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魂的救贖》取材於汶川地震 失獨家庭引熱議

2020-12-17 1905電影網

《靈魂的救贖》取材於汶川地震 失獨家庭引熱議

《靈魂的救贖》取材於汶川大地震


1月11日,溫情勵志電影《靈魂的救贖》正式登陸全國院線。在早前的多地點映中,影片便收穫了「感人」、「值得所有父母觀看」等眾多好評,首映日當天,影片延續了點映場的高口碑,觀影過程中頻頻聽到啜泣聲,眾多觀眾表示十分感人,會推薦給親朋好友。

 

失獨家庭引發熱議  陪伴是獲得救贖的利器

 

《靈魂的救贖》最打動人的還是故事。溫情勵志影片《靈魂的救贖》根據作家李西閩的小說《救贖》改編而成,2018年時在湖南株洲開拍。影片講述了一對夫妻因唯一的孩子在汶川地震中喪生而沉浸在悲痛中,隨著與另一個與自家孩子相貌相似的男孩的相遇,攜手走出心靈創傷的故事。可貴的是,汶川大地震沒有淪為噱頭和背景板,影片真真切切地將災難帶給失獨家庭帶來的創傷展現出來。早在2010年,導演楊真就憑以汶川大地震「最牛救援隊」為人物原型的《日照好人》獲得第十四屆「電影華表獎」,此番回歸同類題材,自然值得期待。


《靈魂的救贖》根據作家李西閩的小說《救贖》改編而成

 

同時,《靈魂的救贖》取材於汶川大地震,又脫胎於汶川大地震,既具有紀念意義,又具有現實意義。通過聚焦兩個中國普通家庭,一個在災難中失獨,一個雙職工父母無暇陪伴孩子,從而向當今中國社會災後失獨家庭抱以真摯的關懷,對因父母工作繁忙引發的「精神失獨」家庭投以審視的目光。在當代中國社會,精神失獨家庭更具普遍性,很多家長從中可以找到共鳴,影片主題「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愛」也頗具借鑑意義。


王迅出演《靈魂的救贖》中四川農民工何國典一角

 

王迅黃小蕾張峻豪飆演技 收放自如真不容易

  

有好的故事題材、優秀的導演作為保障,小成本影片《靈魂的救贖》成功吸引了著名演員王迅、黃小蕾的關注。如果對王迅的印象還停留在《瘋狂的石頭》《港囧》《廚子戲子痞子》這些喜劇電影以及真人秀《極限挑戰》中「搞笑擔當」的層面,《靈魂的救贖》中四川農民工何國典一角,一定會刷新對他的認知。何國典是一位帶有悲情色彩的失獨父親,他愛兒子,因為汶川大地震,他關於兒子最後的記憶是衝動中的一巴掌與兒子的哭泣。他無力接受這個事實,卻更無力改變,整日沉迷於「孩子被拐」的幻想,數次與他人發生爭執,還差點逾越法律的紅線,釀成無法挽回的大錯。他出色地表現出一個失獨父親精神恍惚又有些偏執的狀態,在面對忙於工作應酬、忽略孩子需要的宋文西父母,何國典發出「你們也是失獨,比我還失獨」的拷問,擲地有聲。


相關焦點

  • 愛與家庭,電影《靈魂的救贖》聚焦失獨家庭和親情缺失家庭的困局
    今年1月11日上線國內院線的公益勵志電影《靈魂的救贖》,講述了一個失獨家庭如何走出心理困境的溫情故事。該片以汶川地震為故事背景,通過小人物的悲慘境遇描述人生的大起大落。從痛苦絕望到心存希望,從自我懷疑到人生釋然,一對失獨夫妻最終完成了心靈上的自我救贖。
  • 公益影片《靈魂的救贖》,一部聚焦汶川地震失獨家庭的虐心故事!
    據電影最新官方消息,將於11月30日在全國上映的公益電影《靈魂的救贖》,由導演楊真執導,實力派前輩王迅、黃小蕾與小小童星張峻豪領先主演。電影主要記敘了2008年汶川大地震之後,對於整個中國社會造成的巨大損失,小到一個家庭的幸福、大到一個國家的未來。
  • 《靈魂的救贖》來自心靈震撼,地震中失去孩子家庭,怎麼走出困境
    為紀念5.12地震10周年,深圳市金薔薇影視,出品了一部關注「失獨」題材的電影,《靈魂的救贖》以一個災後餘生失獨家庭,為故事原型,將「失獨」者首次搬上銀幕。《靈魂的救贖》電影根據小說《救贖》改編而成,影片講述了一對夫妻,因唯一的孩子在汶川地震中喪生,而沉浸在悲痛中,隨著與另一個與自家孩子相貌相似,小男孩宋文西的相遇,並且攜手走出心靈創傷的故事。
  • 《靈魂的救贖》定檔1月11日 聚焦現代家庭
    關注現代家庭「精神失獨」現象  「失獨」王迅重展笑容《靈魂的救贖》講述一個在地震中失去孩子的家庭如何接受現實,重新振作的故事。電影刻畫了兩對中年夫婦,一對是在地震中失去獨生子的打工者夫婦,另一對則是各自忙於工作對兒子缺乏關愛和照顧的精英夫婦,他們分別陷入「無法面對失去」和「不懂得珍惜所有」的精神困境。
  • 《靈魂的救贖》辦發布會 王迅黃小蕾演繹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失獨家庭走出悲傷的故事,楊真之前曾拍攝過抗震題材電影,給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觀眾們也表示非常感動,雖然已經過去了很多年,這份傷痛依舊留下在大家心中。《靈魂的救贖》發布會《靈魂的救贖》是由楊真執導的一部溫情電影,王迅和黃小蕾等演員聯袂出演,該片最近舉辦了發布會,也正式宣布電影於10月12日登陸全國各大影院,據了解,王迅和黃小蕾將扮演失獨夫婦,他們的孩子在汶川大地震中喪生,兩位演員原本就是四川人,相信他們能夠更好的詮釋出那種感覺,王迅表示地震帶給很多家庭傷痛,他也會走心演繹
  • 王迅主演影片《靈魂的救贖》印度世界電影節獲獎
    而《靈魂的救贖》閃耀本屆印度世界電影節,也是華語電影走向印度的良好兆頭和標誌。截止到目前,影片已提名法國尼斯電影節「最佳攝影獎」,同時正在角逐歐洲國際電影節等。《靈魂的救贖》閃耀印度 華語電影繼柏林後再度走出國門《靈魂的救贖》由張珈銘擔任總製片人,資深導演楊真執導,是一部關注地震後「失獨家庭」情感建設的勵志電影,根據作家李西閩的小說《救贖》改編而成。
  • 《靈魂的救贖》發製作特輯聚焦汶川地震
    時光網訊 溫情勵志影片《靈魂的救贖》即將於1月11日暖心上映,影片由張珈銘擔任總製片人,知名導演楊真執導,王迅、黃小蕾、以及童星張峻豪主演。近日,影片最新發布了一支製作特輯,獨家揭秘了影片的幕後故事,王迅、黃小蕾暢聊表演心得與感觸。
  • 《靈魂的救贖》近期上映 王迅黃小蕾「尋子」
    繼姚晨和馬伊琍主演的口碑佳片《找到你》後,又一部現實主義題材「尋子」電影《靈魂的救贖》即將於近期上映。而《靈魂的救贖》跟《找到你》一樣,不但同是現實主義題材,而且同樣以「尋子」為情感主線。影片根據作家李西閩同名小說《救贖》改編,講述一對在汶川地震中失去獨生子的打工者夫婦,無法接受現實,仍苦苦尋找孩子的故事。出品人張珈銘表示,《靈魂的救贖》關注以往地震題材電影較少展現的失獨者心理重建問題,在汶川地震十周年之際上映,具有特別的現實意義。
  • 電影《靈魂的救贖》榮獲廣東省「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
    圖為電影《靈魂的救贖》海報 。羅浮山影視文化產業基地供圖中新網惠州6月20日電 (記者 宋秀傑)記者6月20日從中國·羅浮山影視文化產業基地獲悉,近期在廣東省委宣傳部組織開展的廣東省第十一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評選工作中,電影《靈魂的救贖》榮獲2019年廣東省第十一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圖為電影《靈魂的救贖》劇照。
  • 《靈魂的救贖》成印度電影節最大贏家 影片溫情勵志
    而《靈魂的救贖》閃耀本屆印度世界電影節,也是華語電影走向印度的良好兆頭和標誌。­  截止到目前,影片已提名法國尼斯電影節「最佳攝影獎」,同時正在角逐歐洲國際電影節等。­  《靈魂的救贖》閃耀印度­  《靈魂的救贖》由張珈銘擔任總製片人,資深導演楊真執導,是一部關注地震後「失獨家庭」情感建設的勵志電影,根據作家李西閩的小說《救贖》改編而成。影片於2018年時在湖南株洲開拍,講述了一對夫妻因唯一的孩子在汶川地震中喪生而沉浸在悲痛中,隨著與一個長相酷似兒子的小男孩的意外相遇,攜手走出心靈創傷的故事。
  • 電影《靈魂的救贖》首映禮 黃小蕾自我突破詮釋「家庭希望」
    1月7日下午,電影《靈魂的救贖》在北京舉行「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愛」首映典禮,導演楊真攜主演黃小蕾、王迅、周小鑌出席一起分享創作初衷。當天,黃小蕾身穿白色印花外套搭配修身喇叭西褲,舉手投足之間倍顯知性溫柔。
  • 專訪《靈魂的救贖》黃小蕾:頂天立地大女人
    01女人是家庭的強心針《靈魂的救贖》根據李西閩的小說《救贖》改編,講述了一個在汶川地震中失去孩子的家庭,如何走出心理困境重拾希望的故事。這部影片是為了紀念汶川地震十周年拍攝,今日正式登陸全國院線。黃小蕾和這部電影頗有些淵源,她自己就是土生土長的川妹子,她的母親和很多親朋好友也都親身經歷過汶川地震。當片方找到她的時候,她當即表示自降片酬出演,「我們作為演員,能夠做的事情有限,就想借這部電影表達下對家鄉人民的情感,以及對全國人民施予援手的敬意,讓更多人感受到四川人的樂觀和堅毅」。
  • 《靈魂的救贖》救贖的是陪伴?是生活的意義?
    何國典與宋文西看漫畫何國典與杜茉莉在汶川地震中失去了兒子,傷心的夫妻二人來到株洲打工,何國典遇到了酷似兒子的小學生宋文西。宋文西家庭因為工作忙碌的原因疏於對孩子的關心,兩個彼此都需要關懷的人鬼使神差的遇到了一起。為了實現宋文西的夢想,何國典傾盡全力幫他製作一臺機器人。在「失獨者之家」等公益機構的幫助下,在製造機器人的過程中,何國典治癒了自己的喪子之痛,宋文西也修復了與家庭的關係,伴隨著龐大的機器人緩緩走來,每個人開啟了心靈救贖之旅。
  • 《靈魂的救贖》是否贖回公司?這是生命的意義嗎?
    何國典和杜莫莉在汶川地震中失去了兒子,這對悲傷的夫婦來到株洲工作,何國典認識了小學生宋文西,這跟他兒子很像。在「失獨者之家」等公益組織的幫助下,何國典治好了喪子的痛苦,宋文西也修復了與家人的關係,隨著巨大的機器人慢慢地來了,每個人都打開了心靈救贖之旅。
  • 軟體業紀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相關活動集錦 -軟體業,汶川地震,一周年...
    2008年5月12日發生的汶川大地震,給四川人民帶來了一場巨大的災難。地震發生後,各行各業紛紛捐款捐物救助災區人民。軟體業也沒有沉寂,眾多IT企業紛紛慷慨解囊,推出一系列的救助災區活動。現在,隨著「5·12」大地震一周年的臨近,軟體業諸多企業紛紛推出了紀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的活動,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這些活動。
  • 紀錄生與死之歌—汶川地震12年後,倖存者們過得如何?
    災難過後生活還得繼續,12年之後,汶川大地震的倖存者們生活得怎樣?需要有人做出後續書寫,女作家杜文娟的長篇報告文學《巖蘭花開——汶川大地震倖存者生存狀況調查》就承擔起了這樣的職責和使命。《巖蘭花開》 杜文娟著 中國言實出版社做出這樣的承擔,對杜文娟來說有著十分強烈的心理動因——她在汶川大地震期間曾經前往震區加入志願者的行列。當年的《震區親歷記》是一種親歷,今天的《巖蘭花開》則是一種重返。在親歷和重返之間,都傾注著作者熾烈真切的情感。
  • 汶川地震十年:穿越災難 擁抱新時代
    【解說】2008年5月12日,芮氏8.0級強震襲擊四川汶川、北川、青川等地,給當地造成了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而今,這片沃土歷劫重生,走過十年。5月12日,中新社記者組成小分隊分赴汶川、北川、青川,看看在汶川地震中遭受重挫地方的新面貌。
  • 生命禮讚——一本能夠真正打動你的關於汶川地震的書
    我們需要從精神食糧中汲取力量,今天為大家推薦一本地震災難相關的書,來一場精神治癒的朝聖之旅。小說《雲中記》,是作家阿來在2019年推出的小說作品。小說著墨的主題正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作為川籍作家,寫汶川地震似乎是一個無法繞開的話題,我們可以看到在很多採訪中,這個問題都會被多次提及。
  • 汶川地震十年:聚焦中國應急管理之變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5月12日電 題:汶川地震十年:聚焦中國應急管理之變記者 張尼十年前,一場8.0級的汶川地震讓巴蜀大地遭受重創。如今,十年過去,當年的災難創傷漸被撫平,災區又煥發出新的活力。在疼痛與變革中,一個更成熟、更高效的中國應急管理體系也正在形成。
  • 汶川地震10周年,科技防震減災大跨越
    十年前,5·12汶川地震猝然而至,地震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傷,17923人失蹤。十年來,人們一直把這份傷痛銘記在心中。  2009年,經國務院批准,將每年5月12日確定為全國防災減災日。此後的每一個5·12,全國各地都會舉行各種形式的紀念活動,科技防震減災也成為大家最關注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