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一個相當火的問題,經常被推送到我的時間線上:
「你見過最醜的住宅/裝修長什麼樣?」
裡面通篇哭訴「父母皆禍害」。
但我覺得我家的長輩們,和那些父母可能不是一代人。
他們大多坐到了福利分房的末班車,早在2000年左右裝修過房子。
最近10年內再做置換、裝修時,清一色白牆木地板。
多層吊頂、浮誇電視牆,根本不會在他們的家裡出現。
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他們剛裝修完的房子是這樣的,
一開始我完全沒注意過這個現象。後來朋友和我吃飯聊起來,說要置換房子,想找裝修。
我覺得很奇怪,因為這位朋友的第一套房子,是花了大價錢請獨立設計師做的。
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上 圖源:屋主提供
我說:你這樣追求個性又多金的人,基礎款裝修怎麼能滿足你呀?
他說:裝修一次真是太折騰了,想嘗試下簡單一點。
後來我特別留心觀察,發現有裝修經驗的人,一般都會裝得特別「簡單」。
這個簡單不是一味的追求便宜;而是晃眼一看,白牆木地板,根本看不出幾十萬花在了哪。
甚至第二次花的錢反而還比第一次少了。
(當然把裝修當成愛好的人會是例外)
下面,就是很多有過裝修經歷的普通家庭,給出來的誠摯建議:
「保證實用的基礎上,裝修簡簡單單就好。」
因為裝過一次修,知道把錢花在哪裡值,所以會把錢花在刀刃上。
也因為知道裝修有多累人,所以知道該偷懶的時候就得偷懶。
有位客戶和我聊起這麼一個故事:
她家和部門裡的同事同時開始裝修,同事們成天請假買材料、送材料、盯工地。
而這位客戶因為找了裝修公司,就只是周末到工地看看。
等到評績效時,那兩位同事都是C,她倒是拿了個A。
正是因為裝修太累,自然是能偷懶就偷懶的好。
當然偷懶也是個技術活:只要能住得舒服,那些花哨的東西就別要了,給自己省事。
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上 這位客戶就在裝修上偷懶了,工地也不怎麼來,把心思都放在了挑家具上,但反而從來沒去過建材市場,
精力省了,錢也省了。
花兩萬塊做一面電視牆,還不如五千升級沙發、五千升級床墊。
剩下的一萬添個洗碗機和烘乾機,美滋滋。
現在做回光吊頂和浮誇電視櫃的人越來越少,但是又有了另外一種風潮:
崇尚小眾、海淘,看不上大眾產品,一定要追求沒見過的工藝。
普通家裝工人做不了、不會做,就逼著工人做。
瓷磚木地板直拼、無踢腳線、隱形門框、大開扇的玻璃窗……
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這張照片在2015年可謂掀起了國內六角地磚直拼木地板風潮的開端,圖源:Pinterest
在我看來,這是裝飾至上主義的另一種形態:
這些元素因為特別而與眾不同,但也因特別而耗費精力。
因為太過小眾,光購買和定製就要花上不少的功夫。
更可怕的是,因為不是成熟工藝,一般都不能保證使用質量和壽命。
我那位朋友家的定製復古踢腳線,就直接翹起來了,最後找師傅乾脆給它兩釘子,硬生生掰回去。
因此,如果沒有特別的執念或需求,還是怎麼大眾怎麼來好啦。
簡單也並不是不能美美的。
例如同樣是刷牆,可以刷一面帶顏色的或深色的牆面,只需多花一點點深色調色費。
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比如把牆刷成墨綠色,圖源:住範兒自攝
同樣是鋪瓷磚,一款漂亮的仿卡拉拉大理石瓷磚或脫俗的純色釉面瓷磚,就能和老氣的米黃色瓷磚有相當大的差距。不一定非要鋪工費昂貴的六角瓷磚。
即使是室內門,也可以挑一款有漂亮裝飾線條的門型,立馬就能擁有輕復古的質感。不一定非要追求無框門或隱形門。
「裝飾交給家具軟裝和燈飾。」
我父母的屋子已經住了十二年。以前看電視,會問我媽:「為什麼不鋪玻璃馬賽克?電視說現在很流行。」
我媽說:那種東西很容易就膩,一點不耐看。
果然,我現在自己做了這一行,每年回到家裡一看,白牆木地板,還真是一點沒有過時。
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直到現在,白牆木地板也仍然是最經典的搭配,
這是三四線城市「一步到位」的情況;大城市呢,則是要「置換」。
文章開頭的那位朋友,沒住兩年就置換了,辛辛苦苦搞的裝修,一下就得賣掉。
至於新買家喜不喜歡,那都是未知數。
所以這也是他想「簡單弄弄」的理由:房子都是要置換的,搞得太好了也不過是為他人做嫁衣。
最好的裝修就是個方盒子,就像個空白的畫布。
既省錢,又靈活,反而也很好看。
真是追求美觀的話,還能永久保持新鮮感。
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廚房和衛生間倒是可以弄的好一些,功能和樣式都值得考慮,因為要用很久,而且裝修完就是入住了之後的樣子,
先說錢:
裝修這種一次性開銷,對哪個家庭來說都是一筆大錢。
花錢花得少一些,壓力也小很多。
用經濟學的角度說,這叫「節約流動資金」。
多少省一點,存個餘額寶也有4%的收益。
要用的不是儲蓄,那更能省下不少人情和利息。
畢竟房子是資產,裝修和家具可都是消費。
那自然是能用現金就用現金咯。
再說美觀:
裝修上所有的東西都是定死的,裝修裝得越滿,對買家具的限制越大。
而且現在時代變化太快,誰都有個喜新厭舊的時候。
如果是家具不喜歡了,扔掉或賣掉好歹是個辦法。
裝修上的東西,怎麼也不能說砸就砸了吧。
我家的長輩們,其實也是搞過電視牆和大吊頂的,只是後來發現又貴又不耐看,所以新家乾脆白牆木地板,不折騰了。
我特別理解很多小夥伴裝修時,擔心空。一空,就容易顯得像出租屋。
但要顯得滿,有很多種辦法。
比如牆面上可以貼壁紙,也可以掛畫。
掛畫看膩了可以拆下來,用無痕膠,痕跡都不會留下來,馬上恢復成原樣。
壁紙看膩了,要麼撕下來換新壁紙,要麼重新刷一遍乳膠漆,整個屋子的家具全部都得挪開。
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一副掛畫即可消除牆面的空白感,圖
「換件家具,馬上就換個風格。」
普通人家,最重要的舒適、耐用,兼顧好看就可以了。
當然,也有很多小夥伴昨天告訴我們,其實還想有更高的追求。
其實我們一直堅持認為,現代普通家庭確實沒有必要很刻板地追求某種「風格」。
無論是什麼美式、中式還是所謂的「北歐」,真的要打造全套,一來費錢,二來必須請好的設計師。
要不別說自己弄了,業務不精的設計師都會畫虎類犬,不倫不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