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巢氏、燧人氏、伏羲、女媧、神農炎帝,華夏三皇究竟有誰?

2020-12-10 大王氏說

華夏三皇都有誰?很多人都說是「伏羲、女媧、神農」,其實三皇的分法有很多,我們熟知的三皇只是眾多說法中較為普及的一種。

《三字經》:自羲農,至黃帝,號三皇。

三字經認為伏羲、神農、黃帝為三皇,中間沒有女媧。

《反經·君德》:伏羲、女媧、神農,稱三皇也。(這是比較普遍的一種說法,出現在多部古籍中)

還有一些古籍將有巢氏(巢皇)、燧人氏(燧皇)、伏羲氏,稱為三皇。

另有觀點認為三皇分為上三皇和下三皇

上三皇為:天皇、地皇、人皇

下三皇為:(巢皇、燧皇)伏羲、女媧、神農、(黃帝)

上三皇

天皇氏

《始學篇》記載:天地立,有天皇十三頭,號曰天靈,治萬八千歲。

天皇氏又稱天靈氏,傳說他們有兄弟十三人,共治理天下一萬八千年。(天皇十三頭,現代人理解為天皇長十三個頭,在太古時期則用「頭」代指人的個數,就像我們現在說十三頭牛、羊一樣,代表個數,而非長十三個頭。《洞冥記》有解釋:一姓十三人也。

傳說天皇天靈氏生活在柱州崑崙山下。

地皇氏

《始學篇》:地皇十一頭,治八千歲。

《帝系譜》:地皇治一萬八千歲,以火德王。

地皇氏有兄弟十一人,共治理天下八千年或一萬八千年,疑似生活在南方,五行中火代表的方向為南方,僅為小編推測。

地皇氏別名不詳,傳說人皇氏面貌皆如女子,面容都很相似,他們蛇身獸足,生活在龍門山、熊耳山一帶。

人皇氏

《三五曆紀》:有神聖人九頭,號人皇。天皇、地皇、人皇為太古。

《始學篇》:人皇九頭,兄弟各三百歲,依山川土地之勢財,度為九州,各居其一方。

人皇氏有兄弟九人,平分天下九州,傳說他們傳了一百六十五代,共治理天下四萬五千六百年。(觀點出自唐代文學家:馬摠)

傳說人皇出生在刑馬山一帶,刑馬山在古籍中多有出現,但具體位置在哪已無從考證;而龍門山、熊耳山、柱州、崑崙山現今還都有跡可循,感興趣的朋友不妨查找一下。

下三皇

有巢氏


《莊子》:古之禽獸多而人民少,於是人皆巢居以避之,晝拾橡慄,暮棲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

《禮記》:昔先王未有宮室,冬則居營窟,夏則居橧巢。

在上古時期,人類與野獸一起生活在大自然中,而早期人族並不興盛,無法有效抵抗野獸,所以人們選擇了躲避,那時期,冬季夜晚人們生活在洞穴中,夏季夜晚人們在樹上棲息。

上古時期,人們會爬到樹木頂部將樹梢盤織成一個巨大的「鳥巢」,天黑後就睡在上面;這項技能當今的黑猩猩依舊在使用,可能很多人不知道黑猩猩夜裡是棲息在樹上的,而且是巢居,它們在很短時間內就能盤織出一個大「鳥巢」以供自己夜間棲息,或許在上古時期人類也曾這樣巢居過。

後來有巢氏之民中出現了一位聖人,他教會人們在樹上建造房屋(構木為巢),這種房屋可以遮風擋雨,還可以阻擋蚊蟲叮咬,這位聖人還教會人們用獸皮製作衣服,(有古籍記載巢皇出現之前,人們不穿衣服。)後來這位聖人被尊為巢皇。

《韓非子》: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多,人不勝禽獸蛇虺。有聖人作,構木為巢,以避群害,而人悅之,使王天下,號之曰:"有巢氏"。

《遁甲開山圖》記載有巢氏生活在古琅琊石樓山南面。

燧人氏


《尚書大傳》:燧人為燧皇,以火紀官。

《禮含文嘉》:燧人始鑽木取火,炮生為熟,令人無腹疾,遂天之意,故為燧人。

《禮記》:「古者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實,鳥獸之肉。」在上古時期,人們還不會使用火,那時人們主要採集樹木花草的果實和捕獵鳥獸、河蚌、魚、蝦為食,那時都是生吃,這讓人們人們經常換上腹疾,比如,嘔吐、腹瀉之類的,還很容易染上寄生蟲,在上古時期這些疾病都有可能會讓人喪命。

後來有聖人出現,他教會人們鑽木取火,炮生為熟,令人無腹疾,至此人們開始食用熟食,區別於禽獸,後來這位聖人被尊為燧皇。

燧皇對人類進化的貢獻非常巨大,因為熟食更容易消化,熟食讓人更容易吸收蛋白質,可以為大腦提供充足的營養,生食可能一天要進食四五次才能滿足一天的能量需求(比如黑猩猩,幾乎一整天都在吃),而熟食每天只需要進食兩三次就可以提供全天的營養。這讓人們有更多的閒暇時間,當人閒下來的時候就有時間研究精神層面的東西了,隨後就誕生出了文明,燧皇可以說是文明的奠基人,燧皇之後的伏羲時代已經初見文明的雛形了!

伏羲氏


《易下·繫辭》:古者庖犧氏之王天下,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中觀鳥獸之丈,與天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結繩而為網罟,以畋以漁,蓋取諸離。

伏羲被尊為華夏人文始祖,也被尊為羲皇、人皇;傳說伏羲畫八卦明天地之理,制定嫁娶之禮終結了兒不知其父的囧況,發明漁網教人們捕魚,製作書契取代結繩記事。

《詩含神霧》:大跡出雷澤,華胥履之,生庖犧。

伏羲的母親叫華胥,傳說她在雷澤看到了大腳印,好奇之下就踩著腳印走了下去,後來就懷孕生下了伏羲。

現在學者認為雷澤在當今山東境內,所以伏羲可能是山東人。

伏羲創造了八卦、禮儀、書契(疑為文字),具備了文明的基本要素,所以華夏文明的起點在伏羲,又有傳說伏羲是「人首龍身」,而我們則以龍的傳人自稱。

女媧氏


《帝王世紀》:女媧氏,亦風姓也。承庖犧制度,亦蛇身人首,一號女希,是為女皇。未有諸侯,有共工氏,任智刑以強,伯而不王,以水承木,非行次,故《易》不載。

女媧被稱為媧皇、帝女、女皇,傳說女媧是伏羲的妹妹,他們都姓風,女媧的權位傳承自伏羲,並且她沒有做多改動,僅為繼承,所以古《易》不做記載,根據《帝王世紀》的記載女媧的權利疑似被共工氏架空。

《淮南子》: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濫焱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精民,鷙鳥攫老弱。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

根據《淮南子》記載女媧時期華夏似乎遭遇了一次巨大的災難,女媧氏「鍊石補天」拯救萬民於水火,帶領先民渡過劫難。在民間女媧又被稱為后土娘娘、女媧娘娘。


神農炎帝


《易下·系》:神農氏作,斫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蓋取諸益。

《淮南子》:古者民茹草飲水,採樹木之實,食蠃蚌之肉,時多疹病毒傷之害。於是神農乃始教民播種五穀,相土地之宜,燥溼肥磽高下,嘗百草之滋味、泉水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當此之時,一日而遇七十毒。

神農炎帝對華夏文明的貢獻巨大,從神農開始華夏大地進入了農耕文明,傳說神農教會人們製作農具,播種五穀,讓人們結束了採集、漁獵或顛沛流離的遊牧生活,神農炎帝讓人們定居下來,不用放牧、採集、漁獵也能衣食無憂,也因此華夏文明進入了更先進的農耕文明,所以神農被尊為農皇。

傳說神農嘗百草識別五穀,讓人們知道哪些植物能吃、什麼植物有毒、哪些東西可以入藥治病,當時一天中毒70次,所以神農也被奉為中藥鼻祖。


當今人大多認同將黃帝列為五帝之首,不在三皇之列,所以本文不做介紹。

本文資料出自《淮南子》、《三字經》、《易·繫辭下》、《帝王世紀》、《韓非子》、《禮記》、《尚書》等

中國歷史悠久,期間誕生了大量的傳說、和有趣故事,關注作者查看更多有趣文章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大王氏說


相關焦點

  • 上古三皇:女媧,伏羲,神農,三人有何關係?還真有!
    前言:女媧救世補蒼天,取火隧人萬口傳。伏羲八卦破迷霧,龍育神農鞭草田。知生造物憑智慧,構木有巢御害寒。世間萬物源何處,華夏文明萬萬年。華夏「三皇」由來已久,雖然版本不一,但是以上這幾位都有資格進入三皇之列,因為他們為人族都做出過突出的貢獻。
  • 中國第一名建築師,燧人氏之父,五氏之首——最遙遠的有巢氏
    「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盤古開天地後,是上古「三皇」:天皇、地皇、人皇。(據說三皇的稱號由來已久,伏羲等人只是繼承了遠古三皇的稱號,最早的天皇時代距今已有大約三百多萬年,最晚的泰皇(也就是人皇)距今也有大約三十多萬年。)而後「三皇」進入「五氏」,「五氏」為: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女媧氏、神農氏。且傳言,有巢氏為燧人氏之父,女媧和伏羲之祖父。
  • 神農是炎帝?斧燧氏表示不服:神農就靠人多,否則我才是正牌炎帝
    ——《世本·帝系篇》「神農氏,姜姓也,母曰妊姒,有蟜氏女,登為少典妃,遊於華陽,有神龍首,感女登於常羊,生炎帝。」——《帝王世紀》「赤帝、炎帝,號為神農。」——《三皇本紀》根據這些典籍的記載,我們可以理清大致脈絡:上古時期有個姜姓部落,其首領發明了用於翻地的農具「耒耜」,大大推動了原始農業的發展,該部落也由此聞名天下,該首領被世人尊為神農,神農氏也就成了該姜姓部落的氏族稱號。而神農氏崇拜火神,氏族首領又自稱炎帝。
  • 中華神魔故事:有巢氏
    人呢,是應該有信仰的,有信佛信道的,也有信神的,不管信什麼總要有所供奉,本人是認為現代人特別是華夏人是應該供奉這麼幾位神的:一神曰法祖伏羲,引導人以智慧教導人以規矩,供奉他可以獲得事業的成功;一神曰女媧,賜人以婚姻保人於安全,供奉她可以家庭美滿一身安樂;一神曰燧人,以燧火照亮前方,
  • 盤點《封神演義》中人族的6大古皇,其中有一位是女媧的哥哥
    ;那這六大古皇都是誰呢?後來炎帝部落與黃帝部落為爭奪領地,展開阪泉之戰,黃帝打敗了炎帝,兩個部落漸漸融合成華夏族;之後又聯合打敗了九黎部落的蚩尤,所以後來就有了「黎民百姓」一說。炎帝和黃帝也是中國文化、技術的始祖,傳說他們以及他們的臣子、後代創造了上古幾乎所有重要的發明。
  • 開天十八聖,盤古之後,六皇八帝三王都有誰,三皇五帝又為何人?
    從盤古氏,天皇氏、地皇氏、泰皇氏,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軒轅氏、青陽氏、高陽氏、金天氏、高辛氏、陶唐氏、有虞氏、到夏后氏,夏后氏即大禹,完成了華夏文明的奠基過程,所積累下來的成果稱為華夏文化。三皇之道,凡是有盤古氏到大禹的後代子孫,受華夏文化、三皇之道滋養而成長的稱為「龍的傳人」「炎黃子孫」「華夏後裔」。盤古氏,距今四百萬年。
  • 人皇伏羲究竟是何人?他與神秘的河圖洛書又有什麼關係?
    (北暮帶你看神話第13期)文|小井有話說關於伏羲的記載有很多,唯一不變的便是伏羲的一身本領。他的成就同樣也有很多,而且每一項都給後人帶來了巨大的影響。【一】伏羲的兩個來歷一、歷史說法《五帝本紀》中記載:華胥氏是中華民族的始祖母。華胥氏生太昊。太昊生伏羲,女媧。伏羲,女媧生少典。少典生炎帝和黃帝。所以炎帝和黃帝應該是伏羲和女媧的孫子,而炎帝和黃帝就是兄弟關係。
  • 有巢氏,簡稱「有巢」,號「大巢氏」
    有巢氏,簡稱"有巢",號"大巢氏" 。尊稱"巢皇",五氏之一,華夏族人。燧人氏之父、緇衣氏之夫、伏羲氏、女媧氏祖父。 祖籍在今巢湖流域,建立古巢國,中國上古時期部落首領。居住在今安徽省巢湖一帶,後遷徙至今山西省呂梁市興縣石樓山一帶。有巢氏生活在舊石器時代早期,開創了巢居文明。
  • 最初的氏族社會,有巢緇衣氏、燧人弇茲氏,改善衣食住行
    氏族社會在氏族社會最初時期,共有五個氏族推進文明的發展,分別為:有巢緇衣氏、燧人弇茲氏、伏羲氏、女媧氏、神農氏。因此這樣的人們被稱為「有巢氏」。之後隨著環境生活的發展,人們又將居所從樹上轉移至平地,也學會用樹木牆、草皮做頂,形成最早期的房屋。緇衣氏(改善「衣」)緇衣氏和有巢氏是同一時期,當人們學會使用工具開始,身體毛髮便逐漸褪去。
  • 《新山海經》人皇氏:元始天尊后裔,伏羲女媧之父,開創了火文明
    天皇氏並沒有很多外貌描寫,不過元始天尊的形象一直是端坐中宮,慈眉善目的老頭子。但是據記載,地皇氏兄弟十二人都長著女人的面容、高大的額頭、馬的腳掌、蛇的身體。就蛇的身體而言已經很接近伏羲女媧的形態了。所以猜測這些蛇類特徵可能是遺傳自盤古的母親應龍。
  • 中國的亞當與夏娃——伏羲與女媧
    女媧文化流傳甚久,博大精深,關於女媧的傳說,自然也流傳眾多。而當中大家最耳熟能詳的「女媧造人」傳說,可以作一首打油詩調侃: 太行山麓區漳邊,媧氏皇宮竟摩天。 女媧甩泥以造人,我是哪個小泥點?
  • 秦始皇功績超三皇五帝,所以稱皇帝,那三皇五帝到底是指哪些人呢
    但是,三皇五帝具體指的是誰,你又知道嗎?涼夏賭一包辣條,你不知道。好了。不知道的就隨涼夏一起來看看吧。「三皇」《呂氏春秋》是最早出現「三皇」這個詞的,但並沒有具體說明指的是哪三個人。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李斯的奏議說:「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貴。」
  • 略述炎帝神農的歷史功績及炎帝神農文化特徵
    主要包括:"烈山而焚之"    炎帝神農氏把"火"的使用由生活能源變成了生產能源。發明人工取火是伏羲的一大貢獻。伏羲又叫"庖羲",其含義就是"取犧牲以充庖廚",要達到上述目的,一定要有火才成。《繹史》卷三:"伏羲禪於伯牛,攢木作火"。不過在伏羲時代,"火"的使用限於生活領域。到了炎帝神農氏,"火"又變成了生產能源。炎帝起於烈山,故又號"烈山氏"。
  • 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伏羲女媧本是兄妹,為何卻結為了夫妻?
    伏羲,華夏人的始祖,與黃帝、炎帝並稱為三皇,是燧人氏的兒子。女媧,創世女神,被稱為大地之母,能自己捏泥制人,創造人類社會和婚姻制度,後天地四方塌陷,熔彩石補蒼天。可見女媧和伏羲可以算得上是華夏族人的鼻祖。那麼伏羲和女媧有什麼特別的關係嗎?
  • 讀《中華上下五千年》 第4集 炎帝神農氏
    關於炎帝神農氏是指同一個人,還是不同的人,學界爭議很大,從兩漢以後,官家正史,多將其稱作同一人,筆者也將其作為同一人來講述,當然,關於中國遠古時期的人物,古籍中多把他們描述的亦人亦神,而且多半把一個族系或者幾代人的貢獻、事跡集中到一個人身上來描述。我們讀史,要做到心中有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