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臺灣島內會搞激進「臺獨」嗎

2020-12-16 環球時報評論

2019年1月1日是大陸發表《告臺灣同胞書》40周年。在過去的40年間,兩岸關係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實現了三通、人員交流以及經濟融合等,但也面臨「臺獨」分裂勢力的嚴峻挑戰。

而在過去一年,臺海也遠不平靜。美國繼續著力打「臺灣牌」,美國軍艦三次通過臺灣海峽。與此同時,島內經過「九合一」選舉後形勢大變,蔡英文提前「跛腳」。

隨著2019年臺灣又進入「大選年」,綠營是否還會繼續挑動意識形態對立?兩岸關係將往何處去?《環球時報》就這些問題專訪了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原副會長、全國臺灣研究會副會長王在希。

▲王在希

兩岸——結束軍事對峙還不具備條件

環球時報:距離1979年大陸發表《告臺灣同胞書》已過去40年,裡面提到的兩岸三通已經實現,但兩岸軍事對峙狀態仍未結束。在您看來,兩岸要結束軍事對峙需要什麼樣的契機和條件?

王在希:1979年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的《告臺灣同胞書》,對兩岸關係而言是歷史性的重大事件,它標誌著大陸開始對臺實行「和平統一」的方針。在此之前,大陸也有過和平解決臺灣問題的想法,但基本思路是「武力解放」。40年來,我們的對臺工作取得突破性重大進展,實現了兩岸三通直航、大陸遊客入島、兩岸經濟融合、兩岸領導人會晤等,但兩岸之間的敵對狀態至今仍未結束。

我認為,結束兩岸敵對狀態、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是實現兩岸和平統一之前的關鍵性一步。這個問題不解決,說明兩岸雙方在政治上還沒有建立互信。我的看法是,要結束兩岸軍事對峙,關鍵需要兩個條件:一是需要雙方在堅持一個中國問題上有高度共識;二是兩岸雙方都要有謀求統一的意願。從目前情況來看,國民黨對第一條也很勉強,第二條就談不上了,而民進黨兩條都做不到。所以目前還不具備結束兩岸軍事對峙的基本條件,還需要努力,還需要時間。

環球時報:臺媒日前總結稱,2018年大陸軍艦開始例行巡航臺灣。您對這樣的變化如何解讀?

王在希:2018年以來,大陸海空軍先後派轟—6K戰機編隊和包括遼寧艦在內的艦艇編隊到臺灣周邊巡航。這裡面有幾個方面的原因:第一,宣示領土主權。因為臺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我們艦機到自己的領土周邊巡航,是我們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正常舉動。

第二,警告震懾「臺獨」。民進黨蔡英文上臺這兩年多來,始終不承認「兩岸一中」,島內「臺獨」分裂勢力憑藉執政有利條件,一步步推行「去中國化」的「臺獨」分裂活動,並推動「統獨公投」,氣焰囂張。在這種情勢下,有必要通過軍機艦艇巡航,來警告遏制一下「臺獨」分裂勢力。

第三,進行日常訓練。派軍機、艦艇繞臺進行巡航,也是我海空軍一項正常的年度訓練活動。考慮到臺灣問題的複雜性,不能完全排除發生「臺獨」分裂事變的可能性,為了確保國家領土主權完整,軍隊平時有必要進行各種課目訓練。

美國——未來會重點打「臺灣牌」

環球時報:2018年度,美國軍艦三度通過臺灣海峽,您認為這發出怎樣的信號?

王在希:美國軍艦頻繁通過臺灣海峽,是精心策劃的針對中國大陸的具有挑釁性的軍事行動。臺灣問題純屬中國內政,如何解決臺灣問題是兩岸中國人自己的家務事。多年來,美國一直插手幹預臺灣問題,向臺灣出售各種先進武器,利用臺灣問題向我施壓,阻擾兩岸統一。近年來美國不斷派軍艦通過臺灣海峽,意在給臺當局壯膽,給「臺獨」分裂勢力提供保護,針對我遏制「臺獨」措施進行反遏制。

環球時報:對於這屆美國政府未來是否會重點打「臺灣牌」,即臺灣問題是否中美之間的重要紛爭點,外界看法不一。您的觀察是什麼?

王在希:川普勝選後,對中國首先打的就是「臺灣牌」,跟蔡英文直接通電話,祝賀她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這是嚴重幹涉中國內政、挑戰一個中國底線的舉動。所以美國一直把臺灣作為它遏制中國的一個重要籌碼、一張王牌。我認為美國發動貿易戰僅僅是開始,現在又在打科技戰,從策略考慮,美國會打打停停,但不會從根本上改變對華強硬遏制的戰略。未來美國政府無疑會重點打「臺灣牌」,因為對它來說,打「臺灣牌」比起貿易戰、科技戰來成本最低,但會觸動中國的敏感神經。

值得注意的是,川普上臺後,已經為下一步重點打「臺灣牌」預先做好了法律準備。美國國會已經把當年裡根總統「對臺六點口頭承諾」和「與臺灣關係法」合併為一個新的法律,今年3月川普又籤署「臺灣旅行法」「國防授權法」,形成了與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相對立的國內法。依照這3部法律,美臺之間可以進行高層互訪,美國可售臺各種武器,美臺可以進行軍事交流。今年以來,美國輿論一直放風美國軍艦將停靠臺灣港口、美臺將合作舉行軍演等,我們對此應該高度重視和警惕。

「臺獨」——蔡英文更具隱蔽性

環球時報:目前島內是民進黨二度執政。在您看來,蔡英文和陳水扁在推動「臺獨」方面有哪些相同之處,又有哪些不同?

王在希:蔡英文和陳水扁都是李登輝培植的兩個「臺獨」骨幹,他們都堅持「臺獨」立場,但在做法上有明顯區別。陳水扁屬於「功利性臺獨」,蔡英文屬於「理念性臺獨」。陳水扁很激進,2004年連任後準備3年內完成「法理臺獨」,在2008年發動「入聯公投」,最後徹底失敗。蔡英文吸取了他的教訓,上臺後淡化「臺獨」色彩,搞「漸進式臺獨」,打著「維持現狀」的幌子,臺底下一步一步推進。他們倆的行事風格也不同,陳水扁比較高調張揚,蔡英文比較沉穩內斂,光做不說。從某種意義上說,蔡英文更加具有欺騙性、隱蔽性,更具有危險性。

環球時報:今年島內的「九合一」選舉和過去幾次大型選舉相比,有哪些新特點?對我們處理兩岸關係有什麼啟發?

王在希:這次臺灣地方選舉確有幾個鮮明特點。首先,非典型政治人物最受臺灣選民的支持和追捧,例如韓國瑜是「賣菜郎」,侯友宜是警察,柯文哲是醫生,都不是典型的政治人物。尤其是「韓國瑜現象」,他其貌不揚,一個禿頭,沒有顯赫的家世背景,也沒有什麼資源,單槍匹馬「空降」高雄,以其特有的江湖風格,每餐一盒滷肉飯、出門一瓶礦泉水,穿一身休閒裝打選戰;講話簡單直白、通俗易懂、直奔主題,給人以真實、直爽、不虛偽的感覺。有的評論調侃說,他最大的優點就是不像國民黨。韓國瑜擺脫了傳統政治人物那種西裝革履、舉止斯文、講話慢條斯理的風格,非常接地氣。

第二個特點是「選人不選黨」。許多候選人都不刻意顯示黨派色彩,也不邀請本黨領導人站臺助選。選民在很大程度上不關注候選人的政黨背景,而看重其人品和素養,反映出島內已經厭惡長期以來的藍綠政黨惡鬥。第三個特點是長期以來支持民進黨的選民「造反」了。民進黨的傳統支持者主要是中南部農民,由於該黨執政後不重視經濟民生,意識形態掛帥,沒有充分照顧到這個群體的利益,這次選舉他們不投民進黨,用選票來狠狠教訓民進黨。中南部許多原本民進黨執政的縣市「綠地變藍天」,尤其大本營高雄的翻轉,充分說明這一點。臺灣選民經過22年的選舉已經越來越務實,即「幹不好就換人」,「誰能給臺灣民眾帶來實惠就選誰」。

這次選舉也證明大陸這幾年對臺政策奏效。我們政治上堅持一中原則不退讓,經濟上推動兩岸融合發展,外交上壓縮臺灣國際空間,軍事上對「臺獨」保持震懾,政策上直接惠及臺灣老百姓。這次韓國瑜在深綠地盤高雄公開認同「九二共識」,表示要改善與大陸關係,依然高票當選,很說明問題。

大陸政策——兩黨都難有根本改變

環球時報:「九合一」選舉民進黨大敗,您認為蔡英文在剩下任期內,在島內會面對怎樣的政治形勢?在此情況下,臺當局會對兩岸政策進行調整嗎?

王在希:民進黨蔡英文當局在這次慘敗後,可能會有兩種選擇:一是穩住陣腳,保持政壇影響力,爭取下次選舉再把失去的權力奪回來;二是為保住基本盤孤注一擲,鋌而走險,搞激進「臺獨」,轉移視線。例如推動帶有「統獨」性質的公投、煽動對大陸的不滿情緒、製造兩岸緊張、升高省籍對立等。

無論哪種情況,民進黨的「臺獨」基本路線和「維持現狀」的大陸政策都不會根本改變,但在策略上不排除會做些調整。例如在兩岸民間交流方面,可能會放鬆一些限制措施,尤其是在農產品貿易、陸客赴臺旅遊方面。臺灣地方縣市選後都表達了這方面需求,這涉及臺灣同胞的切身利益,如臺當局繼續嚴加管制,會進一步丟失選票。

環球時報:國民黨在這次選舉中似乎獲得大勝,這對其領導層未來的兩岸政策理念會有什麼樣的影響?會清晰化嗎?

王在希:國民黨這次勝選後,關於其兩岸政策理念,我還看不出有什麼調整的跡象。無論是黨主席吳敦義,還是「兩個太陽」之一的國民黨前主席朱立倫,以及這次選舉中脫穎而出的韓國瑜,基本上都奉行馬英九在位時主張的「不統、不獨、不武」政策和「維持現狀」的基本理念,都表示承認「九二共識」,但更強調「一中各表」。倒是馬英九本人在選舉期間提出了一個「新三不」政策,即「不排斥統一、不支持臺獨、不使用武力」。其實我看是在玩弄文字,並沒有實質性改變。他沒有明確把統一作為唯一選項,「不排斥」只是把統一作為選項之一;「不支持臺獨」是美國的提法,比起原來「反對臺獨」的提法反而是退步。

我看到的動向,是國民黨勝選後圍繞202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的候選人提名,已經開始新一輪權力角逐。也就是說,圍繞最高權力重組已經開始明爭暗鬥。朱立倫在這次選舉一結束,就放話「國民黨高層領導應該由中生代接班」,其矛頭指向非常清楚。此外,國民黨高層在確定候選人的時間安排上也分歧公開化。

島內媒體評論認為,這次臺灣選舉,廣大選民是因為討厭民進黨、想教訓民進黨才把票投給國民黨,所以國民黨應該保持清醒,順勢而為,整合內部,找回黨魂,凝聚共識,提出明確、積極的新論述,主動引導輿論,塑造新的民意,才有可能重返執政。

相關焦點

  • 蔡英文上臺 臺灣必然會走向「臺獨」嗎?
    所以,現實地說,她不可能走臺獨的道路,只能往統一的方向找一個對臺灣最有利的方向,如果搞臺獨,那麼完全是死路一條。  前不久,馬英九跟習近平在新加坡見面,是把「九二共識」作為一個底線——中國的紅線已經被劃定。所以,我覺得蔡英文當總統以後會很辛苦,因為她從意識形態上是傾向於臺獨的,但實際情況,臺獨則是一個極其危險的道路。就看她怎麼調整了。
  • 臺灣學者:警惕蔡英文「最後瘋狂」搞「法理臺獨」
    蔡英文把李登輝視為「精神導師」作者:吳生林「蘇貞昌不只『臺獨』,他還是大漢奸裔孫;李登輝和史明是『臺獨』首惡中的首惡蔡英文已經把『臺獨課綱』進階到最高級版本,要高度警惕她第二任期搞『法理臺獨』。」島內知名統派史地學者、長期公開反對「臺獨課綱」的臺灣師範大學國際與僑教學院前院長潘朝陽教授,今日(11月6日)接受筆者採訪時,從歷史脈絡角度點評他島內「臺獨」要角。在談到陳水扁與蔡英文時,潘朝陽指出,走過必留痕跡!陳水扁「臺獨」言行有很多。
  • 他們竟想邀香港人去臺灣當兵!島內罵聲一片,鬱慕明怒斥弱智言論
    3月25日據媒體報導,鼓吹「臺獨」的「臺灣基進黨」的「立委」陳柏惟在臺灣「立法院」質詢時,提議可邀香港人赴臺當兵。消息一出,島內罵聲一片。據臺灣《中國時報》25日報導,陳柏惟與國民黨「立委」吳斯懷24日在「立法院」質詢時均關心「國軍」的戰力。陳柏惟語出驚人地建議民進黨當局開放香港抗爭者赴臺從軍,並取得公民權。
  • 資料:臺灣的「臺獨」組織及其活動
    美國、日本帝國主義一方面與敗退臺灣的國民黨政府保持關係,另一方面扶持廖文毅等人搞「臺獨」活動。1951年廖文毅在日本東京正式成立了所謂「臺灣民主獨立黨」,公開樹起「臺獨」旗幟,開始了分裂中國的陰謀活動。蔣介石在臺「復職視事」後,繼續推行靠美聯日政策。美國勢力乘機伸入臺灣政治、經濟、軍事等各個領域。
  • 島內一數據公開,「臺獨」絕望,祖國必將統一
    以蔡英文為首的民進黨當局執政4年多來,頑固堅持「臺獨」分裂立場,拒不承認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致使兩岸官方交往的政治基礎不復存在。疫情發生後,民進黨當局繼續在謀「獨」的邪路上瘋狂飆車。一方面,他們不斷進行「反中」「抗中」「仇中」的政治操弄,在島內大搞「去中國化」和「綠色恐怖」,妄圖切斷兩岸同胞的血脈聯繫。另一方面,他們為了謀取政治私利,加緊勾結外部勢力,一再製造事端挑釁大陸,使得如今的臺海局勢嚴峻複雜。然而,眾所周知,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國統一是任何人、任何勢力都無法阻擋的歷史潮流,「臺獨」註定是死路一條。
  • 鐵心「臺獨」! 賴清德竟要解散「臺灣省政府」?!
    日前,臺灣行政機構負責人宣布,自2019
  • 「臺灣人」認同上升?「臺獨」是歷史逆流,是走不通的絕路
    「臺獨」分子不斷破壞兩岸關係發展為了防止中國發展超越美國,美國開始對中國各種壓制。臺灣地區更是他們壓制中國大陸的工具,不斷與臺灣地區互動,發展「臺美」關係,公然為「臺獨」分子撐腰,想藉助他們在臺灣地區搞事情,打亂中國的發展。臺當局在美國的「誘惑」下,行為也是越來越沒有底線。
  • 兒童讀物,讓島內的「臺獨」如臨大敵
    自從臺灣地區的民進黨上臺執政以來,其在島內就一直在大力推行「去中國化」,甚至還惹出許多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近日,島內的民進黨籍「議員」就對一本從大陸進口的兒童繪本《等爸爸回家》發起了令人疑惑的抨擊,民進黨籍「議員」就表示。 該繪本中「中國加油」的字樣是在對臺灣島內的普通民眾進行「統戰」「洗腦」。
  • 聚焦| 數百起臺灣間諜案告破,「臺獨」潛入深圳偷拍武警集結
    臺灣間諜情報機關加速「綠化」,甘於充當民進黨當局推進「臺獨」路線的工具,大肆利用兩岸交流交往渠道,大搞「學術情戰」「媒體情戰」和所謂「情報外交」,極力挑撥祖國大陸與其他國家正常外交關係,妄圖拓展所謂的「國際空間」,嚴重危害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
  • 臺灣女主播李豔秋嗆蔡英文:搞「文化臺獨」,端午放什麼假啊?
    從9日開始,臺灣島內便開始了長達4天的端午假期;與此同步的,還有火藥味瀰漫的文化戰場。 一向挺藍的知名主播李豔秋昨天(9日)在社交媒體臉書發文,三問拒絕廢除「臺獨」黨綱、「天然獨」始作俑者、同時是現任政府領導人的蔡英文: 為什麼為了2000多年前,一名中國失意政客自殺,我們要連放四天假?
  • 大陸媒體自製臺獨黑名單撲克牌 排首位的並非蔡英文
    8 史明  「獨派」精神領袖  史明,本名施朝暉,是「獨立臺灣會」的創始人、更是「臺獨」著作《臺灣人四百年史》的作者。被視為臺灣「獨派」的啟蒙導師、精神領袖。  5 呂秀蓮  「臺灣正名運動」  呂秀蓮曾任臺灣地區副領導人,是一個激進的極端「臺獨」分子。力推所謂「為臺灣正名」運動,公開宣稱所謂「臺灣是臺灣,中國是中國」。
  • 大陸媒體自製「臺獨」黑名單,都有誰?
    」分子,2000年就任臺灣地區領導人時,曾作出「四不一沒有」的承諾,而後公然叫囂臺灣是「主權獨立國家」,兩岸是「一邊一國」的關係,在島內及兩岸造成極其惡劣影響。」,在島內以各種手段推動所謂「法理臺獨」,及「入聯公投」。
  • 「臺獨」要改中醫為「臺醫」?臺媒:臺灣「井蛙」真不少
    臺灣立法機構頭目遊錫堃日前稱,把中醫(藥)改叫「臺醫(藥)」應該不錯,叫「漢醫(藥)」也無所謂——「去中國化」之幼稚、卑劣,再添例證。有島內人士諷刺,民進黨這麼逢「中」必反,要搞「臺獨」就大方提出來,還可以修改字典,把「中」列為禁用字。
  • 臺軍的回答讓「臺獨」分子絕望,島內輿論炸鍋
    撰文:大風 編輯:堯蘇導讀:為讓島內部分「臺獨」分子死心,最近一段時間解放軍在臺灣附近海域舉行多場軍事演習活動並且這支大隊的隊長蘇統偉還對外聲稱,此次演練是為展現臺灣士兵的防禦能力,展現臺灣士兵的決心,但針對這樣的說法外界並不認同,有不少網友認為這和老鼠沒什麼區別,發生戰爭就只知道躲在地下保命。
  • 2019「六問」臺灣:兩岸關係發展好or差
    馬英九擔任臺灣地區領導人八年,始終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積極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取得了諸多重大成果。卸任後,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還提出積極的新「三不」取代消極的「老三不」,變原來的「不統」為「不怕統一」。國民黨現任主席吳敦義也有意率15位本黨籍縣市長赴陸參加「國共論壇」,若自己不能成行,會委託副主席代表前往。
  • 柯文哲在雙城論壇說「兩岸同文同種」:現在搞「臺獨」的人,哪個...
    其實,蔡英文領導的民進黨,在剛剛過去的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中慘敗,蔡英文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何嘗不是一個重要因素。那麼,蔡英文的遷臺始祖是誰呢? 那要從清朝乾隆末年說起。當時,臺灣島內發生林爽文起義,林爽文及其他義軍迅速攻佔臺灣大部分地區。乾隆命大學士福安康率兵鎮壓。 清軍中有一位將領叫蔡攀龍。
  • 美眾議院通過「2019年臺灣保證法」 根本給不了臺灣民眾什麼保證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馬曉葉、何婧):美國聯邦眾議院7日通過所謂「2019年臺灣保證法」與「重新確認美國對臺及對執行臺灣關係法承諾」決議案。對此,大陸涉臺問題專家9日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這是美方對於中國內政的粗暴幹涉,是美方對臺海問題導向的嚴重誤導,也是美方對臺灣島內臺獨勢力釋放的錯誤信號,嚴重傷害了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的感情,如美國執意在錯誤道路上走下去,中方絕不會坐視不理,必然作出有力回應。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教授朱松嶺表示,臺灣問題是中國的核心利益。
  • 臺灣教師之憂:「臺獨」歷史教科書戕害下一代
    這些教科書裡充斥「去中國化」及「媚日」內容,被島內有識之士斥為完全淪為民進黨「臺獨」思想宣傳品。二年級歷史教科書雖未面市,但已確知的是,「中國史」將根據課綱併入「東亞史」並採取專題形式編寫。島內有識之士普遍憂慮,這批教科書將戕害數百萬青少年,是企圖將整整一代人變成「臺灣人不是中國人」觀念的擁躉。
  • 島內「臺獨」氣焰空前囂張 其實只是蔡英文在吹口哨壯膽
    近來,在美方不斷通過「臺灣旅行法」「美國在臺協會(AIT)將派駐海軍陸戰隊維安」等議題挑動兩岸關係的同時,島內「臺獨」勢力的聲調也隨之高漲,賴清德自稱「臺獨工作者」,李登輝等老牌「臺獨」成立「喜樂島聯盟」,4月26日上午,解放軍空軍轟-6K等多型戰機編隊飛越宮古海峽和巴士海峽,實施了「繞島巡航」訓練。臺灣問題是否在滑向「喪失和平解決可能性」的臨界點?兩岸關係該何去何從?
  • 蘇貞昌以「臺獨」綁架臺胞,是臺灣真正「掃把星」
    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強調,島內極少數「臺獨」分子不斷謀「獨」挑釁,並企圖以此綁架臺灣社會,相信廣大臺灣同胞能夠認清其惡毒行徑,絕不會讓他們的圖謀得逞。 資料圖:蔡英文和蘇貞昌 早在2020年臺灣大選之前,爭取連任的蔡英文就曾在接受外媒採訪時大肆渲染臺海緊張局勢,並表示「我們自己會承受第一波的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