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多前為了減肥開始運動健身,過程中有緣接觸到了拳擊。自從第一次拳擊對練後,就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在沒有接觸之前,我真是從心裡看不起拳擊。從格鬥實戰角度來看,拳擊只用拳,覺得不實用也不好看!在參與進來之後,從健身競技運動角度來看,拳擊是最好的,沒有之一。別的不談,就簡單和安全兩方面,幾乎把其它格鬥運動都排除在外了!
如同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羽毛球和籃球一樣,任何普通人都不需要專業指導和安全保護,都可以用來健身和娛樂,只不過玩得好壞,沒有能玩不能玩的區別。以此來看,拳擊則是最適合普通人玩的格鬥運動,武術健身很好,但難以對練;摔跤之類的可以對練,但沒人指導根本不會;其它散打、泰拳等等就不用說了,至少比拳擊危險和複雜些!
我的出發點是如何在安全和簡單的前提下,把拳擊看成像羽毛球和籃球一樣的健身競技運動!形象一點可以叫做社區拳擊、健身拳擊、娛樂拳擊,就是有相同興趣的朋友之間相約打一場來發洩一下情緒,散心的同時順便還能健身!我所總結的這些是與對練直接相關,對初學者來說是最簡單最有效,性價比最高的訓練方法。
一、永遠的抱架。
開始時我也認為抱架最簡單,誰不會啊!我就是為了娛樂來的,沒必要練習這些枯燥的東西。看似很有道理,實際也確實如此。那些連抱架都不學的人,絕對是為了娛樂來得,放心絕對打不久。
如果真是喜歡想堅持下去的話,那你肯定會回來重新練抱架。當然像我們這種娛樂健身為主的業餘愛好者,沒有必要單獨練,也沒有必要計較標準姿勢。我的經驗是把手抬得越高越好,因為對練時都會不自覺的往下掉,至少放在眉毛之上吧!
別看抱架很重要,卻不需要單獨練,但必須在以後所有與拳擊有關的訓練中提醒自己注意。比如沙袋、空擊、對練、步法等都必須做到這一點,直到習慣成自然。自然之後,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做出相應的調整,那就屬於自由發揮了。
記住在沒有成型之前,除了出拳的那隻手在打人的一瞬間,其餘時間兩隻手還是老老實實的抱好頭吧!只要做到了這一點,你就能避免同等水平對手八成以上的打擊!這還是次要的福利,最主要的是當你把防守交給抱架之後,你將有更多精力放在進攻之上!
二、一拳一拳慢慢來。
同樣你只要想玩下去,就必須克服急躁心理,一拳一拳慢慢來,而不是上來就打組合拳!這樣做的目的,是讓自己有充足的時間來思考和體會。很多動作和發力都有明確和基本統一的說法,可有些技巧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只能是靠自己一遍遍的用心體會和練習,也許一萬拳之後能開竅,也許十萬拳,也許……。
我認為對於業餘愛好者來說,只要能體會到正確的發力方式就算成功一大半了。怎麼區別呢?就是自己能大體知道,這一拳我是胳膊發力只能算娘娘拳,這一拳我是上半身發力最多算王八拳,這一新我是全身發力,那多少也算正確發力了!最重要的還是以後慢慢練習,儘量改掉前兩種拳,直到適應正確的發力方式。當然能發揮到什麼水平就看各自造化了!
三、閉上嘴,輕咬牙;先邁步,後出拳。
如果前兩條是基本訓練,那這一條就是對練要注意的事項了。同樣都是一看就明白,一打就亂套的事!閉上嘴,輕咬牙是為了控制呼吸節奏,同時注意下巴安全,當然對練時帶護齒就能輕易解決這一點。平時訓練時不能帶護齒,只能提醒自己時刻注意了。
至於先邁步,後出拳主要是為了強調步法的重要性,這一點有多重要呢,甚至比第二點都重要,你可以不會打拳,但不能不會走步!在初級階段絕對是三分拳七分步的存在,至於基本的步法練習都是爛大街的教程!初學者不用多練,最簡單的前後左右就完全足夠了!
這些看似簡單容易的教條,卻也是最有效最實用的技巧。網上很多拳擊入門教程,我感覺不是對業餘愛好者的初學者來說的,都是專業拳擊的入門教程!像我們這種娛樂健身為主的業餘愛好者真能做到這幾點就不錯了。當然教條是死的,開始時可以生搬硬套,但在不斷訓練和對練中要有自己的理解,並根據自己的情況作了適當調整,直到把這幾點做到運用自如,協調自然。這時就不算新手了,至少是一名民間高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