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支適馬新鏡的MTF測試合集,細枝末節就不再翻譯,直接來看重點部分。
適馬14mm f/1.8 DG HSM Art
雖然是第一支在14mm達到F/1.8的鏡頭,適馬14Art的全開表現依舊可圈可點,從中心到邊緣都有不錯的畫質。
按照以往情況,本網站(Lenstrentals)只測試鏡頭全開光圈的畫質表現,但考慮到大多數競品都達不到F/1.8,所以這次破例給適馬14Art另外做了F2.8的畫質測試。在2.8的時候,中心銳度讓人驚訝,邊緣畫質有進步,但是並不算大。
作為一支廣角鏡頭,適馬14Art的像場非常平坦(好事)。
對比佳能EF 14mm f/2.8L II USM:佳能的設計年代較為久遠,從圖表也能看出兩者之間較為巨大的性能差距(歲月不饒人啊~),適馬從中心到邊緣都大幅度領先佳能。
對比尼康AF-S Nikkor 14-24mm f/2.8 ED(@14mm):很長一段時間內,尼康自家的1424都是廣角變焦鏡頭裡面的標杆級產品。適馬的畫質達到了我們的預期,比尼康要好(畢竟是新鏡頭,還是定焦,理應如此)。不過千萬不要小看尼康,雖然發布年代相對久遠了,但即便是放到現在,其畫質依舊是非常棒的。
對比佳能EF 16-35mm f/2.8L III USM:14mm比16mm廣不少,但考慮到佳能1635三代是佳能現階段的最強廣角變焦鏡頭,我們認為還是有一定的對比意義的。兩支鏡頭在畫質上的差距非常小,若是將個體差異納入考慮範圍,可以認為兩者的實際畫質表現在伯仲之間。不過,相信佳能用戶知道如何在這兩支鏡頭之間做出選擇:是超棒的恆定2.8光圈變焦,還是更廣光圈更大的14mm定焦。
附與蔡司ZE15 & 佳能EF 11-24mm F4L USM的對比:
適馬24-70mm f/2.8 DG OS HSM Art
24mm
圖表中間位置(4mm-12mm的位置)實現、虛線的分離程度較大,並不知道這會以怎樣的形式反映在照片中。
50mm
50mm端的圖表很好看,較為平緩(牛頭的表現),50mm端可能是這支鏡頭畫質7焦外最好的焦段。
70mm
70mm端這裡,解析度有所下滑,不過(圖表)依舊是很平緩。70端的解析度雖然並不搶眼,但是從畫面中心到邊緣有著不錯的一致性。
個體差異
這支鏡頭在這方面並不能說做的很好。24mm的差異比較小,但50mm和70mm的差異就比較大了。總結起來就是,24mm高於平均水平,50mm端和70mm端低於平均水平。
焦平面曲率
需要注意的是,以下的圖表表現的並非這支鏡頭的畸變。焦平面曲率一定程度上能夠決定邊緣畫質。
24mm
50mm
70mm
一系列對比
Sigma 24-70mm f/2.8 Art vs Canon 24-70mm f/2.8 Mk II
佳能的24-70mm F2.8 二代基本上可以說是這個焦段最好的鏡頭。
24mm
24mm端是佳能表現最好的地方,適馬在整個畫面的畫質表現均不如佳能。
50mm
適馬這支24-70在50mm端畫質最好,而佳能是在24mm,因此後者在50mm端畫質有下滑。畫面中心兩者旗鼓相當,佳能僅在稍偏離中心的位置有些許優勢。
70mm
兩支鏡頭在70mm畫質均有下滑,佳能比適馬稍好,但差距並不大。
Sigma 24-70mm f/2.8 Art vs Tamron 24-70mm Di VC
這一組對比或許更為合理一些,畢竟兩支鏡頭都是具有防抖功能的變焦鏡頭。騰龍新的G2版還沒測試,這裡是老鏡頭的數據,理論上來說,G2的畫質會更好一點。
24mm
在24mm端,騰龍明顯勝過適馬。
50mm
50mm端確實是適馬表現最好的地方,在畫面在畫面中心以外的地方優勢尤其明顯。
70mm
在70mm端,騰龍落敗,70mm端是騰龍表現最差的地方。
Sigma 24-70mm f/2.8 Art vs Nikon AF-S 24-70mm f/2.8 ED VR
尼康在24-70這種焦段上有著截然不同的設計理念,犧牲部分中心銳度換來整個畫面較為一致的畫質。
24mm
適馬並不如尼康。
50mm
適馬是贏家,畢竟尼康在50mm這裡最弱。
70mm
適馬的中心銳度更高,尼康在整個畫面範圍內的畫質更為平均(中心到邊緣的畫質衰減不更少)。
附適馬與圖麗24-70的對比:
(小編:圖麗的24端中心銳度真高啊……)
Via Lensrent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