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烏克蘭海軍兩艘巡邏炮艦及一艘武裝拖船組成的艦艇編隊從黑海海域移向刻赤海峽,點燃了俄烏間的新一輪衝突。這個在我們昨天的《俄烏衝突一觸即發,黑海上再現「我艦奉命撞擊你艦」!》有詳細講述。
(圖源: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克裡米亞FSB新聞部)
而短短一天,事態升級,俄羅斯派出Su-25戰機在刻赤海峽巡邏。
(視頻來源:新華社軍事)
(圖截:YouTube)
Su-25
(圖源:維基百科)
Su-25是蘇聯蘇霍伊設計局研製的亞音速空中密接支援攻擊機,它的構型簡單但是實用,戰場生存性佳。在其多種不同的衍生版本之中,經過導航/攻擊系統強化的Su-25TM,經常又被稱為Su-39。
Su-25於1968年開始研製,首架原型機於1975年2月首次試飛,代號為T-8-1。在原型機階段配備的是兩臺RD-9無加力渦噴發動機,單臺推力4500公斤。而投產前為其升級成了推力更大的圖斯曼斯基R-13-300無加力渦噴發動機。
機上裝有GSh-30-2組合式雙管機炮,另外它能靠低空機動性來躲避敵方戰鬥機的截擊和地面炮火的打擊。駕駛艙設有浴盆式裝甲加強對小口徑武器的防護,兩臺引擎被機身尾部分隔,減低兩臺引擎同時被擊中的機會。而這一系列防禦,被證明在低空狀態下,面對地面炮火攻擊,防禦效果良好。
(圖源:Russian Defense Ministry)
值得一提的是Su-25被稱為蘇聯空軍最有效的一種對地攻擊武器,在對地面目標進行攻擊時表現出色。它被稱為「飛行坦克」,因其能夠在轟炸同時發射炸彈、火箭和炮火向德國裝甲部隊發射衝擊而聞名。
而且Su-25真可謂作戰經驗豐富。它參加過阿富汗戰爭、兩伊戰爭、海灣戰爭、敘利亞戰爭、南奧塞梯戰爭、以及2014年-2015年與烏克蘭的武裝衝突。
而它在阿富汗戰爭中表現「極為出色」,在本型攻擊機上配備的「裝甲駕駛艙」已被驗證足以有效抵抗阿富汗聖戰士使用的對空大口徑機炮(如85式23毫米雙管高射炮)的攻擊,並且有效威懾地面的敵人。
而一提到Su-25,必定要再提一提它「萬年勁敵」——美國的A-10雷霆二式攻擊機。同樣都是攻擊機,性能相似,又同樣身經百戰,參加過阿富汗戰爭和海灣戰爭。常被互相稱為美國的Su-25或者俄羅斯的A-10。
(圖截:國家利益網站)
A-10
(圖源:美國空軍照片/威廉·格裡爾中士)
不過機相似,命卻不似。在A-10陷入各種退役風波,最終2016年被沉封在空軍機庫裡的時候,Su-25還在大放光彩,還遠銷海外。
看到這你是不是發現了一個關鍵點?那就是Su-25它是架對地攻擊機,它良好的性能,在配合地面作戰部隊才能更加體現出來。
那為什麼這次在刻赤海峽的巡邏為什麼要派Su-25這一型對地作戰的戰鬥機呢?
(圖截:谷歌地圖)
我們來看一看刻赤海峽的位置圖,在結合下目前事態的發展來看:帶有俄羅斯駐烏外交機構專用標記的汽車於當日凌晨在基輔市中心被燒毀和俄羅斯駐烏克蘭大使館前爆發了一場小規模集會的情況下,烏克蘭26日宣布全國戒嚴,烏軍隊進入全面戰備狀態。
你就能理解俄羅斯派出Su-25的背後含義。
既然烏克蘭都有所表示,俄羅斯就更不能「慫」了,SU-25的身份就表明俄羅斯已經做了全方位的準備,對你烏克蘭,我一點都不怵!隨時都準備著,最壞的境況,說上就立馬能上。
目前關鍵水域又再度被封,雙方都清晰明了的表態了,在烏克蘭威脅要襲擊克裡米亞橋後,俄羅斯在刻赤海峽採取了嚴厲的安全措施。看似劍拔弩張。那麼這一次衝突會不會再升級,這會不會真能點燃火藥桶,這一切,還要看接下來看俄羅斯的緊急會議的結果。