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國》作者:為中國文明尋找陽剛代言(圖)

2020-12-16 中國新聞網

《大秦帝國》作者:為中國文明尋找陽剛代言(圖)

  《大秦帝國》第二部《縱橫》於今年9月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黃金時段播出。這是繼2009年《大秦帝國》第一部《裂變》引發收視轟動之後,《大秦帝國》系列又一次重回螢屏。它以宏大的歷史氣象和厚重的藝術風格吸引了大批觀眾,其收視率一路飄紅的同時,也讓學者孫皓暉的歷史著作《大秦帝國》再度獲得廣泛關注。日前,上海世紀出版集團在京舉辦全新修訂版《大秦帝國》作品研討會,喬良、雷達等十餘位學者、評論家現身,探討該書關於中國文明核心價值的時代意義。

  身為共和國同齡人,孫皓暉對中華民族的歷史興趣濃厚。從1993年起,孫皓暉基於對中國原生文明的思考,歷時16年創作了歷史巨獻《大秦帝國》。它共6部11卷,505萬字,描述了秦興亡生滅的全過程。秦帝國崛起於鐵血競爭的群雄列強之際,建立了強大統一的帝國,開創了全新的鐵器文明。但這又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巨大的興亡之謎。孫皓暉認為,中國原生文明的高原在春秋戰國時期,而富於虎狼精神和創造力的秦則是這個文明高原上的最高峰,對兩千多年來中國的歷史進程和民族精神影響深遠。

  著名軍旅作家、空軍少將喬良稱《大秦帝國》「為中國新時期以來不多見的歷史佳作」,在他看來,這部巨著揭示了中國數千年來歷史的來龍去脈和根源核心。「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專制史,就是一部『鼎盛——腐敗——重整——歸零』的歷史,這在《大秦帝國》中得到了深刻體現。」喬良告訴記者,隨著發展,中國的崛起擔負著一個歷史使命,未來世界將會出現一種新的文明。

  評論家雷達稱自己看膩了文壇上所謂「歷史小說」的解構、娛樂與消遣,《大秦帝國》「對中華民族的文化根源作出了大膽評判」,讓他頗感振奮,也令讀者耳目一新。他說:「原生文明是一個民族的根基。秦帝國開始的中國原生文明更加燦爛更加複雜。秦帝國是中華文明脫胎換骨大轉折的時期,而當代也面臨著與彼時代相近的問題:即,如何創造新的國家形態和現代文明、如何走向法制文明、如何建立新的生活方式等。」

  與會專家表示,所有的歷史敘事都是當代敘事,《大秦帝國》裡無處不在對家國命運的剖析,反映了作者對現實的觀照。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陳曉明說:「今天處在全球化時代,『帝國』不是在民族國家的疆域裡而是全球乃至宇宙的範圍內建構的。放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讀《大秦帝國》,追問大國何以成為大國,就會看到作者思想的博大精深。」

  中山大學教授謝有順是出版界最早推薦《大秦帝國》的專家之一。他回憶自己當初是「手不釋卷」地讀完了該書,因為「在蒼白、孱弱的當代文壇,這是一部少見的、有時政精神的歷史著作。」與許多作家只熱衷於描寫小情小愛、細枝旁脈相比,謝有順覺得孫皓暉的作品貫穿著對歷史問題的辯證思考,體現了「直面主要真實的勇氣和能力」,這種回答歷史核心問題的雄心令他十分感慨。

  歷史情懷難自抑,因而《大秦帝國》中穿插了作者的諸多論述。這曾招致學界的質疑:史著中可以議論嗎?謝有順認為:「所謂的技巧不是問題,枝節永遠影響不了主幹。」

  作家出版社總編輯、評論家張陵則用「內力旺盛、格局宏大」8個字來概括他對此書的讀後感。他認為:「這本書有可能改變我國當代學術思想走向。」在他看來,目前我國的現當代文學集中於剖析人性。而《大秦帝國》站在中華文明的立場和高度上寫作,影響深遠。」

  《大秦帝國》所刻畫出的文人風骨,讓不少專家心生共鳴。評論家賀紹俊說: 「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的歷史處境正是大秦帝國建立過程中奠定下來的。文人獨立的思想品性,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憂患意識,在這部小說中都得到了充分體現,從書中可以看到我們民族的思想根基。」賀紹俊強調,在如今中國,這樣的風骨正是人們所缺少的,卻也是中華復興所必需的。

  生於陝西三原的孫皓暉自稱「老秦人」,在該作品中他花費了大量心血為「暴秦說」重新詮釋,把秦始皇的功過放在深刻的歷史語境中解讀。喬良認為孫皓暉「辯誣正名用力過猛」,謝有順卻認為「它面對兩千年來的歷史偏見正面論述,是一個創舉」。孫皓暉說:「我長在陝西,這裡是中國文明的根源。我只是要為中國文明尋找陽剛的代言而已。」(本報記者 蔡夢吟)

相關焦點

  • 《大秦帝國》作者孫皓暉出新作 探索中國原生文明根基
    本報訊(記者田超)昨天,光明日報社和上海世紀出版集團聯合主辦的《中國原生文明啟示錄》出版座談會在京舉行。張木生、馬勇、時殷弘等人就「中國原生態文明」概念與該書作者孫皓暉進行了討論。孫皓暉表示,《中國原生文明啟示錄》是《大秦帝國》的思想延續與思想擴展,但不是另一種形式的重複。他說:「歷史小說《大秦帝國》形象地再現中國原生文明最高峰秦帝國時代的鮮活生命,它以文學的形式表現了中國原生文明的一個時期,而不是全部原生文明時期。所以僅有《大秦帝國》是不夠的,還需要全面研究中國原生文明七大時代,對其進行更為系統地理論說明,最終明確我們的文明根基。」
  • 中國歷史上被誤解的朝代,《大秦帝國》中國原生文明的光榮與夢想
    大秦帝國,無疑是中國文明的正源,也無疑是中國歷史上最被錯訛和誤解的朝代。它是一個歷史黑洞,亦是一個巨大的興亡之謎。太多的通俗小說,民間傳說,影視作品甚至是史料都對秦帝國的進行了過於片面狹隘的解讀和描述,甚至說為放肆褻瀆也不為過。直到歲月長河流到我輩,這個原本屬於中國歷史上最偉大朝代,這個幾乎完勝大體同期的古希臘文明的朝代,已經被抹滅的猙獰可恐,面目全非了。
  • 孫皓暉作品精選,《大秦帝國·第五部 鐵血文明》評分高達8.7
    這是目前唯一一部全面、正面表現秦帝國時代的長篇歷史小說,在2009年3月中國小說學會評選的「2008年度中國小說排行榜」中居長篇小說組第二名。《大秦帝國》電視連續劇(第一部、第二部)已播出。2013年12月5日,第八屆中國作家富豪榜重磅發布,孫皓暉借著《大秦帝國》電視劇上映的「東風」,以455萬元榮登作家富豪榜第20位,引發廣泛關注。
  • 《大秦帝國》與中華文明共同體的誕生
    孫皓暉在《大秦帝國》中一再稱頌大秦的法制文明,或許從中我們仍不難發現八十年代「現代化」思想的遺留,在這個意義上,秦與近代國家倒是頗為相似,具有形式化的成文實在法,賞罰分明,有法必依,違法必糾,擺脫了儒家的刑不上大夫和倫理化的「春秋決獄」,雖太子犯法亦不免於罰處(劓太子傅公子虔,黥太子師公孫賈)。
  • 《大秦帝國》作者孫皓暉:正劇要傳遞正面價值觀
    原標題:原著作者孫皓暉: 正劇要傳遞正面價值觀   11月30日,第五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在成都舉行。慈文傳媒攜手《大秦帝國》原著作者孫皓暉宣布,雙方將啟動新版《大秦帝國》的影視改編項目,同步籌拍新版《大秦帝國》劇集和電影。
  • 一部波瀾壯闊的帝國史詩——評《大秦帝國》
    而孫皓暉費時16載,計有11卷500萬言的巨著《大秦帝國》,更是歷史小說類難得的新作。它規模宏大,內涵厚重,為我國文壇增添了新的耀目光彩。  繼春秋五霸、戰國七雄之後,秦始皇嬴政的統一中國,開闢了中國歷史上功業彪炳、影響深遠的又一個時代。秦始皇修長城、開大道,奠定郡縣制,推行書同文、車同軌、行同倫,其影響於後世,可以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 大秦帝國:恢弘厚重的民族史詩
    《大秦帝國》娓娓講述,把這一過程筆酣墨飽淋漓盡致的展現了出來。這就是少東家今天要分享的一部中國歷史小說——大秦帝國。《大秦帝國》洋洋五百萬言十一卷,分為六部 :《黑色裂變》 《國命縱橫》《金戈鐵馬》《陽謀春秋》 《鐵血文明》《帝國烽煙》。
  • 《大秦帝國》系列IP項目啟動 作者孫皓暉:這個「嬴政」身高必須...
    昨日,在成都舉行的第五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上,慈文傳媒召開了《開啟歷史正劇新時代——我的嬴政,我的秦》討論會,宣布全新啟動《大秦帝國》系列IP項目。據悉,《大秦帝國》電影版劇本目前已創作完畢;電視劇方面,最先改編拍攝的是《大秦帝國》小說第五部《鐵血文明》,預計於2019年年底與觀眾見面。 }   A為何重啟《大秦帝國》?
  • 《大秦賦》:大秦帝國眾生相
    近期,大秦帝國終結篇——《大秦賦》上映,該片原名《大秦帝國之天下》,據說由於版權問題改為《大秦賦》,儘管名字改得不倫不類,但是瑕不掩瑜。其主要演員演技高超,製作團隊水平一流,呈現給觀眾的一幅壯麗的秦始皇誕生記。
  • 讀《大秦帝國》的第三天:創世之舉,創世文明
    讀《大秦帝國》的第三天,原生文明的創造力與跨時代性。何為原生文明原生文明,顧名思義就是獨立創造、獨立起源的文明。它沒有可以效仿對象,更沒有可以學習與借鑑的其他文明,它屬於全新的、完全自主、完全獨立的文明,它是一種創世文明,一種無前車之鑑的創世之舉。
  • 《大秦帝國》孫皓暉:以現代人的價值觀為寫作出發點
    《大秦帝國之崛起》電視劇劇照(圖源於網絡)央視熱播的電視劇《大秦帝國之崛起》,目前播放到第32集,已近尾聲。記者採訪了歷史小說《大秦帝國》的作者孫皓暉。孫皓暉說,第一部《大秦帝國之裂變》拍完之後,他因原著小說還未全部完成,回歸到文學作品創作中去了,不再參與後續編劇的工作。因而,從原著角度來說,第二、三部與原著的重複率不超過10%,「按照論文查重的標準,已經是與《大秦帝國》原著分離開來的一部獨立作品了。」
  • 孫皓暉歷時十六年創作的長篇小說《大秦帝國》出版
    書中每一行每一頁都充滿著智慧方略、陽謀政治的風骨,奮發惕厲、強勢生存的精神,充滿著來自中國原生文明時代的英雄風骨與本色靈魂。媒體在評價此書時說:孫皓暉歷時16年創作完成的6部500餘萬字的大型歷史小說《大秦帝國》,是當代中國篇幅最長的文學作品,也是近年來影響最大的歷史小說。
  • 《大秦帝國5》作者孫皓暉稱「找不到演員」演嬴政很頭疼
    ­  《大秦帝國鐵血文明》將要投拍,預計要拍攝100集。­  昨天,法制晚報·看法新聞記者在中國網絡視聽大會上專訪了《大秦帝國》原著作者孫皓暉,他告訴記者,《大秦帝國第5部》將投拍,最讓他頭痛的是在中國男演員中找不到秦王嬴政的扮演者。據悉,該劇將於明年4、5月開機,有望2019年年底與觀眾見面。
  • 重磅推薦|長篇歷史評書《大秦帝國》開播
    來源:麗爾摩斯-黃秋麗長篇評書《大秦帝國》簡介大秦帝國時代,如初升紅日,照亮了中國文明的原生時代,其功經天緯地,其光耀臨四方!《大秦帝國》小說,禮獻中國原生文明的光榮與夢想,功在解碼民族秘史,德在銘刻國家天章!大爭之世,肇始國家開端!鐵血文明,鑄就民族魂魄!承古開新,播撒文明之光!
  • 《大秦賦》精彩,原著《大秦帝國》更是值得一看
    現在播出的20多集就已經講述了贏異人趙國為質、回國「認母」、宮廷政變、秦王三代更替、太后爭權等推動歷史發展的關鍵性事件,可謂張弛有度、動靜結合,讓你跟著裡面的人物共進退。除了這些,電視劇還有很多值得品味的地方,後面還有幾十集值得被期待。而了解過的朋友也許知道,原著小說其實更值得細品。《大秦帝國》系列改編自孫皓暉的同名小說,500萬字的小說,花了16年。
  • 《大秦賦》落幕,《大秦帝國》最終晚節不保,作者孫皓暉何時重拍
    尤其是秦異人下線後,劇情可以概括為:嬴政說「我想親政幹一番大事「,趙姬和呂不韋齊聲說「不,你不想「,還有趙姬和嫪毐那點事篇幅過多,似乎秦王嬴政一統天下只是本劇的「附帶品」。而秦王嬴政「滅六國」只用了十幾集,其中還出現了不少笑話。
  • 孫皓暉 :《大秦帝國》對話當代文明
    當下中國的文明大轉折  《大秦帝國》從2001年開始陸續出版,到2008年出完。第二次文明轉折從夏到秦,歷經春秋戰國五六百年,秦帝國最終從分治的國家文明發展到、跨越到統一的國家文明,即:秦帝國統一中國文明是中國文明第二次大的歷史跨越。之所以發生這次大的歷史跨越,就是因為此前數百年的諸侯分治程度一步一步在縮小,國家權力的板塊形式一步一步擴大。
  • 秦始皇及其大秦帝國值得我們崇拜嗎?
    這部以秦始皇為主角,取名《鐵血文明》,倒也十分契合「千古一帝」的雄風神採。《大秦帝國》對秦始皇的正面實寫,前後逾一百三十萬字。作者認為:對秦始皇,「後世不思其功,唯加其罪,對如此一個被扭曲變形為殘暴惡魔的歷史巨人,我以為,無論用多少文字去發掘,去表現,都不過分」(本文引作者語除出自全書總序與第五部外,皆見2008年4月25日《鄭州日報》載《十六年磨就〈大秦帝國〉——訪作家孫皓暉》)。
  • 500多萬字長篇歷史小說《大秦帝國》面世
    新華網北京4月22日電(記者曲志紅) 長達6部11卷共504萬字的長篇歷史小說《大秦帝國》,近日由河南文藝出版社推出。  《大秦帝國》的作者、西北大學教授孫皓暉,為創作《大秦帝國》作了長達30年的潛心研究和多方面的準備。
  • 大秦帝國系列文化工程為秦正名成效顯著
    而如今民眾能對贏秦諸侯國及大秦王朝能有一個相對客觀公允的認知和評價,這充分說明,大秦帝國系列歷史小說、影視劇作等文化工程為秦文明正名效果顯著。「天下苦秦久矣」這樣的言論,必然深深地紮根在代代華夏後世子孫的腦海裡,必然對秦歷史及其文明形成不好的慣性認知。2200多年後的今天,三秦大地、老秦都櫟陽幸有一位土生土長的「新秦人」孫皓暉,是他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以辯證唯物歷史觀撥開先秦歷史的迷霧,為秦帝國、中華原生態文明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