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圖文,有點「哪壺不開提哪壺」的趕腳,你看了可能會不舒服,但眼睜睜看著更多人真的「入坑」,也不好罷。
從正常樓面降板下去的衛生間(一般降下去30cm至45cm),叫下沉式衛生間,也叫沉箱式衛生間、「同層排水」。
下沉式衛生間長這樣,就是一坑(中性詞)。
你現在住的房子可能不是下沉式衛生間,而如果你買新房,買到下沉式衛生間的可能性將越來越大!
儘管建築設計規範只是建議、且開發商土建成本更高,下沉式衛生間還是有優點的。
相對於普通衛生間,下沉式衛生間有哪些優點和缺點?
優點:
普通衛生間頭頂總是很亂
缺點:
目前,大部分下沉式衛生間是怎麼裝修的呢?
我們一直認為「裝修是件信息很不對稱的事情」,而這種「不對稱」給無良的人留下了巨大空間。
在「下沉式衛生間」的裝修方法上,尤其「不對稱」:
「不知道的東西,可以百度啊!」「嗯,問題的關鍵是,很多人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我們可以負責任的說,大部分下沉式衛生間都是直接用建築垃圾回填的!
不信的話,你問問身邊的裝修從業人員「陶粒是什麼」、「在哪能買到」,看看他是不是一臉懵逼。
建築垃圾回填,這樣的場景不陌生吧?
或許,你沒親眼看到過以上場景,而更有可能的是,你沒來得及親眼看到。
回填建築垃圾、找平,可以在短短幾小時內完成,等你下班後或周末去工地巡視,你看到的是平整的水泥地,你甚至會暗自感嘆:「我家衛生間再也不是一個坑了!師傅手腳好麻利!麼麼噠!」
一旦封上,你什麼都看不出了。(圖片來自網絡)
可是,直接建築垃圾回填才是真正的坑:
如果下沉式衛生間是這樣的裝法,那還真就是一坑(貶義詞)了,還不如普通衛生間呢!
既然建築垃圾回填是不對的,那正常的裝修方法(工藝)是怎樣的呢?
Step 1. 對沉箱做第一次防水處理
在沉箱內,刷兩遍防水,地面連著牆面一起刷,牆面刷到沉箱上沿以上。
Step 2. 磚砌格子間
如果要改開發商的下水管,那麼改管就是Step 2,改管時避免在沉箱內設置P彎和S彎,以降低將來疏通的難度。
在沉箱內,用紅磚或水泥磚(不可用輕質磚)砌出40cmX40cm(大概尺寸)的格子間,起支撐受力和保護下水管道的作用。
Step 3. 填陶粒(或煤灰渣)
用陶粒將格子間填滿(煤灰渣也行,但是很難找到)。
陶粒長這樣,像不像某種零食?
魚皮花生,又叫麻雀蛋
Step 4. 布鋼筋
在格子間上方布一層直徑10mm螺紋鋼,雙向布置,形成20cmX20cm的鋼筋網。
Step 5. 澆築混凝土
澆築一層約4cm厚的細石混凝土。
接下來,就可以把它當做一個普通衛生間來裝修了——該找坡找坡、該刷防水刷防水、該貼磚貼磚......
需要再次提醒的是——防水總共要做兩次( 一次是對沉箱做防水,一次是對表層地面、牆面做防水),並且每次防水要做兩遍!
有沒有更極致的工藝,可以讓下沉式衛生間幾乎做到免維修?
有,那就是做「二次排水」!
簡單的說,就在降板上再加一個「地漏」,在降板上多找一次平,把降板上的「地漏」找成最低點,這樣做的好處是——即便發生漏水,導致沉箱有積水,也能直接排走。
我們目前還沒有把「二次排水」當標配,但,不管業主懂不懂行、請沒請監理、來不來工地,「下沉式衛生間的正常裝修方法」一直是理想貓的默認標配!
經常發生的情況是,同一小區、同一時間段開工裝修的幾家當中,只有我們是「正常裝修」,而其他家基本上都是建築垃圾直接回填。
僅僅憑良心,做了本就該做的、正常的事情,就能甩開大部分友商——真不知道是該開心,還是該難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