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劉麗萍
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
他,創辦的《全國大聯考》19年持續不衰;承辦的《當代中學生報》單期發行量超過1350萬份;主編的《金太陽導學案》創造了一套叢書年銷量近10億元的神話;
他,20年創新前行,從吉安走出,在南昌發展,業務覆蓋全國近70%的高中學校。公司由最初的3人發展至2300人,年銷量達20多億元。
他,就是吉安籍知名企業家、江西金太陽教育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東旭。
啟航:一本教案引發的思考
陳東旭,1968年12月出生於安福縣,1996年在新餘一中擔任物理老師。執教期間,一本廣西博白中學編的《高中物理課堂導學與針對訓練》引起了他的注意。
「我感覺這樣一本書可以減輕老師的負擔,幫助學生提高成績。」當他把想法與同事交流後,發現大家深有同感。能不能編一套類似甚至更好的書?幾經考慮後,他辭去教職,組織幾名優秀的學科老師成立了叢書編委會,開始了創業之路。
不久,第一本叢書《名校·名師·名作叢書》出爐,但銷路遇阻。陳東旭想到了《全國大聯考》的方法———名校的名師共同出題,學生共同參與聯考。沒想到,第一次聯考吸引了12萬學生參加,《全國大聯考》一炮打響。僅僅一年多的時間,幾乎全國的高中學校都知道了《全國大聯考》。
破浪:一條電話線連起來的發行
只有創新和差異化,才能讓企業不斷發展不斷跨越。
2008年,金太陽教育的第二項重大創新成果應運而生———《當代中學生報》的電話營銷模式創新。《當代中學生報》是一份即將倒閉的期刊,2008年由金太陽教育承辦內容策劃和市場發行。陳東旭在金太陽教育研究院中專門組建了傳媒研究中心,但《當代中學生報》的發行是關鍵問題。陳東旭提出了一個全新的電話營銷思路。用一條電話線、一份電子樣報,把《當代中學生報》與全國各地中學的年級和班級連接一起,這樣既可以有效降低運營成本,又能夠最大限度地形成了市場覆蓋率。就此,一個全新的報刊營銷模式誕生。不到5年時間,《當代中學生報》單期發行量超過1300萬份,排名全國各類報刊和學習讀物之首。
遠行:一顆仁心走出的慈善路
2009年,全國基礎教育領域的新課程改革、高效課堂改革風起雲湧。陳東旭專門組織研發團隊,針對新課標教材的配套,為學校研發最需要的教輔。經過一年的創新和研發,2010年,全新理念的《金太陽導學案》終於成功了,這套教輔被教育部基礎教育改革專家組組長、華東大學教授鍾啟泉老師稱之為「導學案典範」。但全新理念的《金太陽導學案》對於傳統教學模式的老師們來說,依然是新事物。為解決這個問題,陳東旭成立「講師團」,專門到學校進行宣講和指導。隨著「講師團」遍布全國的足跡,《金太陽導學案》成為學校老師們離不開的教輔。僅僅2年的時間,《金太陽導學案》的銷量就達到5億元。
喝水不忘挖井人。在公益慈善的路上,陳東旭的腳步從未停歇:
2006年12月,向江西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捐款30萬元。2008年,向汶川地震災區孩子捐助了100萬元圖書等物資;2012年9月,向教育基金會捐贈助學款460萬元;2013年支持幫助桑海中學打造名校,現已捐助1800多萬元。2014年開始墊資6億元支持全國貧困縣湖北陽新縣打造「教育城」;2018年7月,向市慈善總會捐款100萬元,支持安福縣教育教學及養老福利設施建設……
一樁樁,一件件,更僕難盡,彰顯的卻是一顆仁者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