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投訴
市 民 李 先生:最近我著急用錢,便把去年在成都買的黃金項鍊拿去典當鋪置換現金。結果,經鑑定卻發現項鍊有問題,並非純黃金打造,而是條表面鍍金的銀項鍊,我懷疑自己遭騙了。
7月15日,著急用錢的李先生,打算將戴了一年多的金項鍊拿去置換現金應急。可萬萬沒想到的是,他接連去了兩家典當行,都差點被人給轟出來。理由很簡單,都認為他的項鍊不是金的。
俗話說,真金不怕火煉。為了證明清白,他一口答應用火「煉」一下。結果輕輕一燒,項鍊上渾圓的「金珠子」就熔化了……
16日一早,李先生從昆明「打飛的」來成都,找到了此前購買項鍊的珠寶店。
珠寶店一位經理稱,李先生此前確實在店裡購買過一款黃金項鍊。而他現在的項鍊的確不是黃金,可能是鍍了一層金的銀項鍊。但這條假項鍊是否出自該店,還需有關部門鑑定後才能處理。
尷尬/
萬元金項鍊火一燒秒變銀 24歲的廣安市民李先生,目前在昆明上班,原本家庭經濟還算可以,但最近他父親患重病,花光了積蓄,著急用錢。
李先生便決定把貼身戴了一年多的金項鍊,拿去置換點現金應急。結果,他接連走了兩家當鋪都沒人敢收,理由很簡單:這項鍊是假的。
李先生說,去年7月4日,他同姐姐來成都春熙路玩,路過錦江區暑襪北三街永泰珠寶店時,決定把之前佩戴的金鍊子換掉。他在該店選中了一款串滿黃金珠子的項鍊,重量達到54.6克。在花費一萬多元,並把此前佩戴的5000元項鍊抵扣後,才買到一條嶄新的「黃金項鍊」。
「買了後就一直戴著,平時很少摘下來。」李先生說,由於等著用錢,他便在昆明找了家典當鋪準備典當,如果項鍊真是黃金的話,可以置換1萬4千元來應急,可結果兩家店都認為他的項鍊是假的,「懂行的說,手一掂就知道。」
隨後,他又找到一家店幫忙鑑定。「俗話說真金不怕火煉,我們就用火試著烤了一下。」最終,李先生看著心愛的項鍊,隨著溫度升高,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熔化,露出了裡面的銀色,「明顯不是金的,是銀做的。」
氣憤/
懷疑是假貨飛到成都來解決 拿上這串「黃金項鍊」,李先生於16日從昆明乘飛機來成都處理此事。
當天上午9點左右,來到成都的他找到珠寶店。店員處理不了此事,便找來經理謝女士。
「他們拿著我的項鍊和購買收據檢查了一會兒。」李先生說,過了一會兒,經理告訴他這條項鍊並非黃金的,而是鍍了一層金上去,「她說我這個購買票據,確實是他們店出具,但不承認項鍊是他們的。」與對方理論一陣後,雙方始終未能達成一致。
「店員說項鍊可能被人掉包了。」李先生則稱,「項鍊很難離身。就算被人掉包,那項鍊怎麼還一樣重,而且細節和款式都還一樣?」
「現在回想起來,還有個細節。」李先生說,此前在這家店購買時,「我告訴店員想買一條50多克的項鍊,但店裡當時只有40克的。店員說她可去分店調貨。之後,她從店外取了這條項鍊回來,所以我懷疑是買到了假貨。」
走訪/
同款已下架僅M扣是金的 16日下午3點過,記者在永泰珠寶店見到了李先生。從他出示的票據來看,2015年7月4日,他在該店以每克273元的價格,買到一條標重54.6克的千足金項鍊,共計花費10727元,另外還將原有的一條價值5000元的項鍊交付店裡。
「經初步鑑定,這條項鍊除M扣是真黃金,其餘都是鍍金。」李先生指著項鍊M扣,上面還標註有英文字符。
據店員透露,在春熙路一帶,該珠寶店還有多家店鋪。同時,記者發現黃金櫃檯上,已經沒了李先生那款項鍊,店員表示該項鍊是老款,之前賣得很火,但這種重量的已經沒賣了。
隨後,該店經理謝女士,接待了李先生一行。
針對李先生反映的情況,謝女士稱,該項鍊經初步鑑定是鍍金的。李先生所提供的票據,確實是店裡開出的,但至於這條項鍊是否為之前所購買的那條,則有待調查來確定,「等結果出來後,我們再進一步協商處理。」
進展/
珠寶店認為項鍊非廠家生產消費者稱將走法律程序維權
18日上午,雙方來到成都質監局珠寶質檢處,準備將該項鍊送檢。質檢處一工作人員稱,涉及到商家與消費者糾紛,如果要出具書面檢測結果,需工商等第三方介入才行。
當天上午11點左右,涉事珠寶店謝經理稱,現在該批項鍊的生產工廠,已經安排專家來鑑定,並安排李先生與專家見面。對此,謝經理說,工廠方進行鑑定後,稱這串項鍊不管從設計工藝,還是上面的相關標識,都不是出於該工廠。
但李先生認為,珠寶店找自己人作鑑定,可信度太低,為了維護合法利益,他將繼續向工商等部門反映。
19日下午4點過,李先生來到錦江區市場和質量監督所舉報。隨後,該執法部門將雙方召集到一起。據執法人員介紹,珠寶店一方帶著類似款的項鍊前來,經檢查上面的兩條項鍊印記並不相同,「而且消費者已購買一年,時間很長,取證也較難。所以建議他走司法途徑維權。」
對此,李先生表示,就算取證再難,「也要做到問心無愧,下一步會諮詢相關法律專家,迫不得已會走司法程序維權。」
華西都市報記者 楊力 攝影吳小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