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學區房,絕對是所有父母為之撓頭的大問題。無論夫妻婚前設計了多麼簡單輕鬆的生活區域,無論沒孩子的時候父母回憶自己求學過程中如何披荊斬棘,視學區為糞土的爸媽,一旦到了孩子2歲就開始了階段性的焦慮。最終,難以躲過中介、售樓處不斷尋覓高質量學區房的歷程。
當然,在孩子年紀小時就開始考慮學區房,為孩子打造一個好的學習環境的父母大部分是生活在城市中,擁有穩定的經濟收入,具備一定的經濟基礎的人。甚至不少人都對於這部分人為了孩子的學區抬高了學區房的房價而,甚至指責高價學區房引起了教育資源分配的不公。甚至今年北京開始進行的多校劃片政策讓眾人高呼慶幸,在網絡上高呼學區房要崩盤的言論不計其數。
學區房是房地產市場的衍生品,教育資源分配固化的結果。開發商、中介都是學區房交易中的受益者。許多大城市,一套擁有優質學區的老破小甚至要比一條街外沒有學區的新房貴上幾倍。學生家長身處其中當然也不願承擔學區房高額的成本,和虛無縹緲的學區房不講價說法的風險。但是購買學區房,就是為了子女未來擁有一個較好的學習環境,是子女教育投入的一個重要項目。因為對優質教育資源的追求的平等性,學區房也可以說是教育公平的另一種維護。
第一,嚴格按照學區劃片是公開的分配區域內教育資源。一座城市中,在9年義務教育階段,教學質量好的中小學比較有限,即使北上廣等一線城市的教育水平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城市中的中小學也有高下之分。嚴格執行分區劃片的政策能夠讓教育資源分配不受外界因素的幹擾。
第二,購房時作為家長,學區是購房選擇的影響因素。所謂學區就近入學,你的房子在哪,就去哪上學。作為購房者在預算一定,夫妻可以選擇居住環境舒適的寬敞洋房,也可以為了子女教育環境更好選擇使用面積小,居住體驗一般的小面積學區房。許多大城市的三環附近也都已經有較為方便的公交地鐵,房價也更便宜,甚至在學區配套上也有開發商拉來了當地著名中小學的分校。因此,學區只是購房的影響因素之一。
第三,承受學區房高房價的父母也付出了相應代價。不少言論認為購買學區房是讓有錢人的子女享受更優質的教育資源。不可否認,在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許多人具備更突出的能力、善於發現機遇,通過努力積累了較旁人更多的財富。經濟情況好的一批人花高價購買學區房,同樣是通過努力工作獲得的合法收入。父母的努力換來子女的優質學習資源並非教育資源分配的不公。如果單純通過抽籤排位來確定,上學靠運氣反而是真正的不公平。
當然,在火爆的學區房市場中購買「過道房」、「車庫房」、「空掛房」的聰明人只要花小錢就能解決別人家大價錢才能辦到的難事。如此操作才是真正的不公平。受到教育資源影響的學區房市場加進來一批非「房」而房的競爭者,學區內有限的資源再次被擠壓,有時受到「過道房」、「車庫房」、「空掛房」落戶聲音多的影響,著名小學也只能再次通過抽籤比運氣的方法來決定學位的分配。此外,還有一些企業通過給職工落集體戶口的方式,一套住房落戶幾十家,一套房屋年年有適齡兒童入學。
解決此類問題的方法需要的就是校方的甄別工作,真正把適齡兒童入學前走訪走一遍,把數據對一遍。當然,無論如何沒有一種辦法是絕對的公平。就近入學的原則是方便學生上學,減少上學途中可能存在的危險。隨著房地產行業的發展,人們對子女教育重視程度的提升,學區也成為了賣點。想買學區房和不想買學區房的人各有各的出發點,想少花錢解決了學區的難題更是大家願意得到的結果。
沒有身處同樣的境遇,沒有相同的出發點就沒有同樣的評判標準。從父母為子女教育投資意願的角度看,學區房也是一種公平獲得良好學習環境的方法。同樣,未來隨著網絡技術的進一步發展,上半年配備了所有學生的網課技術進一步完善後,學區房的難題也許就會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