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件事情很開心,我司有一位助理弟弟準備成家立業,終於想「上車」了。
粵語地區將人生首次置業稱之為「上車」,這個詞起源於香港房地產行業的黑話「上車盤」,指的是性價比高、總價相對適合年輕人購入的物業。然而,助理弟弟看了三個月房子,從一手新盤到二手房,從白雲京溪看到番禺市橋,從預算300萬以內看到預算400萬以內,越看越迷茫了。
與此同時,他變摳門了。以前一天一杯檸檬茶,現在只喝公司的免費速溶咖啡,就差連廁紙都要數格子。原來一個年輕人為了結婚,詩和遠方就會暫時成為過往。
這段時間見到他,我都會問:「房子買了嗎?」,他總是撇撇嘴,苦笑一聲。
咖姐怎麼會不懂呢?我也是這樣在置業的路上跌跌撞撞走過來的。很多人在親身下場看樓之前,對自我和市場的認知總是出現重大偏差。一開始什麼房子都看不上,又要新、又要大,格局要好,樓距要寬,裝修要有品,最好要有入戶花園和飄窗,採光優秀才能布置出備受豔羨的北歐風。樓下花園小區自不必說,學位超市不能少,畢竟還要上班,交通方便和地處鬧市至少佔一頭吧。
當年輕人一頭扎進看樓大軍的隊伍之後,這才發現多麼痛的領悟——沒有真金白銀買過房子的人,不足以談論置業。
買房永遠是個悖論,因為你心目中的房子總是比買得起的房子貴上些許,無論預算是100萬還是1000萬,你總會覺得,好像多一個房間會更好。今天為各位讀者總結我自己和身邊好友置業的經驗,可都是人民幣換回來的經驗,不看吃虧。
第一,購房前對自己需求的梳理要足夠接地氣,往往你買得起的房子都無法做到100%完美,如果抱著每一樣都要完美的心情找看房子,那叫「公主身丫鬟命」,永遠都無法滿足。還記得我第一次買房之前,和我男朋友(現在的老公)拿了一張紙,將「地點、配套、年限、裝潢、學位、社區品質」在心目中的權重寫了下來,發現「地點」是我們倆共同最在乎的點。
因為那時候還沒生小孩,學位和小區反而排在我們的末位(幼稚)。最後,我們選擇了一套在體育西的單體樓電梯兩居室。那幾年在交通上節省的時間非常可觀,打個比方,那時候我在做雜誌記者,去天河城廣場參加活動,同行還沒擠上回家的三號線,我已經躺在沙發上看電視了。
當然,人的需求是動態變化的,後來因為對學位和面積的改善型需求,我們在有米出生後賣掉了這套房子。所以,做排序的時候不妨看遠一點,以5-8年的人生計劃為重。
梳理的過程,也可以徹底了解自己對「嚮往的生活」的理解是什麼。反而在購房的需求裡,「裝修」是我比較不看重的因素,初級購房者很容易被房間的裝潢牽著走,但這些都是可以改造的,朝向和採光才是房子無法改變的「財富」。
第二,要盡一切錢力去達成購房目標。「一切錢力」的意思是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我們經常和助理弟弟開玩笑——不逼一逼你父母,都不知道你父母有多厲害。很多年輕人會因為不好意思拿父母的錢,或者是不敢和銀行做最大限度的貸款,轉而壓縮自己購房的目標。政治正確的說法當然是「量力而行」,但是你隨便抓一個有過置業經驗的朋友問問,好多人第一反應都是「買小了,應該買大一點」。年輕人畏懼風險本身就是最大的風險,因為隨著職場地位的提升,收入也會逐步增加的呀。
第三,不要總是有撿漏的僥倖心理。比如說,在某熱門的地段找到一個冷門的房源,或者是無視各大實力知名發展商,而無條件信任一個不知名的小開發商,這些都屬於幻想。房價是群體博弈的結果,而不是你認為它貴、不值,它就賣不掉。尤其是一手房,沒有無緣無故的貴,也沒有無緣無故的便宜。自己要住的房子,不需要那麼多的「抄底」、「高點」的判斷,你只需要問問自己,我願意將我的人生幾年交付給這個房子、這個街區嗎?
如果說我可以穿越回去25歲,手把手教自己買房子,我會這樣說:在一個有一定規模的小區,購買一套三房,房子要有省一級學校的學位——你可能現階段不大在乎,但以後和你買二手房的人會在乎。
要是早一點有人這樣告訴我,就好了。
最近,我一直督促助理抓緊時間去看一個神盤——珠江花城,他們家有天河目前門檻最低的三房。
有地產行業的朋友說,這個項目的戶型絕了,性價比無敵,比如說,65平方竟然可以做到2+1的戶型,這在我看房的經驗中可以說是聞所未聞的神仙戶型了。
我第一次「上車」時,有師兄和我說,一定要買三房,不然孩子一出生就不夠用。當時不以為然,之後才知道這句簡單樸素的話裡字字珠璣。
其實,只是三房還不夠,關鍵還要有兩個洗手間。所以三期89㎡3+1房型設計就深得我心,三房雙衛,而且三個房間都是南向。住宅有南向真的太重要了,尤其是在南方。我的第一套房是純北向,冬天陰冷,夏天悶熱,雖說空調可以解決溫度問題,可冬天大片暖陽灑進家裡的感覺,絕對是幸福感滿滿的。對於這個房型,就是一個詞:實用!
接下來大家請和我一起將欣賞的眼光投向143平方的戶型,竟然可以做到五房兩廳兩衛,動線設計也非常優秀!而且還能控制好剛剛沒有超過144平方的重稅分水嶺,想給設計師加雞腿。對於二胎媽媽來說,完全能懂這個房間數量和洗手間數量代表的是生活品質的解放。
珠江花城是珠江實業集團重點開發的項目,這個項目有6000戶,意味著自給自足的配套必定會完善,比如公交總站、商業街、園林等。
另外,還有個交通方面的好消息,小區門口的道路改造也已經提上日程,這是天河區重點工程項目——茅崗路北延段,建成之後是雙向六車道的設計,未來只要3分鐘,就可以從小區到達廣園快速路。
一直和置業的粉絲說,買房子一定不能不看學位,二十幾歲覺得結婚生孩子離自己很遠很遠,但它發生時一切都來得非常快,轉眼就上幼兒園、轉眼就小學了。我去踩盤時看到已經建好的學校,十分有書卷氣息,據銷售介紹,以後這裡會有2個託兒所、一所12班的幼兒園和一個36班的公立小學,還有執信中學天河校區。6000戶的大盤,加上珠江實業集團的國企背景,我認為可信。
兒童設施也已經落成,質量和理念都是國際超前的。還記得當時我賣掉第一套房子,很大的原因就是我的孩子每天下樓沒有小區花園可以散步,沒有玩伴。看到這樣的小區配套兒童樂園,我慕了。
最重要的是,這個一手項目就在天河奧體中心附近,詩和遠方就在身邊,這個月剛開放的花海打卡點已經成為新晉的網紅打卡點,找時間去走走看看,或許在你的看房經歷裡也會刷出一些全新認知呢。
如果要說唯一的缺點,我認為或許對沒有私家車的年輕人來說,一開始的交通需要習慣一下。但是轉念又想起當年我看過的幾個神盤,比如中海康X、番禺祈X、海珠光X花園……當時也覺得好遠好遠啊,但是今天,已經是「昨天的你對我愛理不理,今天的我你高攀不起」。
指標性大盤,你確定要再一次錯過嗎?
【免責聲明】
1、本平臺所載的信息截止於本文推送時的情況,前述信息可能因政府規劃調整及開發商無法控制、預測原因而出現變化,以政府部門最新公布的規劃文件及相關信息為準;
2、本項目推廣名為【珠江花城】,標準地名為【珠江四季花園】。本宣傳資料僅為要約邀請,所有文字、數據、圖片等僅供參考,不作為要約內容及銷售承諾。雙方權利義務均以商品房買賣合同約定為準。;
3. 戶型圖僅為創意裝修示意,僅供參考,不作為要約內容或銷售承諾。相同戶型單位因樓棟、樓層、單元等差別,局部結構、面積、部分設施設備位置等略有不同。所有單位情況均以政府部門審批及雙方籤訂商品房買賣合同約定為準;
4、最終解釋權歸開發商即【廣州市城實投資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