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志苗
期待您分享給更多的朋友。
記得關注@愛木盆景,更多盆景圖文視頻分享給你。
歡迎轉發,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盆景作為藝術品,就有收藏價值,在花木盆景雜誌社舉辦的第三屆學術交流會上我曾發表了《盆景作品的收藏》一文,稱盆景作品的收藏是「收藏原因,也提出了一些指導性意見,至今仍適用,不妨找來看看。我們今後要在盆景收藏方面多做指導。只有不斷擴大收藏隊伍,讓盆景進入千家萬戶才有真正出路。有人議及進入WTO以後, 我國的盆景會如何? 我認為進入WTO以後, 一方面出口可能增大,但另一方面舶來貨也會增多,市場競爭會加劇一些,但不會有過大的衝擊。畢竟東西方文化有較大的差別,而盆景的出口制約因素很多,不是想出就可出的。因此,我們要把立足點建立在擴大內需上。要普及和提高盆景藝術水平途徑有多條,園藝專業要加強專業課程的教學,甚至藝術院校也可開設盆景課程。過去書法課程只在藝術院校開,現在漢語專業也爭著開課,這些課程本來就是邊緣學科嘛!成立行業協會,辦短期培訓班,也是行之有效的辦法。創辦多功能的盆景基地更是一種新的產業開發形式。在盆景藝術普及的基礎上同時扣緊從業隊伍的提高,多出精品,快出精品,又在提高的指導下普及,這種良性循環的結果盆景市場也自然而然地拓寬了。
二、重點發展中小型盆景發展中小型盆景。
既是我國盆景的優良傳統,又是當今社會的客觀要求,應該成為盆景發展的主流。
【關注愛木盆景,和愛木一起玩盆景】
盆景藝術是「人化」的第二 自然,是濃縮的自然藝術,「宿龍成寸」、「小中見大」是盆景創作的基本原則。元代高僧韞上人的「些子景」被視為盆景的珍品;明代屠隆提出:「盆景以几案可置者為佳」;嶺南的素仁和尚也不搞大體量的盆景;當代趙慶泉先生的水旱盆景所用樹幾枚石塊,都清新、樸實、自然地表現了江南水鄉、山林野趣、田園風光;賀淦蓀先生的樹石盆景,也是用一些小樹,通過景盆包裝、組合,創作出反映社會大主題的盆景名作,令人叫絕,這是很能說明問題的。
發展中小型盆景也是當今社會的客觀要求。
其一,我國尚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廣大人民群眾的經濟承受能力也有限。能用幾千幾萬來買盆景人為數不會很多。大多人能承受的限度大致也在百十之間。因此,只有中小型盆景才能有廣闊的市場。幾年前上海長風公園舉辦全國花卉博覽會,上海有一家花木公司推出大批榆樹小盆景,都是圃地培養,規格造型的,每盆30元,市場們排起長龍購買,場面十分動人,至今記憶猶新。
其二,現階段養盆景的大多是城鎮居民,從這些人的家居條件來看,能夠擺放盆景的空間只局限在陽臺、屋頂、窗臺、過道,配有大院落和家庭也不會很多。在這類彈丸之地上能擺下幾盆「龐然大物」?也只有一些中小型盆景能落戶。
擴展閱讀:
拓寬盆景市場之路(一)
水旱盆景的植物選擇及其養護(二)
新樁根部生長機理及栽培前的處理(一)
認可愛木盆景最好的方式——轉發,
頂愛木盆景最好的方式——關注,
關注愛木盆景,和愛木一起玩盆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