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邊廂,銀行多渠道嚴防資金違規流向房地產市場。中證君日前走訪多家銀行網點了解到,不少銀行個人「房抵貸」業務收緊,審批幾乎處於停滯狀態。
那邊廂,中介機構「花招」頻出,絞盡腦汁幫助客戶利用「房抵貸」購置房產。
有「助貸」機構甚至先幫客戶墊全款代為購房,過戶後,客戶再用這套房向銀行申請「房抵貸」……
中介機構「頂風作案」
某普惠金融公司客戶經理透露,有部分客戶通過申請「房抵貸」曲線購房。「部分『房抵貸』客戶通過申請營業執照等方式,獲得貸款資金,然後將資金轉入親屬帳戶,以親屬名義買房。在銀行對帳戶監控期結束後,客戶再將這套房過戶到自己名下,這樣就完成了借道『房抵貸』購房的全流程」。
一位「助貸」業務人士向中證君介紹了一個「對策」。他提到,代辦「房抵貸」的中介機構可先幫客戶墊全款代購房,之後將房子過戶給客戶,客戶再用這套房子向銀行申請「房抵貸」,甚至在中介的幫助下申請其他渠道的貸款,將所獲資金用於償還中介當初的全款出資,並支付服務費。此後客戶只需向銀行償還貸款即可,與中介再無關聯。
另一位中介人士更是聲稱與多家銀行「有合作」,可為客戶量身定製貸款方案,服務費用通常在貸款金額的1%-3%。據他介紹,銀行「房抵貸」從期限上主要分為三種,分別為一年期、十年期、二十年期,具體為客戶定製哪種方案與客戶個人資質、住房情況、企業經營狀況等因素有關。
不過,多位銀行員工強調,這種操作嚴重違反「房抵貸」資金用途規定,一旦被銀行監控到,銀行就會進行催收。對情節嚴重的,銀行會提起訴訟。「當前銀行大數據風控體系日益完善,客戶千萬不要鋌而走險,得不償失。」
某城商行客戶經理更是提醒,客戶在與相關中介機構交涉過程中會洩露個人信息,埋下風險隱患。
多家銀行審批從嚴
中介機構「花招」頻出的背後,是銀行「房抵貸」審批日趨嚴格的現狀。
一家國有大行客戶經理告訴中證君,對「房抵貸」業務申請,銀行都會問得非常詳細。
他舉例說,前不久有個客戶諮詢「房抵貸」業務。在被問及申請貸款用途時,含糊說需要貸款200萬元用於購置豪車。
「這種理由一般沒法通過申請。」這位客戶經理表示,一方面,現在該行的「房抵貸」業務所申請到的貸款只能用於企業經營,必須是正常經營且能提供三年流水的企業;另一方面,如果客戶申請用於消費的貸款,銀行能提供的額度為10萬或20萬元左右。「我們銀行還有附加條件:一是受託支付,比如說用於購買車輛的,銀行會直接把錢匯給4S店;二是用於其他消費,客戶需提供消費發票。這樣,可有效避免一些企圖通過『房抵貸』購置房產的客戶。」
「現在個人申請『房抵貸』幾乎審批不下來。」另一位國有大行客戶經理談道,銀行已經放緩審批節奏,有些甚至批不下來。相比之下,小微企業主申請「房抵貸」的審批比較寬鬆。他表示,這類貸款額度為房屋價值的70%,期限最高達10年,利率在4%左右。某股份行客戶經理介紹,自家銀行貸款額度最高可達房屋價值的70%-80%,貸款利率一般在6%左右,若客戶資質良好還可以適當降低。
為何銀行「房抵貸」進一步收緊?
分析人士稱,一方面,從銀行角度來講,個人申請的「房抵貸」資金真實用途較為混亂,部分客戶會將資金用於購房,易觸碰監管紅線,監控成本很高;另一方面也與銀行貸款額度息息相關。某股份行評審員工表示,「部分銀行上半年放款額度太高,下半年額度不夠,到了年底銀行一般就會收緊貸款。」
本文源自中國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