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哲 蔡麗娜 周 俊
近年來,婁星區紀委監委圍繞破解基層治理權責不明、監督不力、制度不嚴等現實問題,從「小」處著眼,織密「監督網」;從「細」處著手,抓牢「關鍵點」;從「實」處著力,拉緊「責任鏈」;用「放大鏡」透視問題、強化細節、壓實責任,構建村級「小微權力」線上線下立體監督體系,為鄉村振興提供紀律保障。
編制三張清單,繪出「運行圖」
一是編制事項清單。聚焦群眾切身利益和信訪集中的權力事項,編制重大決策、日常管理、便民服務3大類25項村級「小微權力」事項清單,逐項繪製出「小微權力」流程圖清單,重點突出村級工程項目、農村「三資」管理、脫貧攻堅、惠農政策落實等事項,明確權力邊界、政策依據、辦理主體、操作流程、辦理方式、辦理時間、監督管理等內容,實現權力「按圖行進」。二是編制責任清單。鄉鎮黨委履行推進「小微權力」規範運行主體責任,黨政「一把手」是第一責任人。鄉鎮紀委承擔監督責任,設立「網際網路+村級小微權力」平臺專管員、村級工程項目專管員、項目評審專管員,實行「四個一」工作法即「一周一線上監測、一月一線下督查、一季一考核通報、信訪舉報一律提級審核」,持續推進村級小微權力監督。今年以來,發現上傳數據不及時、公示不到位等問題29個,通報批評單位15個。三是編制風險防控清單。緊盯村級項目發包、工程驗收等重點問題,梳理村級小微權力廉政風險點35個,編制風險防控清單25項。比如,針對村級工程項目突出問題,制定「雙抓鬮、雙籤字」村級工程項目簡易發包程序清單,即抽完順序籤再抽中標籤,當場由競標參與人對所抽順序號及中標情況現場籤字確認。實施以來,反映村級工程項目的信訪量同比下降86%。
建強監督平臺,念好「緊箍咒」
一是搭建監督平臺信息公開網。按照一村一臺、一鎮一臺要求,為11個鄉鎮(街道)、204個村(社區)建立「網際網路+村級小微權力監督」平臺和規範化櫥窗式公開欄,對脫貧攻堅、涉農補貼資金發放、低保評定、工程建設等內容進行即時公開、定期公開、長期公開。群眾通過手機端微信公眾號、村務公開欄對村級事務進行線上線下雙重監督。截至目前,全區平臺累計錄入並公開村級財務、村級工程項目、辦事結果等數據信息42.09萬條,讓指尖監督成為現實。二是及時處置監督平臺留言投訴。按照統一受理、建立臺帳、分流交辦、限時辦結和規範回復要求,認真辦理每一起投訴舉報。目前,共收到群眾留言3000餘條,通過平臺投訴舉報查處20人。比如,2020年10月,群眾留言投訴蛇形山鎮丁祝村村級工程項目有關問題,經查實相關村幹部以虛列村級工程項目、虛增工程量或少付工程款等方式套取、截留村集體資金、行業扶貧資金,用於處理違規開支。最終相關資金被追繳退繳,相關責任人均受到嚴肅查處。三是科學設置監督平臺宣傳專欄。在村級網絡監督平臺客戶端主頁開設「精準扶貧」「聚焦環保」「鄉村振興」等專欄,根據「小微權力」不同類別,在細分頁面上線「政策解讀」「申報流程圖」等詳細內容,定向宣傳、對點宣傳,方便村民通過手機微信公眾號了解惠民政策、村內事務等動態。
抓好執紀問責,劃定「高壓線」
堅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漸,對一般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列出清單督促整改到位;堅持嚴肅問責,震懾警示,對獨斷專行、以權謀私,濫用職權、損公肥私,弄虛作假、逃避監督等違紀違規行為,綜合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進行追責問責。2020年來,共查處基層「小微權力」突出問題66個,問責72人;共查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92人,黨紀政務處分52人,組織處理40人,退還群眾資金115.19萬元,公開通報曝光27人。同時,根據監督檢查發現的問題,定期修訂完善「小微權力」清單事項,優化運行流程和監督方式,不斷壓縮村幹部行使權力的自由裁量空間,使村級「小微權力」的籠子越扎越緊,基層監督更科學、更合理、更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