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戶型也能華麗變身,看37㎡小戶型如何化零為整。
房屋基本信息:
建築面積45.3㎡
實際使用面積37㎡
兩居室
三口之家的蝸居生活
宛南五村這片建於上世紀80年代的老公房地處徐匯區黃金地段,邱先生一家也在此居住了16個年頭,16年的光陰也讓小邱(邱先生的兒子)從青蔥少年成長為一名成熟穩重的青年。
邱先生與邱太太坦言,這次裝修不光是因為房屋年久失修,主要還是為了兒子考慮;原來小邱即將步入婚姻殿堂,這套房屋將來就是小邱與妻子的婚房,那麼設計師是否能化零為整,搭建愛的小屋呢?
改造一:僅能容納一人進出的廚房
1、廚房過小
邱先生家的實際使用面積僅有37㎡,廚房的空間更是侷促擁擠。狹窄的通道只能容納一人進出,過高的櫥櫃給日常拿取造成嚴重不便。
2、料理臺空間有限
空間有限的料理臺承擔了洗、切、炒的做飯工序,加上桌面上擺放的各種調料瓶、廚房用具等,讓本來就不大的臺面顯得更加捉襟見肘。
3、缺少餐廳
牆上的簡易小方桌就是一家人的就餐區域。如果家裡來客人只能去兒子的臥房就餐。餐桌拉開後正好擋住了連通南北臥室的過道,給出入造成影響。
業主需求:
1、擴大廚房空間;
2、增加餐廳區。
改造二:被塞滿的衛生間
面積不足3㎡的衛生間無法滿足三口之家的日常使用。洗衣機的加入進一步縮小衛生間面積;低樓層潮溼問題也讓冬季洗浴的採暖造成影響。
業主需求:
衛生間乾濕分離。
改造三:功能混亂的朝南房間
1、會客功能
與陽臺相連的房間有14㎡,既做客廳又是小邱休息學習的地方,功能劃分非常不明確。
2、休息區
從初中睡到現在的單人床無法滿足小邱與妻子的訴求。
3、學習區
會客區與學習區同處一室,也讓日常學習受到影響,私密性也很差。
業主需求:
功能明確劃分。
改造四:無法下地走動的朝北臥室
邱先生和太太現住在朝北臥室,碰到黃梅雨季,牆面就會返潮發黴,冬天室內也格外寒冷。加上空間有限,儲物收納也成了問題。
業主需求:
改成會客區域。
「螺螄殼」變溫馨婚房
亮點一:改變進戶門位置,打造客餐一體化
通過重新規划進戶門的位置,進而改變整個過道格局。將原來的北向臥室與廚房連通,打造集開放式廚房、餐廳與客廳為一體的新式套間。
超大容量的收納櫃為日長儲物提供做夠的空間,鋪上墊子還可以當沙發使用。
綠色的雙人沙發床與淡綠色牆壁遙相呼應,即便邱先生與太太偶然來小住也不成問題。
亮點二:利用「U型」料理臺,解決餐廳需求
開放式廚房更加符合年輕人的風格,「U型」料理臺既擴大了烹飪區,又解決了餐廳的需求,一舉兩得。
將洗臉臺盆從淋浴房中獨立出來,做到乾濕分離;採用全智能坐便器,恆溫花灑呈現現代智能家居理念。
亮點三:利用2㎡過道空間,打造步入式衣帽間
改造前進戶門的區域如今搖身變成步入式衣帽間,不僅解決衣物收納問題,玻璃移門也可作為全身鏡使用。
全新的主臥明亮整潔,搭配簡約舒適的家具給人不一樣的視覺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