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上周四上午9點半,結束了在鹽市口的公益講座,吳雲就急急忙忙往三環外的家趕。走到家門口,吳雲剛拿出鑰匙,就聽到屋裡兩個女兒跑動的聲音。打開門,9歲的優優和4歲的雯雯就將吳雲圍了起來,爭著搶著要幫爸爸放包。吳雲摸了摸優優的頭,將包遞給了她,並抱起雯雯,側過右臉享受女兒的歡迎儀式——一個「火辣辣」的香吻。像這樣的情形,在這個成都「最美家庭」裡每天都會上演。
奶爸陪玩記錄孩子成長
女兒同學的家長都成了他粉絲
「兩個女兒就是家裡的倆寶。」吳雲笑言,在二女兒沒出生前,家裡封了「吉祥三寶」:「我、妻子和優優,我負責幸福,妻子負責美麗,優優負責快樂。」自從老二降生後,「『三寶』已經變成『四寶』了。」看著吳雲一頭汗水,妻子楊翠霞邊說著邊從冰箱裡拿出一瓶冷飲,遞給了吳雲。
對於兩個女兒的教育,夫妻倆分工明確,「我陪玩,她負責睡前故事。」兩年前,吳雲關了自己的婚姻家庭服務諮詢公司,將更多精力投入到陪孩子們當中。在他看來,「孩子10歲前,陪伴最重要。尊重、接納孩子的選擇,平等對待,讓小朋友成為『她自己』,而不是活在『隔壁家孩子』的影響下。」為此,吳雲在兩個月前還專門申請了一個微信公眾號「雲爸講故事」。
「親子遊戲是爸爸和孩子之間的事情,孩子和爸爸在遊戲過程中,會學到很多有意義的東西,比如勇敢、創造……」這是7月16日,吳雲最新一期「雲爸講故事」講述自己在和兩個女兒做親子遊戲時的感悟。而像這樣的小故事,在吳雲的微信中已發送了超過160篇。「主要記錄的是我和孩子們的日常生活狀態,以及自己的一點點『育兒心得』。」現在,兩個女兒班上近100位孩子父母都是吳雲的粉絲,其中又以父親為主,「從這些故事裡了解到他們和孩子相處的點滴。」
「從優優很小的時候,他就會將孩子的成長記錄下來。」作為醫生的楊翠霞坦言,陪伴孩子的任務更多落在了吳雲肩上,「從最開始的筆記本,到後來的qq空間,以及現在的微信朋友圈,都是他記錄兩個孩子成長的地方。」
孩子偶爾提出的願望
都值得家長尊重和接納
在客廳玩兒累了的姐妹倆,將「戰場」開始向廚房轉移,喜歡吃披薩的優優準備烤披薩了。「昨天烤箱剛買回來,我就已經烤了兩個了。」優優邊說邊將手中的火腿腸切成小丁,撒在了披薩表層;一旁的雯雯也順利地打好雞蛋,遞給優優。
牢牢吸引住姐妹倆的烤箱,還得從吳雲家的「家庭公約」說起。「7月初,我們開始實行『家庭公約』,優優是『法官』,對我們制定的目標進行監督考核。」吳雲說,「家庭公約」就是家庭成員之間通過協商、每月制定一個漸進式的目標,由「家庭法官」每日進行監督,並寫出自己的願望、喜好,讓彼此聽到對方的心裡話,從而改善溝通模式。
「以前優優也跟我們說過幾次想要烤箱,自己烤披薩。」吳雲說,他們以為這只是孩子一時新鮮勁兒,沒當回事。但上周在寫家庭公約時,優優很認真地將這個願望寫了出來,「在跟優優進行了一番深談後,發現優優對烤箱有著強烈的願望。」夫妻倆當天就讓優優自己在網上選購了一個烤箱,「昨天烤箱一到就自己做了披薩,邀請好朋友來家裡品嘗。」在夫妻倆看來,即使是孩子偶爾提出的願望,也需要家長的尊重和引導。
「在買烤箱前,我們跟優優達成約定,要將烤箱好好利用起來,每周至少為家人烤一次食物。」楊翠霞表示,他們還將這點寫進了「家庭公約」,如果不能完成,「優優將會被罰一星期洗碗三次和減一元零花錢。通過這種方式,讓孩子們做一件事不僅僅只能有一時熱情,更需要的是堅持。」
從優優上一年級開始,吳雲就成了優優所在班上和年級的家委會會長,並發起了周日的「卓錦之春」親子活動,三年來已經組織了70餘場。
近兩年來,吳雲根據自己的育兒經驗,投身到了親子關係的公益事業當中,先後在企業、社區等圍繞傳統文化、親子關係等開展公益演講、培訓近百場。
成都晚報記者陳利攝影呂國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