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能孤雌生殖嗎?孤雌生殖的雙髻鯊,世界首例!

2021-01-15 shans心理

你見過孤雌生殖的生物嗎?或者是需要精卵結合才能生殖的生物突然出現孤雌生殖的現象你見過嗎?你認為這種情況有可能發生嗎?為什麼呢?如果發生了,又會是什麼原因呢?

不得不說,原本需要精卵結合才能生殖的生物突然出現孤雌生殖的現象,在生活中還真出現了!

2001年,內布拉斯加州一個水族館誕生了一頭雙髻鯊,同一個水族箱的三隻雌鯊魚都可能是幼鯊的媽媽,但是它們在幼鯊誕生前至少三年未曾與雄鯊魚接觸!

不幸的是,小鯊魚出生沒多久就被同缸的紅刺死了。佛羅裡達州和北愛爾蘭的研究人員分析了它的DNA,證實它是通過孤雌生殖產生的鯊魚。這種單性生殖在昆蟲中比較常見,爬行類的蛇和蜥蜴,以及某些魚類偶爾可見,這個案例是科學界首度證實作為軟骨魚類的鯊魚也能進行孤雌生殖;哺乳類動物身上則至今沒有發現過這種事件。

原本許多鯊魚專家都認為,幼鯊的來源可能是雌鯊曾經與雄鯊交配,然後保存了精子,事隔多年才產生受精卵。但是分析幼鯊的DNA,卻沒找到任何雄鯊的染色體。起初研究團隊甚至懷疑自己的實驗結果,因此分析了第二次、第三次,並採用更新的基因分析技術,都證實沒有任何雄性的DNA。

這個表是實驗的結果:從三隻雌鯊和幼鯊基因體的四個位點判斷幼鯊的來源。由於鯊魚跟大部分的動物一樣有兩套染色體,一套從爸爸來,一套從媽媽來,因此染色體上每一個特定的位點也會出現兩份,兩份位點的版本可以一樣,也可以不一樣。

從上表可見幼鯊的基因體來自第二隻雌鯊,而且每一個位點的兩份都是同一版本,表明幼鯊並不是雌鯊的複製品,而是在減數分裂的過程中只完成第一次分裂就中止,沒有進行第二次分裂;或是第二次分裂開的細胞又融合在一起的結果。

那麼問題來了,雙髻鯊孤雌生殖和克隆是不是很像?那它的這種行為算不算克隆呢?

不算!

雙髻鯊(圖4-4)的性染色體是XX,它沒Y染色體,這樣一來,孤雌生殖對它而言非常不利,因為被囚禁的雌鯊還是逃不開單性的命運。它再怎麼打破,也只能產下雌性的幼鯊,寄望自己年老以後,下一代仍有一天能與雄鯊相遇。

那雙髻鯊孤雌生殖的現象能夠給我們帶來些什麼啟示呢?

其實動物跟人類不一樣的地方,在於人類的雄辯!

在人類的思維裡,禁銅動物對動物而言是有價值的犧牲,為了教育意義嘛。人類說,禁銅的動物不能放生,因為它們已經失去野生能力。

不能放生,那麼是否就能在動物園繁殖?

還不一定可以,這得看值不值得,得看經費,得看技術。

孤雌生殖是很冒險的生殖方式。現在我們知道孤雌生殖不是克隆,其實孤雌生殖比克隆更不利。克隆動物的基因體至少還跟健康的模本幾乎一模一樣,但是孤雌生殖的動物兩套染色體是同一個版本,同一個版本的基因就失去備份的意義了。

由於基因體一定有一些基因是壞了的版本,如果沒有兩種版本相互補足,很容易出現先天性的異常。只是除非這些異常讓生物來不及長大,否則一旦新生代有兩性交配的機會,經過有性生殖,下一代就可以恢復的常軌,擺脫單套的短絀。

人類跟雙髻鯊都是由XY系統決定性別,雄性的性染色體是XY,雌性是XX。所以女人如果孤雌生殖,子代必然是女嬰,因為女人沒有Y染色體,不可能生出必須有Y染色體上的基因才能產生出來的男嬰。

《西遊記》 中有一個西梁女國,這個國度裡的人都是女子,她們會不會是孤雌生殖的人類?

但是吳承恩寫道,唐僧和八戒誤闖女兒國,喝了子母河水,都懷了孕,可見這裡不只有單純的孤雌生殖,還可以「孤雄生殖」,超出當今生物學所能涵蓋的範疇。

那麼,人類可以像西遊記女兒國裡的女人一樣孤雌生殖嗎?

從雙髻鯊孤雌生殖的案例中,我們可以了解,要科學判斷一個生命是不是經由孤雌生殖產生是很不容易的事!

理由很簡單,沒有DNA證據,誰敢相信這種聽起來就像神話的故事?迄今為止,仍沒有人類孤雌生殖的科學證據。畢竟孤雌生殖只是進化樹上比較低階的動物的常規,高階一點的昆蟲、某些魚、爬行類動物、火雞的處女生殖事例時有所聞,而越頂端的物種,孤雌生殖就越罕見。

人類作為自然界頂端的生物,雖然沒有孤雌生殖的案例,但這就說明我們人類就不能孤雌生殖了嗎?

人類自然生殖的條件,一定是要有個男主角,有個女主角,在適當的時機分別貢獻健全的精子和卵子,在健康的母體內受精卵展開新的生命旅程。

以往如果有人聲稱自己處女生殖產下一個嬰兒,她周遭的每一個男 人都會遭到懷疑。但是以當前對生殖科學的理解,我認為人類是有孤雌生殖的條件的。

人類細胞都有兩套染色體,簡稱為2n,只有成熟的生殖細胞是1n。身體細胞複製的時候,會有一個過渡的4n,細胞分裂後還是2n。

如果人類要孤雌生殖,第一個條件就是卵子要有2n。這一點沒問題,卵子的母細胞本來是2n,要進行減數分裂才會形成成熟卵子,所以母細胞會先複製DNA,2n變成4n,然後第一次分裂,變成兩個2n,其中一個退化;留下來的繼續進行第二次分裂,變成兩個1n,其中一個再退化。

問題是,第二次分裂的過程很長,可能長達十幾年,直到精子帶著一套染色體衝進來了,才匆匆完成2n變成1n的動作,然後這1n跟精子帶來的1n配對成2n,開始新的生命。

所以卵子有很長的時間處於2n的狀態,在這段時間內,如果受到適當的刺激,啟動胚胎發育,不是不可能。

事實上,婦人卵子無故分裂,形成卵巢囊腫,或良性腫瘤的情形並不罕見。在這些事件的極早期,卵子開始異常分裂的時候,也會有囊胚,跟受精卵發育的初期一樣。不同的地方在於這個囊胚不會繼續發展下去變成胚胎。縱使這種囊胚移行到子宮內,終究也不了了之,迄今沒有人敢說他看見過通過這種方式成長的嬰兒。

自然界孤雌生殖的現象能夠帶給我們人類一些什麼啟示呢?

孤雌生殖確實給人類一些想像。有些研究就利用仍是2n的未成熟卵子,給予化學刺激,啟動分裂。

然後在它分裂形成囊胚的時候,利用提取幹細胞的方法,取出囊胚內細胞團的幹細胞。這種幹細胞的所有基因都來自唯一的一個人,因此可以拿來治療這個人的退化性疾病、神經疾病、糖尿病等等,不必擔心排斥的問題,當然如果有其他兼容的人,也可以借用它的幹細胞。如果這種孤雌囊胚確定不會變成完整的胚胎,那就會減少許多爭議,比如關於破壞囊胚是不是形同殺害生命的爭議。

利用卵子的孤雌生殖獲得幹細胞的想法,已經越來越接近實現時刻了!

現存一株從猴子的卵子孤雌分化來的幹細胞,已經用於治療猴子的帕金森症,而且人類的孤雌幹細胞株也已被證實確實存在。

在某位科學家製作的幹細胞株當中,至少有一株是孤雌幹細胞株,而且是世界上第一株人類孤雌幹細胞株。

當初他們從捐卵婦人體內取來一些卵子,另外從病患身,上取來一些細胞,然後以病患的細胞核取代卵子的細胞核,讓它分裂,希望製作出為病患量身訂製的幹細胞。結果不知道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卵確實分裂成囊胚了,也取得幹細胞了,但這些幹細胞的DNA卻都來自捐卵婦人,所以是孤雌幹細胞株。

科學家製作的囊胚是孤雌囊胚,從人類經驗看來,那是不會發育成胚胎的囊胚,因此破壞它、從中取得幹細胞,就不算是殺害生命。

話題:如果有一天,我們人類出現了孤雌生殖的案例,你能接受嗎?

相關焦點

  • 哺乳動物孤雌生殖孤雄生殖獲成功-光明日報-光明網
    突破哺乳動物有性生殖的「枷鎖」    自然界中,簡單的生命體,例如病毒和細菌,採用簡單的無性生殖方式;蜜蜂和螞蟻則採用孤雌繁殖方式——只要有蜂后或蟻后,就能保證種群的繁衍,一些低等動物,比如一些種類的蜥蜴、蛙和魚類,也有孤雌生殖現象。哺乳動物,則進化出了更高級的有性生殖方式。
  • 孤雌生殖是什麼?符合達爾文進化論嗎?
    導讀:關於什麼是孤雌生殖的問題,是不是符合達爾文進化論的問題,蜂部落認為孤雌生殖是符合達爾文進化論的,我們先來看看孤雌生殖與達爾文進化論的理論,然後看看孤雌生殖現象是不是滿足達爾文進化論的推斷。孤雌生殖首先我們來看看什麼是孤雌生殖。孤雌生殖比較好理解,我們可以從字面意思理解為單獨的雌性進行了繁殖,也就是在沒有經過交配的情況下雌性繁殖。孤雌生殖的種類又比較多,有的動物在發生了交配後還能出現孤雌生殖現象,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 最新發現的四種孤雌生殖動物:雌竹節蟲獨自產子
    &nbsp&nbsp&nbsp&nbsp最新發現的四種孤雌生殖動物:雌竹節蟲獨自產子&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新浪科技訊北京時間12月22日消息,就我們所知,孤雌生殖現象又稱單性生殖,簡單來說就是動物完全不需要雄性個體,單獨的雌性就可以進行繁殖。
  • 「孤雌生殖」小龍蝦席捲全球,是造福吃貨?醒醒吧,明明禍到臨頭了!
    這是已知的第一種能孤雌生殖的螯蝦!舒爾茨測了這種螯蝦的線粒體基因,發現和原產美國的龍紋螯蝦(Procambarus fallax)非常接近,可能是其近親。2003年,舒爾茨在《自然》上發表論文首次報告了這種螯蝦。
  • 雌性鯊魚已生崽,雄性老鼠都抱娃,人類同性生殖還要多久?
    孤雌生殖這一概念是1894年由科學家Owen首次提出,孤雌生殖的最顯著特點就是直接由卵細胞分裂,這一過程沒有任何精子參與,直接有卵細胞發育成新的個體,這一過程也被成為無性生殖。孤雌生殖的鯊魚無性生殖,尤其是孤雌生殖在爬行類和魚類中太常見了,比如在爬行動物類的蜥蜴、青蛙等,在沒有雄性的情況下,為了維持種族的延續,它們會選擇孤雌生殖。
  • 大型瀕危魚類鋸鰩能在自然環境下處女生殖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6月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最近,科學家驚奇的發現,一種生活在美國佛羅裡達州,有著像鋸子一樣吻的大型瀕危魚類能夠進行「處女生殖」——無需交配,就能進行繁殖。科學家介紹說,這是迄今第一個在自然中發現的脊椎動物進行這種無性繁殖的例子,證據充分。  無性繁殖常見於無脊椎動物(就是沒有脊柱的動物)中。
  • 蜜蜂的生殖方式與其他昆蟲相比有何不同?養蜂人告訴你答案
    其實這個問題我們可以這樣來理解,蜂王是雌性蜜蜂,本來就具備產生卵子的能力,所以就算蜂王沒有經過交配,卵子同樣會產生,由於這種卵子沒有與精子發生受精,所以這種卵子是未受精卵,相當於是孤雌生殖,蜂群中出現工蜂產卵的時候也是這種情況,也屬於孤雌生殖,屬於無性繁殖。
  • 科莫多巨蜥可以孤雌繁殖,或已違背自然規律
    感嘆之餘,也足以讓我們感到生命的神奇,如果不是6500萬年之前,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了恐龍因為環境驟變無法適應,而逐漸從地球上消失,恐怕後來哺乳動物也很難完成飛速進化,人類的祖先也不會出現。那麼,地球上是否還有恐龍的後代呢?此前,在世界各地的「水怪」傳說中,都有觀點認為,蛇頸龍並沒有滅絕,它們還在地球上,只不過因為藏身湖底,很難被發現罷了。
  • 哪些動物可以單性生殖?
    哪些動物可以單性生殖? 在動物界中也有很多物種面臨著找不到異性,甚至是不存在異性的窘境。但是無論如何, 動物們也要努力完成生育下一代的偉大使命啊,怎麼辦呢? 於是它們另闢蹊徑, 開創了單性生殖的另類繁殖方式。都有哪些常見的動物   原標題:生孩子不需要「男人」! 哪些動物可以單性生殖?
  • 竹節蟲奇異生殖方式:兩個精子把卵子核DNA踢出
    網易科技訊 10月15日消息,今日微博上有科普大V Ent_evo(果殼網編輯、科學松鼠會成員、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博士生)介紹了一種奇異的生殖方式:種間雜交的竹節蟲有20%概率會把兩個精子同時給一個卵子受精,把卵子的核DNA都踢出去
  • [思維拓展]植物的生殖與生活史
    植物的生活史最終通過植物的生殖而完成。  2 類型  植物的生殖方式,一般可分為2種,即無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無性生殖又可分為營養生殖和孢子生殖2種。也就是說,營養生殖(繁殖)和孢子生殖均屬於無性生殖的範疇。營養繁殖是由植物的根、莖和葉等營養器官形成新個體的一種繁殖方式。
  • 哼,我和閨蜜也能生生生
    圖片來源:123RF孤雌生殖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一種奇妙的生殖現象,指的是動植物的卵子不需要受精過程,就能單獨發育成後代的生殖方式。在整個生殖的過程中不需要雄性動物的參與,產生的後代完整的複製了母體的性狀。通常,孤雌生殖出現在無脊椎動物中比較多,比如說輪蟲,線蟲和節肢動物中。但有的時候在低等的脊椎動物中也會出現,比如某些蛇類和鯊魚。
  • 人類為何不能無性繁殖?為何得男女繁殖?
    人類沒有進化出無性繁殖的能力,是因為人類演化起點就是兩性繁殖的,相對來說更利於保存種群。「性」這個東西還是有點好處的,人類無法也不能自主選擇是否放棄。從演化的過程上來看,有性生殖比無性生殖更麻煩,步驟要多不少,按照以往的生物進化觀,這一過程是生物由簡到繁的進化歷程,也就是有性生殖相對於無性繁殖更高級。雖然這個說法在現代看來是錯誤的,因為生物進化沒有明確方向,哪種演化適應生存,最終哪種生殖方式就會稱為主流。有性繁殖被自然選擇固定下來,說明這種方式有利於生物的生存。
  • 你知道鴿子生殖系統的疾病都有哪些嗎?「不生蛋」也是能治療的!
    生殖系統的疾病包括哪些?怎樣防治?鴿子生殖系統的疾病包括雄鴿及雌鴿生殖系統的病變。雌鴿能生蛋,而蛋不受精,這就表明雄鴿的生殖系統有毛病了。這種病變,有先天性的精蟲壞死及後天性的睪丸病變。如是傳染病引起的後天性病變,治療傳染病,消其炎症,如治好疾病,還可能有生殖能力,如治不好傳染病,則不會再有生殖能力。此種病變雖然不多,如果鴿棚裡的鴿子一旦染上傳染病,則很難倖免了。因此,預防的主要方面是要嚴防鴿子被染上傳染性的疾病。雌鴿不生蛋的原因很多。
  • 如果460萬年後Y染色體真的消失了,人類會變成孤雌生殖嗎?
    於是我們不得不去思考這樣一個殘酷的事實:如果Y染色體最後消失了,世界上就沒有男人了嗎?一切要從Y染色體的功能和起源說起。1902年麥克朗在直翅目昆蟲中首次發現性染色體後,性別決定才和性染色體聯繫了起來。不過直到1990年,辛克萊(Sinclair)等人才發現了Y染色體性別決定區(S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