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起,日式斷舍離真的不適合中國家庭

2020-09-11 種桃得瓜

每次給分享日本生活博主,大家羨慕他們一絲不苟的精緻生活同時,也有很多朋友格外清醒:


「養兩個小孩試試,生活全是雞飛狗跳,哪還有力氣去認真過日子。」


「跟爸媽同住,這種極簡生活我想都不敢想......」



不得不說,許多來自日本的生活理念,雖說以人為本,但放在許多中國家庭不一定行得通。


就拿斷舍離來舉例好了。


不少年輕人認為把不需要的物品清理掉,才能更好提高居住空間的舒適度。然而,每每在斷舍離的時候,總能遭到家裡長輩的阻攔。



最近居裡在重溫紀錄片《我住在這裡的理由》,剛好刷到一期關於斷舍離的話題。


當日本收納達人遇上中國節儉老人,這場斷舍離簡直就是我們家日常的真實寫照!



紀錄片導演竹內亮,是一名在中國生活了7年的日本人,老婆是中國人,如今他在南京和嶽父嶽母同住。


因為生活習慣和收納方式很不同,他一直都想給自己家來一次大整理。


這天,他請來定居在上海的日本收納達人池田惠美,給自己家進行一次全面的斷舍離和收納整理。


惠美進門後第一件事,檢查冰箱。



熟悉的一幕出現了,各種瓶瓶罐罐、隔夜飯菜和果蔬零食混放在一起,又多又雜。


彈幕上紛紛飄過:是誰打開了我家的冰箱?



各種食品帶著包裝紙、塑膠袋堆成一座小山,一看就是平時隨手塞的。



肉買回來不處理,就這麼塞進了冰箱冷凍室,看不清是什麼肉,放久了也想不起來什麼時候買的。



話不多說,池田惠美立刻抄傢伙,給冰箱來個大掃除。


只見她從工具箱掏出兩塊布,把冰箱裡的東西全部拿出來,然後給需要留下和捨棄的東西分門別類。



這一看不得了,過期了5年的調味品無人知曉......


因為它還。沒。開。封。



已經發芽快修煉成仙的土豆,



爛到面目全非的青椒,



還有冰箱裡隔層底下沉積了幾百年的汙漬......



經過一輪清潔和消毒,竹內亮家的冰箱瞬間清爽明亮了很多。


惠美說,冰箱整理的重點,就是在打開冰箱門的時候,東西一看就知道放哪裡。



整理完冰箱,接下來就是竹內亮家的收納重災區——餐廳。



餐廳的位置本來就小,而且採光不好,這裡囤放了各種閒置的小家電和雜物,顯得更擁擠陰暗。



還是按照原來的方法,先把所有東西騰出來,把需要和不需要的一一分類。



於是,一場由斷舍離引起的家庭內戰就這樣開始了。


買了兩年只用過一次的麵包機,竹內亮老婆死死抱住不肯撒手。


兒子則眼明手快地撈起麵包機的紙箱:這個也不能扔!



雖然爭執不斷,但一切都在順利地進行中,直到......出門散步的嶽父嶽母回家了。


起初老兩口還以為這是拍攝需要,做做樣子罷了。


嶽母還很有梗地調侃道:「我看把你也給斷舍離算了,這才是徹底乾淨。」



後來發現事情並不簡單。


一聽女兒說不是為了拍攝,是真的要扔,老人家瞬間不淡定了。



在一堆雜物裡翻翻找找,像挖寶藏一樣,眼裡看啥都是寶,都有用,都得留著。


「這茅臺瓶子怎麼給我扔了,擺著多好看吶~」



嶽父拿起幾個閒置已久的茶壺發話了,好幾百呢,不扔,堅決不扔(雖然不用)。



眼看事情不受控,表示自己堅定立場後,他又機靈地話鋒一轉:「這是日本請來的磚家啊?」


然後搖搖頭淡定地自問自答:我不相信(潛臺詞:你們休想騙我扔東西)



其實職業收納師在國內的知名度和接受度都比較低,老一輩的人更是聞所未聞。


嶽母聽說是專家,耿直地真誠發問:老師怎麼擱這給人搞衛生呢?



經過一輪解釋後,兩位老人家總算對收納師這個職業有了基本認識。但是,他們還是對許多不需要的舊物戀戀不捨。


經歷過物資匱乏的年代,曾經那份不安感讓老一輩的人依然囤積物品的習慣,總想著「物盡其用」。


對於他們的做法,惠美表示很理解,她說就算在盛行斷舍離的日本,上了年紀的人也一樣愛囤積。



不過,在房價高走的今天,被不需要的東西佔據空間其實是一種浪費。


房子買來為人提供舒適的居住空間,應該以人為本,如果一平米好幾萬的空間用來堆放雜物,就等於浪費了幾萬塊。



導演竹內亮家的餐廳,整理前和整理後感覺完全不一樣。


清理了那些雜物後,餐廳的空間變得更敞亮、通透。竹內亮說,環境變好了,吃飯的心情都更美滋滋。



柜子上的物品也變得一目了然。


惠美教他們自製一些合尺寸的收納箱,用來存放東西。平時只要看一眼,就能快速拿到自己想拿的東西。



大家都知道在日本收納師是一門職業,不過大多數人認為花錢收納師,還不如請家政阿姨來收拾。


也有人說,收納整理還不簡單?網上大把教程啊。


居裡身邊有個朋友也是這樣想的。他買了很多收納神器,也學了很多日式收納技巧,沒過兩個月卻跑來跟我吐槽:「我感覺房間變得更亂了!現在不僅要整理雜物,還要整理各種收納盒......」


相信很多人也有同感,看別人的收納都這麼牛,怎麼到自己這裡就一團糟呢?


惠美之所以會成為一名收納師,就是因為自己太懶,所以想了很多辦法來減輕家務的負擔。


她說,所有收納整理都要符合自己的性格和習慣,不能造成額外的負擔。



收納師存在的意義,並不是幫你做那一兩次的整理,而是傳遞一些理念和技巧,幫助養成收納習慣,提升生活品質。


所以可持續,才是我們學收納的根本。



這些年風很大的斷舍離也一樣。


曾經被許多人簡單粗暴地理解為零物慾,其實這個理念的初衷並不是空無一物,也不是一刀切地扔東西,而是指導我們更有規劃地過日子。


定期清理生活上我們已經不需要的東西,每一次整理都是一次收穫和反思。等下一次買買買,我們才會更仔細地選,認真地用。


這會是一個美好的循環。


無論是收納整理還是斷舍離,都是讓生活變得更簡單、輕鬆的方式,而不是給生活找麻煩。


別人的方法不一定適合你,但花點時間和耐心去了解自己真正的需求和習慣,我們也能找到最優解。


相關焦點

  • 對不起,日式斷舍離真的不適合中國家庭
    不得不說,許多來自日本的生活理念,雖說以人為本,但放在許多中國家庭不一定行得通。就拿斷舍離來舉例好了。不少年輕人認為把不需要的物品清理掉,才能更好提高居住空間的舒適度。然而,每每在斷舍離的時候,總能遭到家裡長輩的阻攔。最近居裡在重溫紀錄片《我住在這裡的理由》,剛好刷到一期關於斷舍離的話題。當日本收納達人遇上中國節儉老人,這場斷舍離簡直就是我們家日常的真實寫照!
  • 對不起!日式斷舍離真的不適合中國家庭
    導演竹內亮是一位日本人常年生活在中國還娶了一位中國媳婦現在與嶽父嶽母一起居住在南京01斷舍離與中國家庭的碰撞池田惠美一到導演家第一件事就是打開冰箱果然不出所料終於斷舍離出一堆導演非常有預見性的表示一定要趕在爸媽回來前扔掉不需要的東西▽
  • 對不起!日式「斷舍離」真的不適合中國家庭
    最近在B站上刷到了一部紀錄片 《我住在這裡的理由》 其中一集講述的是斷舍離 真實記錄了當日本收納達人 遇上中國節儉老人擦出的一系列火花
  • 對不起,「日式斷舍離」的生活理念,真的不適合中國家庭
    but,千萬別站著說話不腰疼,自從我有了兒子,隨著父母和我住在了一起。即使每天都清潔和收拾,發現剛扭過頭,東西又鋪滿了桌上地上。我媽天天都是舊菜還沒吃完就開始買新菜,冰箱裡真的天天都上演著,打開門就感覺裡面的東西會跟泥石流一樣會滾下來的錯覺。
  • 當中國老人遇見「日式斷舍離」!網友:對不起!扔不扔我媽說了算
    可是,有網友發來靈魂一問:這樣的斷舍離真的適合讓我們來感受下,當日式收納遇上中國老人日式斷舍離和中國父母之間的世紀大戰山下英子,為了讓她母親扔東西鬥爭了好幾年,後來又寫了一本書叫《家庭斷舍離》專門講這個問題。
  • 當中國老人遇見日式斷舍離!一度崩潰!對不起!扔不扔我媽說了算
    可是,有網友發來靈魂一問:這樣的斷舍離真的適合讓我們來感受下,當日式收納遇上中國老人日式斷舍離和中國父母之間的世紀大戰山下英子,為了讓她母親扔東西鬥爭了好幾年,後來又寫了一本書叫《家庭斷舍離》專門講這個問題。
  • 收納師遇中式老人畫面一度崩潰,日式「斷舍離」真適合中國家庭嗎
    不知道有多少人看過《我的家裡空無一物》這部作品,這部劇講述的是一個日式少女在生活中瘋狂「斷舍離」的故事。在劇中,麻衣的房間裡總是空蕩蕩的,整個房間就像是剛剛搬家一樣,和不停買買買把家裡囤滿的人相比,麻衣似乎對「斷舍離」有一種偏執的強迫。
  • 日本式的「斷舍離」未必符合中國的情況
    不禁生問:日式斷舍離生活真的適合中國家庭嗎?日本有一位導演竹內亮,他此前拍攝了一部紀錄片《我住在這裡的理由》,真實的記錄了他在中國的斷舍離故事。01當斷舍離遇見中國家庭竹內亮雖然是日本人,但他在南京生活多年,還娶了一位中國姑娘。
  • 當中國老人遇見「日式斷舍離」!畫面一度崩潰!扔不扔我媽說了算
    雖然誇張了些,但是近年來主婦收納,斷舍離一直都是大家很關注的話題,畢竟,誰不想擁有一個乾淨整潔的家呢!可是,有網友發來靈魂一問:這樣的斷舍離真的適合中國家庭嗎?讓我們來感受下,當日式收納遇上中國老人日式斷舍離和中國父母之間的世紀大戰
  • 家庭斷舍離……
    童年時期,山下父母的關係並不融洽;少年時代時又因為人際關係而感到疲憊;大學時鑽研中國傳統文化並修行瑜伽,從瑜伽中的斷行、舍行、離行中悟道,寫下了系列叢書《斷舍離》。核心內容:1、家居環境的斷舍離:什麼是家庭斷舍離?如何實踐?2、家庭關係斷舍離:親離和子離的本質與精華。
  • 日式家裝設計,適合不適合你的家
    日式家裝風格清新自然,淡雅簡潔,給人一種乾淨、優雅的感覺,這對於追求時尚,寧靜的都市人再適合不過了。現在,日式風格家裝被運用到家庭中的案例越來越多,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下日式家裝的特點。榻榻米作為主要元素日式榻榻米臥室十分的靈巧,尤其對於中小戶型來講,榻榻米的設計是舒適收納兩不誤的首要選擇。如果你感覺居家空間不夠用的話,可以考慮一些榻榻米哦。
  • 日式極簡主義,小資情調,來一場「斷舍離」如何?
    引讀:日式極簡主義,極致小資情調,來一場「斷舍離」如何?生活是要做減法的藝術,所以,簡約、自然、溫馨、高格調才是日式極簡主義所追求的。極簡主義,從「斷舍離」開始日式極簡主義風格,最主要的,就是「斷舍離」的情懷。斷舍離,最早是日本雜物管理諮詢師山下英子提出來的一種生活概念。3件襯衫、4條褲子、4雙襪子還有四面牆,這樣的生活其實已經算得上「豐富」了。
  • 《家庭斷舍離》如何更好決斷的藝術
    我認為這本《家庭斷舍離》為我們中國家庭出現的矛盾提出了一種新的解讀。書中講述了日本雜物管理師山下英子和她非常抗拒斷舍離的母親的故事,從而延伸出了兩個最重要的整理方法,叫做親離以及子離。也就是說通過心理和身體上的脫離,從而解決家庭整理中互相假設和踩踏的難題。
  • 日式極簡主義,極致小資情調,來一場「斷舍離」如何?
    引讀:日式極簡主義,極致小資情調,來一場「斷舍離」如何?一半生活,一半藝術日式極簡主義風格,並不是一種窮裝修,而是一種精裝修。生活是要做減法的藝術,所以,簡約、自然、溫馨、高格調才是日式極簡主義所追求的。
  • 當日式斷舍離遇上中國爸媽,場面一度失控!網友:別挑戰你爸媽
    就比如說斷舍離,我們都覺得不需物品就該清理掉,但很多長輩就不捨得,各種好幾年也不用一次的家具、壞掉的物品,可以閒置,但絕不能丟掉。居住在中國的紀錄片《我住在這裡的理由》導演竹內亮,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下面就讓我們來感受下,當斷舍離遇上中國爸媽,究竟是怎樣一個場景。
  • 日式斷舍離的真正意義,是通過對物品的取捨,樹立正確的物質觀
    如何對現有的物質進行斷舍離,從而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棄多餘的廢物,脫離對物質的執著和迷戀,在日益豐盛的物質世界中樹立正確的物質觀念,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打開今天的文章分享,揭露日式斷舍離的真正意義,你會發現,日本主婦界所流行起來的斷舍離,不僅是一種家居整理法,也是一套人生整理法。
  • 日式斷舍離:刪繁就簡,只為遇見更品質的生活
    日式斷舍離:刪繁就簡,只為遇見更品質的生活。在日常生活中,養成定期收納整理的習慣,真的可以受益終生。把生活當作「藝術品」去雕琢,認真經營眼前的家居生活,刪繁就簡,遇見品質。打開今天的收納專欄,走進日式斷舍離之中,學會刪繁就簡,只為在日常生活之中,遇見更品質的生活。這些年,每次一提起日式斷舍離,很多讀者朋友們都會聯想到憑藉做家務活走紅朋友圈的日本主婦們,她們出色的收納藝術,營造「少即是多」的生活質感,讓多少網友看後都紛紛點讚。
  • 日式家裝斷舍離:我的家裡空無一物
    此前,有一部大火的日劇《我的家裡空無一物》,講訴了女主麻衣是一個將「斷舍離」發揮到極致的整理偏執狂,她享受空空如也的房間,十分熱衷扔東西,被「整理欲」所控制。客廳地板上只餘一人一貓,沒有外物所累的生涯方法乾淨利落。簡約大氣的原木色裝修搭配白牆與素色窗簾,給人一種清心寡欲的感覺。
  • 你家父母能接受「斷舍離」嗎?讓中國老人扔東西咋這麼難?
    可是,有網友發來靈魂一問:這樣的斷舍離真的適合讓我們來感受下,當日式收納遇上中國老人日式斷舍離和中國父母之間的世紀大戰山下英子,為了讓她母親扔東西鬥爭了好幾年,後來又寫了一本書叫《家庭斷舍離》專門講這個問題。
  • 精緻生活指南 | 不用斷舍離的日式收納整理技巧
    這是不是多數中國家庭的生活縮影?除了「斷舍離」外,還要歸功於日本主婦們出色的收納技巧。之前很多人被「斷舍離」帶入了誤區,覺得只有通過丟丟丟的方式才能改善空間儲物和實現收納,事實並不如此。「這個也扔,那個也扔"不是我們的初衷也不是目的,而是有選擇地留下需要的東西,這才是理想生活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