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從「走狗」到「老朋友」

2020-12-15 人民論壇網

每逢年底年初,各大媒體總要總結一下過去一年的重大新聞。在各大媒體評選的2015年十大國際新聞中,「李光耀去世」都名列其中。去年3月他去世時,媒體已經對他的功過蓋棺論定,只是沒想到他過世後影響力依然在。去年11月,「習馬會」舉行,舉辦地與23年前的「汪辜會談」一樣,都在新加坡,李光耀的兒子李顯龍接替父親,成為了給兩岸搭橋的那個人。

從36歲當選新加坡總理,到91歲辭世,李光耀在國際政治舞臺上閃耀了半個多世紀,是當之無愧的新加坡國父。而作為華人,他與中國的關係卻忽遠忽近。一方面,海峽兩岸兩次最重要的會談地點都選在新加坡,李光耀及其子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足以顯示其特殊地位;另一方面,新加坡又是最晚與中國建交的東南亞國家,李光耀本人甚至曾在《人民日報》上被斥為「傀儡」「走狗」。這一切的來龍去脈又是怎樣的呢?

一、1950年代直呼其名李光耀

能以管理彈丸之地的新加坡而躋身世界偉大政治家之列,可見李光耀的政治天賦之高。他早年留學英國,回到新加坡後從事律師職業,不到30歲就因代表罷工的郵差與政府談判而聲名大噪,後來順利當選立法議員。

中國人第一次知道這個名字是在1955年,那時年僅32歲的他已經開始謀劃大事——帶領新加坡獨立。「新加坡人民行動黨立法議員李光耀支持馬歇爾的提案。他還要求立即在新加坡實現完全的獨立。」①《人民日報》用這四十多個字描述了這位年輕議員的事跡。當時誰都不會想到,日後《人民日報》還將幾百次寫到他。

李光耀一家,他懷中抱著的是他的大兒子李顯龍。

二十年後,李顯龍從劍橋大學畢業,父母參加他的畢業典禮。

又過了三十年,已成為新加坡副總理(此後不久成為總理)的李顯龍與父母一起,慶祝父親八十壽辰。

彼時新中國成立不久,全球也處於第三世界國家紛紛獨立的大背景之下,所以中方對新加坡從馬來西亞聯邦獨立出來這件事,總體上是支持的。而李光耀本人也被描述為領導第三世界人民擺脫西方殖民統治的領袖形象。

到1959年新加坡正式自治,這一形象依然如是。《人民日報》在新加坡自治後第二天即以四篇報導的專題形式,大規模報導了該事件。其中給李光耀個人出了個「豆腐塊」短文,介紹了一下他的生平:

「即將出任實施新加坡內部自治的新憲法的第一任總理的李光耀,從人民行動黨建黨時起就是該黨的總書記。……在新加坡地方當局同英國殖民地部在1956年、1957年和1958年舉行的三次關於新加坡實現自治的談判中,李光耀都以人民行動黨代表的資格參加了談判。」②

這段報導文字平實不含感情色彩,按說是標準的新聞報導,但如果放在時代背景下看,又不那麼「標準」。如果翻看五六十年代的《人民日報》,會發現大量帶有感情色彩的新聞報導,尤其是對國外領導人的介紹,涇渭分明地分為兩類:一類是朋友,另一類是敵人;要麼是「兄弟般的情誼」,要麼是「無恥的走狗」。

像對李光耀這樣平實介紹,不褒不貶的描述,只因為四個字——跟他不熟。

新中國成立最初的十年,只有三十幾個國家與中國建交,他們中的大多數都是社會主義陣營的,其他也多是印度、巴基斯坦這種近鄰,有「兄弟般的情誼」。而經過韓戰及與蘇聯關係惡化之後,圍繞在美蘇兩大國周圍的國家又都被我們視為敵人,所以當時報紙上介紹到大多數國家,跟我們都是非敵即友的關係。而像新加坡這種新興地區,我們沒怎麼打過交道,不太熟悉,所以報導上反倒客觀中立了很多。

俗話說,一回生兩回熟,隨著兩國漸漸熟悉起來,新加坡與李光耀本人也在我們的新聞報導中有了敵友之分。準確地說,是成為了敵人。

相關焦點

  • 【禁區年譜】李光耀是如何從走狗變為老朋友的
    一方面,海峽兩岸兩次最重要的會談地點都選在新加坡,李光耀及其子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足以顯示其特殊地位;另一方面,新加坡又是最晚與中國建交的東南亞國家,李光耀本人甚至曾在《人民日報》上被斥為「傀儡」「走狗」。這一切的來龍去脈又是怎樣的呢?
  • 解讀《李光耀回憶錄》之一:李光耀自曝是漢奸
    縱觀李光耀的一生,說了許多話,也做了許多事,要一一輯錄下來,恐怕要寫出一本厚如磚頭的專著,正不知從何說起,恰好閱讀到聯合早報頭版頭條《基層與民間團體發起逾百項紀念活動追思李光耀》,使我忽然想到,李光耀的一生與日本軍國主義、英國殖民主義、馬來亞共產黨、新加坡左翼糾纏在一起,言為心聲、文如其人,就以《風雨獨立路——李光耀回憶錄(1923——1965)》一書從這幾方面來議論李光耀的言與行,應該忒有意思,也絕對有意義
  • 李光耀新書《李光耀觀天下》出版 暢談生死
    李光耀  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昨天在總統府發布新書「One Man's View of the World」(《李光耀觀天下  據《聯合早報》網站報導,在談論新加坡的唯一一章裡,李光耀談到對新加坡人口政策和政治的看法,包括分析人民行動黨在2011年全國大選失利的原因、點評工人黨的阿裕尼集選區議員陳碩茂。他也在新書中毫不忌諱地暢談對生命與死亡的看法。  如果建國總理李光耀現在還主政,他會把嬰兒補貼定為國人平均年薪的雙倍,但這麼做不是為了刺激生育率,而是為了證明金錢不是影響生育率的主因。
  • 李光耀新書《李光耀觀天下》出版 稱讚習近平
    89歲的新加坡前總理、內閣資政李光耀的新書昨天在新加坡總統府舉行發表會,新書名為《李光耀觀天下》(「One Man's View of the World」),收錄他對外交事務、國際政治和世界強國與區域未來發展的觀點,通過400頁的文字和照片,闡述了李光耀50多年來的政治生涯和週遊世界的經歷。李光耀在發表會上說,新書的內容大致上不經修飾。
  • 李光耀:新加坡華人不應放棄華語,否則日後會後悔
    李光耀將他在新加坡踐行的雙語制度看做他一生最得意的手筆,這一點,李光耀在2013年會見他的老朋友前西德總理施密特時曾說過,當時李光耀已經89歲,已經到了可以回顧自己一生的時候了,他還把雙語制度的地位擺的這麼高,足以看出李光耀對雙語制度的重視程度。
  •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和他的「平衡外交」
    1923年,李光耀出生於新加坡,這已是李氏家族在新加坡出生的第四代。早在1862年,李光耀的曾祖父李沐文就從廣東大埔移居到海峽殖民地,李家祖先世代居於廣東大埔縣,那裡是純客家區。受英國殖民的新加坡,英式教育很發達,李光耀的祖父李雲龍和父親李進坤均接受英文教育,尤其李雲龍對西方文化很是推崇,堅持對孫子進行英式教育。
  • 《李光耀對話錄》記者談李光耀
    他因跨越了美國媒體的偏見紅線,向西方介紹真實的新加坡而受到李光耀的讚揚,並在2009年獲得了與他相處兩天的機會。如李光耀的新聞秘書楊雲英女士說,她不記得李資政是否曾經給過哪位美國記者如此長的訪談時間  文|《財經》記者 左璇  「新加坡強人」李光耀面對記者時,素以嚴肅、謹慎著稱。
  •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頑皮少年到一國總理的蛻變
    但事實卻並非如此,李光耀的頑皮與他的聰明,二者之間並沒有任何的衝突。李光耀在幼年時就表現出了他過人的聰敏,李光耀小小年紀就非常的有主見。 在一本李光耀的傳記當中,有這樣的一段記錄。這段記錄講述的是李光耀的幼年時期。
  •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病重 何以牽動世界輿論?
    今年2月5日起,新加坡開國之父、現年91歲的李光耀因重度肺疾入院醫治。昨日,新加坡總理辦公室發表聲明稱,李光耀因感染病情出現惡化,目前醫護人員對李光耀使用抗生素,並密切監控其病情。李光耀的病情,成了世界輿論關注的焦點。
  • 李光耀:
    但這只是事情的一面,李光耀加強與中國的聯繫,還隱含著另一個目的或意圖,就是藉助大陸改革開放,向世界證明新加坡發展模式和治理方式的成功,蘇州工業園即是只這一意圖下的產物。總的來講,新中關係是一種互利雙贏模式,但新加坡從中國大陸獲得的好處要遠多於大陸從新加坡獲得的好處,越到後來越是如此。
  • 李光耀簡歷及生平事跡回顧:劍橋留學生到總理國父
    李光耀簡歷及生平事跡回顧:劍橋大學留學生到新加坡總理國父李光耀生平事跡  1923年9月16日 李光耀出生於新加坡甘榜爪哇路92號住宅,是家中長子,共有3個弟弟和1個妹妹。  1935年至1939年 李光耀12歲進入萊佛士書院接受中學教育,後以優異成績考入萊佛士學院。
  • 李光耀簡歷
    李光耀 - 從政經歷1954年10月,李光耀與一些從英國回來的華人、當地受華文教育的左派學生和工會領袖成立人民行動黨,參加次年舉行的首次選舉。這次選舉中李光耀本人順利當選立法議院議員,開始與新加坡的共產黨合作爭取獨立。
  • 李光耀的「中國緣」:為鄧小平備好菸灰缸(圖)
    日本投降後,1946年9月李光耀來到倫敦。他先報考了倫敦大學,僅一個學期便憑優異成績轉學到夢寐以求的劍橋大學修讀法律。1947年的聖誕節,李光耀與女同學柯玉芝在沒有通知雙方家長的情況下在英國註冊結婚。
  • 如何閱讀李光耀?
    在隨後數十年的總理生涯中,他把一個貧窮、落後的城邦治理成一個現代化國家,新加坡國民生產總值每年都以4%-6%的速度穩健增長,年人均收入從最初的400美元到如今50000美元,比美國還高。美國總統歐巴馬稱他是「20世紀、21世紀亞洲的傳奇人物,一位推動亞洲創造經濟奇蹟的人物」。李光耀是怎麼樣的一個人?他如何成為世界上絕無僅有的一位外國政府華人首腦?
  • 從童年讀懂李光耀
    日前,新加坡前總理、內閣資政李光耀逝世,享年91歲。為什麼新加坡這樣一個「沒有天然資源的彈丸小國」(李光耀語)當年會在「東南亞民族新興國家的冷酷世界裡求存成功」?其實,國人一直對李光耀情感複雜內心矛盾,因為這位「新加坡國父」時而力挺中國,時而又曝出「中國威脅」……究竟該怎樣讀懂李光耀?我又從書架取下《李光耀回憶錄》(兩冊,以時間分為1923-1965、1965-2000,臺灣世界書局版)。這書是前年去臺灣在茉莉臺大店買的,背回來後立馬開讀,可當初只是挑著讀我最關心的新加坡獨立以及後來經濟發展的章節,讀罷便一直束之高閣。
  • 李光耀簡介
    李光耀。新加坡現任內閣資政,前任總理(1959年-1990年)、前任國務資政,被譽為「新加坡國父」。1954年,李光耀成立人民行動黨。1959年6月,出任新加坡自治邦政府總理。新加坡獨立後,李光耀積極推動經濟改革與發展,成功使新加坡在30年內發展成為亞洲最富裕繁榮的國家之一。1990年,李光耀辭去總理職務,但是留任內閣資政至今。著作有《風雨獨立路——李光耀回憶錄》,《經濟騰飛路——李光耀回憶錄》等。
  • 李光耀祖籍地廣東大埔李氏宗親千人"送別"李光耀
    中新社梅州3月29日電 (楊草原 蔡欣欣)29日,新加坡為不久前逝世的前總理李光耀舉行國葬儀式,當天上午李光耀祖籍地廣東大埔的李氏宗親,也在李光耀祖居「中翰第」按照客家傳統舉行了追悼儀式。從梅州各縣區、深圳、潮州等地趕來的李氏宗親近千人參加。
  • 李光耀在《李光耀觀天下》中,是如何談論南亞地區種姓問題的?
    新加坡首任總理李光耀,在2013年出版發行了他的絕筆之作,也是他畢生經驗和智慧的結晶之作、心血之作、重磅力作《李光耀觀天下》,這本書,一經出版發行,立即受到了全球一致好評!這本書,收錄了李光耀對世界大國和國際趨勢的分析與見解,其中特別寫到了中國、美國、歐洲、日本、印度等國家。基辛格曾經對此書,給予了特別好評,他認為,這本《李光耀觀天下》「對世界廣泛的課題,做了獨特和坦率的分析,將半個世紀以來,其他領袖向李光耀請教的精闢見解展現於前。」
  • 新加坡「謝謝李光耀先生」
    「謝謝李光耀先生」 連日來,新加坡總理公署每天都會就李光耀的病情更新信息。19日11時14分該署再次發出文告稱,建國總理李光耀仍在加護病房,病情嚴重。臉譜網站出現了一個叫做「謝謝李光耀先生」的主頁,自2月27日發布以來,已經收穫超過5.6萬個點讚。這個頁面鼓勵新加坡人發帖使用「謝謝李光耀」和「儘快康復李光耀」的標籤,為他祈福和表示謝意。
  • 李光耀回憶錄中的真相:一貫反華親英美
    (《風雨獨立路——李光耀回憶錄》)在李光耀的筆下,抗日軍和日寇的殘暴沒有什麼區別。在英國留學期間,「我也在英國報紙上讀到,蘇聯人曾經利用佔領軍,在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建立共產黨政權。到了1960年,英國在本地區已具備部署核武器的能力。出現緊急情況時,英國皇家空軍能夠派遣3個中隊攜帶核武器的 V 式轟炸機到新加坡;在1962年8月,駐登加空軍基地的英國皇家空軍開始裝備第一批可以攜帶核武器的坎貝拉式戰機。」李光耀對中國人何其殘暴,在中國故鄉有眾多親屬的新加坡人卻完全被蒙在鼓裡。李光耀這一生最擔心的就是中國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