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為普通人,都有著一般人的想法,所謂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肯定有其一定的道理,如同醫生看病,病人在乎的是疼痛和感受,而醫生看到的是器官的健康與否,一個理性的角度看待出的問題,必定有其獨特的優勢,本文將著重從專業投資的角度,來分析老家買房和撿漏買房的好壞,相信看完後,您將有一個更理性的認識!
最近,筆者接到不少諮詢電話,大致的意思就是想換房,將老家的房子賣掉換到上海來,了解下來後大致的情況分為以下幾類:
一,老家買的房子空置。由於上班地方在大城市,老家買的房子雖然裝修的很好,但是實際上一直空置著,有的房子根本租不出去,而有些房子由於自己裝修來住的,捨不得出租,於是一邊還著貸款,一邊在大城市付著租金,過去房價上漲的時候,心裡還有點安慰,至少不虧,而今年的疫情似乎在逐漸改變這些想法,這個老家不住的房子如果房價不漲,那就是虧本,當然,還有一層原因就是老家的房子阻礙了自己在大城市買房的步伐。
二,老家的房子改變不了實際的需求。房子不光是用來投資的,更多的是用來居住的,特別是成家以後小孩上學,都需要有房產,現在多半都是獨生子女,父母一般都把孩子帶著身邊,對於所在城市的房產就變成了剛需,而老家的房子就成了累贅。
三,從投資的角度看不值得。這裡的不值得從兩方面分析,一個是持有成本,一個是增值潛力。從持有成本看,一般越小的城市,其房屋貸款的利率越高,同樣的貸款買房,在上海首套住房目前還能95折,而大部分的小城市就算首套,利率也是上浮的,參考我自己的家的六線城市,首套上浮近20%。這一來一去的結果就是,我在上海貸100萬和在老家貸60萬,每個月的還款額幾乎相同。另一個是增值潛力,從長遠計,大城市無論是吸引力,人才流入,產業配套,都優於小城市,其房價更有支撐,而小城市除了本身農民的需求,就沒有新增的人口了,一旦城市化結束,房地產的末日幾乎就到了,誰來接盤是大問題。從這兩點看,所謂退而求其次而買的老家的房產,其實意義並不大,只不過是一個心裡安慰,自己是有房一族了。
房屋有其獨特的屬性,一個是價值的體現,一個是居住的需求,我們分別從兩個方面來解釋:
一,價值的體現。既然是投資價值,那麼一定要考慮的問題就是保值和升值的問題。房產界有句俗語,寧可買好的地段的差房子,也不要買差的地段的好房子。可見買一個很好的地段的房子多麼重要,而好的地段往往價格都不便宜,這個不便宜是相對的,因為買來不便宜,賣出去自然也不會便宜,相反,往往好的地段的房子更加的保值,由於居住率的問題,這些地方的房子往往賣出來的少,所以保值率和升值率都會高很多。
二,居住的需求。這個很好理解,就是房子是買來住的,好的房子,貴的房子,自然小區配套等措施都會更好,居住環境決定了居住的質量。同時,更貴的房子,鄰居的素質也會更好,好的鄰居,好的業主環境,是居住質量的保證,這樣的小區住的舒心。而便宜的房子則恰恰相反,這很好理解。貴的東西買的時候除了貴,其它都好,而便宜的東西除了價格不貴,哪裡都不好,這句話用在房子上非常合適,並且房子不像其它的物件,買了以後想賣就賣,買了以後還要居住,並且要住很多年,當然土豪除外。
綜上,房屋容納了國人太多的情感,以及對家的渴望,無論是為人父母,還是婚姻家庭,子女教育,都離不開這個溫暖的港灣,而在大城市,一套房子幾乎就是6家人的錢包,加銀行的貸款,所以,買房前需要慎重對待和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