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4 18: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12月22日,甬舟鐵路在浙江舟山市開工,由中國中鐵大橋院勘察設計、中國中鐵大橋局參與建設的甬舟鐵路西堠門公鐵兩用大橋等項目也正式啟動建設。
▲開工儀式現場(沈磊 攝)
世界跨度最大公鐵橋+最長海底高鐵隧道
甬舟鐵路西起寧波東站,經寧波市鄞州區、北侖區,至舟山市金塘島、冊子島、富翅島,終至舟山市白泉鎮。設計時速250公裡,正線長76.4公裡,其中新建線路長70.1公裡,利用既有線6.3公裡。全線新建橋梁33座,全長27.764公裡,隧道17座全長35.246公裡。
中國中鐵大橋院副總工程師肖海珠介紹,甬舟鐵路跨海主體工程採用「橋+隧」組合方式,主跨1488米的西堠門公鐵兩用橋和全長16.2公裡的金塘海底隧道是項目控制性工程,建設難度堪稱世界級,被譽為「鐵路版港珠澳大橋」,建成後將成為世界跨度最大的公鐵合建橋梁和世界最長海底高鐵隧道。
▲甬舟鐵路平面圖
採用「斜拉懸索」協作體系,解決「大跨度」和「剛度」問題
西堠門公鐵兩用大橋採用公路鐵路平層布置,中間是兩線高鐵,兩邊為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大橋採用斜拉懸索協作體系,主跨1488米,是世界跨度最大公鐵合建大橋。」肖海珠說。
西堠門公鐵兩用大橋的橋址具有風大、浪高、水深、流急等特點,建設條件惡劣。為此,大橋採用斜拉懸索協作體系,有效解決了跨度和剛度問題。通常跨度超過千米的橋梁都採用懸索橋形式(如主跨1700米的武漢楊泗港長江大橋就是懸索橋),但對於主跨1488米而且還要通行高鐵的西堠門大橋,採用懸索橋就難以滿足高鐵對橋梁剛度的要求,因此採用斜拉懸索協作體系有效提高了橋梁豎向、橫向和扭轉剛度。
▲西堠門公鐵大橋鋼棧橋(含碼頭)效果圖
西堠門公鐵兩用大橋的這種設計體系在國內大跨度橋梁首次採用,將使我國鐵路橋梁跨越能力從千米級躍升至1500米級,大橋的建設必將推動我國橋梁技術邁上新的臺階。
為解決大橋的抗風問題,大橋主梁採用抗風性能更優的三箱分離式鋼箱梁結構。公路和鐵路在同一層通行,中間箱通行高鐵,兩側邊箱分幅通行公路。大橋的梁寬達68米,是世界同類型橋梁中最寬的橋。
克服重重困難,先行工程開工
22日,由中國中鐵大橋局承建的西堠門大橋冊子側先行工程開工,主要包括西堠門公鐵兩用跨海大橋配套鋼棧橋(含碼頭)及小曬網駐地工程的設計施工等。
▲小曬網駐地效果圖
中國中鐵大橋局總經理李曉峰介紹,橋梁建設先行工程具有地質條件複雜、施工環境惡劣、施工標準高等特點。其中,棧橋橋址處海床地質複雜,靠海側存在孤石,部分海域覆蓋層較淺,多為光板巖,這給鋼管樁入巖和棧橋保持穩定帶來了極大的難度。
▲鋼棧橋(含碼頭)效果圖
棧橋所處海域夏秋季節颱風多發,波流力較大,因此棧橋容易受損。除此之外,駐地建設場地水塘淤泥較厚、地基軟弱,處理難度大,又緊鄰當地村莊,村莊後三面環山,環保、排水及排汙要求高。面對挑戰,中國中鐵大橋局將積極克服海上施工、風大浪急等困難,加強資源調配、過程管控、技術創新和方案研究,高標準、高效率、高質量地推進項目建設。
另一座公鐵兩用大橋也由中國中鐵大橋院設計
甬舟鐵路的另一座大橋——桃夭門公鐵兩用大橋也是由中國中鐵大橋院勘察設計的,這是一座主跨666米的混合梁斜拉橋,也是公路鐵路在同一層橋面、採用三箱分離式主梁結構的大橋。不同的是,為適應地形,中跨採用鋼箱梁,邊跨採用混凝土梁,該橋建成後將成為世界上首座三箱分離式混合梁斜拉橋。
▲桃夭門公鐵大橋效果圖
甬舟鐵路建成後,寧波東站至舟山用時約半小時,填補浙江省最後一個設區市不通鐵路的空白,實現浙江「市市通高鐵」的目標。同時,將實現寧波舟山一體化、同城化,支撐「一帶一路」倡議和長三角一體化等國家重大戰略實施。
信息來源丨中鐵大橋局、中鐵大橋院
本期編輯丨邵軍體
原標題:《又一超級工程開建,被譽為「鐵路版港珠澳大橋」!》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