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情留學生貝思齊:疫情讓中國更強大

2020-12-10 騰訊網

編者按

新冠肺炎疫情是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眾多國家展現出「天下一家」的精神,與中國一道攜手應對,生動詮釋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守望相助、共克時艱,這樣的戰疫精神也被許多外國留學生共同見證。貝思齊是天津外國語大學國際傳媒學院新聞傳播學專業2018級本科生,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他的寒假計劃,他現在一切安好?國傳學院181101班的彭怡文同學對貝思齊進行了採訪,與大家分享貝思齊的這段時光。

在新冠肺炎面前,中國是整個世界的吹哨人,中國的防疫經驗和舉措也逐漸地被世界所認可,正在不同國家發揮著作用。有人開玩笑說,在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國打上半場,世界打下半場,而留學生打了一整場。作為一所外國語大學,天外校園裡匯集了來自世界各國的留學生,而在我們身邊就有一位。

留學生貝思齊

Alfa是來自非洲幾內亞比索的一名留學生,今年26歲,是天津外國語大學國際傳媒學院新聞傳播學專業2018級本科生。他還有個中文名字叫貝思齊,取自於《論語》裡的「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貝思齊一直鼓勵他的同胞學習漢語,他認為漢語是豐富的語言和未來的語言。出於對中國的歷史文化、發展成就、教育和科技水平的嚮往以及從事媒體工作的理想,他選擇到中國攻讀新聞傳播學專業。雖然來到天外學習是出於一個偶然機遇,但是經過快兩年的學習,他已經愛上了這所學校,更加愛上了中國。

中國疫情防控成就有目共睹

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時,正值寒假伊始之際,貝思齊原計劃在天津度過寒假。最初,他是從一位同在天津留學的本國朋友那裡了解到疫情消息。「這位朋友在看到新聞後馬上轉告了我,當時我比較冷靜,第一反應是找出更多關於新冠肺炎病毒的信息。」貝思齊的反應和當時的很多中國人一樣。在媒體和學校的提示下,貝思齊也學習中國政府發布的抗疫知識,採取個人防護措施,宅在天津的家中,「自從我了解了新冠肺炎疫情後,我採取的主要預防措施是:儘可能地注意個人和飲食衛生,少做戶外體育鍛鍊,儘量避免外出。」

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之後,學校和學院都給予了貝思齊最及時的關照。在回國前的這段時間裡,學校和學院每天都會聯繫他,了解每天的身體和生活情況,並提醒他防護到位。但是,迅速發展的疫情打亂了貝思齊的寒假計劃,一個月後,他不得不選擇暫時回國,等待學校宣布複課。2月8日,貝思齊回到了他的祖國。

目前,幾內亞比索還沒有確診的新型冠狀肺炎病例,而貝思齊了解到他的國家也或多或少地採取了和中國相似的防疫措施。回國之後,貝思齊將他在中國了解到的疫情相關信息和知識告訴了身邊的親朋好友,例如:新冠肺炎患者有哪些症狀,通過什麼途徑傳播,如何去預防新冠肺炎病毒等等。貝思齊對中國政府採取的防控措施非常認可和信任:「中國疫情防控的成果是有目共睹的,幸虧中國採取了正確的防疫措施,才使疫情基本被控制住。所以,我認為中國政府的疫情防控政策很棒,效率很高。同時,這些防疫政策和措施也為其他國家樹立了一個很好的榜樣,值得其他國家借鑑和學習。」

情系中國 不忘初心

回國後,貝思齊依然牽掛著中國的疫情進展。「我一般是通過中國日報和一些在中國的朋友、同學了解疫情的發展狀況,我非常想念天外的課堂和我的同學、老師們。我現在的最大願望是中國能夠戰勝這次疫情,我可以回到中國繼續學業。」

幾內亞比索

幾內亞比索位於非洲西部,和中國有近八個小時的時差,這給貝思齊的線上學習帶來了許多困擾。為此,老師和同學們給予了貝思齊很多幫助。在線上開課之前,貝思齊所在的181101班的班長吳瑕同學向他提供了課表、選課信息和課程代碼,向他詳細講解了線上聽課的注意事項,並且了解了貝思齊的選課意願,反饋給學院幫助他選課。新聞傳播系的老師們也給予了貝思齊重點關照,一起商討如何應對跨國時差和網速等問題。貝思齊也非常感謝這些幫助:「老師和同學們教我超星學習通的使用方法,把我拉進課程學習群。考慮到時差問題,專業老師們通過電子郵件給我發來了那些錯過的課程講義、PPT和作業,我非常感謝他們還能想到我!衷心地感謝老師和同學們給予我的所有幫助,讓我能跟上課程進度,繼續學習!」

來自董仕衍老師的郵件

貝思齊說,畢業後他將回國,為建設更美好的幾內亞比索貢獻力量。貝思齊的理想是成為媒體撰稿人,這也是他申請來中國學習新聞傳播學專業的主要原因。他夢想著恢復起多年前和朋友創建的一個名為Bola na Bantaba的體育網站,以此推動幾內亞比索的體育事業。雖然這個網站已經暫停運行,但是他們一直堅持在Facebook上發布相關信息。正是這種堅定的職業理想,讓貝思齊時刻掛念著自己的學業,這是他克服語言和時差障礙堅持學習的最大動力。

疫情會使中國更強大

留學生貝思齊

在疫情爆發的初期,一些外國政府和媒體對中國政府採取的防控措施進行了諷刺和攻擊,並且拒絕道歉。甚至隨著疫情在全球範圍內的發展,一些國家和媒體因疫情遷怒中國,煽動排華情緒,海外華人受到精神和肉體上的雙重傷害。面對國際社會上的這些極端現象,貝思齊有些憤怒:「任何形式的歧視,都必須受到譴責和反對。這次疫情爆發後,面對其他國家對中國的諷刺甚至攻擊我很憤怒,我一直反對一些國家對中國的汙名化。在疫情面前,所有民族和國籍的人們都應該團結在一起。我認為,所有這些對中國和中國人民的歧視和排斥,正在使得中國變得更加強大。」

從上世紀70年代以來,中幾兩國友誼源遠流長,早已結下了不解之緣。作為一名幾內亞比索的學生,貝思齊認為自己應該將盡一切努力在中國完成學業,為促進中國和幾內亞比索的友誼貢獻力量。

最後,貝思齊想對中國以及天外的同學們說:「我們是團結一致的,我們需要樂觀!雖然此刻我離著你們很遙遠,但我總是會想起你們,思念你們,我希望很快能回到中國,回到天外。中國加油!」

後記

貝思齊是我的同班同學。在本學期開課之初,貝思齊對如何進行線上學習也存在著焦慮情緒。學院和新聞傳播系在了解到情況後,有針對性地給予了他及時的幫助。劉毅老師委託我聯絡貝思齊,了解一下他的最新學習進展,還需要什麼幫助。由此,我們便產生了採訪貝思齊的想法,遂付諸於行動。由於貝思齊的中文水平還沒達到表達自如的程度,所以我和劉老師在確定好採訪提綱後,邀請貝思齊使用英文接受採訪,然後由我再翻譯成中文。

正所謂「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在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各國人民命運相連、休戚與共,人類社會已經是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疫情沒有國界,面對疫情,任何一個國家都難以獨善其身。唯有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同舟共濟、共同戰「疫」,才是國際社會的唯一正確選擇。我們在留學生的身上看到了信心和樂觀,相信在國際社會的共同努力下,一定會取得戰「疫」的最終勝利。

來源 | 國際傳媒學院

相關焦點

  • 高小微:疫情下的海外留學生
    高小微:疫情下的海外留學生 「只有祖國是最強大的」 「能夠在那麼短的時間內控制住疫情」
  • 肯亞留學生訴說中國情:對中國文化情有獨鍾
    位於非洲東部的肯亞成為中非之間務實合作的受益者,為落實北京峰會上作出的承諾,中國政府2008年批准的肯亞赴華留學獎學金名額達到80個,是2007年的兩倍。這些身在中國的肯亞留學生雖然有著各自不同的求學經歷,但他們都有著一份訴說不完的中國情。   「大家好,我是露西,在孔子學院(學習)。」   時尚女孩兒露西目前在奈洛比大學孔子學院接受中文培訓。
  • 中國移動國際日本子公司助力在日中國留學生抗擊疫情
    新華網東京4月16日電(記者郭丹)14日,中國移動國際有限公司(簡稱「中國移動國際」)日本子公司通過中國駐日本大使館教育處向在日中國留學生提供2000張移動通訊數據卡,助力在日留學生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國駐日本大使館教育處公使銜參贊胡志平(右)向中國移動國際有限公司日本子公司首席代表浜田明(左)頒發感謝信。(中國移動國際日本子公司供圖)中國駐日本大使館教育處公使銜參贊胡志平感謝中國移動國際對在日留學生的關心與支持。胡志平表示,受疫情影響,有數千名畢業留學生回國受阻,部分同學還遇到了短期通信困難的問題。
  • 疫情之下,日本這縣給中國留學生送米送面
    圖源/SAGA電視臺截圖海外網12月18日電 據日本SAGA電視臺18日報導,受新冠疫情影響,日本佐賀縣內眾多中國留學生的打工機會減少。佐賀縣日前給當地留學生們免費送去米麵、方便麵等食品,讓留學生直呼「暖心」。
  • 疫情之下,日本這縣給中國留學生送去食品
    海外網12月18日電 據日本SAGA電視臺18日報導,受新冠疫情影響,日本佐賀縣內眾多中國留學生的打工機會減少。佐賀縣日前給當地留學生們免費送去米麵、方便麵等食品,讓留學生直呼「暖心」。  此次食品支援活動是為鼓勵受新冠疫情影響的中國留學生,由佐賀縣日中友好協會主辦的。縣內3所大學的80多位中國留學生都收到了大米、麵粉、方便麵等。這些留學生除了在餐飲店的打工機會減少,還因為訪日中國遊客減少,翻譯、導遊等兼職也收到影響。  佐賀大學的一位中國留學生說:「首先表示非常感激。(新冠肺炎疫情)明年也不知道何時平息,只能盡力打工了。」
  • 疫情之下 中國留學生:為完成學業也是拼了!
    有學校回不了、有課沒法上、考試都被取消,成了擺在中國留學生眼前的現實問題。 但出國留學本來就並非易事,中國留學生當然也不會因為這些困難放棄自己的學業。(中新社記者 廖攀 攝) 這些對沒有返校的中國留學生來說,無疑是個巨大的福利。 但以美國與中國12個小時的時差為例,中國留學生要與同學們一起感受課堂的氛圍,和老師有實時交流,就不得不克服時差。很多留學生常常在凌晨起來上課,與老師的溝通也要在晚上才能進行。
  • 經此一「疫」,我們心更近情更濃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把海外華僑華人推上了風口浪尖。疫情當前,他們很辛苦。疫情在中國暴發,中國之痛,他們感同身受。他們傾盡全力,購買醫療防護物資,千方百計運回中國,緩解國內燃眉之急。疫情全球蔓延,他們看在眼中,疼在心中。
  • 通訊:中國駐歐使領館積極幫助留學生抗擊疫情
    新華社巴黎3月30日電 通訊:中國駐歐使領館積極幫助留學生抗擊疫情新華社記者劉金輝 張毅榮 張代蕾3月上旬,低燒、無力讓在法國巴黎一所大學讀書的中國留學生歐笑感到緊張,而法國急救電話她說,「這個群讓留在法國的留學生有了依靠,好多進行諮詢的學生並非得了新冠肺炎,只是普通感冒發燒而已,但在疫情嚴重背景下,大家都很害怕,醫生們的診斷和建議給了我們心理上很大安慰。」中國駐法使館先後發布多條安全提醒,認真做好應急值守工作,為留學生和家長提供24小時來電諮詢服務,通過學聯等組織及時掌握留學生情況,多渠道購買防護用品分發給僑胞和留學生。
  • 義大利中國留學生自述:疫情洶湧,我為什麼沒有回國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3月23日電 題:義大利中國留學生自述:疫情洶湧,我為什麼沒有回國  記者 宋宇晟  隨著國外疫情蔓延,滯留在海外的中國留學生成了疫情之下的一個特殊群體。  來自中國的李慶峰,目前在義大利讀博士後。
  • 海外抗疫日記|對話西班牙留學生:疫情之下,我選擇留在西班牙
    關注西班牙疫情的同學可能也會留意到,許多從中國運往西班牙的抗疫物資正是先抵達薩拉戈薩,再從薩拉戈薩進行分發。今年1月,2019屆西班牙國際本科精英班(A計劃)的Hua同學抵達西班牙薩拉戈薩,開始了在薩拉戈薩大學的留學生活。面對疫情,Hua同學選擇留在當地。
  • 澳大利亞迎來疫情後首批中國留學生 當地留學生:如能重新申請,我...
    這些來自中國內地、中國香港、日本、越南和印度等地的國際學生是今年3月澳大利亞因新冠肺炎疫情實施嚴格邊境管制以來,進入澳大利亞的首批國際學生。在採訪中《環球時報》記者感受到,在澳中國留學生對跌入谷地的中澳關係的擔憂正在增加,一位留學生表示:「如果我能重新申請,我可能不會把澳大利亞當作我的首選。」
  • 歐洲疫情反覆,這位博士生帶領匈牙利中國留學生積極抗疫
    海外疫情持續蔓延 疫情之下 海外華人的行動引發關注 本周《華人故事》 繼續為您講述他們的真實故事 2020年3月,歐洲大規模暴發新冠肺炎疫情,位於歐洲中部的國家匈牙利也未能倖免。由於面臨巨大的防疫壓力,匈牙利也採取了各類封鎖措施,這對生活在那裡的華僑華人和中國留學生們,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石建東從2015年開始,來到匈牙利留學,目前是匈牙利國家行政大學經濟學專業博士四年級學生,同時他也是匈牙利中國留學人員聯誼會的主席。2020年3月份疫情匈牙利全面暴發的場景,對他來說依然歷歷在目。
  • 駐菲大使贊中國留學生「以藝抗疫」留下抗疫共同記憶
    (抗擊新冠肺炎)駐菲大使贊中國留學生「以藝抗疫」留下抗疫共同記憶中新社馬尼拉6月29日電 (記者 關向東)中國駐菲律賓大使黃溪連29日在使館為菲律賓中國留學生聯合會舉辦的「菲比尋常以藝抗疫」作品大賽獲獎者頒獎,讚賞獲獎作品既具有藝術價值
  • 新聞「全歐了」:中國留學生發布英國疫情統計圖走紅海內外
    【歐洲時報網】3月25日,來自英國利茲大學的留學生吳芃登上了微博熱搜榜。#中國留學生吳芃#的話題後面,還有一個大拇指的表情。那麼,他到底做了什麼呢?(圖片來源:推特截圖)吳芃是成都人,作為中國留學生,他一直時刻關心著海內外疫情的發展。他說:「3月5日時,英國官方宣布共有115例確診病例,但是政府沒有採取措施,這說明真正的病例數比公布的更多。」 通過數據圖可以發現,如果沒有有效的措施,基本上每三天,確診病例就會翻倍。他說:「我的目的很簡單,就是通過展現官方公布的數據讓大家更直觀地看到並理解病例增長的趨勢。
  • 中國駐美大使館談留學生去留:支持個人選擇 建議謹慎權衡
    中新社華盛頓4月2日電 中國駐美大使館2日通過官方網站發布重要通知,分析美國新冠肺炎疫情形勢,並解答在美留學生關心的問題。這份題為「疫情期間你在美國留學怎麼辦?」的通知說,對於中國留學生是否回國,「支持個人選擇,建議謹慎權衡」。同時,強調「全面評估風險、留美有保障、關注權威信息」三個方面。
  • 共抗疫情 駐匈牙利大使致信留學生和教師
    中國僑網3月30日電 據中國駐匈牙利大使館網站消息,日前,中國駐匈牙利大使段潔龍致信在匈牙利的留學生和教師,叮囑他們堅定信心,注意自我防護。在國家面臨危難之際,廣大海外僑胞和學子們挺身而出,心系桑梓,與祖國人民手相牽、情相依、心相連,積極投身抗擊疫情的行動,自發組織,踴躍為疫區捐款捐物,將無數微薄之力匯聚成強大的戰「疫」力量,給國內戰「疫」一線以有力的支援。經過全國人民上下同心,艱苦努力,國內疫情防控形勢已經持續向好。目前,新冠疫情向全球蔓延,中國政府對此高度重視。
  • 疫情下:加拿大華人女留學生分享各自生活經歷
    很多海外留學生不得不在遠離家人的海外獨自對抗疫情。這一個艱難的時刻,同時也是他們學會堅強,快速成長的時刻。有時候生活才是人們最好的老師。兩位在加拿大留學的中國女留學生分享了他們在疫情期間的經歷。Kathy Chen是溫哥華UBC的一名學生,加拿大疫情這段時間她可謂是經歷了磨練。
  • 中國留學生朋友圈被這件事刷屏,有一種自豪叫「感謝祖國」
    近日,滯留海外的中國留學生們相繼收到我駐外使領館發放的「健康包」,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品「雪中送炭」,暖心寄語飽含著來自祖國的親切關懷。抖音上,有留學生製作短視頻,與萬千網友分享這件「溫暖的事情」。更有留學生在微信朋友圈中感慨:「我可能永遠都忘不了,學校裡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同學,到目前為止,我只看到中國在每個宿舍門口安排發放防疫物資。
  • 中國留學生不來後,中國買家也不買房了,澳洲:望中方放下偏見
    中國人在有假期的時候非常喜歡去國內外旅遊,有錢的還會在國外購置一些房產,澳大利亞在過去幾年裡靠著自己優美的景色吸引了大量中國遊客前往。再加上澳大利亞的教育領域也有一些獨到之處,所以也有不少中國學生選擇到澳大利亞留學。不過今年的疫情影響,加上澳大利亞政府近來對中國的態度,讓澳大利亞這塊香饃饃一下不香了。失去中國投資者之後澳方後悔了,急切希望中方不要帶著偏見來看澳大利亞。
  • 疫情之下,溫哥華的留學生退學不退費,學費還漲
    疫情之下,留學生面臨著網課帶來的教育質量下滑、假期回國路漫漫等多項打擊的同時,學費不降反升,而且退款條件也變得更為嚴苛。不少學生因疫情家庭發生變故,不得不讓大額學費打水漂。有在溫哥華的國際留學生家長向媒體透露,過去這幾個月的網課,教育局不僅沒有退費,甚至在新一年的學費繳交和退款方式變得更嚴格了。有家長去年帶著兩個兒子來溫哥華就讀,分別就讀本地的中學和小學。今年3月份,接到溫哥華教育局繳納下一學年學費的通知後,她就為兩個孩子分別繳納了1.6萬元的學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