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網 記者 鄭媛 通訊員 來燕妮
杭州網訊9月21日晚7點,蕭山劇院內,激情洋溢,燈光璀璨,蕭山各界幹部群眾歡聚一堂,為祖國慶生。
這場蕭山區委、區政府主辦的《祖國華誕唱響蕭山——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蕭山區群眾歌詠大會》由鎮街方隊、機關方隊、志願者方隊、企業方隊等17個方隊、2000多人組成一個「夢想合唱團」,他們合唱「我的祖國」,禮讚新中國、奮進新時代。這也是蕭山區近年來規模最大、層次最高、覆蓋面最廣的場館文化活動,是全區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文化活動的重中之重。
合唱團中的主人公來自各行各業,有亞運工程建設者、教育工作者、學生、警察、醫療衛生工作者、「最多跑一次」上的奔跑者,他們是濟世者、揚善者、天行者、志願者、解憂者、守夢者、傳頌者、接班者、堅守者,每一個群體背後都有為之奮鬥的故事,每一個故事裡都藏著一顆顆夢想的種子。這些夢想的故事,就像記錄一個國家、一個時代的心跳,原始有力,證明他們和我們都在大時代中努力。而「夢想合唱團」共同守護的夢想,就是唱響國與家,唱響未來。
蕭山的「夢想合唱團」用歌聲抒發對偉大祖國的無限熱愛,用歌聲憧憬夢圓中國的美好未來。在新時代的合唱中,也融入了他們的音符,這是一曲關於新時代蕭山的禮讚之歌,更是真正的中國夢之聲。當然,在絢麗的舞臺之外,在聚光燈找不到的地方,平凡的生活中更蘊藏著一個個關於夢想的故事,遠比演出更精彩。
蕭山亞運工程建設者方隊唱響《時代號子》
「力量攥在手,夢想在前頭。」當蕭山的亞運工程建設者方隊以一首《時代號子》的大合唱出現在歌詠大會舞臺上時,他們的「萬眾一心」讓現場所有人都強烈感受到了建設新時代新蕭山的堅強決心和狂熱勁頭。2022年,杭州將舉辦第19屆亞運會,坐落在蕭山的亞運三館、亞運村工程正如火如荼建設中。所有參加亞運工程的建設者們,正加班加點,精心施工,他們立志把一個個精品工程呈現在世界面前。
與舞臺上《時代號子》相呼應的,是觀眾席上由G20峰會方隊獻上的《中國美》。2016年,G20杭州峰會向世界展示了杭州的「別樣精彩」和蕭山的「奔競不息」,同時也給這座城市新添了一座人們期待了很久的全新會展場館——杭州國際博覽中心。杭州國際博覽中心成了蕭山奮進新時代的象徵。三年時間裡,它更是見證了「蕭山的質變」,從蕭山與阿里、網易、浙大、北大戰略合作的開啟,國家級、世界級會議展會在蕭山的召開,到圖靈小鎮、4286產業載體等發展新思維的出爐,杭州國際博覽中心就像是一個「連結未來」的平臺。特別是杭州國際博覽中心所在的錢江世紀城,不僅成為蕭山深度融入大杭州的橋頭堡,更成為杭州最具未來感的城市界面。
當現場蕭山的小學生齊唱《我和2035年有個約》時,這群充滿正能量的年輕人,他們的眼睛裡有一種堅定的力量,讓人相信蕭山的未來可期。這首由著名音樂家何沐陽操刀創作的歌曲,是中國站在新起點所譜寫的新歌曲,是對未來的憧憬。歌曲的第一句,就是遇見夢想的明天。
從《時代號子》到《中國美》再到《我和2035年有個約》,從小學生到G20峰會服務保障者、亞運工程建設者,他們用歌聲,相約在新時代的新起點上,表達出對蕭山未來的憧憬。確實,一代代城市建設者乃至這座城市裡的每一個人,都在見證蕭山的「城」長。
一曲《家在湘湖邊》唱「酥」了蕭山人的心
如果問,這個激情洋溢的夜晚,誰唱「酥」了蕭山人的心,除了祖國母親,就是這一曲《家在湘湖邊》。這是一首韻味悠長的江南小調,歌詞盡顯湘湖美景和蕭山人生活在湘湖邊的愜意情景,它源自2009年蕭山在全國範圍內公開徵集後定的「蕭山組歌」之一。它悠揚的曲調、婉轉的歌聲,盡顯「水墨一半歌一半」的蕭山美好生活。
而蕭山的70年,它的發展方向,某種程度上與「母親湖」湘湖的興與衰有著繞不開的聯繫。隨著湘湖灌溉功能下降,湖面不斷縮小,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湘湖水面基本只剩下兩條寬30到50米的河道,古老的湘湖已基本消失。但2003年,蕭山區委、區政府做出了「圓夢湘湖,還湖於民」的重大決策,分別於2006年、2011年和2016年進行了三期綜合保護工程,基本恢復古湘湖「葫蘆狀」的形態,2015年10月,湘湖又被列為全國首批國家級旅遊度假區。2017年12月,首個落戶杭州的國際旅遊組織——世界旅遊聯盟總部落子湘湖。湘湖由此從蕭山的「母親湖」變成了杭州的「國際湖」。
至此,蕭山城市發展又多了一個方向即「擁湖」,包括位於國際健康小鎮、三江創智小鎮、湘湖金融小鎮、三江智慧城以及更龐大的「杭州南花園」,都擁抱著湘湖。而時代智慧走廊和風情科創走廊,更猶如「左膀右臂」,擁著「母親湖」,更把湘湖帶往「杭州城市新中心」。
同「故宮守護人」一樣,蕭山也有一群群「湘湖守護人」、「蕭山守護人」,正如「夢想合唱團」裡的主人公一樣,共同守護著蕭山,為了一個越來越美好的新蕭山。他們之中,有用文化的情懷,講好「蕭山故事」,更用一場場文化興盛行動喚醒腳下這片神奇的土地。從保護和開發湘湖到申報跨湖橋5A景區,從建起樓曼文紀念館、李可染畫院樓塔藝術中心到投資45億元在湘湖之濱建城市文化公園,蕭山正以文化自信走向更遼闊的未來。他們之中,也有用數據建起「城市大腦.蕭山平臺」,與政府履職全面深度融合,託起一座「移動辦公之城」「移動辦事之城」。他們之中,更有用心做「美好教育」的守望者,讓蕭山教育有了進一步改革的動力,學校建設三年行動計劃讓名校紮根蕭山,教育國際化三年行動計劃更擴大蕭山教育的國際視野……而所有「守護人」,他們都將繼續走在守望那個初心的路上,迎接更美好的未來。
《我們都是追夢人》「奔競不息、勇立潮頭」的蕭山精神激勵150萬蕭山人
當晚,也有兩首特別為歌詠大會創作的詩朗誦——《蕭山禮讚》和《我們走在守望那個初心的路上》,用來歌頌蕭山70年輝煌發展歷程,和用「奔競不息、勇立潮頭」的蕭山精神激勵150萬蕭山人走向奮進的新時代。
70年來,「奔競不息、勇立潮頭」的蕭山精神鼓舞著每一位蕭山人。新中國成立後,蕭山人累計組織了33期大規模的圍墾,圍塗54.6萬畝。如同當年的大圍塗一樣,一代代蕭山人傳承著「蕭山精神」,又在灘涂上建起一座座新城,錢江世紀城、蕭山科技城、杭州空港新城等等,它們猶如「領頭雁、排頭兵、先行者」,重整行裝再出發,踏上深度融杭、建設杭州城市新中心的新徵程。
確實,「奔競不息、勇立潮頭」的蕭山精神,深藏在每一個追夢的蕭山人心中。
勝達集團黨委書記、企業創始人方吾校是新中國同齡人,1983年,他懷揣2000元創辦一家包裝廠,第一年就賺了35000元,贏得人生中「第一桶金」。經過30多年發展,勝達淨資產達到150億元以上,工廠分布在新疆、四川、江蘇、內蒙古、浙江等全國多個省份。今年,它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又實現了一次跨越式發展。
同為新中國同齡人的胡嶽法是衙前鎮鳳凰村聯合黨委書記,從1978年開始,他在鳳凰村擔任了14年村主任、27年村書記。他為黨為老百姓盡心盡力,把鳳凰村從窮村變成了富村,從上訪村變成了文明村,更成為蕭山集體經濟的「常青樹」。
一隻是走出大山闖世界的「金鳳凰」,一隻是鳳凰山下謀發展的「土鳳凰」,方吾校和胡嶽法兩位共和國同齡人,也是改革開放同步人,他們的追夢故事可謂蕭山經濟的縮影。70年來,蕭山從縣域經濟邁進了城市經濟,從「小狗經濟」轉型到了現代產業集群,從「鄉鎮工業園」進化到了「4286」產業載體,從「蕭山製造」升級到了「蕭山智造」,更從「本土經濟」進化到了「多元經濟」,一個更開放、更包容、更活力的新蕭山,正在迅速打開自己的全球「朋友圈」。
正如王平久作詞的《我們都是追夢人》中所寫到的——「在今天,勇敢向未來報到,當明天,幸福向我們問好,最美的風景是擁抱。」進入「後峰會、前亞運」時期,新時代的蕭山又吹響了集結號,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續深化改革開放,實現高質量發展,繼續成為全省全市發展的排頭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