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楚涵
12月3日,中國信託業協會發布的2020年三季度中國信託業發展評析及信託公司主要業務數據顯示,三季度末,行業管理信託資產規模同比下降5.16%,但業務結構延續改善趨勢,投資類信託業務的拓展力度明顯加大。與此同時,三季度行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6.75%,增速較二季度有所回升,但利潤總額同比下降21.43%,降幅較一、二季度擴大。
值得注意的是,信託行業在監管引導下,對融資類業務的壓降初見成效,融資類信託佔比連續十個季度攀升後首次出現下降。另外,單一資金信託和事務管理類信託佔比自2018年1季度以來已經連續11個季度持續下降。
三季度末融資類
信託餘額為5.95萬億元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信託業受託管理的信託資產餘額為20.86萬億元,較年初減少7432.79億元,同比下降5.16%,降幅較二季度末收窄0.4個百分點;信託資產餘額較二季度末減少4182.31億元,環比下降1.97%,降幅比二季度擴大了1.75個百分點。分析師分析,行業管理規模的持續下降主要是順應監管導向、主動控增速、調結構的結果,表明行業正從注重規模轉向注重發展質量。
從信託資產結構來看,數據顯示,三季度末,融資類信託餘額為5.95萬億元,佔比28.52%,較上年末提高1.53個百分點;投資類信託餘額為5.68萬億元,佔比27.23%,較上年末提高3.52個百分點;事務管理類信託餘額為9.23萬億元,佔比44.26%,較上年末降低5.04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融資類信託餘額較上年年初有所提高,但這已是在其連續增長十個季度後的首次下降。陳婷表示,這反映了行業在三季度加大了壓縮融資類和通道類業務的力度,更加積極地拓展投資類信託業務。
按照監管部門的年初規劃,2020年全行業壓降1萬億元具有影子銀行特徵的融資類信託業務,即今年年底,融資類信託業務的資產餘額要降至4.8萬億元左右。在三季度末,融資類信託餘額為5.95萬億元。陳婷提到,降低融資和通道業務是防範行業風險、避免行業盲目擴張帶來的風險隱患、促進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需要。由於通道和融資類業務是信託公司收入的主要來源,壓降給信託公司帶來的短期陣痛難以避免,但信託公司要繼續增強大局意識,根據監管部署,有序落實壓降通道及融資類業務規模的要求,確保完成全年任務。
增收不增利
可能與計提力度有關
記者注意到,信託行業呈現增收不增利的局面。在2020年3季度,信託行業實現營業收入291.09億元,同比增長6.75%,增速較2季度提升5.9個百分點。然而,實現利潤總額144.87億元,同比下滑21.43%,降幅較一二季度的-10.2%和-7.93%明顯擴大。分析師認為,這可能與信託公司加大資產減值損失計提力度有關。
信託業加大
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
此外,信託業加大對實體經濟中民營企業、中小企業、個體經營者的資金支持力度。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投向工商企業的信託資金佔比仍居首位,投向基礎產業、房地產、其他、金融機構和證券市場的資金佔比分別位居第二至第六位。
根據銀保監會的統計,三季度末,信託行業直接投入實體經濟(不含房地產業)的信託資產餘額達13.14萬億元,佔全部信託資產餘額62.97%,其中投向小微企業的信託資產餘額2.41萬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