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日本設計小站
莫名其妙的建築,可不止國內有!
不知道大家提到「建築」的第一想到的是什麼,可能大多數人的腦海中已經浮現出中國具象建築的身影了,土到極致的外形、各種藝術理念堆砌成的建築,讓太多的人對著圖片無語凝噎。
這種「莫名其妙」的建築可不光是國內有,今天日站君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國外講求「設計」而踩雷的奇葩建築!
12.8億英鎊的「大哥大」!
對講機大樓位於英國倫敦芬喬奇街20號,建築面積超過10萬平方米,其中包括甲級寫字樓6.7萬平方米。這個巨大的建築是倫敦金融城的三大地標之一,造價超過2億英鎊。
這個外形,就顯得它的名字非常傳神了,在一眾建築中「復古」又「敦實」。
搞成這樣的形狀也是有理由的。
拉斐爾·維諾裡建築師事務所在設計時,為了增加租金較高的高層空間面積,選擇了上寬下窄的外形,結果就是這個」貼心「的設計,可苦了大樓對面的人!
從側面觀察對講機大樓,可以明顯看到有一個弧度,再加上玻璃幕牆,整體像一個「凹透鏡」,每當陽光照過來,就像小時候玩的放大鏡聚光燒東西。
經過的人遮著臉走路都是輕的,反射的光線甚至可以把車給融化了!
大樓的設計師在後來採訪的時候說,「其實這個問題在二次設計迭代中就發現了,當時我們判斷的最高溫度也就36°。」他還把鍋推給了氣候變化,「我第一次來倫敦的時候可不是這樣,現在這麼多太陽天,是因為全球變暖,對吧?」
直接一句「好傢夥」,這都能賴上?
事情鬧得太大,最後大樓的開發商決定,給玻璃表面蓋一層遮光布。
怎麼說呢,錯誤太大已經可以成為歷史了,但好歹問題沒那麼嚴重了……
· 大樓被中國企業收購了!·
對講機大樓憑藉著嚴重的設計失誤、一言難盡的外形,成功被《建築設計雜誌》評選為英國最醜建築。
但讓日站君萬萬沒想到的是,它居然在2017年被中國企業李錦記全資買下來了,就是我們餐桌上的醬油品牌!
說起來,李錦記也是生意遍布全球、好評率超高的企業之一。
李錦記創立於1888年,為人津津樂道的是,創始人李錦裳煮飯時忘了關火,卻意外的發明了「蠔油」。
後來李錦記乘勝追擊,從原來只賣蠔油、蝦醬的小門臉,慢慢發展成XO醬、醬油等200多款產品的醬料王國,更是行銷100多個國家。
日站君最喜歡他們在宣傳時的那句「有華人的地方就有李錦記」,這些可能是無數人漂泊在外的靈魂調味劑吧!
把公司做大,產品肯定實力夠硬的。
在李錦記的廠房裡,最常見的一個標語就是「100-1=0」,這個不是什麼數學題,而是想時時刻刻提醒員工,一百個步驟裡,只要一個出現問題,所有的都會付諸東流。
不僅如此,就在香港沒回歸、內地沒有經濟開放時,李錦記堅持「要成就一番大事業,必須要回到中國內地」,不惜花大價錢開工廠。
不過最後事實證明,這個選擇是相當有遠見的!
這樣看來,李錦記買下對講機大樓一定是有道理的。
其實拋開外在問題,對講機大樓位於城市中心的黃金地段,最不缺的就是寫字樓的租戶;雖然外形醜,但是它有倫敦最受歡迎的「空中花園」啊,在這裡就可以鳥瞰倫敦,商業價值妥妥的!
預製君還找到一些網友的評論,除了吐槽大樓醜之外,大部分都是在調侃李錦記醬油。
李錦記:新思路、新商機?
自帶「死亡射線」的建築!
日站君搜了一下,發現和對講機大樓一樣擁有「死亡射線」的建築,可還不少!
· 「死亡射線」把頭髮燒著!·
位於拉斯維加斯的vdara酒店,類似月牙的設計,在外形上是極有視覺吸引力的,也是因為這個外觀,和對講機大樓一樣會反射陽光!
比爾·平塔斯就是受害者之一。
「我在酒店的泳池泡了一會之後,就到躺椅上面去曬太陽,正閉著眼睛放鬆的時候,突然覺得特別燙,甚至燙的我跳起來,想穿上人字拖離開,結果人字拖還燙手!」
「我只能光著腳跑到樹蔭下面,為了不看起來像個瘋子,我只能儘量快跑。然後我又聞到了一股焦味,從頭上冒出來的,有點頭髮被燒焦了。」這個問題,當代青年群體可能更有共情力吧!
後來酒店方面做了補救措施,就是在每一個躺椅旁邊都放了遮陽傘。
至於為什麼要這麼設計,說是為了呼應馬路對面的Aria賭場酒店的弧形設計。
有錢,還有強迫症。
· 這裡面還有迪士尼!·
迪士尼音樂廳由普利茲克獎得主弗蘭克·蓋裡設計的,不鏽鋼作為主要材料,整體採用了解構主義理念和構造,線條感很強,尤其在陽光下,耀眼非常。
但是日光充足的時候,周圍的居民可過的不太好。光線會通過建築表面折射到居民的房間裡,在高溫的困擾下,就算有「迪士尼」的光環也扛不住啊!
其實,設計師在一開始有自己的設想,他本來的方案是,由石頭堆砌成的音樂廳,「在晚上,石頭還會發光,看起來肯定美!」,但是在甲方看過另一個建築之後,要求他們必須有金屬。
就算是大師,再美好的設計想法,都敵不過甲方的一句話!
設計師弗蘭克·蓋裡也不是忍氣吞聲的,有問題,他一定會懟回去!
「這種情況我早就告訴過他們,沒辦法。有人列出過十年裡的災難工程top10,我看見過,就電視上的歷史頻道,我排第十。」
這種無奈,只能用國際通用手勢表達了吧……
這些建築都怎麼了?
很多人看過這些建築之後會覺得,莫名其妙,設計師沒上過學嗎?
其實日站君覺得,除去甲方爸爸的「一錘定音」的權利外,最常見的問題就是為了設計而設計。
我們也看過很多建築大師的作品,當中人人稱讚的,一定是在滿足了居住、不影響周圍人居住的條件下,然後運用設計讓整個建築變得更美觀、更便利。
看來,在「設計」的桎梏下,翻車的建築可沒有地域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