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關係的大方向大格局沒有根本改變
——訪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教授朱松嶺
■吳儲岐
2016臺灣地區選舉已經塵埃落定,臺灣政局這一變化對兩岸關係走向有何影響?大陸方面應如何因應這一新形勢和新變化?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教授朱松嶺日前就相關問題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
記者:2016臺灣地區選舉結果已經出爐,您如何解讀這一選舉結果?
朱松嶺:民進黨獲得2016年臺灣地區「二合一」選舉的勝利。通過數據分析不難看出,蔡英文只獲得了全臺三分之一選民的支持,民進黨政黨票得票率更低。選民的政治冷漠、政治失望,使得投票率低迷,選票分散。三分之二的選民並沒有投票給民進黨和蔡英文,即便投票給民進黨和蔡英文的,也不代表認同「臺獨」。某種程度上,臺灣的選舉制度和政治體系對民意回應的失靈已經成為臺灣政治的痼疾,被選舉數字屏蔽的主流民意需要被尊重和重視。
記者:國民黨在這次選舉中遭遇重大挫敗,您認為原因何在?國民黨未來應如何因應這一變化,以圖再起?
朱松嶺:選舉出現這樣的結果有諸多方面的原因,起決定性作用的是島內經濟、民生、社會狀況和年輕選民心態等複雜因素。國民黨執政8年,在全球經濟不振的大背景下,臺灣經濟景氣低迷、社會貧富差距擴大、民生問題改善不力、臺灣選民希望「換人做做看」的心態起了很大作用。另外,國民黨以長遠利益和整體利益出發的政策不能滿足短期的、現實的選民需求。馬英九的很多政策從長遠看,都有一定的戰略考量和戰略利益。但是,他的施政沒有注意增量和存量的關係,傷害了部分民眾的既得利益。革了支持者的命,還希望支持者繼續投票支持,比較困難。加之內部存在的許多問題以及泛藍的分裂,導致了國民黨選票的大幅度流失。
此次慘敗給了國民黨反思的機會,有六成選民沒有投蔡英文,國民黨只要認真反思,找準定位,就能重新匯集民意。國民黨要圖東山再起,需要改變政黨文化,重視青年、重視基層和人才梯隊培養,重視中南部。
國民黨的優勢在兩岸。敗選後,國民黨要繼續堅持「九二共識」,讓選民看到國民黨在兩岸關係上的不可替代性和堅持「九二共識」的正確性,讓選民看清楚沒有「九二共識」,就無法保證和平發展的成果。
記者:臺灣政局的這一變化對兩岸關係將產生怎樣的影響?大陸方面應如何因應這一變化?
朱松嶺:本次島內政黨輪替是兩岸關係面臨的新問題,因為臺灣未來執政黨在「九二共識」上尚未明確態度,這種不確定性將隨著民進黨和蔡英文的執政而逐步顯現。有兩種可能性:一種認同「九二共識」,維持現狀;另一種是拒絕「九二共識」,將地動山搖。
民進黨和蔡英文對「九二共識」的態度還需要觀察。5月20日蔡英文就職之前,是相對重要的觀察期,這一個觀察期內形勢將逐漸由混沌到明朗。
大陸方面,中臺辦、國臺辦發言人在對選舉結果發表談話時已經表明了態度:「我們的對臺大政方針是一貫的、明確的,不因臺灣地區的選舉結果而改變。」大陸方面已經體認到,選後民進黨將要全面執政,成為兩岸關係未來發展的可能變量,同時也將成為對臺工作面對的必然常量。我們尊重臺灣人民所做的選擇;同時期待蔡英文為首的民進黨能順應歷史潮流,順應主流民意,以兩岸民生福祉為重,以和平發展為重,以臺灣人民利益為重,及時做出對於「九二共識」的積極表態,從而為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夯實互信基礎。
2016臺灣地區選舉之後,兩岸關係的大趨勢、大方向、大格局並未有根本性的改變,兩岸民眾都十分希望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並在過去的8年中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經濟、文化、社會和安全等方面全方位的紅利,這是兩岸最大的民意,也是最常的根基,因而也是我們最大的信心所在。兩岸領導人會面,已經清晰定義了兩岸關係現狀為以「九二共識」為共同政治基礎,以「和平發展」為共同道路,以民生福祉為依歸,以民族復興為共同目標。這是兩岸最大的共識,也是兩岸最常的現狀。
歷史的辯證法告訴我們,變即是常。針對這種形勢之變與格局之常,政局之變與民意之常,大陸方面同樣要堅持常變結合,有所為有所不為。大陸維護國家領土、主權完整的堅定意志不會變;追求國家統一的政治目標不會變;謀求兩岸民生福祉的訴求不會變;對於經過兩岸雙方共同努力,確定下來的「九二共識」的堅持不會變。
當然,針對臺灣選舉後顯現出來的新問題、新矛盾、新變局,大陸應未雨綢繆、應勢而動。唯有主動應變,才能保持對臺工作的與時俱進,才能更好地維護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才能更好地朝民族復興的方向前進。
《 人民日報 》( 2016年01月21日 2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