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川那些正在消逝的古老工藝,看哭了……

2020-12-16 騰訊網

01

曾經在那個年代輝煌一時,

現如今看來充滿鄉土氣息的草根手藝,

伴隨著我們的生活一路走來,

見證了時代的變遷之後,

正在逐步地淡出我們的視線,

那些漸行漸遠的往日歲月,

只留下了一張張的照片,

成為記憶當中最深處的懷念......

土家繡花鞋墊——土家族民間工藝一絕

繡花鞋墊是土家族民間工藝美術中的一朵奇葩,是人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創造出來的。把破舊的衣被等洗淨曬乾,拆成布塊,在平整乾淨的木板上,用磨成漿的魔芋或澱粉做成糨糊,將布塊一層層均勻地糊在上面(一般要糊5層左右),曬乾即成布殼。將布殼剪成鞋樣,貼上白色新布製成鞋墊,待乾燥後,便在上面繡上花,然後用條形布將邊縫紮緊,謂之「絞邊」,再圍繞內邊加上一道十字繡,謂之「鎖邊」,最後將鞋墊沒繡圖案的空白處用針線細細地依序扎滿,謂之「打底」,一雙繡花鞋墊就做成了。

老木匠——巧妙匠心的注入

木工工藝是一門傳統而古老的手藝,然而在今天,願意學習這門技藝的人,已經越來越少。面對大工業時代,無懼冰冷機械,靜默地將巧妙匠心注入每一件獨一無二的手工作品之中。因為手工的溫度出自於心,它承載著手藝人的滿滿誠意。這份幾乎快被遺忘的傳統工藝其實不如說是一種執著的匠心。

土法榨油——傳統原生態工藝

「老油坊,黑咚咚。人進油坊,馬入校場……」一曲歌謠,道出了榨油作坊環境的艱苦和油工的辛勞。在沒有電動設備之前,山裡人幾百年來祖祖輩輩榨茶油都是用木頭擠壓的土辦法來打油的。每年深秋小雪季節,將山上採摘的茶子經曬乾、碾粹、蒸熟、制餅、擠壓等程序,最終生產出原生態的金黃色的茶子油。據說土法榨的油質量好,特別香,可做藥用,還有降膽固醇、降血脂等功效。

熬苕糖——難忘一絲香甜

在物資匱乏的年代,當地村民將地裡種植的紅苕(即紅薯)熬成苕糖出售,換回大米、布匹等必須的生活物資。熬苕糖因此成為當地農民的基本生活技能之一。熬苕糖是一個「睡三更起五更」的苦活兒。隨著人們生產生活方式的改變,熬苕糖作為曾經改變著當地人們生活的一種技能、一種傳統的生產技藝,已淡出人們的視線。

彈棉花——一聲聲弦響、一片片花飛

上了年紀的人都會對「彈棉花」有著清晰的記憶。隨著一聲聲弦響、一片片花飛,最後把一堆棉花壓成一條整整齊齊的被褥。而那時候的彈棉花工匠們也都走街串巷,生意應接不暇。

打鐵——傳承千年的原始鍛造工藝

俗話說世上有三苦:撐船、打鐵、磨豆腐。打鐵,是一種傳承千年的原始鍛造工藝,當人類進入刀耕火種的時代,便有了鐵匠。幾十年前,中國農村隨處可以看到鐵匠鋪,鐵匠掄圓了鐵錘敲打鐵砧的「叮噹叮噹」的聲音不絕於耳。鐵匠鋪以及鐵匠曾是農村農具直接的來源,但是隨著農業機械的推廣,即使是偏遠山區也都能用上了小型機械,農村勞動力已得到極大解放,大多農民進城當了工人,打制的農具漸漸沒有了市場,鐵匠的身影漸行漸遠。

編籮筐——竹子在手中「翻出了花兒」

篾匠,對現在的許多年輕人來說都是一個非常陌生的名詞。如今,隨著時代發展,竹製品也就是篾製品逐漸被冷落,記憶中,奶奶摘菜時用的竹籃子,篩糧食的竹篩子,都早已沒了蹤影。

編鬥笠——草的交響樂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前,編鬥笠,在南方的鄉下人家,似乎算不得技術活。這樣的手藝,許多人都會。秋收冬種的間隙,農人在自家後山砍幾根竹子,摘幾把棕葉,操刀剖篾,邊聊邊編,幾袋紙菸的工夫,一頂鬥笠就成。

剃頭匠——溫柔的一刀

在年輕人都在追求時髦髮型時,還有一些人,他們理髮「咋利索咋來」一把剃刀在頭頂上下幾個來回,一個鋥亮的「和尚頭」便新鮮出爐了。梳、編、剃、刮、捏、拿、捶、按、掏、剪、剔、染、接、活、舒、補。老師傅的手藝不是蓋的。那個年代,父輩們從理髮店出來,總有一種整個人都煥然一新的感覺。

造老秤——憑心而論,公正嚴謹

在電子秤無縫不入的年代,老式的秤桿似乎只能在街頭小販那裡才能偶爾看到。造秤的老人卻不管這些,帶著花鏡做的入迷,時間在她那裡似乎已經靜止。

磨剪子磨刀——砂輪的一圈圈轉動

寂靜的午後,手藝人「磨剪子磨刀…」的長吆喝似乎總出現在午睡的夢裡。老人的砂輪一圈圈轉動,越來越鋒利的菜刀,不知會在誰家案頭,切磋出一頓頓美味佳餚。

爆米花小販——小時候的回憶

爆米花,無數人的童年。那時候最開心的就是爆米花小販來,大家都捧著一笸籮玉米粒或是大米去排隊,爆米花機轉啊轉啊,砰的一聲,爆米花的香氣就瀰漫了開來,小夥伴們都開心地跑上前去品嘗新鮮出爐的美味。如今只有很少的一些人會使用它,現代青年熟悉並會使用的已廖廖無幾,童年的記憶,也只能變成了回憶。

修鞋——修修補補的記憶

嘴裡噙一兩枚小鞋釘,身邊的收音機咿咿呀呀的響,時不時還跟身邊的人開個小玩笑,這是大部分修鞋匠的工作狀態。只是,在這個人人追求新潮的時代,修鞋,是不是正在變成一個日漸陌生的動詞?

後記

面對大自然的贈予,得先成就它,它才有可能成就我們。手藝人往往意味著固執、緩慢、少量、勞作。但是,這些背後所隱含的是專注、技藝、對完美的追求。

編輯 :大看頭

熱點聚睛

利川有人欠錢不還的,把這個發給他!

觀點致勝

利川手藝人傳奇:南坪塘坊村老人張秀龍火了!

焦點共鳴

利川人都看看:兩口子離婚前的聊天記錄,一夜間火了

微信合作

地址:利川市龍船天街B區2樓

相關焦點

  • 土家族那些正在消逝的古老工藝,看哭了……
    曾經在那個年代輝煌一時, 現如今看來充滿鄉土氣息的草根手藝, 伴隨著我們的生活一路走來, 見證了時代的變遷之後, 正在逐步地淡出我們的視線
  • 傳統工藝品裡的利川歷史 - 恩施新聞網 - 恩施州綜合門戶網站
    從地理位置上看,利川東臨荊楚,西靠巴蜀,北通巫峽,南達瀟湘,曾是軍事爭奪的要塞,經濟營運的通渠,文化積澱的歷史冰箱。從自然環境上看,大巴山、武陵山在這裡交會,星鬥山自然保護區、齊嶽山草場在這裡完好保存,世界上最大、最老的水杉母樹在這裡挺立,自然生態環境奇特良好,堪稱是一個古老物種的基因庫。這裡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竹木蔥蘢,資源富積,物產豐富。
  • 重慶那些正在消逝的老房子 有人把它們搬到了畫布上
  • 【恩施文旅號】利川非遺「雲展播」| 第六期:三十晚上的火,十五...
    利川歷史文化深厚孕育出很多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它們是利川人民文明發展的凝結是新時代文化自信強大的精神動力這些凝聚著前人智慧的古老技藝、民俗、傳統音樂舞蹈等非遺資源值得我們真實記錄並宣傳推廣讓利川非遺的價值和魅力深入人心從6月5日開始將通過官媒、自媒體、各商業街大屏、線下淘屏新媒體展播由利川市文化和旅遊局出品的利川非遺紀錄宣傳片之《利川包穀酒釀造技藝》《利川洋芋醬製作技藝》《利川柏楊豆乾製作技藝
  • 利川90後打造「中國好鐵鍋」
    田歡,自稱鐵娃,利川90后土家青年。家族世代鐵匠,自小耳濡目染,對打鐵情有獨鍾。「我尋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在家鄉打了四年鐵的鐵娃覺得,浮世三千,各有所愛,可以心繫一塵物、一園田、一舍山。田歡祖輩是利川農村有名的鐵匠,那個年代,曾祖父和爺爺的打鐵鋪紅紅火火,叮叮噹噹的敲打聲,伴隨著火花飛濺,那是田歡童年最美的畫面。而今,隨著現代工業的發展,鐵製農具機械化批量生產,手工鐵匠活兒逐漸落寞,只有少數村子裡,還偶爾傳來零星的打鐵聲。「現在很多人買日本鐵鍋,是覺得手工做的漂亮,那我就想,如果把我們土家打鐵的手藝學會,我也能造出『中國好鐵鍋』來!」
  • 利川90後打造「中國好鐵鍋」
    田歡,自稱鐵娃,利川90后土家青年。家族世代鐵匠,自小耳濡目染,對打鐵情有獨鍾。 「我尋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在家鄉打了四年鐵的鐵娃覺得,浮世三千,各有所愛,可以心繫一塵物、一園田、一舍山。而這至愛塵物,便是他的鐵器。「叮噹,叮噹!」每天清晨,利川市南坪鄉大田村一處院落裡,打鐵聲斷斷續續,十幾個鐵匠師傅忙個不停。
  • 利川:水杉紅 秋意濃
    利川是國內外有名的「水杉之鄉」。春天,嫩芽初綻水杉樹,翠色慾滴;夏天,綠蔭籠罩水杉林,微風送來陣陣涼爽;秋冬時節,群山、路邊、田野裡,成片成行的水杉樹樹葉由黃變紅,燃燒得像火紅的雲朵。醉美水杉之鄉,養心又亮眼,吸引著國內外遊客前來這裡 觀光拍照。 孫朝運 文利川是國內外有名的「水杉之鄉」。
  • 湖北名優紅茶——利川紅
    利川紅,湖北名優紅茶,為利川工夫紅茶的簡稱。主要分布在利川市毛壩、忠路、沙溪、文鬥、柏楊五個鄉鎮。其生產的茶樹品種有中茶108、鄂茶1號、鄂茶10號、櫧葉齊等。另外冷後渾(毛壩8號)、忠路小葉種,楚香1號為地方特色品種。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 利川打造首條環湖觀光小火車軌道,創全國之最
    屆時,利川市民又有了遊玩的好去處。7月13日,小編在利川涼霧北夷城看到,夢想城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中,碧綠的湖水邊,一條長長的軌道正在沿岸鋪設,即將竣工通過驗收,按照計劃,該項目將於7月下旬對外開放。同時,也將為利川旅遊提檔升級做出積極的貢獻。內容來源 | 利川訊
  • 「人才故事」塗朝清:利川深山裡的漆藝「網紅」
    中國利川網 全媒記者冉春平 陳鐵健塗朝清線上教學「塗老師,我調配的漆不好刷,漆的流動性差,是怎麼回事?」「你說一下調配的比例,建議你根據當前的溫度、溼度再調整一下比例。」2018年3月,他被錄取到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傳統漆工藝與材料創新應用人才培養項目」專業學習,成為湖北省首個被清華大學錄取的非遺傳承人。塗朝清的壩漆傳承經歷以及對壩漆的深刻理解與運用深深觸動了大家,院方安排學員身份的塗朝清授課兩天。
  • 村花大賽,利川新晉村紅擂臺PK,實力種草家鄉
    前有村花成偶像,後有村花直播賣山貨,那些「花兒」為我們演繹著新時代的「小芳故事」。來自湖北省利川市的「村花」們用直播打開農產品銷售市場,帶著網友打卡利川美食與美景,成為利川農旅 「代言人」。6月3日,村花大賽湖北賽區在利川電商產業園的O2O體驗中心、利川民宿體驗館、小豬拱拱馬鈴薯基地激情開賽。利川市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副市長洪超蒞臨直播間,介紹利川當地民俗文化、特色農產業品及村花大賽的規則。洪市長一邊品嘗農戶做好的當地美食「幹煸土豆片」,一邊為直播間的網友介紹它的做法。在洪市長的介紹下,盤中的土豆片似乎已經飛躍到網友們的舌尖上,讓人垂涎三尺。
  • 利川人,你們將來都是土豪!
    據悉霧霾天大家出門都是這樣的還有這樣的真的感覺好誇張~霧霾天氣頻繁出現且越發嚴重於是有人想到了一門生意賣 空 氣對,你沒有看錯聽說有人賣空氣再看下售價219元小編似乎嗅到了一絲商機吸一瓶空氣要219元?!
  • 價值百萬,世界上最貴的毒蛇居然在利川!
    (一) 7月9日下午,利川消防大隊騰龍中隊門口,一男子急匆匆跑去求助,因為1條一米長的花蛇不知何故爬進了他的車裡。消防救援人員迅速出手將這條約一米長的蛇給抓住放生。
  • 利川:「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利川城》陳小林攝 利川「全域旅遊」更接地氣利川,擁有「中國涼爽之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國家園林城市」、「湖北省森林城市」等眾多名片。鐵路、高速公路為人們進出利川提供了極大的便利,讓更多利川人走向了遠方,也吸引更多外地人來到利川,喚醒了涼城美景富集的生態資源,利川將生態文化旅遊產業提升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引擎,利用交通優勢,開發生態資源,打造了國內外知名生態康養旅遊目的地,構建了東接長江中遊城市群、西連成渝經濟圈的「有利之川」。修一條路可帶動一方經濟,編織一張交通網可拉動全市經濟社會發展。
  • 「利川紅」紅茶系列產品廣告語評出一等獎
    」成為「利川紅」紅茶系列產品廣告語。昨日,利川市飛強茶業有限公司表示,在上萬條應徵廣告語中,吉林長春李文超創作的「利川紅,可以喝的龍船調!」和廣州劉紫丹的「登陸大自然,下載利川紅! 晚報訊(見習記者 曾維明)「利川紅,可以喝的龍船調!」成為「利川紅」紅茶系列產品廣告語。
  • 利川壩漆製作技藝進入國家級非遺項目公示
    利川是名冠全球的壩漆產地,民間從生漆的採集、熬煉、過濾、儲藏到利用生漆加工製作出精緻的木質產品,均有一套傳統的手工技藝。利川市湖北騰龍洞民族工藝有限公司立足毛壩生漆,研發了各色推光漆、幻彩生漆,開發了紅寶砂、綠寶砂、雲紋、榴紅、雕填磨顯、線刻等傳統髹漆技藝,生產出漆器保溫杯、佐料漆碗、漆器牙籤盒、步步高漆碗、牡丹漆碗、果盒盤碟漆器等系列產品,集地方性與民族性、實用性與科學性、鑑賞性與收藏性於一體,多角度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 荊州的那些古老街巷,正在大拆大建中漸漸消失
    漸漸的,荊楚大地隨著社會的變遷,越來越多古老的大街小巷正在慢慢退出歷史的舞臺。特別是近年來大量的拆遷,很多古巷正在消失。有著三千年歷史的荊州,每一條大街小巷都有美麗的傳說,甚至記載了某段歷史事件。有時候站在滿目瘡痍的拆遷現場,不由得感慨萬千。梅臺巷,三國時期,趙雲曾在此攔截孫夫人回吳,奪下劉備的兒子阿鬥。
  • 煉茶30年蜜香醉世人 訪「利川紅」創製者邱建紅
    電視畫面上,有一罐標有「利川紅」字樣的紅茶,與他們相伴。   痴迷於杯中神奇「金圈」   這款紅茶,就出自深山茶匠邱建紅之手,2018年12月4日,他被評為湖北省第二屆「荊楚工匠」。   隆冬時節,我們走進星鬥山「利川紅·冷後渾」紅茶基地,探訪了「泡」出了一杯驚豔世人的紅茶的這位茶匠。
  • 湖北利川買房人越來越年輕化,背後的原因竟然是?
    本月瓏澄源著、四季陽光、利川新天地開盤熱銷,購房者熱情也比較高,十月樓市趁著假期或將維持9月份的熱度。通過部分樓盤成交的情況來看,購房群體越來越年輕化,90後購房已比較常見,甚至有00後已經開始購房。據了解,2018年我國買房人的平均年齡在29.5歲,而2017年的平均年齡是30歲。買房的人怎麼越來越年輕了?
  • 利川印象丨涼城房交會金秋開展,避暑候鳥遇上杜鵑水杉
    9月3日利川房交會在利川龍船調公園南廣場正式開幕我們老闆說,利川處處都顯著兩個字:洋氣!2011年,利川蘇馬蕩避暑康養地產在全國一爆而紅恩施周邊重慶、武漢等幾大火爐城市的居民紛紛看準利川涼城這一特質」2016年夏天的7月11日,楊蘭與家人本欲去貴州一避暑村交房款,臨時改道,驅車到利川蘇馬蕩。利川的涼爽和美景,讓楊蘭對這裡一見鍾情。兩天內完成買房手續,楊蘭就這樣成為了利川謀道的候鳥。 利川蘇馬蕩空氣清新,涼爽多氧,讓長年伏案搞文字工作造成的頭疼老毛病有所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