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謠和嘻哈都崛起了,搖滾會從《縫紉機樂隊》後開始復甦嗎?

2020-12-25 阿呆愛娛樂

一部《縫紉機樂隊》圓了大鵬的夢,完成了胡亮的夢想,在結尾萬人伴奏Beyond經典《不再猶豫》時許多人觀眾都流淚了,尤其是一些曾經在校園時代組建過樂隊的朋友更加的感同身受。

程宮和胡亮都有一顆搖滾夢,電影中的「破吉他樂隊」原型其實就是我們萬人敬仰的Beyond,搖滾曾經有過一段十分輝煌的時期可惜終究還是逐漸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然而許多人心中依然在吶喊:搖滾不死!

最近幾年樂壇比較流行民謠,一批又一批的民謠歌手層出不窮,民謠是從何時開始火的無從考證,或許就是從2013年左立參加《快樂男聲》時演唱的那首《董小姐》開始的,從此宋冬野進入了人們的視野中。

2016年《我是歌手第四季》徐佳瑩的一首《莉莉安》將宋冬野推向巔峰,如果宋冬野可以自律一點必將前途無限,可惜沒有如果...同期出名的陳粒和趙雷迎來了春天,陳粒的《奇妙能力歌》《小半》好聽到無法形容,她也是今年《快樂男聲》的導師。趙雷年初也登上了《歌手》一首《成都》讓他火遍大江南北,目前陳粒和趙雷是最紅的兩位民謠歌手。

在民謠火了四五年之後另一種音樂開始崛起,它就是嘻哈音樂,今年最火的音樂綜藝《中國有嘻哈》燃爆整個夏天,張震嶽熱狗、吳亦凡、潘瑋柏讓一眾地下說唱歌手走向大舞臺,讓我們看到嘻哈不止是diss,他們也很陽光有正能量,充滿對未來的渴望。

民謠和嘻哈在這幾年的崛起並非偶然,說明它們確實是擁有大批忠實聽眾。雖然《縫紉機樂隊》的票房很低但這部電影到底像不像水軍們說的那麼差,只有看過的朋友才會懂。

曾經在八九十年代搖滾是絕對的霸主,在那個時代人們的生活壓力很大這個社會百廢待興,人們的文化生活極為空虛,他們需要搖滾,需要吶喊需要將心中的壓力宣洩出來,搖滾樂是應時代的產物。

然而隨著Beyond的的解散,搖滾也走到了終點,很多人一次又一次的想復興搖滾可惜都失敗了,就在人們已經逐漸將搖滾遺忘時,《縫紉機樂隊》喚醒了許多人心中的那把「大吉他」,搖滾會從此復興嗎?未來會有某個搖滾樂隊在幾萬人的體育場讓全場高舉那個經典的搖滾手勢嗎?

目前國內最紅的搖滾歌手非汪峰莫屬,但他也遭受了很多非議,一些專家認為他的音樂並不太搖滾。希望搖滾真的可以復甦,與民謠、嘻哈組成新一輪華語樂壇的康乾盛世!

相關焦點

  • 窮不過民謠,富不過嘻哈,中國搖滾的出路在哪裡?
    《我雖然沒有錢,但我還有詩和遠方》▲李志都說聽民謠的人都是愛做夢的窮人。說此次「嘻哈革命」是一場商業策略一點都不過分。從節目的誕生開始,就成為了當代網綜的一個標杆。我們能在節目中能看到的贊助形式已經是最基礎的節目供養了,那既然是比賽,總得分出個勝負。
  • 嘻哈火了民謠火了,搖滾卻一直不火,地下樂隊有多慘你知道嗎?
    有這樣的一部紀錄片,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名字叫《後革命時代》,它記錄了中國地下搖滾樂隊的生活狀態,大概是拍攝於2000年左右,那個時候和主流樂隊比起來,他們根本不為人知,幸好還有這部紀錄片,這部紀錄片讓不少人看到了他們的努力和付出。
  • 民謠火了,嘻哈火了,什麼時候才到搖滾呢?
    如果說的火是去年的嘻哈,前幾年的民謠那樣的爆炸火,對不起,很難。來看這幾年爆火的民謠與嘻哈,中國的民謠不同於國外,除了逼哥、周雲蓬這些比較少的人,大部分民謠歌手的主題都是生活與愛情,這剛好切合了中國消費音樂的生力軍的心理。
  • 嘻哈搖滾陸續被搬上主流舞臺,同為小眾音樂的民謠為何無動於衷
    這其中,最佳例子當屬2017年的《中國有嘻哈》和今年的《樂隊的夏天》。2017年被很多人稱作「嘻哈元年」,根本原因在於2017年由於《中國有嘻哈》的播出,讓嘻哈說唱這一小眾音樂形式從此登上了主流舞臺,成為了現如今最受年輕人歡迎的音樂。也正是因為《中國有嘻哈》的試水成功,才有了去年今年的兩季《中國新說唱》。
  • 扒一扒《縫紉機樂隊》15位客串的搖滾老炮兒,beyond壓軸
    片中「縫紉機樂隊」的逐夢之旅,感動著每一個有著夢想的年輕人,尤其是熱愛音樂的人們。那些對「搖滾」有著深深情結的年輕人,仿佛在這裡找到了自己,找到了心之所屬。更驚喜的是,在這部電影中,我們隨時可以看到「搖滾」圈中的客串前輩大咖們!
  • 從零開始說搖滾(四)民謠搖滾,反抗與開闢
    63年甘迺迪遇刺,65年越南戰爭擴大化,美國國內開始發生動蕩。青年學生們開始組織集會,進行遊行示威。同年代,在英倫入侵的影響下,民謠電聲化,搖滾化的潮流開始。可以說,英倫入侵讓美國人們重新發現了搖滾樂的魅力,而民運運動的開展,抗議民謠的復興,給搖滾樂注入了新的精神。鮑勃迪倫一直被當做音樂史上抗議歌手的形象代言人,嚴格說來,他的抗議歌曲主要都創作與1962-1964年間。
  • 中國搖滾的衰落和民謠的崛起
    大家都知道,中國的搖滾樂從上個世紀的90年代後期開始,一直在走向沒落。那些中國搖滾樂的靈魂人物也一直是各種奇葩事情不斷,有的人因負面新聞被封殺,有的因為一些讓人匪夷所思的舉動,成為了娛樂界的笑柄。中國樂壇的主流開始被沒有內涵的網絡歌曲和商業化的流行音樂所取代,知道中國搖滾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人。
  • 民謠是輕搖滾嗎?
    民謠是輕搖滾嗎?有網友問這個問題。初看到這個題目時候,稍微猶豫了下,因為這個題目委實有些讓人迷惑,我相信很多權威的評論家都很難準確作出回答,因為根本就沒有答案。輕柔搖滾(Soft Rock)輕搖滾音樂:以抒情搖滾為主要演唱風格,輕柔搖滾產生於70年代初的一種搖滾樂,最初是指那些不用電聲樂器,以民謠為基礎的搖滾樂。2. 民間流行的、賦予民族色彩的歌曲,稱為民謠或民歌。
  • 崴了腳的大鵬和《縫紉機樂隊》
    一部影片或會有數以萬萬計的人觀看,每個人也都會有不同的觀感,造成這樣的因素很多,比如導演、題材、卡司、口碑、觀眾生活經歷以及觀影經驗等等。讀娛君不是看遍國內外影片的專業影評人,但筆下的每一部電影都會親品,當評論可以輕易被水軍攪渾,親自體驗就是最好的尊重。和《煎餅俠》一樣,《縫紉機樂隊》也有一個「導演任性」的名字,卻沒有相同的票房奇蹟。
  • 《縫紉機樂隊》的搖滾彩蛋居然有20多個!丫不是尬躁是真躁啊
    我必須承認,在看片之前,我對《縫紉機樂隊》的誤解有三:一、「縫紉機樂隊」,應該是個主要來搞笑的樂隊。畢竟你一樂隊啊,叫縫紉機?噶哈呢,挖掘機樂隊豈不是更燃更爆炸?二、《縫紉機樂隊》,應該是部披著音樂外衣的青春片,就像以前那些海報上印了把電吉他通篇卻在講愛情的偽音樂電影一樣。畢竟看到古力娜扎的神顏和美腿,貝斯怕不是個飾品吧?
  • 電影《縫紉機樂隊》插曲塑膠袋歌詞介紹在哪可以聽
    由大鵬(董成鵬)導演,大鵬、喬杉、娜扎、李鴻其、韓童生、曲雋希主演,于謙、嶽雲鵬聯合出演的喜劇電影《縫紉機樂隊》將於9月30日正式登陸全國各大院線。  此次影片推廣曲《塑膠袋》(嘻哈版)由電影中「縫紉機樂隊」的成員大鵬、喬杉、李鴻其、曲雋希,以及電影音樂總監趙英俊和小青龍在《中國有嘻哈》節目現場火爆演繹,酷炫展示了影片中主角們雖然平凡但依舊熱血追夢、不悔人生的勵志態度。歌曲由中國內地著名男歌手、音樂製作人趙英俊創作原版詞曲,《中國有嘻哈》人氣選手小青龍、著名編劇蘇彪負責嘻哈版RAP作曲,優秀音樂人劉洲擔任編曲與製作。
  • 《沒有理想的人不傷心》:電影《縫紉機樂隊》插曲,搖滾樂隊演奏
    在九五年成立的新褲子樂隊,用其獨特的金屬搖滾樂,獨特的朋克風格,憑藉其炸彈一般的破壞力,讓很多搖滾迷喜歡上了這支樂隊。這首歌在電影《縫紉機樂隊》中以插曲的形式出現。電影情節正講述到縫紉機樂隊因為經紀人程宮的某種背叛而解散,成員們的搖滾夢想被破壞的一塌糊塗,夢想粉碎之後等待重生的機遇,當背景樂《沒有理想的人不傷心》出來的時候,前奏撥響的電吉他把電影積攢的失望與傷心推向一個高潮,陰翳的情緒完美的表現出來,在彭磊的聲音出來之後,昭告著希望的光芒重新穿透陰霾的霧障,投向渴望音樂夢想人們的身上。
  • 目前國內最小眾的音樂是哪一種,搖滾民謠還是嘻哈?做出你的選擇
    02,民謠樂根據字面理解樂應該是具有民族色彩的音樂,但是目前人們對民謠的理解似乎是樂器簡單,近乎於清唱的空靈感。喜歡民謠的人有很大一部分是所謂的「文藝女青年」,她們提倡詩和遠方,嚮往過著說走就走的生活。
  • 你們覺得民謠屬於搖滾嗎?
    民謠當然不屬於搖滾,但是兩種音樂的音樂人的卻沒有那麼多的界限了,這其實從最初搖滾紅火之時就有了。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汪峰的偶像,啟蒙了他唱了《夢想在風中飄蕩》的音樂人鮑勃·迪倫其實最初是唱民謠的。搖滾起源於美國但是最後卻火在了英國英國的披頭四樂隊成為了英國難以抹去的符號,而在美國歐洲各地的民歌不斷交融,最後孕育出了美國的民謠和鄉村音樂。當時的界限還是挺清晰的,因為搖滾樂是從搖滾樂中起來的,而民謠音樂最初就十分的小清晰。不過後來有了一個段子,英國的甲殼蟲樂隊和美國的鮑勃迪倫湊到了一起,披頭四教會了鮑勃·迪倫吸大麻。兩邊的代表人碰了面,有了音樂上的交流。
  • 《縫紉機樂隊》:在理想的田野上
    《縫紉機樂隊》:在理想的田野上搖滾是什麼?不同歌者、樂迷都有不同的看法和堅持。對於落魄的叉車駕駛員胡亮來說,能夠在大吉他雕塑下引吭高歌一回,便已經是實現人生理想了。勵誌喜劇片《縫紉機樂隊》從一座東北小城遠去的搖滾之夢開始講述,童年的胡亮被東北F4(大鵬的師兄弟宋小寶、劉小光、宋曉峰、文松)飾演的搖滾天團的精彩演出所薰陶,從此走上一條痴迷搖滾的不歸之路。
  • 盤點電影《縫紉機樂隊》
    他們共同組建了「縫紉機樂隊」。六人從冷清的樂隊招募現場並肩走到有萬千觀眾的演出舞臺。演出籌備之際,當地房地產大亨為儘快拆除公園,願出高價取消演出。大家在追逐夢想途中接連發生了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在《縫紉機樂隊》中,大鵬將趙本山的套路,玩兒的相當溜。主人公胡亮(喬杉 飾),正是一個「裝傻」的民工。電影一開始,由童年胡亮展開敘事。
  • 《樂隊的夏天2》參賽名單,搖滾頂端才配玩樂隊?民謠掙扎求關注
    後海大鯊魚樂隊表演了一首《漂流去世界最中心》。主唱慵懶的嗓音帶著別樣的韻味,貝斯和架子鼓的配合默契,每一個鼓點都敲在了觀眾心上。看似簡簡單單的一首歌,卻能瞬間點燃觀眾全身的血液,這就是後海大鯊魚樂隊的魅力。
  • 《縫紉機樂隊》的套路和情懷
    大概就是(這一段有劇透向):縫紉機樂隊成員們好不容易聚齊後,排除萬難偷偷排練;收到市政府的演出通知後胡亮衝向程宮給了一個用力的熊抱,手上的清潔泡沫瞬間被壓得漫天飄飛時;程宮打車回來後「整不整?」「誰不整誰孫子!」
  • 《縫紉機樂隊》:音樂與夢想的故事
    戴錦華在《電影批評》中這樣描述青春片,認為青春電影「表達了青春的痛苦,和其中諸多的尷尬和匱乏、挫敗和傷痛」,並將青春片的主旨定義為「青春殘酷物語」。電影《縫紉機樂隊》講述了一群熱愛音樂的年輕人的故事,和青春電影的校園故事不同,這部電影以「搖滾夢想」為主線,講述了一群熱愛音樂的年輕人對於逝去的搖滾、逝去的夢想而作的懷念。
  • 《縫紉機樂隊》-每一個逆襲的失敗者都值得掌聲
    深夜躺在床上,我看著《縫紉機樂隊》,我看了200英寸的投影,在電影院裡有VIP和視感坦率地說,看到大鵬就像一個自嘲的失敗者,他有一張真正的臉,那是個失敗者從他的外表可以看出,人群中沒有人會多看他一眼,他缺乏特色成為最大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