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與時俱進大花臉

2020-12-25 天津日報
  在當今京劇舞臺上,活躍著這樣一位藝術家,他個頭不高,身材微胖,圓臉光頭,慈眉善目,平常講話慢條斯理,可一旦登上舞臺,即便不勾臉,不著戲服,只要步子一穩,濃眉一鎖,眼神一送,嗓子一亮,那傲人的威嚴便藏掖不住,臺上臺下瀰漫開只屬於他的氣息……

  這位藝術家就是京劇花臉大家尚長榮。尚長榮乃京劇大師尚小雲之幼子,1940年出生,5歲登臺,10歲正式拜師學藝,專工淨角。他牢記父親教誨,對博大精深的京劇傳統懷敬畏之心,頂禮膜拜地「死磕」前輩先賢藝術,忠實地繼承,全面地掌握,砸下非常夯實的舞臺實踐基礎,在陝西省京劇團大紅特紅三十餘載。為求更大發展,1987年47歲時,尚長榮懷揣《曹操與楊修》劇本東赴上海,調動起幾十年藝術積累,拿出「小卒過河不回頭」的拼命精神,秉承「演戲要演人,演人要演心」的藝術理念,緊跟時代、激活傳統,大膽創新,塑造出「有雄才大略,也有陰狠奸詐;被『偉大』纏繞,也被『陰謀』束縛」的全新曹操人物形象。1988年12月,《曹操與楊修》來天津參加全國新劇目匯演,一炮打響,譽滿全國,被譽為「新時期中國戲曲裡程碑式的作品」。此後,尚長榮又成功推出新編京劇《貞觀盛事》《廉吏于成龍》,奏響了「尚長榮三部曲」,奠定了他在京劇界的重要位置,拿下戲曲界諸多頂尖獎項,成為當代最負盛名的淨角藝術家。如今,年屆耄耋的尚長榮,還像年輕人一樣精力充沛,演出、講學、寫書法、拍京劇電影,樂此不疲。

  第一次與尚老見面是1996年1月,在我的第二故鄉古都金陵,彼時我正讀大三,已幾次在電視上領略過尚老風採,為他細膩傳情、有血有肉的表演深深折服。得知尚老到南京參加名家演唱會,我早早來到南京人民大會堂,在觀眾入場前就溜進劇場,正發愁怎麼進戒備森嚴的後臺,真是有緣,尚老竟迎面走來,在劇場內迴廊閒逛。當我磕磕絆絆自我介紹是來自天津的大學生,喜歡他的藝術時,尚老伸過來溫軟的大手與我緊握,開心地告訴我:「天津是我的第二故鄉,我小時就在土山公園附近住,在燕達學校上的一年級,現在叫昆明路小學啦。」當我拿出吳素秋、駱玉笙等前輩贈我的舞臺照給他看時,尚老更是眼睛發亮:「那,你可不是外人兒!」這時,幾位戲迷也提前進了劇場,將尚老團團圍住,請求籤字、合影。當我也拿出小本本要請他籤個名時,尚老溫和地說:「給你,光寫個名兒可不成,得寫句話!」尚老略一思忖,寫下「齊心合力,弘揚民族藝術!萬江學友留念」。與戲迷們寒暄一會兒後,尚老要回後臺準備演出了,還特意分開眾人,走過來與我親切握別:「萬江,咱們以後天津見!」

  果然,再次與尚老見面,真的是在天津了。2001年8月,尚老抵津演出,我已回津參加工作好幾年了,去他下榻的長城賓館拜望。當時我已開始學習撰寫戲劇評論文章,並對梨園名家翰墨丹青產生興趣,我久聞尚老墨寶娟秀文雅如行雲流水,便請他為我題字留念,怕不允,還傻乎乎地說:「您給我寫吧,我給您點兒錢。」尚老哈哈大笑:「我回上海準給你寫!你不是外人兒,給錢,我可就不寫啦!」回去不久,尚老就將墨寶寄到了我的單位,偏巧當時我被上級單位抽調赴京工作半年多,一直未回天津單位辦公室,直到抽調結束我才見到尚老墨寶,熠熠生輝的八個大字「國粹藝術 博大精深」鬥方。回津後諸事繁雜,一拖再拖,我竟沒給尚老回信表達謝意。這幅書法飄逸灑脫,我視若珍寶,送去裝裱,想配框懸掛書齋,誰想,裱褙時跑了墨,極其乾淨漂亮的墨寶成了大花臉,廢了!我心痛萬分,趕緊給尚老寫信訴苦,尚老未計較津門小戲迷的無禮,立即又給我寄來一小豎幅墨寶,上書「弘揚國粹,擁抱時代」,這次我裝裱成加長的「琴條」立軸,仔細珍存起來。

  尚老先後三次為我題詞,均沒有離開「民族藝術」,沒有離開「國粹」,沒有離開「時代」,可見他對國粹藝術是怎樣的深愛、敬畏與虔誠!

  的系列文章「梨園丹青總關情」,至此已經刊發完畢。從下期起,本刊將連續刊發王鶴的系列文章「雕塑與人類文明」。──編者

相關焦點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天津海泰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面向全國公開選聘...
    版權說明:天津日報報業集團所屬10報2刊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天津日報報業集團,受《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保護。所有關於天津日報報業集團及其子報子刊內容產品的數位化應用,包括但不限於稿件籤約、網絡發布、轉稿等業務,均需與天津日報報業集團商談,與天津日報報業集團有互換稿件協議的網站,在轉載數字報紙稿件時註明「來源-天津日報報業集團-XX報」和作者姓名,未與天津日報報業集團有協議的網站,謝絕轉稿,違者必究。 天津日報報業集團法律事務部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七六·朝陽(圖)
    微信裡當年稚友,俱垂垂白髪如絲絮。猶戀戀,重情意。   一   那個年代,中國農村的宣傳是憑藉掛在樹上的高音喇叭,半導體收音機還沒有普及,社員看電視,只能在夜晚,圍擠在廣場上,拔脖子瞪眼。基層文藝宣傳隊是公社、生產隊的寵兒,區文化館靠組織會演,鼓勵推動村隊文藝宣傳隊。   津南八裡臺有個劉文和,他組織的業餘文藝宣傳隊,出了作品,出了人才,在全區名列榜首。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隔「屏」會面話商機
    坐在洽談桌前,面對電腦,就能向「千裡之外」的供貨商了解最新的商品信息,昨天,天津市貿促會和韓國釜山經濟振興院在我市舉辦天津—釜山消費品經貿視頻洽談會,我市29家外貿企業和32家韓國企業的代表在「雲端」會面。  「產品有哪些國內外認證?」「主要功效有哪些?」
  • 天津:文化產業謀跨越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天津市委書記張高麗說,按照城市定位和地理文化特徵,天津將以山、海、城、鄉「四帶多點」進行布局,建設中心城區都市文化產業帶、濱海新區開放型海洋文化產業帶、北部山區休閒旅遊文化產業帶、區縣民俗文化產業帶。 抓大項目 抓好項目 在天津空港經濟區,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准成立的天津國家數字出版基地一期工程已完成。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扽紙繩與飛錢夾
    直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天津老百姓的日子還相對傳統、樸素,比如那時候去商店買塊布料、買些點心,售貨員會用張草紙(色灰黃,俗稱馬糞紙)包一下。包裝紙上常印著門面圖、店名、地址、電話,有的還隨時事印上鮮明的大字口號,權為廣告。筆者收藏多樣類似的故紙,時代感凸顯。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魯班工坊建設與發展成就2020
    市委、市政府相繼出臺了《關於做大做強做優天津職業教育八項舉措》、《關於推進我市職業院校在海外設立魯班工坊試點方案的通知》等系列文件,將打造服務「一帶一路」的魯班工坊列為市政府重點工作。  天津市教委帶領職業院校緊緊圍繞「一帶一路」建設以及中資企業在海外發展的實際需求,布局謀劃魯班工坊的全球發展。
  • 我慶幸, 在這裡與你相遇---寶安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深圳報業集團系列報刊 Shenzhen Daily 深圳都市報 深圳青少年報 寶安日報迄今已在《工人日報》《羊城晚報》《詩潮》《佛山文藝》等全國一百多家報刊發表散文、詩歌400多篇(首)。現為廣東省湛江紅土詩社社員,光明新區作家協會會員。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煙 火(30)
    外地人不懂局,把天津的嘎巴菜叫「鍋巴菜」,其實嘎巴是嘎巴,鍋巴是鍋巴,在天津不是一種東西;二閨妞她爸出外賺了點兒錢,回來就開了這個「焦三仙嘎巴菜」。叫「焦三仙」,有兩層意思,一是二閨妞她爸就叫焦三仙,鋪子的字號也是自己的名號。另一層,「焦三仙」也是一味中藥。但說一味,其實是三味,焦麥芽、焦山楂和焦神曲。這三味合成一味,有消積化滯的功效。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煙 火(27)
    鐵匠鋪裡的女人   李鴻章到底比他的老師曾國藩心眼兒靈透,也更了解天津人,一來就打定主意,對外跟洋人裝傻充愣,用他安徽合肥的老家話說,就是「打痞子腔」,不好好兒說話;對內,則安撫天津百姓,儘量大事化小。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紅樓無限情(圖)
    我的童年  「根基」與生長環境  民國七年,歲在戊午,夏曆三月初四辰時(西曆1918年4月14日上午八時左右),天津鹹水沽西頭周家生了一個孩子。此孩子排行第五,乳名曰魁(也寫作奎),這個孩子,就是現在執筆自敘的我。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津產自行車「騎」向大市場
    走進天津金輪自行車集團有限公司的組裝車間,不同規格的車架、輪組等自行車零件整齊碼放,在各崗位操作工人的合作下,逐步組裝成一輛輛自行車、助力電動自行車。幾個月來,這裡一直處於這樣的忙碌狀態。近日,又有約5000輛公司自主品牌「TOTEM」自行車裝船出口至菲律賓。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鼓樓燈光秀今晚為城市慶生(圖)
    負責此次投影秀的技術團隊天津智信數字科技有限公司項目經理張心平告訴記者,今年的投影秀相比去年,最大的不同也是亮點之一就是技術上的升級,「這次對比去年,設備會是一次比較大的升級。單臺投影從32000流明提升到了40000流明,從一面投影提升到了三面,三面都有線陣音響,氛圍燈光還是去年的2倍量,無論聲音還是畫面,都比去年更具震撼力。」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煙 火(12)
    天快黑時,老癟挑著挑子回來了。一問才知道,是讓巡警抓進了局子。那天胡大姑一宿把他罵得狗血噴頭,早晨挑著挑子出去,窩了一肚子火兒,買賣也不順,轉了一上午一個拔火罐兒也沒賣出去。餓著肚子遛到下午,實在走不動了,就來到南河沿兒,想找個地方喘口氣。  這時河邊有幾個洋人,在草地上鋪了塊白布,堆了一堆啤酒,正玩兒搗皮拳兒。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華北之殤1928──1937(112)
    總之,出了宮了,來到了天津這個花花世界,從玩的角度,溥儀是很高興的,但是一想到他的「使命」,一想到被轟出宮的侮辱和出宮以後的種種屈辱,復闢當然是他的熱衷了。  最讓溥儀受不了的,最讓他下決心復闢的事件,要數孫殿英盜墓這個事兒了。這是蔣介石北伐軍幹的「好事」。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不用塞進耳朵的骨傳導助聽器
    《新華每日電訊》昨日刊文報導天津一家外貿企業的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中藥煎煮方法影響療效
    天津中醫一附院心血管科醫生劉宇說,中藥湯劑的煎煮是一個看似簡單卻又十分複雜的問題。煎煮方法是否得宜,對中藥湯劑療效有很大影響。歷代醫家對湯劑的煎法、服法,都很重視,不同的疾病中藥煎服法不一樣。二三次煎煮法就是中藥煎煮時,第一煎以沸騰開始計算需要20至30分鐘,第二煎30至40分鐘,第三煎則時間更長,以便將所有成分提取出來。煮散法是粗末者,煎熟去渣服用,或開水浸泡服用;細末者,煎熟和渣服用,或開水直接調服。  衰弱性、虛勞性疾病採取去頭煎取二三煎煮法。這種方法只針對身體特別衰弱的慢性虛損性疾病,旨在味少量輕、顧護脾胃。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雷雨·後》是自然生長出的生命
    開欄語  從今日起,本報將於每周四推出「天津大劇院·藝術零距離」專欄,用文字呈現即將在天津大劇院上演的精彩演出,邀您共賞中外藝術的芬芳馥鬱。  戲劇大師曹禺創作的《雷雨》是中國話劇史上的裡程碑之作,其故事背景與人物設定與天津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科技創新助力東麗下好「先手棋」(圖)
    通過建立科技型企業成長檔案,跟蹤輔導、定期培訓、爭取政策,依託東麗科技金融對接服務平臺及智慧財產權專業服務平臺,東麗區為企業提供多樣化科技服務,用足用好市高成長初創企業專項投資政策,助力雛鷹企業快速成長壯大;鼓勵支持瞪羚企業以上市為目的進行股份制改造;推動科技領軍及領軍培育企業實施重大創新項目、建設創新平臺,培育一批高價值專利組合。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一封家書,勝卻人間無數(圖)
    1959年,豐子愷幼子豐新枚考入天津大學精密儀器系,後來又去外地工作,父子間開始長期通信。日前,豐新枚之子、豐子愷研究會會長豐羽將搜集整理的家書與47幅豐子愷畫作「恩狗畫冊」結集為《豐子愷家書》,由「活字派」與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聯合出版。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雷雨》《雷雨·後》會津門觀眾(圖)
    本報訊(記者 翟志鵬 攝影 姚文生)今年是戲劇大師曹禺先生誕辰110周年,昨日,由曹禺和萬方分別編劇,法國著名導演埃裡克·拉卡斯卡德執導的《雷雨》《雷雨·後》以連臺戲形式在天津大劇院演出,為觀眾講述了熟悉而新鮮的「雷雨」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