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的家事?新加坡的國事!

2020-12-15 第一財經

古今中外,子女爭奪遺產或者手足反目成仇的故事,並不鮮見。不過,在當今世界,兄弟姐妹間標榜主要因為價值觀分歧而選擇公開對峙的戲碼,並不多見。

然而,在南洋小島國新加坡,這樣的劇情如今正在活靈活現並如火如荼地公演著,引發全球矚目。

禍起李光耀故居

新加坡歐思禮路38號(38 Oxley Road)洋房,是已故建國總理李光耀自上世紀四十年代直至離世的生前居所。

在此故居內,李光耀曾與同志們秘密研討並策划過如何推動新加坡脫離英國獨立,並最終脫離馬來西亞聯邦等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

同樣在此故居內,李光耀與夫人柯玉芝共同哺育了三名子女:大兒子李顯龍,即現任新加坡總理;二女兒李瑋玲醫生;以及小兒子李顯揚。

2017年6月14日凌晨,李家姐弟李瑋玲和李顯揚出人意料地在個人社交媒體上,公布了一份題為《李光耀的價值觀哪去了?》(What Has Happened to Lee Kuan Yew's Values)的聯合公開信。

在這份長達六頁的聲明中,姐弟倆公開討伐並嚴厲鞭撻長兄李顯龍總理,指責他違背了父親李光耀的遺願,假公濟私,百般阻撓故居拆除,並千方百計地設法保留故居。

早在2015年李光耀逝世後,姐弟倆就已公開李光耀遺囑中有關處置故居的內容,強調父親在晚年時曾數次要求新加坡政府保證在他去世後拆除故居,以免成為「供人崇拜的遺蹟」。

在弟妹發布聯合公開信後,當時正在國外度假的李顯龍發出簡短的聲明表示,對弟弟妹妹選擇公開自家糾紛,感到十分遺憾與失望,稱弟妹倆人對他與妻子何晶(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淡馬錫控股」的首席執行長)的指控則讓他很難過,並全然否認這些指控。

只可惜事情不會輕易就此收場,反而愈演愈烈,兄妹三人隨後通過各種媒體渠道不斷報料,隔空互懟、爭鋒相對、互不相讓,即便是6月18日「父親節」當天也未完全「停火」。同時,越來越多的「李光耀故居內閣部長委員會」的高官們也被牽扯進論戰。

目前,爭議的焦點在於李光耀的第七份也是最後一份遺囑的訂立過程。根據李顯龍的宣誓聲明,與第六版遺囑不同,最終遺囑將李光耀原本予以李瑋玲的「額外一份」遺產減去,改為三兒女平分;而原本已在第五版和第六版中刪除的故居拆除條款,則重新出現。

李顯龍質疑最終遺囑是在「極度令人不安的情況下擬定」,尤其是弟媳林學芬的直接參與「似乎涉及利益衝突」。李顯揚則否認妻子林學芬的律師事務所曾幫父親擬遺囑。正所謂「清官難斷家務事」,李家兩兄弟各說各話,真相尚待揭曉。

矛盾遠超手足私怨

俗話說「家醜不可外揚」,而且「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李家姐弟不會不懂這些道理。可想而知,他們之所以選擇公開討伐位高權重的長兄,註定另有深意。

其實,姐弟倆的公開信已開門見山地挑明,他們走到今天這個地步,實屬被逼無奈,因為大哥李顯龍的「人品、作風、動機和領導力,以及他妻子何晶所扮演的角色」,令他倆深感憂慮。倆人更明確強調,「對李顯龍作為總理失去信心,並對新加坡的未來感到擔心。

姐弟倆還披露,自李光耀逝世後,大哥李顯龍總理濫用權力,營私舞弊,讓他倆倍感威脅。他倆感到政府監控無所不在,更憂心大哥會以「國家機器來對付我們」。李顯揚因此表示,「會在可預見的將來離開新加坡。」

姐弟倆指責大哥實際上是試圖通過保留李光耀故居,以期望繼承父親的政治遺產,進而鞏固自己的權力地位。更令人乍舌的是,他倆直白地揭露李顯龍圖謀在仕途上扶持自己與現任妻子何晶的長子李鴻毅,以栽培成為「李三代」。這已不是妹妹李瑋玲第一次公開鞭撻大哥李顯龍。早在2016年,她就公開譴責李顯龍濫用權力,妄圖建立「李家王朝」。

毫不奇怪,李顯龍和妻子何晶自然是全面否認相關指控,而且特別反駁他意圖扶持兒子上位的說法「荒唐」。其子李鴻毅也隨即透過私人社交媒體明示,自己「對從政完全沒有興趣。」同樣地,這些僅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一面之詞,有待未來驗證。

攸關新加坡前途

李家的內訌,看似只是關於一所李光耀私人房子的去留問題,實則關乎李光耀一手打造的新加坡這所「大房子」能否基業長青的大課題。

李光耀被公認是「一手創造一個成功國家的治國者」,基本上可以說「沒有李光耀,就沒有今天的新加坡」。建國初期的新加坡「一窮二白」,不過幾乎是僅用了一代人的時間,就完成了「從第三世界到第一世界」的奇蹟飛躍。如今的新加坡不僅經濟繁榮,社會穩定,而且有著全世界最廉潔高效的政府之一。

大家普遍認為,這些奇蹟的取得與李光耀所推崇並加以制度化的治國理政的核心價值觀密不可分,它們包括任人唯賢(Meritocracy)、誠信(Honesty)、正直廉潔(Integrity)和法治(Rule of Law)等。當然,李光耀曾精心謀劃自己兒子李顯龍繼位的做法,也有悖任人唯賢,見仁見智吧。

如今,身為總理的李顯龍被弟弟妹妹同時指責,表面遵從其父的任人唯賢精神,實則玩弄貴族政治(Aristocracy),而且缺失誠信,濫用職權。

不過,新加坡民眾對於李家的執政風格其實早已習以為常,而且新加坡是一個法治社會,人民大多理性平和。

因此,弟妹兩人的指控,應該不會對李顯龍的執政地位產生實質性威脅。

不過,就連至親手足都不信任和公開討伐自己,李顯龍的個人聲譽和權力威嚴難免會遭受打擊,畢竟「修身齊家」都做不好,何以「治國平天下」?

更為深遠的是,這齣李家內訌極有可能會打亂新加坡未來的權力布局和政治走向。不難想見,李家的第三代未來若想進入新加坡政壇,無異於是「自打嘴巴」,難以服眾,「李家王朝」恐怕不會再明目張胆地出現了。至於新加坡的民主化進程是否會因此而加速,尚待觀察。

毋庸置疑,一代偉人李光耀的精神遺產,肯定遠不止一間故居所能承載,而繼承他政治衣缽的最好方式,其實應該是秉承、踐行並弘揚他最寶貴的核心價值觀。

李光耀曾精明一世,不知他的子女們如今是否也有「輕勝負,重興衰」的智慧和胸襟,並能最終較為體面地化解這場家門不幸和公共危機,我們唯有拭目以待!(孫喜系旅居新加坡的中國籍獨立時評作家、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校友)

第一財經轉載自「觀點中國」微信公眾號

相關焦點

  • 李光耀之女李瑋玲再發文:跟李顯龍的分歧不只是家事
    針對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歐思禮路故居處置的分歧,李光耀女兒李瑋玲15日凌晨第二度發言。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15日報導,李瑋玲在臉譜稱,「如果這只不過是一件家事,我們就不會把它公開」。新加坡內閣秘書陳基榮14日下午澄清李顯龍並沒有參與內閣有關部長級委員會的討論。陳基榮解釋稱,委員會要考慮故居的歷史和文化遺產意義以及李光耀生前的想法和遺願,以助未來政府斟酌並做出最後決定。委員會徵詢了李光耀三名子女的意見,李顯龍身為長子和遺產受益人,也以個人身份提供他的看法。
  • 李光耀兒媳被吊銷律師執照!更多新加坡第一家族糾紛細節曝光
    新加坡已故總理李光耀先生的遺囑糾紛案有了新進展。  近日,本地媒體突然拋出重磅炸彈!新加坡三司特別庭做出裁決:  因處理李光耀先生遺囑不當、違反律師專業守則,決定吊銷林學芬律師從業執照15個月。
  • 新加坡「謝謝李光耀先生」
    N據《環球時報》 「謝謝李光耀先生」,這個掛在社交媒體臉譜網站上的網頁連日來成為新加坡民眾表達心聲的平臺,眾多新加坡網民在此留言,感謝「國父」李光耀為新加坡作出的貢獻。眾多民眾19日還等在醫院門外為他祈禱。
  •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的政要「朋友圈」
    1/16習近平與李光耀。2/161978年11月12日,新加坡,總理李光耀迎接來訪的中國副總理鄧小平。3/162004年8月12日,新加坡,新任命的總理李顯龍在就職儀式上同父親李光耀握手,總統納丹在一旁觀看。4/162006年3月17日,新加坡,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與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在國宴上碰杯。
  •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的成長之路
    各個年齡段的李光耀。據新加坡《聯合早報》17日報導,新加坡總理公署文告稱,建國總理李光耀的病情因感染而惡化。總理公署還稱,李光耀目前在接受抗生素治療,醫生正密切監控其病情。李光耀2月5日因嚴重肺炎進入新加坡中央醫院治療。上月底,官方稱李光耀的情況在好轉,但仍在重症監護室接受治療。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是國家發展的掌舵人,帶領新加坡步步發展最終使得經濟繁榮、社會穩定,新加坡民眾將其尊為「國父」。
  • 《成長在李光耀時代》一個新加坡人的新加坡故事
    《成長在李光耀時代》30年巨變下,新加坡經歷國魂重塑與經濟騰飛,普通人的生活是怎樣的?  出版社:時代華文書局  書號:78-7-80769-674-2   上架建議:時事政治、中國政治  【內容簡介】  作者從一個普通新加坡人的角度,通過夾敘夾議的方式,書寫在李光耀時代的成長經歷
  • 一個新加坡平民眼裡的「李光耀時代」
    《成長在李光耀時代》:很多中國人關於新加坡唯一的印象還是小學時老師口中的「亞洲四小龍」之一。而談到新加坡,李光耀是一個無法繞開的人物。在這個國家的建國發展過程中,他所發揮的作用舉足輕重。
  • 背後故事:新加坡人眼中的李光耀
    23日,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逝世。李光耀身後,有人為其政治智慧折服,有人開始強人背後的反思。   韓山元老先生年過七旬,是新加坡資深報人、《李光耀回憶錄》中文版編委會成員。談到前總理李光耀,韓老先生回憶起十餘年前在總統府被李光耀接見時的情景,「那是我第一次和李光耀面對面談話,其實做記者時很多場合我們都採訪他。
  •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辭職帶來震動
    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和國務資政吳作棟14日同時聲明,辭去新加坡政府的資政職位。這個突如其來的消息將新加坡置於有實質意義的轉折點。自1959年以來,「新加坡國父」李光耀就從未離開過內閣,甚至資政這個職位都是專門為他設立的。新加坡也因此從不被西方輿論看成是「民主國家」。
  •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和他的「平衡外交」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和他的「平衡外交」  李光耀是新加坡首任總理,曾任國務資政以及現任內閣資政,被譽為「新加坡國父」。他不僅是新加坡的開國元老之一,也是新加坡政壇極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1963年9月,新加坡同馬來亞、沙撈越和沙巴組成馬來西亞聯邦,李光耀繼續任新加坡總理。1965年8月,新加坡退出馬來西亞聯邦,成立共和國,李光耀擔任共和國總理。  1990年11月,李光耀卸任總理一職,於次年任新加坡總理公署高級部長;1997年任內閣資政,2001年11月連任。
  • 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病情惡化 被譽為「國父」
    資料圖: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中新網3月17日電 綜合報導,新加坡總理辦公室當地時間17日發表聲明稱,前總理李光耀的病情因感染出現惡化。新加坡總理府還表示,目前醫護人員對李光耀使用抗生素,並密切監控其病情。今年2月5日,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因感染嚴重肺疾入院,此後一直在新加坡中央醫院接受治療。
  • 李瑋玲:與李顯龍分歧不只是「家事」 否則不會公開
    【環球網綜合報導】針對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歐思禮路故居處置的分歧,李光耀女兒李瑋玲15日凌晨第二度發言。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李瑋玲在臉書上稱,「如果這只不過是一件家事,我們就不會把它公開」。6月14日凌晨,李瑋玲和弟弟李顯揚發出聯名公開信,指兄長、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執意違背父親遺願想保留故居為自己爭取政治資本。
  • 新加坡的硬道理——寫在李光耀90壽誕之際
    章詩依/文9月16日是李光耀90壽誕。原定於本月10日復會的新加坡國會,將復會日期延至16日,此舉使人們猜想,議會可能要在復會日向新加坡的國父,也是任職時間最長的議員——李光耀舉行致敬儀式。」新加坡的一位大學教授就此評論道,對於一個英雄,「等到過世了才讚美他就太遲了。」當然,這話明顯不確。
  • 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為什麼不允許美國在新加坡駐軍?
    新加坡已故前總理李光耀的經典訪談,他說:如果英國撤出新加坡軍港,他可能會邀請澳洲或紐西蘭派軍來駐守,但絕對不會邀請美國人來駐軍。 李光耀對美國人的評語很直接:《美國人沒有文化底蘊、很粗暴而且無禮》。他深切明白《請神容易送神難》的道理,因此新加坡直到今天都只是允許美國軍艦泊港維修補給,卻不允許美國長期駐軍。他更加明白,一旦把軍港交給美國人,就是開了個大缺口給美國人在新加坡培養間諜和傀儡、隨時策反國內反對勢力製造動亂顛覆政權。事實上許多國家就是被美國害得國破家亡的。
  • 李瑋玲再發文:跟李顯龍的分歧不只是「家事」,否則不會公開
    澎湃新聞 針對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歐思禮路故居處置的分歧,李光耀女兒李瑋玲15日凌晨第二度發言。
  • 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我屬於「狐狸型」政治家
    從3月17日開始,新加坡總理公署每天都發布關於李光耀病情的公告。6天之後,在新加坡乃至全世界人的關注、祈福和評說聲中,李光耀歷經91載的傳奇一生走到了謝幕時刻。他沒有等到5個月後新加坡國慶50周年的大日子。
  • 《家事、國事、天下事》回顧許倬雲先生一生
    《家事、國事、天下事——許倬雲先生一生回顧》封面   許倬雲先生一生回顧,除敘述其個人成長、學習和治學的心路歷程外,也介紹他對中國近七八十年歷史的參與觀察,以及他關心家國大事留下的種種回憶  《家事、國事、天下事——許倬雲先生一生回顧》  訪問:陳永發 沈懷玉 潘光哲  記錄:周維朋  定價:66.00元  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7月版  作者簡介:  許倬云:江蘇無錫人,1930年出生於福建廈門,1949年赴臺。畢業於臺灣大學,美國芝加哥大學博士。現為美國比斯堡大學榮譽教授。
  •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頑皮少年到一國總理的蛻變
    至此之後,李光耀心中萌發出了一種強烈的願望,那就需要帶領新加坡走向獨立之路,要讓新加坡成為一個獨立富強的國家。李光耀至此也正式與政治結緣。 清晰了自己的目標的李光耀開始意識到自己的學識還不足夠撐起自己的理想。於是在條件成熟之時,他去到了英國的劍橋大學開始學習。
  • 李光耀遺囑無效?新加坡律師公會紀律審裁庭:李光耀二兒媳撒謊並...
    【環球時報駐新加坡特約記者 辛斌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劉皓然】「百年祖宅紛爭起,遺囑擅改疑雲生」——在剛剛過去的周末,新加坡媒體爆出重磅消息:新加坡律師公會紀律審裁庭表示,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的二兒媳林學芬身為草擬遺囑律師,不僅與丈夫李顯揚合謀誤導李光耀籤署遺囑,還撒謊並隱瞞證據,行為嚴重失當,要求將她除名。
  •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說過的名言(雙語)
    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因病於23日凌晨3時18分在新加坡中央醫院去世,享年91歲。李光耀是新加坡開國元首,1959年至1990年擔任總理,被譽為「新加坡國父」。同時也是新加坡現任總理李顯龍的父親。   強悍丶充滿鬥志甚至偏執的強人遠去,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他冷硬如刀丶直指人心的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