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團石樓扶貧記:從「一碗粥道」到「泊河情」深

2020-12-20 農村青年雜誌

原載於《中國青年》雜誌2020年第22期

編者按:

今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收官之年,經過8年精準扶貧、5年脫貧攻堅戰,中國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中國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宣告歷史性解決,中國創造了世界減貧史上的奇蹟。

在這一重要的歷史時刻,《中國青年》雜誌推出《脫貧攻堅 青年力量》專刊,共分為「沿著總書記的足跡——回訪習近平到過村莊的年輕人」「山西靈丘、石樓:返鄉青年創業記」「鄉村振興,徐徐展開的青春」「脫貧攻堅中的青年力」「小康生活的幸福讀本」五個版塊。全方位、多角度講述了「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中的青年故事。

從河北阜平縣駱駝灣村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十八洞村,從曾經苦甲天下的西海固到革命老區貴州遵義花茂村……這些習近平總書記到過的村莊,青年們發展得怎樣?回到山西靈丘、石樓的年輕人又在怎樣創業?脫貧攻堅中的青年貢獻度幾何?那些立志鄉村振興的青年們,正在如何展開他們的幸福讀本?從即日起,《中國青年》雜誌全媒體推出「脫貧攻堅 青年力量」專欄及系列報導,我們且行且聽且看。

「山西靈丘、石樓:返鄉青年創業記」系列報導①

山西石樓

當好鄉村振興排頭兵

@文/《中國青年》記者 陳敏

從前石樓為什麼窮?

山高坡陡,溝壑縱橫,交通不便,資源缺乏。當地人介紹石樓農業是「天雨農業、不穩農業、脆弱農業、風險農業」,有句順口溜:「山山和尚頭,坡坡雞爪溝,種地難見苗,十畝一擔挑。」

如今從呂梁乘車到石樓,依舊要穿越百餘公裡,進入縣道,黃土高坡連綿不斷,綠植點綴。幾年來,石樓縣萬眾一心,奮力攻堅拔寨,曾經送快遞都進不來的地方,現在多了風光。

在團中央駐石樓扶貧工作隊(以下簡稱工作隊)的激勵和幫助下,曾經的記者張雲越挫越勇推出「一碗粥道」,「90後」陳濤熬過低谷建起「石樓微商城」,駐村第一書記連李生描繪羅村鎮泊河村新貌,使之成為山西最美村落……

山西呂梁市石樓縣羅村鎮泊河村新貌

要帶鄉親們共同致富,這樣的火苗從沒在年輕人心裡熄滅過,縱然黃土高坡風烈地旱,只會讓那已經萌芽的種子,日益強壯。

石樓青年:小切口,大縱深,堅韌前行

闊別10年,2017年辭職創業,張雲面對石樓縣裴溝鄉的肅殺冬天,依舊雄心勃勃。

工作隊隊員劉湧跟記者轉述道:「創業之初,張雲騎著摩託車進山下河,深入調查,尋找創業項目。塬高路長,坡陡溝深,不知摔了多少跟頭,車修了七八次,幾近報廢,才瞄準了農副產品精深加工項目,以帶動百姓增收。」

但不久,合伙人撤資,工人紛紛辭職,產品連包裝盒都買不起。張雲回憶自己和兩位同事去吃早飯,吃完竟然誰都掏不出10元錢:「真的,兜比臉還乾淨!光有情懷是不夠的,跨界後所有的坑都踩。但不能後悔,怎麼撐著?就是兩個字:堅韌。」

轉折來自2018年11月1日。到崗三個月的工作隊找到了張雲,隊長孟利與其促膝長談,立足於本地紅棗、小米等純天然資源,共建產業脫貧新項目。

2019年年初,山西青創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推出「一碗粥道」品牌。工作隊不僅給予了技術和資金支持,同時推薦張雲亮相知名綜藝「天天向上」,並開創了直播、扶貧超市等多種銷售渠道。

「孟書記帶著工作隊這種實打實的大力支持,讓我們進入快車道,去年營業額達600餘萬,今天『一碗粥道』已經進入3.0版本,繼續提高雜糧的產業附加值,不斷完善品牌建設。」

張雲指著記者面前的展示臺,介紹「紅豆抹茶粉」「藜麥香蕉粉」等新推出的網紅產品,並親自衝泡,房間裡立刻溢滿純濃的豆果香。他堅持低溫烘焙,原料天然,因為不忘孟利的叮囑:「哪怕只有一條生產線,也不能放鬆品質要求。」

一碗粥裡有「大道」,在張雲眼裡,每一份訂單無關個人前程,而關係到200多口貧困鄉親的生計和飯碗,幸運的是,他能與工作隊攜手並進,助力鄉村振興。

創業者張雲在挫敗中思考,在思考中前進

談到石樓年輕人的發展,孟利告知《中國青年》記者:「要發掘、打造石樓自己的品牌,實現自我價值。培養領頭人的過程,也是儲備人才和技術的過程。返鄉青年是被改良過的種子,對本地的營商環境和辦事效率等,依然會水土不服,我們就需要給予更多包容和支持,讓他們長成鄉村振興的參天大樹。」

工作隊:要消除貧窮,首先認知貧窮

「90後」陳濤並不認為創業是件死裡逃生的事情,他認為有能力有想法,就必有用武之地。

畢業後,陳濤在北京做網際網路開發,自覺在大城市渺小如塵,2016年返鄉發展。他拿出父母給的、自己攢的共計60萬,開發並運營本地的便民論壇,雖逐漸積累幾萬粉絲,但難招廣告。父母讓他考公務員,他不肯,「這個失敗會成為我一生的汙點」。

陳濤迅速轉身,白天跑市場,晚上寫代碼,2017年搭建出「石樓微商城」微信公號,2018年他正在發展的岔路口,得以與工作隊結識。

「孟書記說石樓的產品好,但一盤散沙。『沁州黃』小米已是全國品牌,一斤17元,而我們一麻袋小米,才5元。受益於孟書記的啟發和激勵,我和張雲都在開闊思路,整合資源。」

如今,陳濤收購本地義牒鎮小米,又推出「太公山泉」,進行品牌加工。除了在微商城銷售,工作隊也幫助其積累客戶,去年營收達400萬。

石樓青年創業者陳濤

問及孟利在脫貧攻堅這幾年的最大感受,他談到,消除貧窮,第一步是正確認知貧窮。

「有的地方沃野千裡,這裡是溝坡縱橫。石樓縣67%的土地都是25度以上的坡地,這種坡地需退耕還林。很多人說農民看的是眼前利益,這是農村問題中的一個客觀現實,但我們不能偏頗地用否定思維去看待。當我們從產業升級的角度,讓農民成為合作社的一員,改變農民和土地的產業及利益結構關係,很多問題可能也迎刃而解。當農民眼前有保障,未來有前景,他們就有信心慢慢轉變傳統思維。」

方法總比困難多。

孟利介紹,石樓有27萬畝的棗樹,有些得了棗瘋病,不結果只長葉而且傳染性極強,就轉而做成棗木家具和把玩小件,工作隊正在對接本地加工廠;石樓向陽的黃土,純淨無汙染,炒制加工之後或可做土療產品等,相當於遍地黃金。

而在脫貧攻堅過程中,孟利十分看重年輕人:「這一代種地的農民,其子女大多外出務工,不再選擇種地。這時就更需要年輕的領頭人,也是為什麼我們想推出『一碗粥道』『一枚好蛋』『知足養生包』等等產品。要讓石樓小山村打造的項目,也在領域內具備領先者的氣質,成為品牌。」

當下的石樓生態和生計共謀,創業和就業並舉,易地搬遷和危房改造同建。雖值初冬,一派欣欣向榮。

這片英雄的黃土地激勵我前行

站在石樓縣羅村鎮泊河村村口,不曾想乾旱缺水的高原溝壑地帶,居然出現一大汪碧藍的水,被遊艇、水車環擁,仿佛步入桃源之夢。

而引進社會資金做好泊河天然泉水、建設「水上樂園」,只是泊河村實現盈利的一個小目標。

起初村裡不相信,這窮鄉僻壤會有人來?但2020年五一節,水上樂園營收近20萬,隨後試營業始終人流不斷,遠近的人都來此處打卡。

團中央派駐泊河村第一書記連李生帶著記者在村裡轉轉,遇到誰都是一口叫出姓名。對話時他不喜高談闊論,講的全是問題和辦法。

一位隨行的年輕人告訴記者,2018年7月連書記剛來,全村建檔貧困戶還有93戶277人,走村入戶他還穿白襯衫,後來就換成一身深綠工服,因為晴天黃土撲面,雨天泥濘難行,白衣太不經髒。家家戶戶習慣垃圾隨便一倒,都用簡易旱廁,氣味難聞。

如今的道路寬敞平整,路旁花海起伏,改廁方案持續推進,汙水處理設施正籌備施工,連指示路牌都很用心,一處一景,心曠神怡。其實2018年底,泊河村已經高質量脫貧,並率先啟動鄉村振興進程,陸續成為石樓縣鄉村振興重點示範村、呂梁市美麗宜居鄉村建設示範村,並在2020年全面開啟爭創山西省級示範村和全省AAAA級鄉村旅遊示範村進程。

這是怎麼做到的?

解決問題,先解決思想改變觀念。連李生進村不久就發起大討論,村莊要不要發展?怎麼做?每個人都發言,達成共識。家園清潔行動正是實施舉措之一。黨員帶頭,動員村民清理房前屋後垃圾,拆除違規佔道院牆;他再請來浙江大學專家團隊,結合實情,制定整村規劃,拓寬道路,栽種綠植。花都種了幾十種,才優勝劣汰地定下來。村莊的便民服務中心為老人送貨上門,全村60歲以上的老人享有關懷金……「是希望讓每一位村民有觸動、有收穫。」

穩定後求發展,連李生集中力量和資源,精準培育「小產業」,他激勵泊河村裡的年輕人,結合團中央宣傳優勢,以泊河村為直播基點,推出特色產業和旅遊資源。村民王林平正培育盆栽蘋果,參加直播帶貨活動;而年輕人慧指打造當地小米品牌「泊河情」,樹立電商標杆;貧困戶任志平靠養羊脫貧,並帶領村民致富,成為全村的榜樣。

連李生(中)和同事在研究推進泊河村家園清潔行動和美麗鄉村建設

連李生笑道:「從前渙散、貧窮的村子,變成了走在鄉村振興前列的排頭兵。泊河村的變化是新時代廣大農村發生歷史性滄桑巨變的一個縮影。這片英雄的黃土地正在加速醒來,也必將激勵著我不斷前行。」

「脫貧攻堅 青年力量」專欄更多故事

「脫貧攻堅 青年力量」專欄|青春綻放駱駝灣

潭頭村:這批年輕人,為我們撐住了

守護馬鞍山村的那方碧綠

蔣家坪:「活起來」的村莊

監製:皮鈞

終審:藺玉紅

審校:李志國 劉朱嬰

編輯:何召霞

相關焦點

  • 棗花蜜、槐花蜜,一碗粥道雜糧粉,黃小米……買它買它買它!
    本期節目由王曉龍、吳思嘉聯袂主持,中共山西石樓縣委副書記、共青團中央駐石樓扶貧工作隊隊長孟利擔任「好物推薦人」,註冊中國烹飪大師夏天,共青團中央「青年講師團」成員、中英雙語主持人秦梓茜,新生代演員崔莉雅將作為助力團花式曬貨。
  • 「螞蟻幫扶團」,讓「公益+消費」扶貧行穩致遠
    他告訴記者:「要搶抓時間把地裡的蔬菜採摘下來,運往『螞蟻幫扶團』對接好的單位機關食堂。」(7月17日《湖南日報》)楊小元曾是當地有名的貧困戶,他因病致殘,妻子體弱多病,女兒正在上學。本以為生活無望的他,而今的日子卻如沐甘霖。改變來自於「螞蟻幫扶團」。「螞蟻幫扶團」是一個由熱衷公益事業的大學生和社會愛心人士組成的「公益+消費」扶貧社會組織。
  • 《偶像天團養成記》藍寶石怎麼獲得 藍寶石獲取攻略
    導 讀 偶像天團養成記中藍寶石是非常重要的元素,本次就為大家帶來了偶像天團養成記藍寶石詳解,也是藍寶石獲取與等級詳解
  • 台州:600吃貨團第一次試吃——興記香辣蟹
    600吃貨團將圓你一個吃貨的夢想,帶你吃遍台州美食!昨天,600吃貨團第一次開團,這次吃貨們將嘗到怎樣的美食呢?   程心怡:「11月8號我們600吃貨團終於成立了,那麼今天呢,我們就帶大家來進行第一次試吃,今天吃什麼呢,就是我身後這家,椒江興記香辣蟹,因為今天還是光棍節,所以我們特別在微信上挑選出20位單身的微友,來參加我們這次活動,那麼這個香辣蟹到底好不好吃呢,我們去吃吃看吧。」
  • 村裡來了「螞蟻幫扶團」
    他告訴記者:「要搶抓時間把地裡的蔬菜採摘下來,運往『螞蟻幫扶團』對接好的單位機關食堂。」 在楊小元家門口,泥濘的田埂盡頭便是菜地,黃瓜、辣椒、豆角等10多種蔬菜長勢喜人。在他眼中,菜地就是「聚寶盆」,「別看只有2畝多菜地,一年能收三四茬,收入比外出打工強。我家還養了3頭牛、4頭豬和60隻雞,相信在『螞蟻幫扶團』的幫助下,今年又會賣個好價錢!」
  • 時代少年團團綜,UNINE團綜,R1SE團綜,看到THE9:萬分期待!
    現在團隊出道的藝人很多,其中很多都是大家都非常喜歡的,而且一般團隊的藝人,都是有團粉的,大家都希望看到成員們在一起私下的互動,感受團魂,因此團綜就是很好的一個展現的方式了,很多團隊都有團綜,下面就一起來看其中的這麼幾個吧。
  • 上海市浦東新區採訪團到彌渡,採訪了這件事
    ,就我縣 「滬滇扶貧協作」工作中取得了的成果進行集中採訪。 當日,採訪團走進企業、農家,了解貧困戶生產生活、扶貧帶貧機制以及「滬滇扶貧協作」項目推進情況。 董發章告訴採訪團,他家是「1+4」生豬產業扶貧模式的最大受益者。在2013年前未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時,家庭年收入不到萬元。
  • 安慶青年幹部扶貧記
    積極協調爭取幫扶單位支持,爭取到市教育體育局、市保險行業協會和團嶽西縣委合計25萬元工作經費,爭取社會幫扶為8戶大病戶送去14.8萬元的救助金,通過希望工程為46名在校學生發放10.7萬元助學金。疫情發生後,王震朗第一時間到崗駐村,組織村幹部、黨員、團員、青年成立疫情防控應急隊伍,對外出返回人員逐戶逐人認真摸排,登記在冊,準確掌握全村疫情防控一手資料。
  • 三區三州首個「消費扶貧天團」亮相拼多多直播間,助力「淨土阿壩...
    (攝影:安舜)在州長與13縣(市)長組成的「消費扶貧天團」助力下,當日有近180萬消費者觀看了此次直播,直播間直接成交額近115萬元,50餘款產品銷量上漲5倍以上。直播帶動阿壩州拼多多農產品銷量上漲4倍,成交金額創「三州三區」深度貧困地區歷史新高。關鍵詞「淨土阿壩」搜索次數一天內從0上漲到「4位數」量級。
  • 助農團團| 別具特色的紫薯脆——臺江苗菇菇果蔬脆
    助農團團| 別具特色的紫薯脆——臺江苗菇菇果蔬脆 2020-05-22 20: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蜜食記6》姐妹團擇偶條件大公開
    上期節目中,蜜食團在「天府之國」成都的巴適之旅引起網友熱議,慢生活的詩意棲居惹人豔羨。而即將播出的《蜜食記》,姐妹團來到節目大本營安徽合肥,她們將在這裡有什麼奇妙際遇?聽完兩位妹妹的意見,身處適婚年齡的汪小敏則有不同看法,她坦言以前自己會有很多條件,但真到了現在的年紀,會把「對方有沒有把自己放到未來的規劃裡」作為首要標準,一旁的趙曉卉聽完連連點頭。 其實,不同的人生階段確實會有不同的期待,無關對錯,只要跟隨當下本心。不知不覺大家都犯起了困,便帶著無限遐想進入甜甜的睡眠。
  • 萬商雲川•彝品i購——6月30日四川省「消費扶貧代言天團」與您...
    萬商雲川•彝品i購——6月30日四川省「消費扶貧代言天團」與您雲相約大涼山 2020-06-29 06: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臺灣中華泛藍聯盟基層人士交流團走進安順
    近日,由來自臺灣高雄、臺南等地的基層社區工作者、志工隊、婦女會組成的臺灣中華泛藍聯盟基層人士交流團一行23人走進安順,先後到西秀區彩虹社區、西秀區舊州鎮浪塘村、舊州古鎮、鎮寧縣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創業示範基地、開發區聚福菌香菇種植基地考察交流,與各考察點相關負責人交流社區工作經驗,實地了解安順易地扶貧搬遷和小城鎮建設的具體做法。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市臺辦主任薛奎陪同考察。
  • 星點點,月團團,倒流銀河入杯盤。這個詞人要「飲盡銀河澆相思」
    星點點,月團團,倒流河漢入杯盤。翰林風月三千首,寄與吳姬忍淚看。詞人劉著是北宋政、宣間進士,後入金朝歷仕州縣,這首詞當是他在北地思念江南的一個女子時所作。這是劉著唯一流傳下來的詞作,上闕寫往日離別情景,下闕寫今時思念之情,情真意切。「雪照山城」寫嚴冬天氣,與「寒」對應,渲染了悽清的氣氛與苦悶的心境。杜甫在《月夜》裡描繪妻子的悽涼孤獨,也說「香霧雲鬢溼,清輝玉臂寒」。那似乎染了寒霜的纖纖玉指,按著羌管,吹奏出了無限哀怨的曲調,讓離別更添悽苦。
  • 英文團名不好記,央視給THE9翻譯的中文名字,粉絲笑噴了
    值得一提的是央視《TOP榮耀時刻》這一檔節目在直播的過程中,主持人還cue到了THE9,因為她們第二現場直播的時候,《yesOK》的背景音樂聲音太大了,她們都能夠感受到地板的震動
  • 魔獸世界懷舊服:一個從P1到P5一直打D團的獨狼玩家對G團的看法
    作者:NGA-哈嘍哈嘍1314打了這麼久的D團簡明扼要的分析一下 省的耽誤各位時間.1、其實我個人覺得打D團反而比打G團時間自由.理由是雖然D團有固定活動時間,但是你選擇這個團就說明活動這個時間是適合你的!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村裡來了「螞蟻幫扶團」
    村裡來了「螞蟻幫扶團」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徐典波 通訊員 蔡華波 陳砂7月15日,晨光熹微,嶽陽經開區西塘鎮向陽村貧困戶楊小元已在自家菜園裡忙碌。他告訴記者:「要搶抓時間把地裡的蔬菜採摘下來,運往『螞蟻幫扶團』對接好的單位機關食堂。」在楊小元家門口,泥濘的田埂盡頭便是菜地,黃瓜、辣椒、豆角等10多種蔬菜長勢喜人。在他眼中,菜地就是「聚寶盆」,「別看只有2畝多菜地,一年能收三四茬,收入比外出打工強。我家還養了3頭牛、4頭豬和60隻雞,相信在『螞蟻幫扶團』的幫助下,今年又會賣個好價錢!」
  • 只爭朝夕 不負韶華丨回望漳縣團團的2020
    下面   讓我們跟著小編的步伐     一起來看看漳縣團團的2020吧~為推動共青團改革各項任務得到有力落實,團縣委經過充分研究,討論制定印發了《關於深入貫徹落實黨建帶團建、隊建加強漳縣少先隊工作體制機制建設的實施意見》《關於加強新時代漳縣少先隊輔導員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漳縣關於構建階梯式成長激勵體系增強少先隊員光榮感的具體指導意見》等一系列具體方案和指導措施
  • 「團爸團媽計劃」:讓困境兒童獲得持續性的幫扶
    因此,在中國公安民警英烈基金會支持下,我依託中國華僑公益基金會善行團公益基金(下稱「善行團」)發起了名為「壹起捐團爸團媽幫扶計劃」的國際公益項目,簡稱「團爸團媽計劃」。「團爸團媽計劃」項目發起人、中國華僑公益基金會副會長、善行團公益基金創始人鋼子 「團爸團媽計劃」是生活與心理的雙重幫扶「團爸團媽計劃」主要是針對對國內外家庭困難品學兼優的適齡兒童、留守兒童、事實孤兒、公安英烈家屬及刑事犯罪特困家庭的兒童等,按照其受教育的不同階段給予生活和學習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