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超級工程開建,被譽為「鐵路版港珠澳大橋」!

2020-12-26 澎湃新聞

又一超級工程開建,被譽為「鐵路版港珠澳大橋」!

2020-12-24 18: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12月22日,甬舟鐵路在浙江舟山市開工,由中國中鐵大橋院勘察設計、中國中鐵大橋局參與建設的甬舟鐵路西堠門公鐵兩用大橋等項目也正式啟動建設。

▲開工儀式現場(沈磊 攝)

世界跨度最大公鐵橋+最長海底高鐵隧道

甬舟鐵路西起寧波東站,經寧波市鄞州區、北侖區,至舟山市金塘島、冊子島、富翅島,終至舟山市白泉鎮。設計時速250公裡,正線長76.4公裡,其中新建線路長70.1公裡,利用既有線6.3公裡。全線新建橋梁33座,全長27.764公裡,隧道17座全長35.246公裡。

中國中鐵大橋院副總工程師肖海珠介紹,甬舟鐵路跨海主體工程採用「橋+隧」組合方式,主跨1488米的西堠門公鐵兩用橋和全長16.2公裡的金塘海底隧道是項目控制性工程,建設難度堪稱世界級,被譽為「鐵路版港珠澳大橋」,建成後將成為世界跨度最大的公鐵合建橋梁和世界最長海底高鐵隧道。

▲甬舟鐵路平面圖

採用「斜拉懸索」協作體系,解決「大跨度」和「剛度」問題

西堠門公鐵兩用大橋採用公路鐵路平層布置,中間是兩線高鐵,兩邊為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大橋採用斜拉懸索協作體系,主跨1488米,是世界跨度最大公鐵合建大橋。」肖海珠說。

西堠門公鐵兩用大橋的橋址具有風大、浪高、水深、流急等特點,建設條件惡劣。為此,大橋採用斜拉懸索協作體系,有效解決了跨度和剛度問題。通常跨度超過千米的橋梁都採用懸索橋形式(如主跨1700米的武漢楊泗港長江大橋就是懸索橋),但對於主跨1488米而且還要通行高鐵的西堠門大橋,採用懸索橋就難以滿足高鐵對橋梁剛度的要求,因此採用斜拉懸索協作體系有效提高了橋梁豎向、橫向和扭轉剛度。

▲西堠門公鐵大橋鋼棧橋(含碼頭)效果圖

西堠門公鐵兩用大橋的這種設計體系在國內大跨度橋梁首次採用,將使我國鐵路橋梁跨越能力從千米級躍升至1500米級,大橋的建設必將推動我國橋梁技術邁上新的臺階。

為解決大橋的抗風問題,大橋主梁採用抗風性能更優的三箱分離式鋼箱梁結構。公路和鐵路在同一層通行,中間箱通行高鐵,兩側邊箱分幅通行公路。大橋的梁寬達68米,是世界同類型橋梁中最寬的橋。

克服重重困難,先行工程開工

22日,由中國中鐵大橋局承建的西堠門大橋冊子側先行工程開工,主要包括西堠門公鐵兩用跨海大橋配套鋼棧橋(含碼頭)及小曬網駐地工程的設計施工等。

▲小曬網駐地效果圖

中國中鐵大橋局總經理李曉峰介紹,橋梁建設先行工程具有地質條件複雜、施工環境惡劣、施工標準高等特點。其中,棧橋橋址處海床地質複雜,靠海側存在孤石,部分海域覆蓋層較淺,多為光板巖,這給鋼管樁入巖和棧橋保持穩定帶來了極大的難度。

▲鋼棧橋(含碼頭)效果圖

棧橋所處海域夏秋季節颱風多發,波流力較大,因此棧橋容易受損。除此之外,駐地建設場地水塘淤泥較厚、地基軟弱,處理難度大,又緊鄰當地村莊,村莊後三面環山,環保、排水及排汙要求高。面對挑戰,中國中鐵大橋局將積極克服海上施工、風大浪急等困難,加強資源調配、過程管控、技術創新和方案研究,高標準、高效率、高質量地推進項目建設。

另一座公鐵兩用大橋也由中國中鐵大橋院設計

甬舟鐵路的另一座大橋——桃夭門公鐵兩用大橋也是由中國中鐵大橋院勘察設計的,這是一座主跨666米的混合梁斜拉橋,也是公路鐵路在同一層橋面、採用三箱分離式主梁結構的大橋。不同的是,為適應地形,中跨採用鋼箱梁,邊跨採用混凝土梁,該橋建成後將成為世界上首座三箱分離式混合梁斜拉橋。

▲桃夭門公鐵大橋效果圖

甬舟鐵路建成後,寧波東站至舟山用時約半小時,填補浙江省最後一個設區市不通鐵路的空白,實現浙江「市市通高鐵」的目標。同時,將實現寧波舟山一體化、同城化,支撐「一帶一路」倡議和長三角一體化等國家重大戰略實施。

信息來源丨中鐵大橋局、中鐵大橋院

本期編輯丨邵軍體

原標題:《又一超級工程開建,被譽為「鐵路版港珠澳大橋」!》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鐵路版港珠澳大橋——甬舟鐵路開建
    鐵路版港珠澳大橋——甬舟鐵路開建 2020-12-22 20: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又一「湖北造」超級工程開建「鐵路版港珠澳大橋」甬舟鐵路今日...
    12月22日,由中鐵大橋局承建的新建甬(寧波)舟(山)鐵路西堠門大橋冊子側先行工程開工建設,標誌著甬舟鐵路這座世界上控制因素最複雜、越海橋隧工程技術難度最大的「超級工程」建設正式進入實施階段。西堠門大橋效果圖甬舟鐵路以寧波樞紐寧波東站為起點,經寧波鄞州區、北侖區,舟山金塘島、冊子島、富翅島,終於舟山市白泉鎮,設計時速250公裡,正線長76.4公裡,其中新建線路長70.1公裡,利用既有線6.3公裡。全線新建橋梁33座全長27.764公裡,隧道17座全長35.246公裡。
  • 浙江這個超級工程,號稱「鐵路版港珠澳大橋」,已開工建設!
    12月22日,在工程界可能有很多消息,但這個消息一出,便成了人們熱議話題。 那就是,浙江的甬舟鐵路正式開工建設。
  • [分享]港珠澳大橋非通航段資料下載
    港珠澳大橋跨越伶仃洋,東接香港,西接廣東珠海和澳門,總長約55公裡,是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 港珠澳大橋,珠海、香港、澳門三地口岸實行24小時通車、通關。 港珠澳大橋是我國繼三峽工程、青藏鐵路之後又一項重大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被英國《衛報》譽為「現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在港珠澳大橋建設過程中,凝聚了廣大國企建設者的智慧與心血。
  • ​「鐵路版港珠澳大橋」助推鐵路建設攻堅
    甬舟鐵路開工前置各項條件已經成熟,開工所需的各項手續均已完成,計劃今年12月下旬正式開工。由於主體工程也是橋隧結合,甬舟鐵路被譽為「鐵路版港珠澳大橋」近日全國範圍內鐵路建設、開通消息不斷,鄭太高鐵開通、格庫鐵路開通,而今甬舟鐵路建設開工在即,鐵路建設進入高速發展期和攻堅期,鐵路服務人民,助推經濟發展的效果凸顯。
  • 港珠澳大橋今日開通 寶雞企業鋼梁鋼塔閃耀"超級工程"
    西部網訊(記者 魯鵬飛 通訊員 蔣曉強)10月23日上午,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在廣東珠海舉行,這座被譽為「現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的「超級工程」崛起於伶仃洋之上,一橋飛架三地,當驚世界殊。
  • 我國又一超級工程,是港珠澳大橋三倍,位於北方
    我國的基礎設施建設舉世聞名,造橋技術水平也非常好,特別是前段時間開通了難度非常高的香港珠澳大橋,花費了1269億元,向世界證明了中國在造橋技術方面的精湛技術,最近,中國又宣布重建超級工程, 這項工程是位於中國渤海灣的大連煙臺海底隧道,投資是港珠澳大橋的3倍左右,預計這次投資額將達到4000億。
  • 建築周報:綠地控股廣西建工;港珠澳大橋獲超級工程大獎
    上海:全市工程項目應採用承插型盤扣式鋼管腳手架。重慶:全市建設工程禁止使用扣件式鋼管懸挑腳手架,原因為整體性差,存在安全隱患。溫州:屬於超危大工程和參超危大工程的模板支撐架工程,不得採用扣件式鋼管支撐體系,必須選用碗扣式、承插盤扣式等定型化工具式支撐體系。
  • 港珠澳大橋的數字奇蹟:世界超級工程是如何誕生的
    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總工程師林鳴在和荷蘭團隊談合作的時候,對方開價 1.5 億歐元( 15 億人民幣)。最後一次談判時,林鳴問,3 個億人民幣,是否能夠為工程風險最大的部分提供支持。荷蘭人回答,我可以為你們唱首祈禱歌。2015 年英國衛報評選的「當代世界七大工程奇蹟」中,港珠澳大橋赫然在列。
  • 李克強出席港珠澳大橋開工活動並宣布工程開工
    新華社記者黃敬文攝李克強出席港珠澳大橋工程開工活動時強調加強跨區域基礎設施建設 推進粵港澳經濟發展合作    新華社珠海12月15日電(記者謝登科)在澳門回歸祖國十周年之際,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15日上午在廣東珠海出席港珠澳大橋工程開工儀式,宣布工程開工,與粵港澳代表、工程建設者和當地群眾共同見證大橋開建的歷史性時刻
  • 圍繞「超級工程」港珠澳大橋,專家回應「三點爭議」
    【環球時報記者 李司坤】2月6日,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完成交工驗收。這座在「一國兩制」框架下由粵港澳三地政府首次合作建設的世界上最長的跨海、跨界大橋,以其設計建設的技術難度之大、工程量之多、協調管理之複雜而舉世矚目。
  • 港珠澳大橋開通,世界聚焦中國超級工程
    23日,從《紐約時報》到亞美尼亞共和國電臺,世界大大小小的媒體上到處是有關港珠澳大橋的圖片、視頻、示意圖,它儼然成為代表中國工程實力的「超級網紅」,「世界最長跨海大橋」「橋梁界的聖母峰」等各種評語紛紛出現。「它就像一條巨龍,漂浮在海面之上,畫出一個優雅的弧形,超出人類的想像力。這是中國繁榮的象徵。」23日,報導港珠澳大橋開通時,德國《世界報》的文章更像一段散文詩。
  • 歐陸吊頂助力港珠澳大橋工程項目,精工品質彰顯中國力量!
    亙古的伶仃洋上,嶄新而雄偉的港珠澳大橋,橫跨三地,氣勢磅礴,勾勒出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的時代新畫卷。港珠澳大橋,被譽為「新世界七大奇蹟」的超級工程,從設計到建成,一群人,歷時14年,經歷3000多個日日夜夜,用智慧與汗水,鑄成了這座偉大的世紀工程。
  • 《港珠澳大橋》:用紀錄片講好中國故事
    2018年10月23日,被譽為「新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的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它跨越伶仃洋,是「一國兩制」下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對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具有重大意義。這樣一項令全中國自豪、全世界矚目的「超級工程」,在建設過程中湧現了無數精彩動人的故事。
  • 23日,港珠澳大橋開通——世紀工程中的湖北貢獻
    這個見證「中國奇蹟」的新口岸,由在漢央企中建三局一公司承建。  不僅是珠海口岸,還有主體橋梁、海底隧道鋼管預製……這個世紀工程中,有許多「湖北貢獻」。中鐵大橋院、中鐵大橋局、中交二航局、鐵四院、中建三局、武船……湖北建橋軍團建功「超級工程」。  儀式現場,許多湖北建設者熱淚盈眶。「從一片汪洋,到巨龍騰空,我們親眼見證港珠澳大橋從圖紙變為現實,怎能不激動?」
  • 揭秘港珠澳大橋中的超級材料
    近日,隨著世界最長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的正式通車,這項超級工程中的諸多技術創新開始走向前臺。 其中作為大橋的構成主體,其建設材料尤其受到關注。此前,媒體報導中揭秘了不少相關技術創新,例如,港珠澳大橋相當於10座鳥巢或者60座艾菲爾鐵塔的重量的主梁鋼板,鋪設橋面的瀝青混凝土中加入的相當於食用麵粉精度的石料…… 鮮為人知的是,這座超級大橋所使用的鋁材,也並非普通的建築鋁材。 「港珠澳大橋橫跨伶仃洋,颱風頻繁且強度大,海洋環境鹽分重,海風吹過,建築物容易腐蝕,普通的建築型材壽命會大受影響。
  • 港珠澳大橋隧道滴水不漏背後:64項創新打造超級工程
    本報首席記者 趙憶寧 珠海報導  編者按  6月29日凌晨,被英國《衛報》譽為「現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的港珠澳大橋主體橋梁宣告成功合龍。這意味著,離港珠澳大橋最終「蛟龍出海」已為時不遠。  最終,諸多問題被一一克服,中國的工程師們以腳踏實地、勇於創新、不斷挑戰自我的精神,讓這一中國的「超級樣板」工程,將於2017年正式向人們展示他的巍巍身姿。  導讀  最終,港珠澳大橋以64項創新技術,貢獻予世界沉管隧道工程。中國是沉管隧道工程的後來者,然而,「如積薪耳,後來者居上」,這背後是中國工程人員的勤奮、智慧和不屈的鬥志。
  • 港珠澳大橋工程:一位設計師的自述
    港珠澳大橋一共4個人工島,2個在海中,2個在岸邊。海中島由我們建設,採用設計施工總承包模式。海中島用來連接海上的橋梁和海底的隧道,在大橋工期計劃的關鍵路徑上,為此我們研發了「深插鋼圓筒」技術進行築島,來確保大橋能夠按時通車。
  • 港珠澳大橋:一橋連起粵港澳為大灣區添翼
    建設大橋 申請專利454項   威水史   2018年10月24日,歷經9載磨鍊的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這一伶仃洋上的「超級工程」,不僅是改革開放40周年來中國交通建設史上最偉大的成就之一,更將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發揮重要作用。   大橋建設者們在不斷的摸索和挑戰中也收穫了「中國標準」,填補了世界空白。
  • 港珠澳大橋剛通車,遊港珠澳更加火爆,你會怎麼遊?
    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這讓本就擁有豐富旅遊資源和龐大旅遊市場需求的粵港澳大灣區如虎添翼,區內交通往來更加便利化,使居民旅遊體驗也得以優化。而大橋本身作為一項獨特的工程奇觀,也將為跨海旅遊線路增添新亮點。那麼,港珠澳大橋通車後我們首次去旅遊的朋友該如何選擇旅遊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