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筍,多年生常綠禾本目植物。一年四季皆有,類型眾多,適應性強,分布極廣。竹筍指竹的幼芽,食用部分為初生,嫩肥短壯的芽或鞭。
冬筍、春筍、毛筍都是竹筍的細分品種,毛筍又分冬筍和春筍兩個細分品種。春筍收割季節在2月上旬到5月及其後,冬筍在霜降到立春之前,毛筍在3月中旬到4月下旬。春筍較冬筍口感會更麻,冬筍是幼筍,只是他們的時間出現的不一樣,所以根據季節來命名為了「春筍」和「冬筍」,夏筍也是有的,但不及春筍冬筍來的出名。
竹筍含蛋白質、胺基酸、脂肪、糖類、鈣、磷、鐵、胡蘿蔔素、維生素B1、B2、C等成分。並且它低脂、低糖、多纖維,能夠幫助消化,去積食,防便秘,是「三高」人員和減肥人士喜愛的一種菜色,但是有胃病的人士還是應該少吃。
還有筍乾也是一種市面常見的筍的種類,怎樣辨別筍乾是否沒有經過藥水處理,吃到健康的筍,也需要一雙明亮的雙眼辨別。首先重量上會偏輕,顏色上是黃或深黃色,模樣不好看,其次發泡後的筍乾會有較好的彈性,煮久不會糊爛,筍香味濃。
蘆筍,是一種不同於竹筍的食物,雖然都帶個「筍」字,兩者還是不同類,就像「海筍」一樣。
蘆筍,天門冬科植物石刁柏的嫩芽。生長環境既耐寒又耐熱,花期在5-6月份,果實在9-10月份,但在一些地區到3月份還是會有蘆筍長出。蘆筍會比較的清甜。
蘆筍富含豐富的維生素B、維生素A以及葉酸、硒、鐵、錳、鋅等微量元素,也具有人體所必須的各種胺基酸。其中它的含硒量高於一般蔬菜,甚至可與海魚、海蝦等的含硒量媲美。我們都知道硒是有名的抗氧劑,硒可以增強人體免疫功能、抗氧化、延緩衰老,並能有效抑制腫瘤生長,對手術和放化療治療後的患者有很好的輔助改善作用。
竹筍和蘆筍的烹飪方式都有很多種。最懶人做法,竹筍燉酸菜,蒜末炒蘆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