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現在的很多網友來說,很早以前有一句關於教育的標語可謂是深入人心,那就是:「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十四個字雖然不長,但是卻表達了教育興國的偉大戰略。如今幾十年過去了,我們的教育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很多農村小學撤併了,農村中學也都往鄉鎮和縣城裡集中。但是,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並不代表教育水平也跟得上。而教育對於農村老百姓來說,更是孩子擺脫貧困和改變人生的唯一公平選擇。
8月31日,在全國各地中小學生開學之前,有貴州安順網友爆料稱:當地花江中學小升初的孩子們開學第一天,學校規定要求學生自帶床板入學,大多數學生學校離家遠,帶床板不便只得在學校附近店鋪買,整個場面不知情者,還以為是建材市場。對此,更有網友質疑稱:該中學的校長親戚不會是賣床板的吧?雖然是一句調侃的話,孩子是祖國的未來,讀書需要自帶床板,很直接地指出了當今教育系統,讓更多網友更加關注腐敗的原因。
四川瀘州一位網友稱,瀘縣太伏鎮中也是自己帶床板。河南南陽一位網友稱,我沒有帶過床板帶過凳子,不過是好多年前的事情了。新疆烏魯木齊一位網友稱,家長不容易,為了孩子上學,學校缺啥家長給置辦啥。浙江溫州一位網友稱,我住校讀書的時候就帶過床板,不過是2001年的時候。河南駐馬店一位網友稱,農村中學就這樣,校長都是親連親的,我們這邊校長和街道的新華書店連在一起,孩子們處處收費買書買資料不敢吭聲啊。
從現場網友拍攝到的畫面可以看到,這些初一新生入學的場面可謂異常擁擠,孩子和家長每個家庭都帶著一塊床板。而據知情者稱:這樣的場面起碼有三四年了,並非只是大家今年所看到的場景,反正有好幾屆學生入學都這樣,沒想到了自己孩子入學這一屆都還是這樣。更有網友質疑:看來在學校要該查一下了,竟然成這個樣子,國家撥的錢到底都到了誰的腰包?孩子們每年所交納的學雜費、生活費又是幹嘛用的?孩子是上工地打地鋪嗎?
看到當地中學孩子自帶床板入學的場景,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前段時間,陝西商洛市鎮安縣因為7.1億新建的鎮安中學,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據稱:鎮安縣地方財政收入不足2億,卻花7.1億建起一所「豪華中學」,需連續12年每年至少償還5000餘萬元貸款。當初有很多網友認為:在教育上花再多的錢也值得。但是真實的反映卻是:學校的豪華裝修,換來的是孩子們的費用增加,往返交通不便利,說白了就是以撈學生的錢為主。
反觀貴州安順花江中學的「簡樸」,不得不如讓人感嘆,到底是當地對教育方面投入太少,還是為了讓孩子們讀書承擔一定負擔就不得而知了。9月2日,此事在網上掀起熱議之後,花江中學的何校長出面對此事進行了回應稱:親戚家賣床板系謠言,我們是三個學校合併的,合併以後另外兩個學校的床板,多年以後都爛掉了,明年不會(這樣)了,因為昨天我們領導也引起了高度重視,等他們(上級)同意了,我們就自己去採購就可以了。
對於該校來說,由於花江中學屬於三校合併,導致每一年的新學生入學沒有床板,本意大概是讓學生自帶床板自己愛護,沒有考慮得太細緻才出現這樣的一幕。之所以引起網友們的熱議,大概也是關於農村教育方面投入的不足,以及大家對當下教育系統隱藏的腐敗深惡痛絕。再次回答文章開頭那一句多年前的標語:「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這樣的話首先應該是督促當地政府對教育的投入,而絕非讓家長們勒緊褲腰帶來解決孩子們的讀書難問題。
大家對新生入學自帶床板的現象有什麼想說的,你認為現在的教育系統存在腐敗問題嗎?歡迎跟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