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截至目前,舒蘭市1傳22本土疫情傳染源尚未查清,也就是說,其中的感染源之一,或與這些治癒出院的患者復陽有關?
來源:醫脈通作者:蘇暄
本文為醫脈通編輯撰寫,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截至5月12日24時,舒蘭聚集性疫情傳播鏈已有22人確診,367名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隔離。22名確診病例中,14人住址在舒蘭市,7人住址為吉林市豐滿區,1人住址為遼寧瀋陽市渾南區。
昨日醫脈通小編在舒蘭封城事件一文中提到,黑龍江4月13日境外輸入確診病例中,5月6日常住地為舒蘭的15個確診病例已治癒出院。截至目前,舒蘭市1傳22本土疫情傳染源尚未查清,也就是說,其中的感染源之一,或與這些治癒出院的患者復陽有關?
就在5月11日,美國紐約時報廣場上出現了一個異常醒目的廣告牌,美國人把這個足有56英尺高的廣告牌叫做「川普死亡時鐘」。上面顯示的一串數字是新冠病亡數,訴說著有多少本該活蹦亂跳的人已經離開這個世界。
新冠疫情在全球泛濫後,網友戲稱,中國打上半場,世界打下半場,加時賽無限拉長。
不同國家互相指責對方製造了這種致命病毒,後來陸續在法國、美國發現了2019年底感染新冠的病例,世衛組織確認病毒的構成結構顯示病毒絕非人工合成,而是來源於自然界,才結束了這場激烈的互懟。
4月6日,法國巴黎塞納-聖丹尼醫院集團將2019年12月2日至2020年1月16日期間因類流感疾病入住醫院的重症患者病例樣本,重新進行核酸檢測,發現一名42歲男性患者當時曾感染新冠病毒。
美國新澤西州貝勒維爾市市長麥可-梅爾赫姆宣稱自己早在2019年11月就已感染新冠病毒,據他回憶,去年11月前往大西洋城參加會議,11月21日回程時在花園州高速公路突感不適,回到家後開始出現高燒、發冷、幻覺和咽喉痛等一系列症狀。
麥可·梅爾赫姆將其發病症狀通過電話與醫生溝通,醫生認為其感染了流感。直到新冠肺炎疫情在新澤西州暴發,麥可·梅爾赫姆才突然驚覺:「我以前也患過流感,但症狀從未如此嚴重」。
他堅持去做了血液抗體檢測,結果是已有新冠病毒抗體,而且是IgG抗體,其持續時間比通常感染後約一周產生的IgM抗體的壽命更長。梅爾赫姆還回想起,身邊的朋友也曾在去年11月、12月生病,這些人也許早已被新冠病毒感染。
新冠病毒是人類終結者?
鍾南山、王辰、張文宏等專家先後指出,我們與新冠病毒長期共存似乎已成定局。
4月22日,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發布會上也警告,在可預見的未來,雖然一些國家的病例數會下降,但其他國家將迎來新冠疫情高峰,在看似得到控制的地區,病毒也可能捲土重來(這可能直指中國)。
「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種病毒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與我們共存,」譚德塞強調說。雖然許多國家採取的保持社交距離措施收到了一定效果,但病毒仍「極其危險」「世界上大多數人還是易感人群」。
上述回答讓許多人感到十分害怕:社交距離還要保持多久?難道一年四季每天出門都必須戴著防護口罩、再也沒有聚會、旅行及娛樂活動了嗎?
還有更過分的在後頭。
據環球網報導,《以色列時報》5月8日稱,當晚一則電視新聞披露,在以色列上個月抗疫戰鬥最激烈之際,內塔尼亞胡曾向利庫德集團幾名議員發出警告說,如果海外報導「已康復新冠病患再次檢測出陽性」的消息準確,(這意味著)人類可能會被消滅。
這種說法在醫學人士看來可能過於誇張,就像川普向科學家提議向新冠患者體內注射消毒劑一樣可笑。
但有一點不可否認:人們深深恐懼的是,這場突如其來、如龍捲風般席捲全球的病毒感染,如果一直不能復工復產,可能會在很長時間內改變世界經濟的格局,讓數不勝數的人失業、飢餓、生病直至最終死亡。
這讓人不由得想起了經濟學名詞馬爾薩斯災難。英國政治經濟學家託馬斯·羅伯特·馬爾薩斯在1798年提出這一理論。他認為,不斷增長的人口早晚會導致糧食供不應求,戰爭、饑荒和瘟疫都是促使人口下降到與生存資料生產水平相適應的道路。
這好像逐漸變成了現實。在2015年的一次演講中,比爾·蓋茨曾警告說:人類面臨的最大風險不是核戰爭,而是一種可能威脅數百萬人生命的傳染性病毒。
比爾·蓋茨的預言不幸言中,這也成為美國反疫苗接種者、陰謀論者及右翼人士緊咬住不放的「證據」。
小至肉眼看不到、平均100納米的新冠病毒,攪得地球人仰馬翻。人類自從褪掉身上的毛髮,腦中的意識就開始從捕捉食物進化到徵服宇宙,逐漸成為這個星球的主宰者,自認為上天入地無所不能,但微小的病毒面前變得手足無措、脆弱得不堪一擊。
這場席捲全球的傳染病(瘟疫),是人類過度索取地球資源、地球反制人類的規律嗎?
新冠治癒後「復陽」有傳染性?
4月22日,世衛組織新發疾病和人畜共患病部門負責人Maria Van Kerkhove博士曾發出警告,抗體檢測將能夠檢測出血清中存在的抗體水平,血清學或抗體檢測可以表明一個人過去是否感染過新冠病毒,是無症狀還是已康復,但沒有證據表明檢測出抗體就代表一個人有免疫力,或不再有被感染的風險。
這就意味著,新冠感染者有可能重複感染,比如無症狀感染者、復陽患者。
在5月7日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醫療救治專家組成員王貴強表示,目前來看,我國「復陽」病例的整體發生率是5%~15%,有的地方很低,才百分之零點幾,差別較大。「復陽」人群總體並不特別高。
他說,武漢江夏中醫方艙醫院,是實現了患者「零復陽」的。張伯禮院士對復陽有過解釋:新冠肺炎患者的損傷主要是肺深部的小氣道。在細支氣管裡邊,裡面有痰栓包裹著病毒。這些病毒被痰栓裹著,呆在肺的深部,不往外排。在出院檢測的時候,檢測的是咽喉部的痰液,就檢測不到病毒,顯示出來患者體內的病毒核酸轉陰了。患者身體慢慢好轉之後,肺的功能在慢慢恢復,特別是小氣道,包括一些支氣管的功能都在恢復,慢慢地把這些粘痰往外排往外咳出去,咳嗽的過程肺深處的痰出來了,也就裹著病毒出來了,表現的是一個「復陽」的現象。
為何會復陽呢?國內一位免疫學家認為,有些患者在出院時,冠狀病毒被免疫系統暫時壓制,在某些組織或細胞中而沒有檢測出來,但出院後,患者如果未能得到充分的修養和康復,免疫系統功能再次下降,特別是年老體弱或者用糖皮質激素的患者,此時潛伏的冠狀病毒有可能再度感染,造成「復陽」或者「再感染」的情況,而且這種情況下,病毒有再次感染傳播的風險。
5月2日,廣東省人民醫院胸外科主任喬貴賓醫生在博客裡介紹,4月28號,陸軍軍醫大學(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病理科主任卞修武院士和他的團隊,還有合作者在細胞研究雜誌發表了一篇論文,介紹了一個很特別的病例。一個輕症的老年患者,在感染新冠病毒以後的臨床症狀並不重,經過治療後,連續3次鼻咽試紙核酸檢測都轉陰了,從臨床的角度判斷已經治癒,準備出院。
但這個病例在出院前突然出現了心臟驟停,死亡了,研究團隊對死亡患者所有的組織器官,心、肝、腦、腎、肺全部進行了解剖研究,結果發現這個患者核酸檢測都是陰性的,確實在心臟、肝臟、消化道、腸等都未發現新冠病毒,但在肺裡進行核酸檢測,卻發現了新冠病毒存在。另外,用電子顯微鏡進行觀測,發現在肺泡、肺組織裡有新冠病毒顆粒的存在。
這項研究就提示,就算核酸檢測轉陰了,但在肺的深部,病毒還存在,有可能病毒再次活躍的時候又會出現在咽喉部位,再做核酸咽試紙檢測可能就是陽性的,所以這個研究也提示,這些復陽的患者確實體內還存在著病毒。
因此對於新冠確診出院的患者,都要求繼續進行14天的隔離,那麼全身病毒都清空了,只有肺裡面能檢測到,他的症狀表現不重,說明其身體裡的病毒已經達到了可以控制的劑量。人體的免疫也抑制了病毒,但是病毒依然還在那裡,可能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完全清空,在短期內還繼續要隔離,所以這也是為什麼現在有無症狀感染者、有復陽的患者,還要提倡大家做好防護,這也是一個充足的證據。
責編 | 蘇暄 小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