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2月11日 10:47 來源:文匯報 作者:唐慧雲
字號內容摘要:
關鍵詞:
作者簡介:
原標題:進步主義能助民主黨一臂之力嗎?
隨著2020年的到來,四年一度的美國大選拉開帷幕。本次大選中,民主黨候選人的最大特點之一是進步派和溫和派的競爭。進步派的主要代表有伯尼·桑德斯、伊莉莎白·沃倫;溫和派則以拜登為主要代表。
雖然根據最新民調數據顯示,溫和派候選人支持率領先進步派,但今年大選中進步派的力量仍不可小覷。最終獲得提名的民主黨候選人只有在政策理念和組織路線兩個方面充分整合進步派的力量,才有可能更為接近白宮。
在政策理念層面,與溫和派相比,進步派的政策主張更「接地氣」,有利於刺激選民的投票熱情。民主黨內進步派的政策多關注教育、社會福利問題。諸如桑德斯主張免費教育,沃倫則提出擴大社會福利,重視民眾的住房問題以及徵收財富稅,以解決社會的經濟不平等問題。
以上民生問題的提出不僅與每位選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而且也是現任領導人尚未解決的問題,從而有利於成為抨擊現有政策的重要「靶子」。
另外,根據民調顯示,進步派看上去「不太現實」的政策主張也受到不少共和黨人的支持。諸如在醫療政策改革問題上,進步派提出了「全民醫保」政策,溫和派則提出「給有需要的人提供醫保」。從美國政府的財政現狀和醫療資源的最有效配置和利用率角度而言,溫和派的主張無疑是理性的,但現實則是包括不少共和黨人在內的選民表示支持全民醫保。
根據美國調查機構路透社/易普索和皮尤的民意調查顯示,有51%的共和黨人支持全民醫療保險。有支持者認為,「每個人,無論是否患有疾病,都可以得到醫療保健,保健是一項權利」。當競選人提出符合大眾需要的基本訴求時,投票的熱情就會被激發。
當前,已經有不少案例說明進步主義的政策理念有助於民主黨候選人獲得成功。在2018年美國國會中期選舉中,民主黨掀起「藍色風潮」的原因之一就是進步主義的政策理念。諸如普拉米拉·賈亞帕、史黛西·艾布拉姆斯、安德魯·吉倫和貝託·奧羅克等民主黨眾議員成功當選的原因之一,就是他們提出的進步主義政策理念。
其次,在組織路線方面,進步主義的草根組織也非常有利於刺激中間選民的投票熱情。2016年美國大選,與共和黨充分利用社會草根組織相比,民主黨失敗的原因之一在於沒有建立和社會基層組織的有效聯繫,較弱的基層動員能力導致其投票率偏低。
2016年大選結束以後,進步主義力量成立了一些社會基層組織,其中名為「搖擺左派」的草根組織為民主黨2018年成功贏下眾議院立下不少功勞。該組織的宗旨是通過各種方式動員搖擺州選民的投票熱情。在2018年整個國會選舉中,「搖擺左派」可謂出錢又出力。該組織從7.3萬多名基層捐助者那裡為民主黨候選人籌集了超過1000萬美元,平均每人捐款額為25美元。
在幾個關鍵州的競選中,該組織成員更是挨家挨戶敲門,其中在維吉尼亞州敲門14萬次,打了3.5萬次電話;在堪薩斯州打電話2.4萬次;新澤西州則打了2000次。民主黨最終在以上搖擺州取得了不錯的競選成績,其中一大亮點是民主黨候選人擊敗了茶黨眾議員候選人戴夫·布拉特,此人曾在2014年國會選舉中擊敗了眾議院多數黨領袖埃裡克·坎託。
另外,不少競選成功的民主黨候選人已經嘗到利用進步主義組織為其服務的甜頭。來自俄勒岡州的參議員傑夫·默克利曾經公開談到,自己競選成功的經歷與多年前參加進步主義組織的活動密不可分。當初他與共和黨的候選人競爭參議員職位時並不佔優勢,但是他後來通過直接與進步主義組織對話,表達自己的政策理念,並通過進步主義組織傳達自己的政策主張,從而勝選。
當前,今年大選的大幕尚未正式拉開,從目前的選情而言,溫和派更有可能獲得提名,當然也不排除進步派勝出的可能性。但是未來,無論誰最終獲得提名,在競選中,利用進步派的力量和資源無疑有助於問鼎白宮之路。
(作者系上海社科院國際問題研究所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