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記憶裡,曾經永恆的英雄,是那個低調又強大的蘭博。
是啊,我們在看《第一滴血》時,才剛剛懂事。
那時候,學校組織全校師生去看的電影,常常是愛國主義教育片,即便如此,年少的我們也很珍惜每一次去電影院的機會,面對寬寬的銀屏,好像可以看到另一個世界。
那個世界在講著離我們很遠的故事,會讓我們感動,也會讓我們開始學會思考。
但是,當1993年,我們看到《第一滴血》時,我們被震撼了。
它帶給我們的世界,帶給我們的故事,如同是飛越了幾重天到達了。
我們第一次知道,原來電影還可以這麼好看,故事還可以這麼震撼,而英雄還可以是這樣的所向無敵。
這種情結當時就種下了,以至於後來的《第一滴血2》、《第一滴血3》、《第一滴血4》,讓我們把蘭博,是作為英雄偶像一樣追逐的。
在我們心裡,蘭博,就是英雄,永恆的英雄。
蘭博的高大,讓我們認為,英雄就該是這般體格。蘭博的勇敢,讓我們深信,英雄一定是勇敢的化身。蘭博的強大,讓我們堅信,英雄必須無所不能。
而蘭博的際遇和憂鬱,讓我們知道,這是英雄的孤獨。
《第一滴血4》後,我們再也沒有等到蘭博歸來,我們想著,他可能是老了,他要休息,做了那麼多年的英雄,他要有自己的生活和舒適。
於是,我們便想著,也許蘭博的最後的一滴血,像他的化身一樣,就是永恆下去的,永遠不出呈現,於是永遠都存在。
然而,我們沒有想到,《第一滴血5:最後的血》出來了,蘭博又歸來了。
這個消息讓我們興奮,驚喜,感動,這像是我們與英雄的一場久別重逢,一切都還是當初的仰望,一切都還是當初的深信,一切都依然在等待著感動,以及再一次收藏。
當然要看,不需要廣告,不需要宣傳,只要它是第一滴血系列,就是我們的喜歡,只要是蘭博,就是我們的崇拜,只要是史泰龍的身影,就是英雄的歸來。
可是,電影開頭,當牛仔風風格的著裝和軍人身形的蘭博出現在銀屏,隨著鏡頭的拉近和特別,我們看到蘭博時,突然就熱淚滾滾。
我們的英雄蘭博,他老了,原來73歲在英雄的臉上一樣叫滄桑和皺紋。
那種感覺無法形容,似乎是難過,可是又覺得不該,誰都會老,何況是英雄蘭博。似乎是親切,可是又覺得不妥,蘭博是我們的仰望,是我們的安全感,我們並不需要他像鄰家大爺一樣親切,英雄從來都不是親切的,英雄跟我們的近距離,就是安全。
在難過中,我們還是接受蘭博的變老,我們等候劇情的發展,我們等候蘭博的軍質,我們等候蘭博的英勇。
我們等到了。
《第一滴血5:最後的血》的劇情不複雜,蘭博回到了美國,和朋友以及朋友的女兒組成一個家,過著寧靜溫和的日子。
蘭博一直把朋友的女兒當女兒一樣,他覺得這個純真的女孩子像陽光一樣帶給他生活的希望,以及對一個家的溫暖依賴。
但是女孩子在上大學前夕得知了自己親生父親的消息,她想要去問問他當年為什麼拋棄她和媽媽。蘭博是阻止孩子去的,他覺得外面的世界和人性,是無法掌控和相信的。
女孩雖然答應了不去,但是長大了一心想要得到答案的她還是出發去了墨西哥,誰知這一去就是地獄,女孩雖然得到了親生父親冷漠的答案,但是她被好友騙了,被墨西哥龐大的黑勢力組織囚禁並且逼迫她和許多少女一起做地下生意。
蘭博來找被他視為女兒的孩子,第一次衝突時,蘭博被眾人打傷,這激起了黑勢力頭目對女孩的惡毒關注,女孩很快被注射過量毒品並殘忍對待。
蘭博被一個同病相憐的女記者救下,在她的幫助下,蘭博第二次來救女兒,但當他殺倒一片,抱起女兒開車回家時,女兒卻因為被殘忍侵害而閉上了眼睛。
失去天使女兒一般的痛苦讓蘭博展開了復仇計劃,他將整個黑暗勢力引至他的住處,運用他一生的特種軍人技能將他們全部殺死,讓他們一個個體會到他們殘害他人而給他人親人帶來的巨大痛苦。
最後,蘭博也受了重傷,他老了,他愛的人都離開了他,而一生孤獨又英雄的蘭博終於在最後一場戰鬥中流盡了最後的鮮血和熱血,真正回家。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