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我們的生活質量也越來越高,但對應的消費水平也在逐漸上升,按照老觀念來講,存錢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手裡有存款,心裡才會更加的踏實,存錢也是為了應對以後的不時之需,例如買車、買房等。
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了提前消費和透支消費,「月光族」數量越來越多,特別是對年輕人,完全沒有存款的意識。但是今年的經濟衝擊也給很多人上了一課,沒有存款的弊端日益凸顯。
據了解,在我國已經參加工作的人群中,有著幾乎5.6億人存款為「0」,不僅如此,還有超過4億人背負著貸款,其中絕大部分都是「房奴」,背負著重重的房貸壓力。曾經人們的「不敢花」、「捨不得花」,在如今年輕人們的眼中,已經是過去式,透支消費漸漸成為了「潮流」。
相反,我國還有一部分人,靠著存款的利息就可以吃喝不愁,這也是很多人嚮往的生活方式。打個比方,去年我國的平均薪資在4000左右,稍作上浮按照一個月5000的工資來算,如果想要存款利息達到5000,需要存入多少錢呢?
銀行員工給出了答案,按照年利率3.5%來算的話,想要達到每個月5000的利息,需要在銀行存入170多萬才能達到,如果存高利率的小銀行,利率達到5%的話,也需要存入120萬。很多人會覺得,一下子哪裡拿得出來這麼多錢,不過想想看,一個月想要2000利息的話,也需要存入不到100萬才能實現。
那麼現在的人們存款一般有多少呢?銀行給出了答案,根據央行數據顯示,2018年的居民存款總額為72萬億,到了2020年增加到了88萬億人民幣。按照中國人口14億來計算,人均存款差不多超過了6萬,6萬可以說是一個及格線。
不過,雖說超過了6萬,其實我國平均存款達不到這個標準,因為要知道,還有很多富豪,例如王健林、馬雲等企業大亨,他們的資產都是數以億計,這樣算下來,平均下來百姓們的平均存款應該還要低於6萬。
另一方面,我國的平均薪資三到五千,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私營單位的平均年薪剛超過5萬,而買一套房按照首付50萬算,即使不吃不喝也要存10年時間。如果加上買車、養老人孩子等等其他開銷,很多人到了退休那天也存不到50萬。
總體來說,腳踏實地的步步高升才是能有存款的關鍵,雖說有百萬以上的存款,利息都能養活自己,但一百萬對於百姓來說,也不是一筆小數目,有人甚至奮鬥一生也達不到。所以養成點滴的存款習慣也非常重要,俗話說「積少成多,水滴石穿」,堅持積累財富才是我們更應該做的。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