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字裡依舊保留漢字,漢字對日本多重要?不光是日本還有韓國

2020-12-17 中亮郎

最初的日本是一個只有語言而沒有文字的國家,日本文字的起源可以說是源自於本國語言,但不可或缺的重要信息是,日本的文字是在中國漢字的影響下而被催生且逐漸發展起來的。我國史料最早對此可以追溯到東漢初年,當時在漢光武帝劉秀執政年間,大概是公元57年。日本使者來中國進行朝貢,自此,中日掀開了長達千餘年的友好交流局面。

在中日歷史上,這種友好局面的開拓之下,我國古老的漢字也開始傳入了日本,古中國漢字在日本和朝鮮半島上的國家看來,是一種他們眼中十分先進的載體。但中國漢字傳入日本是一個較為漫長的時期,從東漢光武帝時期,一直延續到了隋唐時代,這先後大概經歷了六七百年的時間,日本才逐漸利用漢字、仿照漢字,從而創造了屬於自己本國的文字。

所以說,日本文字當中絕對是有漢字成分的,如果沒有日本古代學習中國漢字的歷史經驗。很難想像,日本文字如今會是一種怎樣的模樣?簡而言之,之所以日本文字裡依舊保留漢字,是因為日本文字自創造之初,就是模仿和借鑑中國漢字而來的。

再加之,日本文字從隋唐時代創造至今,大概也已經歷了1600多年的時間。就算日本政府想要他們的文字徹底擺脫中國漢字,那也絕對不是一時半會兒能夠實現的。

漢字的地位無法取代

日本文字當中,漢字的地位絕對是無法被取代的,除非在日本文字的形成過程中,沒有太多借鑑中國漢字的經驗。上面我們也提到了,古代日本的文字基本在大體上均參照了我國漢字。而且古日的文字還經歷過使用漢字、以漢字標註日語讀音等階段,僅以歷史的眼光去看待中日之間的文字交流,或許你就會明白一個淺而易懂的道理:日本文字真的離不開中國漢字!

日本本國創造的漢字,其實並不同於我國古代通行的漢字,也不同於我國目前使用的簡化漢字。他們使用的漢字在日本被稱為「和製漢字」。從近現代來看,日本政府曾於1981年10月1日最新公布了《常用漢字表》,而這份常用漢字表當中的漢字一共有1945個。2010年11月30日,在日本新任內閣追加的196個最新常用漢字當中,剔除了五個漢字,這樣兩次加起來一共就是2136個漢字。

從上面這段話,我們大概可以分析出兩點:其一,在日本文字當中,至少截止到目前為止,我國漢字依然在日本文字當中有著無法取代的地位;其二,在日本發展的歷史歷程中,日本歷任內閣基本上都在改革著漢字,而且逐漸呈現出來的趨勢則是「儘可能越來越少用漢字」。但不管如何,至少在如今的日本文字當中,依舊保留了中國漢字。

和日文一樣,韓文也保留了漢字

古代中國漢字曾經是整個東亞的通用文字,而由漢語演變成為的文言文,也曾經是東亞的通用語,這一切只是因為東亞文化圈的中心在古代中國。日語和韓語目前依舊有大量的詞彙都來源於漢字詞,但相比於日文而言,韓文所剩的漢字數量要少一些。

眾所周知,韓國政府曾經在1948年頒布了《韓文專用法案》,其實這份專用法案也可以稱作為「禁止使用漢字法案」,因為在這份法案當中明確聲明,禁止公開使用漢字。

當這份聲明被韓國政府下發到地方各級政府的時候,收到的效果卻不容樂觀,因為漢字的使用在韓國民間一直都沒有停止。頒布法案初期,就連各大城市的學校都沒能遵從。之後韓國教科書先從教育入手,中小學生使用的教科書當中,明令刪除了中小學課本當中的漢字。

沒過幾年,漢字又重新回到了初中課本的正規課程上。20世紀末,漢字重新正大光明的進入了韓國民眾的生活。如今可供日常生活用的常用漢字大概有1300個,相較於日本使用的1900多個漢字,韓國確實少一些。

通過韓國政府在廢除漢字和保留漢字這一矛盾上面的態度,我們其實不難發現:韓國政府和日本內閣其實有同樣的看法,他們都想要廢除漢字,減少漢字對本國的影響,而他們也始終在這條路上躍躍欲試著。但就如今的現狀來看,不論是日文,還是韓文,這兩個國家的文字依舊離不開漢字。

亮郎說

關於我國漢字曾經影響的國家和地區,其實遠不止朝鮮半島上的國家和日本,漢字在歷史上深深影響著周圍諸國,由中國漢字為中心而形成的漢字文化圈,大概就是我們上面所提到的東亞文化圈。但是如今依舊在本國文字中保持漢字模樣的國家,僅僅只剩下了日本一個國家。

日本並不是不想要廢除漢字,只是因為漢字對日本的歷史產生過較為深刻的影響,如果沒有中國漢字,那麼日本本土文字絕不會在隋唐時期就產生。日本文字當中已經融入了中國漢字的基本結構,而且千百年來,由吸收借鑑中國漢字而創造出來的日本漢字也一直為日本國民所使用。

簡而言之,漢字已經成為了日本的一種文化,融入到了日本民族文化當中,如果廢棄日本文字當中的漢字,那無異於就是在割裂自己的文化。

相關焦點

  • 日本網民:漢字降低了日語的功能性,日本人應該繼續使用漢字嗎?
    而小日本卻在使用漢字以及從漢字變形出來的噁心文字 日本網民2、韓國では同音異義語を取り違えて、コンクリート枕木10萬本がすべて不良品になった 韓國弄錯同音異義詞,導致10萬根混凝土枕木變成了不良品 日本網民3
  • 日本為何一直使用漢字
    漢字是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文字,沒有之一。在人類的近幾千年的文明中,文字的出現是一個文明重要的標誌,如契形文字,象形文字等,但是無一例外的是這些文字現在已經沒有人使用了,幾乎沒有人能讀懂它們。我們都知道,古代的中國的漢字曾被韓國,越南和日本借鑑了過去,並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都是作為官方語言在書寫。並且古代的越南和韓國在很大一部分的時間裡,都是作為中國古代的附屬國的存在,每年需要向當時所在王朝例如:漢,唐,明交納供奉。而日本也是在一千多年前的隋唐時期,當時的遣唐使到了當時堪稱世界第一強大的唐王朝來進行學習,其中就帶走了漢字作為自己的書寫語言。
  • 日本:漢字是日本最高級的文字,完了,祖宗的棺材板壓不住了
    日本:漢字是日本最高級的文字,完了,祖宗的棺材板壓不住了隨著中日關係的慢慢緩和,最近幾年,日本在研究中國的漢字方面發表了很多的著作,自從2005年以後,日本先後出版了《戰後日本漢字史》、《漢字與日本人的生活》、《漢字與東亞》、《漢字的魔力》、《佛教漢語50話》、《白川靜——漢字的世界觀》、《日本的漢字》、《漢字雜談》、《方言漢字
  • 《日本的漢字》:日語中的漢字,也是日本文化一部分
    最近,日本學者笹原宏之的作品《日本的漢字》出中文版,作者談道,在日本,漢字的形態豐富多樣,有廣為流傳的錯字,有無人看懂的「幽靈文字」,有特定階層使用的語相文字,也有文學作品中出現的個人造字,還有廣告招牌上的藝術字……日本漢字學家通過大量的數據統計、資料搜集和田野調查,以具體而微的案例進入,探討日本文字中的「漢字問題」。
  • 日本先於朝鮮和越南發明文字,為何如今卻堅持使用漢字?
    不過目前,世界上只有兩種語言的官方文字使用漢字,一種是漢語,另一種則是日語,古代漢文化圈的其它國家,有的受西方殖民者影響文字拉丁化了(越南)、有的則是用了自己民族古代給自己語言發明的注音文字代替了漢字(朝鮮、韓國、日本),但是,日語中卻仍然保留了漢字。那麼,為何日文會保留漢字呢?
  • 漢字世界影響大:韓國每年選成語 日本新年寫漢字
    以日本為例,從公元607年初次派「遣隋使」到中國,其後250年間,遣使不斷。通過使節和來華的留學生、還學生、學問僧,唐代文化大量傳入日本。天皇名稱、國號的確立、中央體制、地方制度、考試制度、土地田賦制度等,多以唐制為藍本。  漢字文化圈最明顯的特徵就是漢字的使用。
  • 相比日本,為什麼越南和韓國都廢除漢字?
    中國上下五千年,漢語文字更是文化中的精華,古代中國的附屬國,基本都是用漢字,可是在近代,為什麼越南和韓國能廢除漢字,日本卻沒廢除漢字?從廢除漢字,到宣稱漢字其實是韓國發明的,再到運動會作弊,無不是其強烈民族自尊心在作祟。
  • 為什麼日本的文字改了這麼多次,依舊有我們的漢字呢?
    日語和韓語都離不開漢字,漢字曾經是東亞的通用文字,漢語的文言文曾經是東亞的通用語,漢字在東亞世界的地位,正如拉丁文在歐洲的地位一樣,今天的英語、法語、德語、俄語等語言有大量的詞彙來自於拉丁文和希臘文,這些詞彙都是高級詞彙和學術詞彙,當然這些詞彙在每個語言裡的讀法是略有差別的,因為西歐國家的語言都是拼音文字
  • 為何日文保留了一部分漢字而韓文卻沒有呢?日本人在這方面很聰明
    本文為歷史研究基地原創,請勿轉載為何日文保留了一部分漢字而韓文卻沒有呢?日本人在這方面很聰明縱觀如今的日本文字,我們就可以發現大多數的字體中還是可以看到漢語的存在。因此在許多日本產品的包裝上,我們通常都會倍感親切。的確日本在後來借用我國文字,作為他們國家的一個支柱,在此基礎上加入片假這種讀音,共同構成了如今的日本文字書寫方式。我們也不得不承認,他加上了自己的特有讀音寫法之後,一切都變了,與我國有了一些不同,也更加容易區分。同時上彰顯了他們自己國家的獨特魅力。
  • 昱見|日本年度漢字為「災」,日本人為啥迷戀漢字
    漢字自傳入日本後,填補了日語沒有書寫方式的空白,在相當長的時間裡被作為官方文字來使用,早期的日本官方正式書函、文獻、歷史、文化典籍都是完全用漢字書寫,例如日本的古典名著《古事記》、《日本書紀》和《萬葉集》等。即便在具有日本特色的表音符號"假名"出現後,漢字的正統地位依然根深蒂固,事實上所謂的"假名"也正是與"真名"漢字相對而言。
  • 漢字在日本文化裡的奇妙意趣
    其實就我個人來說,對於日本文化一直很感興趣,兩年前還一時興起,自學去考了日語等級證書,也是在那個自學的過程中,才越來越多的了解到在日本的文化中,漢字的滲透是起著多麼大的作用。漢字在日本社會和文化中的影響我們都知道,中國文化對於日本的影響可以追溯到很久遠以前,在很多方面,中國文化都是日本文化發展的一個基石。
  • 日本為何沒有廢除漢字
    漢字進入日本古代東亞,曾經存在過一個「書同文」的漢字文化圈,包括朝鮮、韓國、越南與日本(及琉球)。其中,朝鮮半島與越南都與中國接壤,在歷史上兩地的北部也都曾是中原王朝的郡縣,唯有日本孤懸大海之中,游離於以中原王朝為中心的朝貢體制之外,卻同樣引入了漢字。漢字是何時進入日本的?
  • 日本的漢字:不要以為認識漢字就可以去日本混生活
    因此,公元9世紀中期以後的日語有兩種書寫文字,一是漢字,另一則是平假名。《竹取物語》、《古今和歌集》、《伊勢物語》、《土佐日記》、《蜻蛉日記》、《枕草子》、《源氏物語》等,均是無標點符號亦無漢字的「平假名」文。而這個時期,也是男、女文字勢不兩立的時期。除了平假名,還有片假名。
  • 日本人為什麼沒有放棄漢字?
    一群日本人,為什麼如此賣力地推崇漢字呢,為什麼在原來漢字文化圈的其他國家如越南,韓國紛紛去漢字的時代,漢字卻始終能在日文體系中牢牢佔有一席之地呢?《隋書》中記載倭國「無文字,唯刻木結繩。敬佛法,於百濟求得佛經,始有文字。」日方的史料也確認了這一觀點,漢字典籍是隨佛教經朝鮮半島的百濟國正式傳入日本的。從公元四世紀末到六世紀初,百濟向日本派出多批儒生和僧人傳播儒學和佛教。
  • 中日韓漢字表發布 日本漢字產業繁盛韓國曾廢止漢字
    11月30日,在韓國首爾舉行的「東北亞名人會」第十次會議發布《中日韓共用常見808漢字表》新書,成為名人會十年歷史中最重要的成果之一。  「孫中山先生當年在日本籌措革命經費時,由於語言不通,就與友人宮崎滔天通過文字進行筆談。如今只要認識這808個共同常用漢字,中日韓三國的人們也能夠通過文字無障礙交流。」
  • 韓國議員提議要教小孩漢字,去漢字50年後的韓國,為何還要恢復?
    ,俄語的使用範圍也大不如前了,其實除了這兩個國家之外,還有兩個國家的經歷很有意思,那就是我們的鄰邦,日本和韓國,在過往上千年的歷史中,日本和韓國,一直是非常仰慕中原文化的,我們實際上也願意把日韓,看做跟我們是一個大中華,儒家文化圈的,雖然中原帝國,從來沒有統治過日本,但這不妨礙日本,一直歆慕中華文化,而韓國就更不用講了。
  • 學好漢字暢遊中日韓,漢字在日韓的變遷
    秦始皇對中華文明的一大貢獻就是統一了文字,文字的統一後,中國各地雖然語音不同,因為有著漢字這個文化紐帶,各地依舊能夠交流。但漢字的影響力不僅僅局限於中國。依託於歷史上中國強盛國力,漢字也流入中國周邊的國家。今天,如果你去日韓越旅遊,還是能在街上看到很多的漢字招牌,就算我們不懂韓語和日語,與當地人用漢語溝通也不失一種方法。
  • 訪談︱姜建強:漢字在日本的命運
    在日本,女性多用接頭詞「お」,而「お」一般與和語相接,這與極端溫柔心理意識有關。男性多用接頭詞「ご」,而「ご」一般與漢文語詞相接。還有漢語語詞與和系語詞之間生出的不同語感。如「規則」與「きまり」,前者生硬,後者柔和。從社會心理的生成來看,日本長期以來一直並存著兩個社會。一個是男權社會,一個是母系社會。權力與權威在男性方面。
  • 想要廢除漢字?日本人就日語中漢字太多問題,吵起來了
    我們都知道,日文和漢字非常的相似。日本文字的早期來源主要是中國古時候的漢字,經過數千年的演變後,有的古文字依然保持原有的樣子,但也有部分已經發生了改變。尤其是在明治維新以後,日本大量學習歐美的新科技,這其中接觸到的物理,化學,政治,哲學等學科用當時現有中國詞彙無法表達,於是日本人就造了很多新詞。也就是一些完全有別於中文層面所表達的意思的詞語。於是,這些漢字和日文中的自創字一起組成了現在的日文,並融入到日本人的生活中去。
  • 漢字是日本的?日本足球明星認錯漢字道歉,媒體稱是「日本漢字」
    眾所周知,日文是由中國的漢字演變過去的,可以說,日本人對中國古代的漢字進行了「閹割」,而形成了現在他們的日文「漢字」。1946年,日本政府對古代傳入的中國漢字進行了系統的整理和核定,稱「當用漢字」,即當前應該使用的漢字,共185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