,肯定可以做得很好。」或者「你再努力也沒卵用,你沒有那個潛力,你不是那塊料。」久而久之,我們很容易就形成了一種觀念,好像各行各業中出現的傑出人物,多多少少都是受到遺傳基因的眷顧,才比普通人更容易獲得成功。這也難怪大部分人都喜歡別人誇自己「聰明」而不是「努力」,因為這樣即便自己達不到預期目標,也可以假裝是不夠努力,而不是能力問題,從而在別人面前保護了自我形象。

可能某些傑出人物確實比普通人在先天上佔有優勢,比如智商160的霍金、上身比下身長的飛魚菲爾普斯。只不過,我們要怎麼解釋那些和我們一樣的普通,甚至比我們的條件還要差的人,最終被冠以天才的名號呢?比如,怎麼解釋患有長短腿、近視高達600度的李小龍卻成為了享譽全球的武道大師呢?又怎麼解釋眼皮下垂、缺乏旦角顧盼生輝的眼神,卻還是成為了四大名旦之首的梅蘭芳呢?這篇我們就來關注這個問題,我們從李小龍開始來聊聊吧。

一、李小龍的「天才」速度

談到李小龍,大家都免不了會提到他的出拳速度。網上盛傳他能夠「一秒打出九拳」、「一秒踢出六腳」,這聽起來是有點誇張,不過現代美國武術研究機構曾對李小龍的速度做過充分的研究,他們的結果表明,李小龍在0.9米之外,能夠用0.05秒的速度出拳擊中對手。如果距離增加到1.5米,李小龍能夠在0.08秒以內擊中對手。其疾步側踢更快,只要四分之三秒就能向前推進2.5米,如果是原地起腿,十五分之一秒就可以漂亮地完成一個高位勾踢動作。在李小龍逝世後,他的魔鬼訓練計劃也隨之被曝光,一天又一天堅持不懈地練拳、踢腿、打樁、搏擊,除了睡覺和拍戲外,他的全部注意力都傾注在了功夫上。不難看出,李小龍的成功是一天天重複練習的結果。

二、無效的重複練習

並不是所有重複練習都能有效,如果練習的過程中不思考做得對不對,能不能做得更好,那這樣的練習就是無效的重複練習。這類練習者往往一直待在舒適區內,試圖靠大量的時間投入,達成目的。

舉個例子,健身。

假設有一個新手來到健身房,他把健身房裡的各種器材都把玩一遍,直到漸漸意識到健身房的人都有一套自己的健身計劃,才學著怎麼健身。通常來說,健身達人每天會固定練習一個部位,比如星期一練習臀部,星期二練習背部,星期三練習手臂,星期四練習胸部,星期五練習肩部和腹部,周六日做有氧運動或者休息。然後到下周再次同樣的一個循環。每天在特定部位的練習會在45分鐘以內,按組數和次數來練習幾個有針對性的動作。比如練習手臂的時候,推舉做三組,每組15次。

所以,這名新手就按照這種慣例開練。一開始他選擇1kg的啞鈴進行推舉,一段時間過後,他發現越做越輕鬆了,肌肉好像增大了不少,他興奮地投入更多時間進行重複相同的鍛鍊,只不過後來,他沮喪地發現,他的肌肉維度並沒有增大,而且和健身房的其他人比較起來,他雖然付出了更多的時間,可是其他人練出來的體態體型卻比他要更加好看。由於這名新手沒有思考他的動作是否做對了,針對性部位的肌肉群是否真的發力了,是否借了其他肌肉群發力,也沒有跳出舒適區,增大啞鈴的重量和訓練組數和次數,導致了他即使花了大量的時間去練習,也是無效的。

那麼怎樣做才是有效的重複練習呢?

三、有效的重複練習

有效的重複練習,核心是,帶著思考、重複練習過去傑出人物早已驗證過的有效方法。這是什麼意思呢?

回到李小龍的傳奇故事中,李小龍19歲到美國的時候,已經練過幾年詠春拳,但是並不是最傑出的武術高手。不過,在他24歲的時候,他就受邀出席了加州長堤國際空手道錦標賽,只用了短短5年時間打敗了唐人街的一眾高手。他到底做了什麼?

過去的武術界相對的封閉,未經允許學習別家的功夫是欺師滅祖的行為,但李小龍沒有這樣的偏見,他從很多高手那裡吸收技能,比如,他從美籍菲律賓武術家伊諾山度那裡學習雙節棍、從跆拳道高手李峻九那裡學習高踢腿,從美國拳王阿里那裡學習步法。他沒有閉門造車,而是學習已經經過高手驗證的,現成的方法,同時進行大量重複的練習 。大量重複的練習不是盲目的,他會先設立自己的目標,把目標分解成一個個小目標,然後針對小目標,找到相應解決方法,再進行大量的重複練習,並且在遇到瓶頸時,思考問題出在哪,可以怎麼改進,再重複練習,直到目標一個個被攻破。待他武術有所精進之時,他對每個動作就有了自己深刻的理解與把握,利用這番理解,他甚至可以下意識地分析出對手出拳的方向、速度、力度、打法等等,通過每次與對手的過招,他又可以發現自己有什麼不足,可以通過什麼方法解決,然後再次進行大量重複練習,直到把問題攻克。這種重複練習才是高效的練習。

有人會提出這樣的質疑:「如果重複練習是指重複練習傑出人物的方法,會不會失去自己獨立思考、創新的能力?」

實際上,以李小龍為例,他不僅沒有成為前輩思想的複製品,而且他運用了創新思想,開創了獨樹一幟的武術風格。他把哲學、健身、舞蹈、中國傳統武術、跆拳道、空手道、菲律賓短棍術、柔術等相融合。而他之所以有創新能力,和他有效的重複練習密不可分,因為通過有效的重複練習,他創建了有效的心理表徵,而有效的心理表徵又反過來幫助他留意到什麼時候做得不對,讓他有意識去思考如何糾正錯誤。

上述說到有效的心理表徵,簡單來說就是幫助自己形成下意識的動作。有人做過一個實驗,讓運動員和普通觀眾去觀看同一場比賽。運動員會對場中選手的反應作下意識的推論,比如球會往哪裡踢,為什麼會這樣踢。但是普通觀眾卻無法準確判斷出來,這是因為運動員經過長期的訓練,創建了各種有效的心理表徵,相比沒有任何實戰經歷的普通觀眾來說,心理表徵令他們對同一件事的認知深度、認知敏感度產生了天差地別。

最後總結一下:

本文通過分析李小龍是如何練就驚人的速度,以及如何在短短5年實現快速崛起,我們可以看出天才並不是天生為才,而是依靠後天大量有效的重複練習,創建有效的心理表徵,藉助有效的心理表徵精進自己的技能。

小燈塔,網際網路職場大學,祝你升職加薪,祝你找到稱心如意的工作。

相關焦點

  • 刻意練習不是機械重複,只有明白這兩個關鍵,刻意練習才有效
    在本周那篇關於如何在學習中加入對比來實現精進的文章中,我們提到了加入對比組可以讓知識的深層結構更加明顯。這樣可以讓學習目標明確,從而提高精進速度。有的讀者老爺看完之後在後臺私信我,說自己還是有點不太明白該怎麼做。我跟他聊了一會兒,問他哪裡不太清楚。
  • 《刻意練習》:天才不是源於天賦,而是源於掌握正確的練習方法
    所有人都以為傑出源於「天賦」,而「天才」卻說:我的成就源於「正確的練習」!著名心理學家,艾利克森在「專業特長科學」領域鑽研十幾年,研究各行各業專家級人物:西洋棋大師、頂尖小提琴家、國際影星、體壇冠軍等。艾利克森發現,各行各業優秀的人物,都有著自己最為有效的訓練方法,便是「刻意練習」。
  • 每日精進—職場如何破局
    去思考如何去進行自我的升級,如何獲得更好的薪酬,去破解現在的困局,這些對職場人來說都是個巨大的考驗。正因為難,所以在道路上你只要再堅持一下下,前方的人就愈少,你的機會就愈大。那如何把破局這個大目標去,實踐到每一天,進行每日精進?常言道,只要你在這個領域花費1萬個小時,你就能成為這個領域的卓越非凡的存在。
  • 新手寫作,如何精進?
    自己從幾年來就在刻意培養寫作技能,寫讀後感、寫日記等,自認為寫作能力不算太基礎,但是從目前的情況看,自己對寫作的信心果然高估了。 當目標感很強烈時,自身能力又達不到要求時,就很期望藉助外力的幫助自己克服困難。於是買了很多關於寫作的書,並且收集了許多精進寫作的文章,希望能夠很快的實現自己的寫作期望。
  • 《精進寫作》:寫作是這個時代,最好的自我投資
    文/吳呱呱網上有個問題問:「這個時代,除了讀書以外,什麼才是最好的自我投資?」底下答案眾說紛紜,但有一個答案卻深得我心:「寫作。」誠然。《精進寫作》一書涵蓋了7個寫作維度,88種寫作方法,108個寫作案例,5步法打造個人品牌,6個方法突破寫作瓶頸。其中,最讓我感同身受的是寫作的價值這一章,也很好的解決了寫作路上一些新手小白的疑問,比如不知道寫作有什麼價值,對自己人生和職業規劃有什麼幫助。
  • 如何從一個普通人變成高手——修煉「刻意練習」的3個關鍵
    正當小明想要對小亮發怒的時候,小亮直接把手中的書遞給了小明,並告訴他:你把裡面的內容給讀完吧,相信它會對你的拳擊有所提升的。說完,他又對著小明微微一笑說:加油吧,朋友!然後就瀟灑地離去了。回去後,雖然小明對讀書還是保持懷疑的心態,但他還是決定打開這本書來看看。結果一讀才發現,原來自己練習的方法一直都錯了!
  • 《讓寫作成為自我精進的武器》讀後感
    圖片來源網絡在長沙德思勤24小時書店買到一本書《讓寫作成為自我精進的武器》,作者師北宸,這個作者是誰?在此之前我對他一無所知。吸引我的只是這本書的題目,還有裡面關於如何提升寫作能力的內容。看完這本書後,我對作者終於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認識。他高中的時候語文寫作水平並不高,卻在大學時期喜歡上並且有了質的飛躍。飛躍並不是一蹴而就的,量變引起質變。作者經過大量的閱讀、輸出,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開創寫作提升培訓班。
  • 教練改變世界:如何精進教練功夫為他人賦能
    一步一重山,起步容易持續難,如果想要不斷的精進自己為他人賦能的教練功夫,不僅僅只是在重複做這個層面,還需要從以下三大方向進行提升和練習。建立教練目標1)沒有教練目標也很難有教練的有效性,這裡的有效指時效和效果,只有明確對方真正想要的教練話題,我們稱為教練合約,合為聚焦,約為承諾,讓對方聚焦在自我承諾的方向,才會在短短的一個小時內達到有效的結果
  • 那隻黑烏鴉又來了,這回帶來的是迭代版的精進
    >下面,我們來看這本《精進2》所要回答的主要問題:「在現代社會,一個人最有效的學習方法是什麼樣的?」為何鉛筆是採用木質和碳芯結合,為何設計成六稜柱式的八面體,筆身上印製了哪些信息、又是如何分布,製作工藝如何,等等,你有許多可以思考的維度。文學家蕭伯納說過:對每個複雜問題,都有一個簡單的錯誤答案。因此,如果缺乏觀察和思考,經常會錯過許多有意思的細節,由此可見,觀察本身就是一種特別好的思維練習。
  • 突破自我設限,實現無限可能,埃隆·馬斯克的大腦教練教你這樣做
    全書從思維模式、內在動力和方式方法為主線,一共分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紹如何開啟平凡大腦的非凡之旅,讓我們大腦具有無限學習的潛能。第二部分主要闡述如何打破充滿限制的思維模式,逃出信念體系的魔咒。第三部分主要側重教會我們如何創造強大的、可持續的動力,讓大腦產生無限能量。第四部分主要幫助我們學會如何學習,真正做到有效學習及提升學習能力。
  • 讀書| 《精進》:很厲害的人,都在用什麼姿勢?
    大神採銅,不只自己厲害,他還寫了暢銷書《精進》,近乎手把手的告訴我們,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這本書為我們提供了時間、選擇、行動、學習、思維、努力、成功等七個維度的精進路徑,只要依循書中的方法反覆磨練,便可以日益精進,實現從普通人到高手的躍遷。我將原書的七大模塊,融合為時間,選擇,行動,學習以及思維等五大重要模塊,來闡述本書的精華內容。
  • 如何使自己成為一個精進的人
    今天談談「精進」這個詞。首先,「精進」是一個自我成長問題,如何在各方面突破瓶頸、喚醒自我提升需求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首先我們要明確一個前提:變成一個很厲害的人需要努力,但是努力需要運用策略,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 如何突破極限?《無限可能》為我們開啟無限可能的人生
    讀大學後,他偶然間讀到「解決問題的意識層次必須高於提出問題的意識層次」這句話,從而使他轉變思維模式,開始學習如何學習,之後激發了自己的大腦潛能,成功開啟了無限可能模式,並將自己的研究教授給190多個國家的學員,幫助更多人喚醒自己的學習腦。如何喚醒我們的學習腦,實現自我突破呢?
  • 雪狼少年說 | 第二期:不斷突破自我,眼中有光,心中有愛.
    他是一個堅毅的小男孩三年時間從一個沒有武術基礎的內向男孩到各種功夫信手拈來,自信展示他一次又一次的挑戰著自我謝宇凡從小就喜歡武術,每一次自我突破的時刻,就是他最開心的時刻。「同學們和師父練習側空翻的時候,翻的太低了,師父說,這是側頭翻吧,我們都笑了。」宇凡覺得,選擇學習武術這條路最應該感謝自己的父母,是他們的支持,陪伴與鼓勵,讓自己能堅持下來,還應該感謝培養他的每一位教練,不僅讓他學會了武術,還有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 精進:如何用OKR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
    3分鐘看完本文,你能了解暢銷書《精進》的主要方法,並了解OKR的來歷,學習如何用OKR精進。只有不被其他小路影響,你才可能沿著主幹道快速行駛。而且OKR必須是在時間和數量上可量化的,舉例,Facebook以「月活躍用戶數」作為北極星指標,2017年6月底突破20億人。除Facebook之外,Google、LinkedIn、Oracle、Twitter也都採用OKR。
  • 《刻意練習》:合適的方法,無需一萬個小時,也能從新手到大師
    但是光有努力就夠了嗎,當然不是,努力一定是有方法的,有了好的方法,再加上持之以恆的努力練習,成功不過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安德斯·艾利克森博士是美國著名的心理學教授,也是「刻意練習」發展的研創者,著名的「一萬小時定律」就是以艾利克森教授及其同事對音樂家的研究為基礎而提出來的。《刻意練習》這本書糾正了我們許多人的誤解,練習並不是不斷的重複。
  • 突破自我,快速提升口才的十個方法
    每天朗讀的過程中,對著鏡子訓練,調整自己的表情、眼神,還有掌握如何根據情緒調動肢體語言,這樣效果會更好。現在手機已經非常普及了,每隔一兩周,可以選擇一個演講題材,然後用手機拍攝記錄下來。自己去分析,語言表達哪裡不到位、為什麼缺乏感染力、肢體語言怎樣才會顯得更自然。這樣反覆觀摩,口才自然進步神速。
  • 成功哪有什麼捷徑,不過是日益精進
    日本實業家稻盛和夫大學畢業時,進入一家生產絕緣瓷瓶的工廠,但進去後才知道,這家企業非常破舊而且面臨倒閉。對於很多人來說,面對眼前破落的景象,內心一定會掙扎,甚至感到絕望。但稻盛和夫卻覺得:在這樣的環境下,若自己幹不成事,在別的環境中一定也會一事無成。
  • 這樣練才是洞簫長音練習的要訣
    上期我們談到了洞簫長音練習的一些誤區,主要有兩點,一是練習方法問題,方法不對,導致身體緊張,音色難聽;另一個是思想意識問題,都大半年過去了還只練那幾個中低音,美其名曰練好這幾個音再練別的。今天我們只談第一個,洞簫的長音到底如何練才算正確。
  • 又該如何練習!怎樣才可更精進一步!
    練習基礎。也就是所謂的基本功。繪畫就是由一條條的線構成的,如果線條都不想學不想練的話,很難畫出更好的作品!其實線條勾線說難也難,說簡單也很簡單,只要你肯多練習,是非常容易的,如果你認為不付出努力,就能輕而易舉地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